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农业资源资本化是将农村耕地、养殖水面、‘四荒’资源、旅游资源等有形农业资源和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及其未来收入,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或票据化变成能够流通的金融资本的过程。
一是资金筹集功能。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市场融资,一般筹资额较大,成本较低,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发和配股实现资金的待续筹集。
二是资源配置功能。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和动机,通过规划导向,选择重点引导,促进自然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同时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使资源走向集中和规模化,起到优化存量资产和资源配置之效。
三是结构调整功能。有别于产品经营的线性投入模式,资本经营通过对股权的购并重组,完成资产的交移与增值,从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入手,改善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四是社会统筹功能。一方面,通过资本经营环节促使涉农企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明晰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与资本市场的链接,促进政府与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城乡统筹决策的形成与实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一是农业总体投入不足,需要创新融资手段。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国家在发展城市和工业的过程中,长期从农业中提取“剪刀差”,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愈来愈大。近些年来,“三农”问题虽然引起了各方重视,但农业和农村仍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和政府财政支持。
二是农村资产资源利用率低,需要廓清产权关系。没有资产资源的资本化就制约了农村资本资源的作用空间,而没有资产资源产权归属的明晰,就没有资产资源的流动。降低了涉农企业系紧产业链条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农业资产资源产权的收益,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劳动力要素整体素质下降,需要盘活人力资源。随着近年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业从业劳动力素质下降明显,农业科技人才流失更为严重。科技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农村缺乏企业家和企业家群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人”这个最能动的要素问题,而这也只能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本经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实现人才的集聚与回归,逐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资本经营要求企业经营理念从“实物”转向“价值”,将所有利用和支配的资产、资源等生产要素都当作经营资本,用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具体分析,农业资源的资本经营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资本经营。一是支持上市融资。即为农业类企业创造条件,争取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特别是一些科技类中小企业,应瞄准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二是实施金融创新。如发行农业产业化项目中长期国家或地方债券,并由财政适当贴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产业和不同的效益方式,定向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允许涉农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使用权、林权等实施担保融资等等。三是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加快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组织建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其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产权资本经营。产权资本经营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化的规模经济。农村产权资本有以水面、林地为主的资源型产权,有以农民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为主的资产型产权,还有现金型和权利型等产权形式。产权资本经营主要形式与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合作方式。龙头企业与农户及中介组织,通过投份合作等方式使各经营主体联系起来,使其变成具有现代产权制度特征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这种形式目前较为普通。二是产权纽带方式。将产权资本与农业要素对接,通过产权纽带缝合农业产业化链条,组成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产业化组织。三是整合分配方式。利用资本分配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增强以工哺农和以工支农功能,实现农业产权资本的优化配置。
(三)智力资本经营。在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起作用的主要是产权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在高级阶段起作用的则是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以极低的投入成本换来巨额的产出和效益,典型的如一个著名品牌,就凝聚上亿乃至成百上千亿元的无形价值。实施智力资本经营,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重视企业家的“领头雁”作用,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以增强企业家在农村或农业领域创业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农民和农业工人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是农业科技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和现代经济管理培训,同时要稳住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开发农村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再次,加强知识资本的保护管理和自主创新。对农业企业的商标与专利要及时申报和注册,取得知识产权,并利用法律武器打击侵权行为,农业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扩大知识资本的存量与价值,最大限度地使用知识资产,充分展现知识资产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