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

目录

什么是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指的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全部收益的一种经济外部效应。该定义由FDI溢出研究领域最著名的两位学者 Blomstrm 和 Kokko的提出。

技术溢出效应概述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背景

  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罗默模型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mathbf{K}, 劳动力\mathbf{L}, 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mathbf{A}与产出\mathbf{Y}之间的关系。

  \mathbf{Y=K^\alpha(AL_y)^{1-\alpha}}

  其中:\mathbf{\alpha}为介于0与1之间的数;\mathbf{A}是介于0和1之间的一个参数。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

  4.帕伦特研究了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特定厂商选择技术和吸收时间的边干边学模型, 他认为在前后各种技术吸收之间。厂商通过边干边学积累的专有技术知识为进一步的技术引进做好了准备。

  5.科高认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源于示范%模仿和传播;其二来源于竞争。前者是技术信息差异的增函数,后者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与当地厂商的市场特征及相互影响。

  6.旺和布洛姆斯特罗姆比较全面地看到了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的影响。一方面,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扩散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出的存在。在互为约束的前提下,可以求取各自的动态最优解。理论上,无论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还是当地企业都可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溢出水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溢出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溢出的能力就越强。可见,除了原有的溢出效应外!还存在着一种取决于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投资决策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是累积的!具有正反馈性质。

技术溢出效应的特点

  一、外在性

  溢出的本质是一种外部经济。外在性也是FDI技术溢出的一个首要特点。FDI技术溢出能够给东道国创新带来“好处”。而输出溢出的跨国公司却无法从中获得收益或者收回全部收益。相反,如果东道国企业因受益于FDI溢出而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水平,赶超跨国公司,还有可能对跨国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非自愿性

  这里的非自愿性是对溢出输出方——跨国公司而言,指的是FDI溢出不是跨国公司自愿或者说主动的行为结果。但是对东道国企业而言,吸收溢出效应则可以成为一个自愿或主动的行为。它们可以通过建设辅助设施来帮助吸收溢出的技术。东道国政府甚至可以制定政策来促进溢出的发生。非自愿性同时也是区别技术转让与技术溢出的一个标准。技术转让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技术买卖契约。

  三、互动性

  溢出的输出方——跨国公司和输入方——东道国企业都必须参与其中,溢出才会发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不一致,但是两者必须都做出有益于溢出的经济行为。从另一角度上讲,溢出的发生和最终的效果是由输出和输入两方共同决定的。FDI技术溢出的渠道

技术溢出效应的三个渠道

  一、竞争效应

  竞争效应可以从两方面得以体现。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迫使国内厂商不得不更有效率地使用他们的资源和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会显著地增加东道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当这些跨国公司投资于那些进入门槛较高的产业时,垄断的扭曲会因此减少,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来提高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率。

  二、示范效应

  通过与先进企业的接触,相对落后的企业会受益于模仿和逆向工程,促使它更加努力地追赶。FDI实际上为东道国企业提供了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东道国企业可以通过“看中学”,吸取跨国公司创新的经验和教训,减少试错成本

  三、员工流动效应

  跨国公司十分重视本地员工的培养,而且比本土企业更加注重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跨国公司拥有前沿技术,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理念,其员工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上自然超过本土企业的员工。当那些在跨国公司受训或者在其子公司工作过的本土员工流向东道国企业时,溢出便会产生。因为员工在跨国公司学到的技术决窍(know-how)会随着他们转移,然后在本土企业物化。

投资模式下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

  合作、合资和独资型FDI投资模式的依次演进,使FDI表现出以下的特征:

  1、外资企业对投资控股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从市场化的技术转让逐步过渡到内部化的技术转让;

  2、外资企业迫于本土企业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地加剧等因素,其投资产业要素的密集度也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内涵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且与不同的投资模式相互匹配;

  3、FDI非努力性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弱化,努力性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

我国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策略

  1.提高专业人才的人力资本存量

  宏观上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提高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只有将各地(下转第81页)区人力资本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正效应。而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企业内相应技术的专业人才存量是决定企业吸收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对引进行业内专项技术的吸收效果以及对所吸收的技术向现实的产品,进而向企业的效益的转化能力。同时,人才存量构成整个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促进整体的技术溢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高R&D的吸收能力,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

  为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需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与技术水平较强的国外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对于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可以采取开放政策;对于高科技行业,由于内资部门的市场份额下降和人才流失,会造成向外资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所以高科技行业应采用逐步开放的政策。

  3.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

  为企业建立有利于其竞争和能促进其自主研发的制度环境。

  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2.逐步建立支持创新支持体系和创新风险承担机制。

  3.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4.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