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Ecosystem)

目录

什么是企业信息生态系统[1]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指由企业中的人、信息技术、实践构成的一个系统,它是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与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影响以及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个健康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应是处于协调动态平衡之中,能创造出核心竞争力,焕发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体。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2]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①信息。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客体,也是信息生态系统的粘合剂。②信息人。信息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和消费者。信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所有信息关系的总和。③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不仅是生态的背景和场所,而且也是所有与信息相互关联的外在因素之和。信息环境既可以是企业微观和局部的组织内部区域,也可以是企业宏观的生态空间。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支撑要素包括:①信息技术。它可以加速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的相互协调关系,以提高企业效率及效益。②信息组织结构。在企业的信息组织中,需要建立一种结构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绩效。③信息的基础设施。它可以降低信息存储的空间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更好的服务。④信息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信息的发展方向、信息系统的合理开发利用、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有利的信息管理氛围。⑤信息文化。它涉及企业群体和组织的信息价值观信念,反映组织对信息取向的行为模式态度,直接影响到信息人的行为,同时也牵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⑥信息战略。它是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意味着对企业中的信息本身的某些问题作出战略性选择。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起源与发展[3]

  关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生态学依附于其他学科而存在;第二阶段,以独立的信息生态学出现;第三阶段,信息生态学的理念被引用至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产生出了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第三阶段的研究,确立了以生态学理念指导建设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

  1989年,德国学者Rafael Capurro于哥本哈根举行的“信息与质量”研讨会上发表文章。最早正式提出“信息生态”概念。信息生态学的目的在于利用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研究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解决信息生态失调现象,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基本理念便是通过将基本概念进行类比,在信息生态中寻找与生态学中相似的地方,通过对理论进行加工迁移,来指导信息生态的构建,发展和管理。

  基于信息生态的概念,近年来新生的一种企业运作系统名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企业中的人、信息、技术、实践构成的,以企业为个体元素进行各种商业活动信息交流。企业有它自己的新陈代谢,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企业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交换和转移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围绕企业信息系统这一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对信息生态学、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阐述.但关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仍然非常稀缺。本文将主要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已有研究,并对其进行分类,对企业信息生态的研究分成基本元素、组织模式、生态特性、生态链、运行机制和生长演化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构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依据[1]

  (一)信息生态学

  信息生态学是以信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它的构成、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信息生态学是管理实践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至少与认知科学信息科学、信息社会学、生态学、信息网络、信息设计与构建等25个学科和研究领域有关。

  信息生态学又是将生态理念引入信息管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类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由于过度生产和资源利用导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自然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类终于认识到人不是整个世界的主宰者和统治者。认识到我们生存的空间的有限性,可使用资源的极限性;如果人类不重视生态,或者破环生态环境必然得到惩罚。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同样,信息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载体,在人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活水平、改造自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传播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等特征,使人们在享受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对人类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不当而导致人与信息环境、自然环境冲突日益凸现,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垄断、信息垃圾、信息综合症等问题。由此,研究对象是信息与人及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其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战略促使信息生态系统平衡协调发展的信息生态学由此产生,并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二)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通常用以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它强调系统之问的正向反馈与负向反馈双重作用机制的影响,对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前者可导致系统的无止境增长或衰退,后者则促使系统在稳态附近维持稳定。这是由于企业信息生态经济系统中各要素均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造成的。在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不仅以某种方式维系有机体或任何人,而且它还是连接有机体和无机环境的桥梁。无论它外呈信息子,还是信息素、信息场、信息链、信息网、信息域或信息圈的形式,其中的信息因子与其它生态因子——诸如生物因子、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等一起,相互交织和共同组合成上述的信息生态系统。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企业中的人、信息、技术、实践构成的一个系统,它是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与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影响以及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个健康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应是处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能创造出核心竞争力,焕发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体。企业信息是企业在创立、成长、发展、衰亡过程中所生成和拥有的多目标、多层次、多方向地反映企业需求和资源代谢的全部信息。在一个良好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一个相对动态平衡的关系,该系统中的各部分都处在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而如果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无法相互协调,就会出现企业中信息、人、环境的不相适应。

  (三)复杂系统理论

  复杂性科学认为系统是由大量、不同、相互作用的单元构成的网络 ,探求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将生态系统纳人整个生产活动的复杂巨系统中,注重资源再生,研究清洁生产、生态工程等的科学原理,力图探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复杂性科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与非线性科学及混沌动力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展开,后又不断与各学科和领域交叉、融合。迈因策尔认为复杂性是“复杂系统中通过微观元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造成的一定的宏观现象。普利高津、哈肯等认为复杂性是物质世界自组织运动的产物,非线性是其必要条件,是它的数学本质。作为”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当系统某参数变化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就可能从混乱无序转变到一种在时空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状态。Lorenz提出”蝴蝶效应”模型。认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意味着某一过程初始状态的微小改变会引起指数级的变化,并决定整个过程的行为模式。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复杂特性,可揭示和预测系统状态与过程在各种变换作用下的演化方向。如果能掌握一些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演化现象和演化机理,就可进行预防和治理,并造福人类。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引发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 Dubos)的《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对环境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素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又尤其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对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有着关键性意义。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要求,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生态学三个定律:一是高效原理,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二是和谐原理,即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睦共生,协同进化;三是自我调节原理,即协同的演化着眼于其内部各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完善和持续性,而非外部的控制或结构的单纯增长。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的实施策略[1]

  如何在现有的信息化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大地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健康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

  (一)效益与生态并重

  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企业的效益与生态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企业生态效益必须纳入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也必须以企业经济基础为前提,并且应该满足企业的现有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求。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指标、经济指标以及社会指标对于整个系统均具有反馈与延迟作用,而各指标之间是如何影响或关联影响整个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或者说企业的效益、生态以及社会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才能维护和促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稳定,则需要根据指标问的因果关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来寻找企业、生态、效益与社会的逻辑关系和演变机理,从而保证企业在效益增长的同时并不会损失生态利益。

  (二)建立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的建立必须以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开放式系统为前提。一方面需要借鉴和学习在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本身应该是一个具有自我反馈性的系统,不断总结和自我学习。这将有助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具体评价标准可以归结为:形成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发展的理念,培育整个企业自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积极促进建立一个企业良性循环的氛围。一套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保障体系,塑造一个以绿色、环保创新、活力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新形象。

  (三)遵循系统规律

  在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中,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原则,即针对单个子系统的问题,及时查找其关联影响因素,反馈并最终指导该系统的运行。第二,适时性原则,即各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耦合,不可分割。互为参照,互为依据。第三,综合性原则,即前馈与反馈对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同等重要,前馈在于降低整个系统的事前风险,而反馈在于降低整个系统的事后风险。

  (四)培养生态意识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建设并不仅是社会、企业或某个部门的事情,而必须以企业员工的生态意识和企业的重视、投入为基础,群策群力。这样才可能有效促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建设。值得说明的是,在生态意识不强的前提下,企业相应规章制度的完善与监督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3]

  1.基本元素

  美国的WIENER N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有三个元素:(1)信息:是人类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和名称;(2)信息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信息的需求、生产、传递、分解者。信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所有信息关系的总和;(3)信息环境:不仅是生态的背景和场所,而且也是所有与信息相互关联的外在因素之和。信息环境既可以是微观和局部的区域,也可是宏观的生态空间。王晰巍、刘铎在研究中扩展了这个概念,认为信息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客体,也是信息生态系统的粘合剂。

  信息人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不可被忽视。在生态学中,人类的干扰已经被认为是环境干扰当中的一种。而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人作为企业信息价值的体现和在现实世界中的载体,其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视。很多人的研究中强调了人的作用,与以往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不同.信息生态需要对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2.组织模式

  FEDOROWICZ J等人专门研究了组织间的信息生态,探讨了信息共享在组织问信息生态进化中的作用,并强调信息共享应该是组织间信息生态中的主导性信息活动.并指出:“组织间的信息生态是多个组织共享信息的结果。它影响着成员、技术、信息和过程相互间的动态适应过程,同时也被这个过程影响着”。FEDOROWICZ J等人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信息共享行为在信息生态进化中的重要地位。

  马捷、靖继鹏在研究中按照企业信息、政府信息和科技信息三种信息群落的分类方式分别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的组织模式。其中,企业信息群落的分析指出:“企业信息群落的信息组织以企业内部的知识发现知识创新为目标,同时重视业务流程中隐性知识的发掘”数据库的集合通过功能与不同的任务模块与领域模块相连接,这些信息系统的综合即为企业知识库。企业知识库与网络技术结合形成语义网络,并通过基于信息构建思想的交互界面与企业信息群落的具体信息活动进行交互。信息流是基于各种业务流程产生的,如某一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构成整个业务流程,其中的研发等具体的专业业务构成局部的专业业务流程。知识库中的财务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等为各个流程服务群落中的各种群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积极活动,通过语义网的交互界面向知识库索取知识和信息,并随时将流程中产生的新信息导入知识库,整个群落在动态的信息环境中进行活跃、复杂、交互的信息活动,其中信息组织者种群管理和维护整个信息组织系统。

  张海涛、闰奕文㈣也构建了一个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逻辑模型。在模型中,一个生态信息管理子系统分管生态资源调度子系统、生态因子自我调节子系统和生态决策评价子系统。生态信息管理子系统通过与企业基础网络进行连接与外部社会的知识交流,例如企业部门信息、国家质量要求等,而与信息管理数据库的信息交换则保证了信息的流动性以及信息养分的输人和输出。这些信息通过加工优化后会通过特定渠道传递给管理决策层,而决策层通过这些信息作出决策,反馈给数据库和各个子系统。

  3.企业信息生态特性

  Nardi、0’Day专门研究了使用技术的环境的信息生态,突出了信息生态中人的核心作用。他们把信息生态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由人员、工作、价值和技术构成的系统。他们提出了使用技术的环境的信息生态的一些关键性特征:(1)信息生态是一个部分及其之间的各种联系所构成的复杂系统;(2)信息生态具有多样性和持续进化的特点;(3)信息生态中的不同部分依据系统中的各种联系共同改变和协同进化;(4)信息生态中存在维持生态生存所必须的几个关键性物种;(5)信息生态具有地域性,在他们的研究结论中首次增加了对地域性和关键物种的信息生态特征的关注。

  王晰巍、刘铎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的三个特性:(1)等级结构和系统性。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具有等级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生态要素都包含在一个更大的信息生态系统中,同时又含有更小的信息生态系统;(2)复杂性和多样性。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种类繁多,不同层次的组成之间相互联系,系统与外界环境还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3)动态演化性。一个健康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动态发展、螺旋上升的,处于不断的演化当中,具有自适应和演化能力。

  4.信息生态链

  信息生态链概念的提出是以信息生态学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并借鉴了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方法,将信息的传播过程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和各种环境因子联系起来。分析信息的流动过程,其流动过程中所带来的效应和所改变的条件。信息生态链的搭建对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搭建具有宏观和微观上的重要指导意义。

  Sun、Yen首次提出了一个制定信息共享策略的方法框架:信息供应链(ISC)。信息供应链用来平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它运用信息需求计划(IRP)方法来推断、计划和满足对有用信息的需求,可以作为信息共享管理的基本方法。

  徐绪堪、李晓东认为:利用食物链原理,研究企业信息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是构建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生长模型的前提。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含企业信息需求、信息吸收、信息消化、信息扩张以及信息利用,形成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企业信息系统内外驱动力作用下形成整个信息生态链。

  马捷在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阶段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组织者这一环节,并将信息组织者的概念定义为通过一定方法使信息有序化,便于用户查询和专业人员的使用;信息组织者处于信息节点的核心环节。起到调整信息流量和方向并进而调整能量流动的作用。

  韩刚、覃正等人的研究指出:信息生态链具有空间结构特征、时序变动特征和管理特征,并认为“牛鞭效应”本质上就是信息生态链管理的失败。而通过搭建正确的信息生态链并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得信息的共享更加全面和细致,也就能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根除“牛鞭效应”。

  5.运行机制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有六个运行机制:(1)形成机制。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生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在资金和技术的推动下,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动力,由企业信息化来提供索引作用的过程。只有这个形成机制建立以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才能正常运行;(2)合作共享机制。信息生态环境是一个企业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平衡环境,而企业间信息生态系统是存在相似性的系统。合作共享应在企业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完成,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3)决策机制。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平台可以支持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在转化并分析后进行相关知识的优化创新,让企业决策者据此实施战略行动;(4)协同机制。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态元素按照某种规则自动与多种资源相结合,形成内驱动力。促使系统的演化维持动态平衡,最终自发呈现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特有的有序化结构和功能模式。协同机制是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机制;(5)竞争机制。企业应通过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增值,为企业间的合作性演奏培育实力。信息价值链增值是提高竞争机制的根本因素;(6)循环机制。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周边的社会系统形成了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关系,从而促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形成了动态、平衡的信息生态环境。

  6.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生长演化

  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核心部门之一,宏观上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竞争优势,微观上实现和支持业务自动化。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生长模型的构建过程是以企业最终的组织模式、生态特性、生态链以及运行机制为理论基础,反过来推演从无到有的对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搭建过程。

  Mische认为信息系统的生长是具有阶段性和层次的。并把把信息系统生长的阶段分为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更新阶段,认为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五个方面:(1)技术状况;(2)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4)信息技术融入企业文化;(5)全员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Mische还为每个阶段定义了多达100多个不同属性,以帮助企业对信息化程度进行定位,但太多的特征属性使阶段特征丧失简明性与典型性。

  李北伟、靖继鹏以社会信息学、协同学系统论突变论等为理论基础,从信息生态群落的角度来分析群落演化中的主要运行机理,并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是信息环境对信息系统主体的“自然选择”过程。其中包括的演化机理有:信息生态群落社会传播机理、支配机理、协同机理、互动机理和突变机理。这些机理通过信息的交流,以互为基础,合作影响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并以此推动着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袁烨,王萍,张卫东.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 王晰巍,刘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要素及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6)
  3. 3.0 3.1 郭树行,宋辰,陈俊伟.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