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目录 |
权力意志亦称“权力意志论”。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的用语。是把追求权力,要求统治一切事物,征服所有妨碍“自我扩张”的东西的意志看作宇宙本原的唯心主义理论。尼采承袭其精神导师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把一种神秘的意志作为万物的本原。但他认为,作为世界本原和人的本质的意志,不是叔本华讲的生活意志,而是权力意志。因为生活意志和权力意志相比,前者是低级的,后者是高级的。生活意志只是一种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权力意志则表现为一种追求欲望。他在《权力意志》一书中说:“各种有机功能,都可归结到一种根本意志即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从者)和主子的意志。”权力意志的这种追求特性,使它成为宇宙的根本意志,决定一切的力量,推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他认为,权力意志也是最高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弱肉强食就是道德,侵略掠夺就是生活,战争乃是“权力意志”的最高实现。尼采从权力意志出发,在历史观上引申出不同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超人哲学”。他认为超人是历史的主宰者,平常人只是超人实现其意志的工具,没有超人,就没有历史。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权力意志论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理论,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强权政治、侵略行径辩护的理论。
尼采的哲学思想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尼采在垄断资本主义刚刚崭露头角的时代就主动地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力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目标,以致把整个世界都看作是权力意志的体现,把他的整个哲学理论叫做“权力意志论”。尼采权力意志思想深受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思想的影响,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他接受了叔本华的意志就是力量的说法,并以此为出发点,尼采用一种远比叔本华要彻底得多的非理性态度,对西方数千年来由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文化传统以及由基督教维系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了猛烈的批判和全面的清算,对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思想进行了改造,把意志的力量从求死的途径转移到求生的方面。尼采坚持以意志的力量为后盾,接受生命,面对现实,以超人的姿态创造自己的生命,把人生的意义从生存提高到追求权力、扩张自身的高度,与此同时,他也把唯意志主义推向了顶峰。
(一)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是一切可能确定的事物中最基本的事物,是万物起源,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的唯一动力
依照权力意志论的观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侵占、征服、吞噬与反侵占、反征服、反吞噬的关系。根据权力意志的大小,人类可以划分成强与弱的不同等级,强者役使弱者,弱者服从强者,则是人类生命意志的自然规律。按照“权力意志”,尼采提出了一套以“超人”学说为核心的强权主义政治理论。他认为人类存在高贵、低劣两种不同种族,高贵种族进化到顶点便成为“超人”,人类社会要“超人”来挽救。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以往,人们把进入天国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帝死了”,价值世界出现了空白,尼采便找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象— “超人”来填补,取代上帝的位置。“我要教人们以他们生存的意义”,那就是“超人”。尼采认为,上帝已死:现在我们热望“超人”生存!尼采认为,超人的形象是:第一,有着健全的生命本能和旺盛的权力意志的强者,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能力的人;第二,超越自身和超越弱者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从而支配世界,支配命运,主宰平庸之辈;第三, “超人”是生之痛苦的超越者,敢于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具有无所不在的放纵和欢欣的天性,是生之欢乐的享受者,是酒神的再生,是权力意志之主。
(二)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是对生成的肯定
首先,尼采认为,权力意志首先是对生命的一种说明。生命是一种积极的生成过程。这种生成即体现为对力量的追求中。生命不能满足于自身,而是要不断超越自己。其次,尼采认为,这种超越不是求助于信仰、道德,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超越。这是尼采与以往形而上学不同之处。形而上学者要解决个体生存的意义问题总是必须求助于一种高于个体的整体的力量。例如斯宾诺莎从自然中去寻找,黑格尔从社会历史中去寻找,而基督教从神那里去寻找。而尼采摒弃这一切人类理想,他将意义问题完全交付给个体自己来解决。个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超越过程。第三、尼采认为,个体的超越总是必须走向个体之外,从外面寻找自己的意义和目的。这个目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对强力的渴求表达了生命本身永不枯竭的本性。
(三)尼采认为生命意志即权力意志,人的生存方式即宰制实在、役使实在的本能活动,那么,认识、知识、真理也是权力意志的产物了
尼采认为,认识并非出于求知的欲望,而是出于保存一定类型生命的心理需要。标志认识特征的理性也不是本原的,而是从属的。认识是被当作权力的工具使用的,因而它也随着权力的增长而增长。知识、理性、精神、感官等等都是权力意志的工具和玩物。尼采还批判了从笛卡尔到康德的近代认识论路线,认为这种认识论,只是认定有一种求知的冲动在盲目地追求真理,而不提是否有用和有害的问题,并且把认识同实践利益的整个世界分离开来。尼采认识论的基本立场是用生命实践的角度透视认识。尼采认为,认识是人保存自己、役使实在的工具。他提出:“我们具有感官,只是为了选择这样一些感觉——我们必须依靠它们,才能保存自己”。知觉也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只有当这些知觉对我们的生命有用时,它们才会被意识到。与利害无关的客观知识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对一个事实的陈述也是不可能的。尼采认为,对所有的事实陈述都是“评价”和“解释”,说到底是一种权力意志的表现。
(四)尼采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
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须追求力量的强大,竭力占据优势。尼采呼吁,难道没有强大的力量,不占据优势,能够统治、征服、战胜他物而生存下来吗?尼采把生存意志包含着的意义揭示出来,并强调,生存意志就叫做权力意志。尼采把追求力量的强大、追求优势看是成生命意志的本质特征,并肯定、倡扬生物的这种特征,在这样的权力意志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哲学体系,他的哲学就与叔本华那种主张否定生存意志的消极悲观的哲学区别开来了。尼采的哲学是一种具有积极外表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疯狂色彩的哲学。
在尼采哲学中,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们追求食物、追求财产、追求工具、追求奴仆和主子,根源都在于权力意志。在社会生活中,压迫、剥削、奴役、战争、人们之间的争斗等等,都是不同的权力意志相互作用的表现。生物机体吸取营养,就是它们作为权力意志去占有、吞噬、征服环境。生命就是有机体发挥权力意志去剥削外界环境,驱使环境为自己服役的过程。化学中的分解和化合,无非是一种权力意志侵占、征服另一种权力意志。物理学中的引力和斥力的对立,其实就是不同的权力意志的争夺。在一切事物中,权力意志的发挥都表现为抗强欺弱。事物间形形色色的争斗现象,其根源在于一种永不厌足的表现权力的意图,或权力的运用,作为创造本能的权力的应用。
尼采认为,万事万物在权力意志的支配下生生灭灭,变化发展。尼采发现了其间的规律——— “永恒轮回”。他说世界是一个“循环的力”,这个力创造出一些事物,然后将它们消灭,接着又分毫不差地按照原来的样子再把它们创造出来,再把它们消灭......如此循环往复。这样,世界就永远是同一些事物的反复重演。尼采告诉我们: “人生便是你目前所过、或往昔所过的生活,将来仍将不断重演,绝无任何新鲜之处。然而,每一样痛苦、欢乐、念头、叹息,以及生活中许多大大小小无法言传的事情皆会再度重现,而所有的结局也都一样———同样的月夜、枯树和蜘蛛,同样的这个时刻以及我。”太阳、大地、鹰、蛇、人类,总之一切一切,都将在世界上无数次地反复重演。尼采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世界的时间上是无限的,而世界上的事物———作为权力意志的表现形式却是有限的。
(五)尼采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和欲望都是由追求权力意志的本能支配的,无限地追求权力是生命的最基本的普遍法则,也是道德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标准
他认为,自负、激情、兽性、酒色、冒险以及征服的本能等等,都是实现权力意志必需的,而权力意志的满足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最高的善。尼采抨击基督教和人道主义道德是软弱的。把理性主义伦理学说的普遍道德斥为怪诞不经,把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论”蔑视为虚伪,攻击社会主义的平等价值观为天真梦想。他认为,一切道德归结起来只有两个基本类型,即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尼采认为强就是善,弱就是恶,只有使强者战胜弱者,才能增强权力意志,隐恶扬善。
(六)尼采用权力意志取代了道德
尼采认为根本没有什么道德行为,认为道德行为全属臆造。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的整个出发点是,道德只同自由的意图和行为有关。但这整个意图和行为的类则纯系捏造。尼采认为,道德标准所依据的世界是根本没有的———不存在道德和非道德的行为。道德是何人的权力意志?道德价值的权力意志意味着什么?尼采认为,它背后隐藏着三种权力:群畜反对强者和独立者的本能;受难者和败类反对成功者的本能;平庸者反对杰出者的本能。而道德同生命基本本能斗争的历史本身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非道德。尼采还认为,基督教衰颓的道德观念导致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有双重意义:消极的和积极的。前者可视为叔本华的归宿,而后者则是尼采的目标,它可以作为强力的象征,表现为权力意志。尼采把权力意志理解为生命的一种冲动、冲创和创造力,一个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活动过程。当生命意志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内在的生命力的意志时,它就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专门化为谋生图存,谋求财产、工具、奴仆,谋求当统治者,除了为意志而意志之外,根本不存在别的什么因果关系,人就是权力意志,世界也是如此,永远在自我创造、永远在自我摧毁的酒神世界,双重销魂的秘密世界,无目的的超出善恶的世界。
(一)尼采权力意志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权力意志”概念是尼采晚期哲学的核心。在斯宾诺莎的力量与激情学说、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概念和德罗斯巴赫的“追求发展说”的基础上,尼采创造了“权力意志”的概念。尼采的哲学是一种力本体哲学,他用“权力意志”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他认为世界的本体状态就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即追求力量增长的意志、追求强大力量的意志。“权力意志”是酒神般的原始生命力,“存在之轮”的推动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它是生成的基本结构,其目的在于自我扩张和自我提升,而不在于自我保存。他把“权力意志”思想和“同一事物的永恒轮回”学说结合在一起,认为世界就是永恒轮回的“权力意志”,“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其意义和目标就是“超人”。“超人”是最强盛的“权力意志”的主体,它是尼采关于未来的人的类型的设计。只有大力推进自然循环、强化“权力意志,才能培育出未来的人的类型——— “超人”。人是连接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一座桥梁,人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毁灭,“超人”才是目的。“超人”是对最高的、人的存在可能性的呼唤,“超人”是具有生存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强者,他处于善恶的彼岸。他克服了不道德的肉体和道德的灵魂的分裂,能以“至恶”行其创造性的至善。使得现代人克服了基督教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过一种尘世的、战斗性的生活,以生机勃勃的“权力意志”战胜颓废主义和虚无主义。
(二)尼采将“权力意志”视作存在的最高原则、宇宙的本体和最高的价值标准
“权力意志”它追求的是强力、伟力、统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它和酒神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尼采的力本体哲学执著于大地和现世人生,他反对形而上学,反对追究世界的本原和终极原因。他继承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但又反对叔本华将意志视作“物自体”。他认为生命追求的是强力、扩张和统治,而不是维持生存,因此他用“权力意志”来取代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他认为生成是第一性的,静止只是运动的一个特例,世界就是复数的、相互斗争的“权力意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此消彼长。他把“权力意志”设定为一种动态的、通过斗争而获得力量增长的原则,以此来反对达尔文的静态的自我保存原则。他以强者的等级制来反对杜林的平等主义和社会主义者所主张的社会平等。
(三)尼采将以基督教和古希腊形而上学哲学为基础的欧洲传统文化判定为“虚无主义”,因为它彻底否定现 世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希冀
他用“上帝死了”来宣告传统伦理价值的崩溃,用“权力意志”来重估一切价值和确立新的价值。他揭示了道德的谱系学,认为道德是弱者的颓废心理的投射。弱者虚构了上帝、善、存在、本质、自在之物、绝对真理等概念以获得和增强他们的力量感。因此尼采致力于意识形态批判,他从非理性的、执迷于尘世的“权力意志”出发,批判了基督教、形而上学哲学、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以及二元论的善恶道德观,只有艺术免遭批判。艺术领域的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被视作创造欲的范式,强者的“权力意志”就是创造力,它是确立价值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使强者的主人道德得到强化,而使弱者、群氓和末人的奴隶道德彻底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尼采的力本体哲学反对本质主义、反对静止、反对绝对主义,它执著于现世人生,造成了形而上学的终结。
(四)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巨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堪称见仁见智
心理学家克拉格斯、阿德勒、荣格和弗洛伊德将“权力意志”理解为个人的权力欲。德国社会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丽丽·布劳恩将“权力意志”视作“个性的最高发展”,并将“超人”视作“人类的目标”。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政治哲学家摩斯卡吸收了“权力意志”的文化批判因素,进而创立了精英理论。法国哲学家福柯将“权力意志”限制在社会领域,他认为权力关系产生出“知识型”,“权力意志”制造了现实、世界和真理;真理为权力的运作提供道义和知识基础,作为权威性话语,真理所包含的话语霸权依然是权力。现代科学如控制论、系统论和混沌理论也受到了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的影响。
(五)尼采权力意志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改造了许许多多构成西方思想遗产的观念和价值———例如理性、自然、上帝、时间、宗教和德性等等
雅斯贝尔斯说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颤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价出来。加达默尔在90岁的时候曾评论道, 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弗洛伊德、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福柯、德鲁兹和德里达都是深受尼采影响的大陆哲学家。而他直接影响的文学家也可以开出一长串名单: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鲁迅等等,在英美,他的著作逐渐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人们发现第三帝国完全不知羞耻地歪曲了尼采的著作,纳粹对他的哲学所作的解释是令人无法容忍的误读。不过,除了许多认真细致的诠释之外,有些误读也扩大了尼采的影响。他的思想一直被视为一种过程形而上学,并把他和柏格森、怀特海和新达尔文主义者相比较。他还被解读为一位伦理学家,一位以权力意志取代了上帝的奇怪的神学家。他的哲学更通常被理解为虚无主义的,只是一大堆无从确证的信念和洞见,支撑生存的希望和信心。
(六)对于个人意志的重视,起源于尼采
从伯拉图———基督教哲学体系建立的“上帝”从根本上忽略了人本身的存在,在这一体系中,人只是作为一种能够解释的不完美的个体,至善至美在人的世界里根本不会存在,它们只存在于“神”的世界里,这个“神”既是伯拉图二元说中至善永恒之存在,也是基督教之上帝。只是在尼采发出“上帝死了”这样疯狂的呐喊之后,西方哲学系体才从神的彼岸回到了人的此案。由伯拉图———基督教哲学的上帝体系中,感性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只有理性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救命稻草,这是因为,在上帝面前,人的感性是不完美的,正是因为这样,在叔本华之前,西方哲学体系一直是理性主义的天下,包括康德,黑格尔等一大批哲学家更是将这种理性主义推倒了至高无上的顶峰。在尼采之前,叔本华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大门,这一把钥匙使尼采打开了人自身力量的仓库。这个时候,尼采的“权力意志”登上了人类思想的舞台,在今天,我们面对尼采关于“生命” “意志”的呐喊,已经不是赞成不赞成的问题了,而是应该如何运用的问题了。
(七)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遥远的理性拉回到了距离人们比较近的感性世界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即“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能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批判地研究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