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地区经济结构

  	      	      	    	    	      	    

目录

什么是地区经济结构

  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地区生产力各要素、各经济部门和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综合利用的加强,生产专业化、协作化、联合化的发展,地区经济结构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和复杂,要求地区生产力各要素实现最优结合,协调地区的经济活动,求得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地区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1]

  由于地区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评价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衡量。具体说来,应当能够有效地利用地区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地区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保持协调发展,再生产循环顺利进行;地区的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联系密切结合;布局比较合理,能够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有利于环境保护,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地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够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相应地得到逐步改善。

  地区经济结构是历史形成的,它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地区经济结构的形成,一般说来,首先建立某些主导生产过程,然后围绕主导生产过程建立辅助与配合生产过程。例如,某地石油资源丰富,就可围绕石油工业这一主导部门,同时发展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加工工业,如炼油、天然气加工、石油化工合成橡胶、塑料树脂等工业部门;建立为石油工业服务的工业部门,如油田设备制造、电力食品等工业部门,形成以石油开采加工为主并有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的地区经济结构。

  地区经济结构不是封闭性的而是开放性的。地区经济结构,不仅受地区内部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全国和地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各种经济联系制约。如物资在地区间的流进流出、技术的地区交流、人口和劳动力的地区移动等等。

地区经济结构因素分析[2]

  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地区经济结构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各地区的分布和比例关系;二是指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从中央政府的角度,主要是从第一层面考察地区经济结构,如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关系,大经济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地区经济布局。

  影响地区经济结构的因素诸多,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1.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丰度,是构成地区经济结构的基础性因素。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及其与区外的联系,也对地区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内外市场日益相互沟通,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程度降低,而交通运输条件的作用则不断增强。

  2.劳动力结构和流动情况。劳动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对于地区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劳动力在质量上是否适应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在区内和区际流动,也是劳动力空间分布适应地区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3.科技发展状况。一个地区的科技水平及其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结构的特点。显然,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必须要考虑该地区的技术状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技术因素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将日益扩大。

  4.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投资从增量上影响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新增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是决定未来经济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而一个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形成消费结构,对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外部条件(因素)包括:

  1.管理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段配置资源,地区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区布局的需要决定的。地区内部自成体系和封闭运行,也使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源配置空间缩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提高,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权限扩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所有制结构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等,这些因素使得地区经济结构发生较大调整。

  2.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重点开发建设内陆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内陆多数省份形成了以采掘、钢铁、有色、化工、军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以沿海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的区域发展战略,“两头在外”,发展加工工业,使沿海地区形成的工业结构以轻型加工工业为主体,家电服装等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现在提出并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带来我国地区经济结构新的重大变化。

  3.市场发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商品市场的拓展,要素市场的发育,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结构变化的作用逐步增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基本消除,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场约束作用增强,促使各地区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按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发展方向。

  4.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硬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法制体制环境、政府管理效能、劳动力素质、企业家素质、信息资源、教育等软环境。在交通、通讯等投资硬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应建设具有吸引力的软环境。不同地区的投资环境对产业布局具有重大的影响。

  5.开放程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开放程度对地区经济结构有重大的影响。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上具有区位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先走一步,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形成外向型经济结构。在对外开放中,外贸的发展、技术的引进,特别是外商投资对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有重大的影响。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标志[3]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是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使各地区的产业部门同时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的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标志有如下几个方面:

  1.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同类资源的密集度在地区间的差异,各地区的现有技术体系的差别性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区域优势。各地区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支柱产业,并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关联产业,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协作关系,建立地区综合经济体系,这是尽可能发挥各地区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

  2.地域分工的格局对社会再生产的结构具有适应性

  地域分工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它是指具有关联性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部门在空间的分布。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应该综合考虑到接近原料产地、消费市场和交通条件;对于产业的安排,应有正确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包括:(1)运输指向型,又称为运费最低点指向型,即在产品成本构成中运费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向运输成本最低的地区移动的倾向。(2)劳动指向型,密集使用劳动的产业向劳动力丰裕的地区移动的倾向。(3)技术指向型,即需要大量熟练劳动的产业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转移的倾向。(4)资本指向型,即资金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丰裕的地区转移的倾向。

  3.有利于克服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由于多种条件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经济一般发达区和西部不发达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条件优劣势各异,从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而言,东高西低,从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而言,则多属西富东贫。优化的地区经济结构,必须要能逐步地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一是各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造成产业结构趋向即“同构化”现象,致使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财政包干,产生了地区间互相封锁和市场分割现象,妨碍了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和商品流通

  4.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为了人民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活的质量和我国国民经济未来的增长后劲,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原则和途径[3]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总的原则,就是要求地区经济结构的比化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和共同富裕。

  因地制宜、合理分工是指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要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形成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从短期来看,这样会使得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而且可能会扩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它又是最终能缩小地区间差距的有效途径。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从不平衡逐步发展到平衡是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的必由之路。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不平衡性,是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而这一目标需要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我们不能把缩短地区差距理解为各个地区经济齐头并进,更不是放慢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去等待落后经济地区的“平衡”。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地区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而不应当极力追求自成体系。

  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和利益兼顾是指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个地区的区域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建立起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围绕支柱产业的产前服务、产后加工和协作配套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形成区域之间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达到各地区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样,就要求破除不顾自身具体条件自成封闭式的独立体系的老框框,把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结合起来,对于该地区在资源和产业上具有优势,而且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优势,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较大的专业化贡献的就可以实行地区倾斜。当然,实行地区倾斜政策要适度。

  在贯彻上述原则的同时,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还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发挥地区的优势与全国统筹安排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以及资源富集的地区与加工工业集中的地区之间的关系。它们对于地区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地区的协调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就必须完善市场机制,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宏观调控。其途径概括地说,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这样,既能充分地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带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可以采用技术转让、人员和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提供技术装备、投资、联合开发资源和新产品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宏观管理、健全调控机制、规范地区政府的行为,打破地区之间的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使全国成为一个高效运作的经济大系统。

参考文献

  1. 侯以信,郭定宏.实用市场经济辞典.新华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2. 龚一萍.宏观经济管理分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04月第1版.
  3. 3.0 3.1 董小麟.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