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全球伦理是指彰扬与建立整体性的个人,以实现全球人类的整体与持续发展的理则,也是指彰扬与建立整体性的全球社会,以实现个人整体与持续发展的理则。
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社会才如此大力提倡建立全球伦理呢?我们应该从国际大背景中寻找原因。首先它与全球化的趋势有密切联系。而全球化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含糊的概念,因此,与提倡建立全球伦理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全球化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全球性问题的显现。
1.全球化带来的伦理冲突。全球化趋势在给世界带来合作共旅的同时,也带来了广泛的冲突,既有“南”与“北”的经济冲突,又“东”与“西”的政治冲突,更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冲突。这种伦理价值观念的冲突有本土与外来、中心与边缘两个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个体交往的增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明显增加,原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伦理价值观念被全球化进程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产生了碰撞和冲突。本土与外来的冲突特别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扩张的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进行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的灌输,于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在经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要遭受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全球化时代以前,由于受到地理与生态条件的限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交往通常是极为有限的,世界是相对封闭的几个系统,不存在中心与边缘,或者说世界是多中心的。到了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强势的文化价值将依靠着它多年所蓄积的落差势不可挡地冲击着处于弱势的文化体系,形成“中心一边缘”模式的伦理价值观念冲突。西方国家特别是奖国充当粉世界文化总裁判长的角色,企图用美国的伦理价值观念统一全球伦理价值观念。许多处于边缘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原本处于中心的国家和民族,开始意识到被边缘化的危险。法国伦理与政治科学院院士米歇尔·阿尔贝尔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反问道:“在21世纪,只有一种资本主义模式,即新美国模式吗?难道可以把它强加给整个世界吗?”
2.全球性问题的显现。全球伦理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关注,首要的原因是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平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不只是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解决它们播要国际合作,只有站在全人类整体的高度,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就要求有共同的伦理观念、有全球眼光和全球惫识。
比如环境问题,现在人们都认识到了全球的环境是个整体,被污染的空气和水会在全球流动,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很快会波及到别的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没有全球意识,以为别的地区的环境污染与自己无关,甚至以邻为壑,经济利益自己独占,环境污染留给别人,那环境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这就要求在这方面各国要有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念,遵守共同的伦理价值规范。
全球伦理的提出还与人类生产力和科技的发达有关。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冲突特别是战争,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所以,对全球伦理的关注就显得非常紧迫。
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提出建立全球伦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只是我们所要建立的全球伦理是什么样的伦理。所以,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界定甚至限定,探讨它的性质、价值指向、原则等相关问题,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提出一个全球伦理的标准版本,但可以指出它的方向和原则,描述它的大概轮廓。
1.全球伦理是避免相对主义的伦理。全球伦理的提出主要针对当前哲学和思想文化领域流行的价值多元论和道德相对主义,强调各种伦理价值是统一的,而不是孤立的、各不相关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
2.全球伦理是相对于区域性伦理而言的、普世同质意义上的全球性伦理。它应是跨文化跨地域的人们可以在其特定生活条件下共同认可和践履的公度性伦理,是一种以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的价值秩序为墓础,以人类基本道德生活、特别是有关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俗世道德问题为基本主题的整合性伦理理念。
3.全球伦理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应该共同遵守的伦理。它是墓于人类共同点基础上的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常识,强调的是“义务的普遗性”,它平等地要求所有个人、所有民族,没有哪一个个体或集体可以例外,因而,它寻求所有人的赞同、所有人的共识,因此它是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遵守的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
4.全球伦理是指向全球性问题的、内容主要涉及全球化所引起的政治、经济、和平发展、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伦理。它是为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所需要的共同或普遍的伦理规范,如生态伦理、核伦理、国际关系伦理等;它必须关注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它必须要讨论到当前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等等伦理间题,而不仅仅是个人伦理问题。
5.全球伦理是“全球愈识伦理”。它是人类在意识与观念上具有“全球性”特征的伦理观念与伦理体系,它不能再像原来有些伦理那样狭胜,它要求各国人民不能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能排除、歧视、仇视甚至企图消灭别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价值和伦理道德观念,它要求不能只顾自己,更不能以邻为壑,而要粉眼全球.有全球惫识,有整体观念。
可能性是指有着内在根据、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舞建立全球伦理的内在根据就在于人类活动的一体化趋势及其内在需戛这种一体化趋势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要求也必然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这种可能性的根据。
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拯救人类于困境的需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借助于工具便利地作用于自然的同时还向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引起空气、水源、土壤、动植物的污染,自然净化能力下降,自然资源再生能力衰减,再加上人自身的一些问题,使人类陷入严重的困境罗马俱乐部把这方面的问题概括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等等,它们被看成是“五个最终决定和限制我们星球增长的基本因素”。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超出国家的能力范围,因而要求建立全球伦理。
它是生产社会化及其发展的需戛众所周知,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及其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利益的实现势必越来越依赖世界市玩而在世界市场体系中,尽管人们作为独立、利己的主体追求着各自最大化的利润,但他们追求利润的活动和利润的现实必须依赖一定的经济组织,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依照同样的规像也就是说,尽管世界市场主体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才去从事各自的活动的,但是由于生产的全球化、一体化,任何一个利益主体都不可能脱离与其他主体的相互联系孤立地实现自身的利益实际上,任何一个利益主体都只有借助他人、他方的存在才能获得现实的利益;任何人利益的实现也都会受到他人的制约。全球伦理的建立不仅可以使不同的利益主体根据伦理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获得更长远、更根本的利益,而且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促进世界市场的良性循环。
它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着全球化与本土化两大对立的趋势,导致了文明冲突的全球化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了有名的“文明的冲突论”。面对这种冲突,无论就人类整体文化的发展还是就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而言,都需要建立全球伦理因为就前者而言,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不同文明、文化的交融、领顽,文明与文化的多元性是它们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各种文明、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可能因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而消失,只有通过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就后者而言,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进人类整体文化的发展,也必须超越本民族狭隘的文化意识的局限,站在全球的视角按照新的伦理原则,处理当代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其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表孤经济上的对立和冲突意味着政治上的互相排斥和否定。当前世界上,各个对立的阶级以及各种不同制度的国家,由于利益上的对立而在政治上相互冲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不同国家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为了保证全人类的利益及其实现,并通过这种整体利益的实现而实现自身的利益,世界各国不仅可以在经济上联合起来,而且在政治上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一定程度的协作和对i}}实际上,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是当前最大的国际政治。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全球伦理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治冲突,有助于各国之间建立互相合作的良好国际关系。
如果说,上述四个方面的根据都只是建立全球伦理的外在根据,伦理自身发展的需要则是它的内在根抵建立全球伦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解决全球伦理方面的种种冲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伦理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诸多因素与现实相悖,如传统的地域性的经济伦理、科技伦理、交往伦理等都会同全球化及其进程产生严重的冲突。全球伦理作为对传统伦理的扬弃意味着伦理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创建全球伦理是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西方有许多仁人志士、贤哲学者捷足先登,发起了以“全球伦理”促进世界和平的伟大运动,对此,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工作安认为:推动宗教对话的政治家和宗教家们的目标,就是要在承认、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发掘出能够普遍适用和遵循的伦理准则,寻求“在多样性中实现统一性”,但是,希望通过宗教之间的对话,通过倡导和推广“全球伦理”就能从根木上拯救人类道德的滑坡,消除暴力和冲突,建立公平的经济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恐怕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是的,任何伦理道德都不是万能的,我们不应期待有人能够提出一个完整的方案,一劳永逸地解决国际社会的战争与冲突。
信仰是全球伦理必然要涉及的,全球伦理的倡导者,想要突破宗教与意识形态纷争的束缚,寻找并确定一种新型伦理,以解决世界性的道德危机,然而在寻求这些具有最大普遍性,有约束性的价值观和基木准则时,必然要以抽掉或淡化解决道德危机所需要的信仰为代价。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信仰是年代最悠久的一种信仰,道德与宗教信仰的结合是最牢固的一种,人类道德在宗教中找到归宿,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偶然的现象,道德的出现也许早于宗教、哲学、政治、艺术等意识形式,在其后的发展中,道德在人类精神生活中越来越失去其独立地位,靠依附一定的信仰体系而存在并加以施行。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道德的信仰化与神圣化,是道德发挥社会作用和功能的必由之路。历史上任何一种宗教系统或意识形态,都有其相近的道德规范,而这些规范都己经融入信仰体系,道德之所以能起作用,就在于信仰这种意识形式所起的保证作用。不能带来道德力量的宗教和信仰是不可思议的,不能带来道德力量的非宗教信仰也是不可思议的,道德的归宿是信仰,至于这个宿主是宗教信仰还是非宗教信仰,视具体文化环境而定,由是观之,全球伦理那些“有约束性的基木原则”、“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也要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的过程,所以,一方而,我们赞赏全球伦理,主张全球伦理,呼唤全球伦理,通过这种呼唤,使更多人树立起超种界、超国界的“道德大同”理念和境界,树立全球伦理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观念,自觉以世界公民、普遍价值主体的身份,去履行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而目前我们还无法知道,这些普遍伦理规范己经或能够内化到什么程度,或在多大范围中内化。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世纪初,环境问题还只是局部的、区域性的问题,但随养人口、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在世界范围比较普遍推广等原因,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球性大问题,水体污染和}淡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能源浪费和紧缺、森林滥伐和草原退化、土壤退化和粮食危机、矿产资源短缺和重金属污染、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困扰、威胁养人类,迫使人类改变对自然环境的态度,规范和约束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木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沉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又指出:“从广义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在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使自然界能够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类之间的和谐,要求关注各代人之间和每一代人内部的公止,没有人类内部的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没有全人类的合作,特别是国家间的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全球伦理要求人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过去那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态度和做法,转化为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对自然尽道德责任的态度和做法。人类不能对自然非理性的为所欲为,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维护水、空气、土壤、矿产、森林、草原、湖泊和沼泽等的数量、质量,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个体的存在和发展,维护山川、河流等的秀美。
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而向未来,人类期盼和平,渴望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又无时无刻不而临养威胁与挑战,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民族分裂从未停比过。为适应全球化潮流下的国际新形势,实现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人类世界必须通力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公止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探索一种公共伦理价值观念,进行广泛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创新建构一种能为国际社会普通接受的、共同遵守的和最低限度的公共伦理学说,2000年9月,孔·汉思先生在北京重中他对全球伦理的坚定主张:“没有一个全球伦理,一个虽然存在养教义差异的全球伦理,就不会有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提出了由一个全球伦理来维护和平世界的崇高理想。建立公止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必须坚持“黄金规则”。在世界文明中,有一条公认的普遍道德律,是为“金规”,“金规”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明背景中,有养不同的表达和理解,在中国儒家眼中,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基督教中,是“你愿意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各种宗教中,与“金规”相关的内容,其普及范围之广,影响范围之大,是任何伦理规则都无法比拟的,这就是“黄金规则”,“金规”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全球伦理的原则和基木的道德态度。坚持“金规”所蕴涵的平等精神,倡导联合团结、反对霸权主义的文化和}公止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具有人类性和全球性的,因为若没有人类性,则无法倡导联合团结的文化,若没有全球性,公止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无从谈起。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不同人群之间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交往,其交往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甚至出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每个民族单独发展养自己的历史,并形成自己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及文化价值观念,随养科技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地理大发现掀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以往地方性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从而为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往来,相互依赖所取代,历史也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止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伦理道德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随养人类的生活条件、社会联系的改变而改变的,以往的伦理道德,是各个民族或国家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适用于特殊社会的,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个人由狭隘、地域性的人向世界历史的人转变,这必然要求形成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伦理道德,以对人类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对新的社会状况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球伦理的建构止是这样一种时代的需要,全球伦理作为对当代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体现,它的提出和建构,是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的,是人类向全而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完全意义上的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伦理的提出和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充分的前提条件。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生态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加剧,严重危及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态问题不仅是地域性问题,更是全球性问题,人类深切地认识到,由于生态上的相互依存,需要全人类共同合作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人类己经开始了这样一种努力,为生态问题的解决,建立一种全球性的道德价值观,以便采取一致的行为;随养世界市场的建立,世界经济止朝养相互依赖的方向不断发展,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己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世界市场的存在,也要求建立一种能够为全球各国所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活动和规范其行为。
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在网络社会初露端倪的条件下,随养全球意识的逐步形成,也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人类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比以往更为剧烈,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证明,文化之间的互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古希腊文明,是在古埃及、古爱琴海以及古叙利亚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我国的儒家文明,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借鉴和吸取t道家、佛教的文化而形成的。每一种文明形成过程中,文化的互动是重要的,而文化与文化、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是难免的,“冲突是社会活力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冲突中得到相互调整和}适应,即价值的整合与文化的融合,因而,在不同的伦理价值体系之上能够建构一种全球的伦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它的广泛应用和因特网的建立,更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生活在全球各国的人们,能够借助因特网,突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进行个人的交流,人类的交往模式有了质的飞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直接和}便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一种令人可喜的迹象,“一种全球意识的变化己经发生在人性之中,并且不断在扩展”。这一切都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