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医德修养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德意识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按照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解剖,以及经过医德实践所形成的情操和所达到的医德境界。医德修养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修养,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要求,它是道德修养在医学这一特殊职业上的具体体现。由于医疗职业的特点,医学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医务人员能否履行防病治病,保证人的身心健康的职责与职业道德修养密切相关。
一个医务工作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医德修养达到崇高的医德境界?它不能自发产生,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培养逐步达到的。中国有一句谚语:“玉不琢,不成器。”医德修养是一种雕琢磨练,想成就事业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进行磨练、践行。其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是:
(一)医德修养必须结合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是医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一个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品质,达到高层次的医德境界的根本途径。医学道德原则规范如政治原则一样,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医务工作者的品质形成、完善和发展以及修养好坏的检验与评判。都离不开医学实践。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医学道德修养的基础。一个人只有积极投身于医学实践中,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医学道德活动中,才能认识和分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离开医学实践,离开了人类的医学道德活动,行为的善恶就无从产生,当然谈不上正确的医德选择,谈不上克服自身的不道德情感,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实践是把“知”转化为“行”的重要环节。医德理论在实践中形成后反过来又对具体的医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具体地规范着医务人员的行为,有效地解决医德实际问题,并在医德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完善。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医学实践和医德理论的辩证统一。历史上那些在医德修养上有成就的人,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坚持知行统一。只讲不做或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是不能培养真正的高尚医德品质的。因此,在实践中修养是医德修养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医务人员必须深入基层,在医疗实践中学习医德理论,培养医德情感,锻炼医德意志,随时随地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反省、检查,纠正错误,经过实践中的多次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使医德的情感和意识转化为持久的医德行为和习惯,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医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目的。
(二)医德修养重在自觉
医学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度的自觉性。它所强调的是人们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熏陶、自我实践的功夫。医务人员要为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多作贡献,就必须提高修养的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按照医德原则规范自己,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自古以来,许多伦理思想家的道德修养,从来都十分重视慎独和自我反省。“慎独”是指在独立相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遵守道德原则,自觉地履行职责,使道德达到更高的境界。“反省”就是孔子所谓“一日三省吾身”的主张。也就是古人说的“内省”,即在自己内心深处用医道原则、规范进行检查、反省、扪心自问,作出自我评价,调控自我行为达到自我完善,培养自我的高尚人格。
医德水平的提高,还要自觉地进行反省在医学实践中两种道德观念的斗争,也就是自觉地开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斗争,当前在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德医风存在不少的问题,这是不可回避的,必须在医德修养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我批评,自觉地坚决地同旧思想、旧道德、不良医疗作风开展批评和斗争,通过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步一步达到高尚的医德境界。
(三)医德修养必须持之以恒
医德修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一个人要想使自已具有高尚的医德品质,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必须持之以恒。所谓持之以恒,一是说修养要具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怕挫折,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二是说修养贵在坚持,做到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不断修养,长期磨炼。古语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医德修养就一定要有恒心。在医疗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增强磨炼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古人云:“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这启示我们,越是困难,越要奋发图强;越有阻险,越要激流勇进。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加强自我锻炼和进行医德修养,才能做一个终生医德高尚的人。
(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医务人员加强医德修养还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医德修养同自身的医疗实践和医学的发展相联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没有尽头。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认识,也是不断向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层次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医德行为的要求必然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甚至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医德修养方面,经历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更高的认识,往复循环,不断地提高的过程,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提高医德修养自觉性,使医德修养达到“慎独”境界,这对医学道德修养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医疗卫生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比其它职业有更多单独工作的机会。所以慎独对医务人员来讲,尤为重要。医务人员职业特点之一是为人民的健康所做的工作,多数是在患者失去知觉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如医生对病人检查有无必要、检查是否全面、准确,用药是否正确、安全,抢救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妥当,收费是否合理等。一般来说,别人很难监督,病人也很难了解。医务人员职业的另一个特点,对病人的某些检查、治疗,有些是在一些特殊条件和场所进行的,如有的需要在暗室进行。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这些特点,要求他的思想必须达到慎独的境界。
医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医务人员的职业修养。良好的医德修养的形成,需要全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完善的医疗体制,需要从自律意识人手。
1.从增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人手,提高医德修养
人文素质是人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尔德·霍夫曼教授在谈他的人生经历时说:“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人文修养。”因为,一个科学家只具备自然科学素质,只能算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人。缺乏人文修养,很容易使人从简单的角度平面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事务,使自己的事业很难成功,自己的人格也不可能完整。
人文素质强调的是如何做人.重视的是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追求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人生目标。医学领域失去人文精神会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医学变得越来越不关心人;-是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科学一人文化趋势的瓶颈。
古今中外医学史上,凡医学大家均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精湛的医技和较高的人文素质,并且将高尚的医德和医技化做一种医学人文精神,关爱生命,救死扶伤。著名妇产科专家郎景和说:医生工作的对象是人,不可见病不见人,不可只医病不医人。妇产科医生更有特殊性,因为妇产科医生面对的是女人,是为人妻、为人母并集家庭责任于一身的人,不可稍有疏忽和懈怠,她们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妇产科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人文科学,一种艺术和哲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常讲:作为医生,有一颗同情心特别重要,不但要看到病人肉体上的痛苦,还要看到其隐藏在内心世界的痛苦,任何病人都是带着两个痛苦就诊的,一个是肉体的,一个是精神的。医生就应不但给病人解除病痛,还要给病人带去欢乐。因为医生的成长是病人的痛苦、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所以,医生要具备两套本领,一套本领是解除病人的精神痛苦,这就要热情、耐心和真诚,一套本领是解除病人的肉体痛苦,这就要具备高超的医术和责任。著名小儿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说:医生要兴趣广泛,这样才能和不同阶层的各式各样的病人有共同语言,才能和他们进行情感沟通,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治疗。著名的《克里斯托夫外科》等医学教科书的第一页上就写着:医生要先交朋友、后做手术。
2.从完善医疗体制,健全社会保障系统人手,提高医德修养
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过去几十年来形成的“生病靠国家”、“吃药免费”、“住院报销”的卫生消费观念,已被“吃药个人账户支付,大病按比例报销”的全新的卫生消费制度所取代。改革把卫生消费与个人利益紧紧地挂起钩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尚未到位的个人消费观与改革后的卫生消费制度产生了落差。行业的医德修养因为患者付不起治疗费用,因为医院的经济效益,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遇到了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要从医疗体制和卫生制度上寻求解锁的钥匙。
第一,在推行医疗保障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因企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下岗的失业人员,使这些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落实。从救死扶伤的角度医院不应拒绝患者,由于弱势群体无能力支付大额治疗费用,而医院又是自负盈亏的。这样,因为治疗费用问题,很容易激化医患矛盾,使医务道德很难维系。
第二,国家应将医疗卫生事业,列入非营利性的行业范围。医学的唯一目的是救死扶伤,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如果医院将盈利作为宗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势必会出现种种不符合医德的医疗行为。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资源(包括卫生资源)相对贫瘠。为了维护13亿人的健康,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将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保障需求,作为卫生事业的首要任务。政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应起主导作用,既要确定我国卫生保障最低医疗机构的数量,而且要从财政投入上给予保障,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医疗机构从事盈利的经营活动,使他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医疗服务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德修养。
第三,尽快制定出台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法规。近年来,病人的权利正在受到重视,但对医院的权益,医务人员的权益研究不够。立法机构应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法规。
3.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自律体系人手,提高医德修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医疗界必须构筑起新的自律体系。
首先,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平等对待患者,让医患关系从指导型转为合作参与型。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宪法所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安全权;作为患者,他有叙述权、解释权、自由决策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隐私权、追究权等。医务人员必须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习惯,要把患者看成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人格的客体,让医患关系从指导型转为合作参与型。其次,要保证医疗服务收费的公开公平公正。随着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费用由患者个人支付的比例逐渐加大。因为医院实行自负盈亏机制,往往使医疗收费成为医患关系的症结所在。因此保证医疗服务收费的公开公平公正,是构筑医院新的自律体系的重要课题。最后,要把达到医学人文关怀当作自律的最终目的。医学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精神需求,注重对人的关心、关怀。这对于医疗界建立自律机制,缓解医患矛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注重沟通和对话交流,并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对待疾病和生命,才能在冰冷的医患关系中注入温情,在单色调的病房中注入缤纷的色彩,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度。医疗界的自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稳压器”,又是调节医患关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