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4日,一座高达10.24米的范旭东铜像在南京六合的市民广场上揭幕,铜像基座的黑色石柱上刻着:“1883-1945 范旭东 侯德榜敬题”,背后则是他的生平简介。
当天,广场上挤满了人,在范旭东先生诞辰120周年,在这个被命名为“范旭东广场”的地方,人们一起来纪念他创办了南京永利錏厂,为中国的化学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厂之名因他而来
“卸甲甸,位于南京六合境内,也就是今天的大厂地区。据传当年项羽被刘邦追击,曾在这里休整,因此有了卸甲甸这个名字;不过为什么后来叫做大厂,倒真如名字显示的那样,因为有了一个大型的工厂。”说起范旭东在南京的建厂史,南京地方史专家袁晓国无比感慨。
1934年7月,经过多次的厂址考察,范旭东最终选择在南京六合建一所硫酸錏厂,因为是属于永利公司旗下的,又叫永利錏厂。
建一座工厂并不容易,永利錏厂整整花了近三年时间才建好,投产后,它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当时,永利錏厂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规模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它填补了中国基本化学工业的空白”,袁晓国表示。不过很可惜,投产还不到10个月,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永利錏厂就停产了。“如果给它十年时间,中国的化学工业该会怎样发达”。袁晓国感慨地说。
范旭东幼时家境贫寒,17岁随兄长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铸币厂工作,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之后他被派赴西欧考察制盐及制碱工业,回国后,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个出身普通的年轻人,为什么放弃好好的公家饭碗去创业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永利錏厂的厂办校,专门培训化工技术员,记者辗转联系到该校高职德育研究所所长高尚荣,他告诉记者,当年中国的化工市场被国外的产品垄断,这对化学专业毕业的范旭东来说,无疑是个痛心的事实。而出国考察时的遭遇也深深地刺激了他,欧洲的制碱工厂不准他参观生产设备,他只参观了一家碱厂的锅炉房。
眼光独到的实业家
“范旭东一生致力于现代化学工业,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可见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有多大。不过,他不像现在的一些没文化的商人,只顾赚钱,其他什么都不管。他重视人才和科学,热心社会事务,是个有眼光的实业家。”袁晓国说。
范旭东一向重视人才和科学。从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开始就聘用李烛尘、陈调甫、侯德榜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员。1922年,范旭东创立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亲自邀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孙学悟担任社长。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化工科研机构,经费来自久大和永利的企业利润,但并不从属于久大和永利,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范旭东曾提出:“黄海应该是我们的神经中枢。”对于当时来说,他特地设立了一个研发机构,作为企业发展的智力源泉,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作为。
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共同组成了“永、久、黄”化学工业团体。“当时化学工业科技处于世界科技的前沿,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外国工厂垄断着技术,它只允许你跟它合作,要想独立,必须自己搞科研。现在我们常提"产学研一体化’,其实这个团体是中国"产学研一体化’最早的典范”,高尚荣说。
后来,范旭东还创办了《海王》旬刊,它是“永、久、黄”团体的喉舌。在范旭东的主持下制订了“四大信条”:一、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二、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事业;三、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大局;四、在精神上以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这是中国最早的企业文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旭东中学等和南京永利錏厂有渊源的公司和学校,至今仍然坚持。”高尚荣说。
来不及实现的十厂计划
南京沦陷后,范旭东带领技术人员去四川,在那里建了新厂。“当时西南地区的条件很艰苦,但范旭东的工厂一直在生产盐和碱,满足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为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袁晓国表示。
就在抗战胜利前夕,范旭东开始积极筹划永利战后的复兴大计,也就是听起来激动人心的“十厂计划”。他计划在“停战五年之内,拟择西南西北原料丰富、农工业急待开发区域,添设硫酸錏厂4所,每年产量50万吨;纯碱厂两所,每年产量12万吨;炼焦厂4所,每年产量24万吨。所产焦炭专供碱厂和錏厂用,炼焦的副产品可以制成炸药、燃料及药品,以树立中国煤焦工业之基础。三种工业互相联系作用,就是基本化学工业。”
“当时范旭东是国民政府的顾问,他是以政府眼光来谋划中国化学工业的未来。能有如此宏大而科学的规划,也同他善于用人有关,他带领的团队中有钻研地理的、有研究金属的,因此对全国的矿产分布情况相当了解。”高尚荣表示。
1945年,抗战胜利了,民族工业却没有迎来理想的春天。范旭东和他的工厂面临着严峻的新形势:工厂需要接收、恢复,人员需要恢复,新设备需要添置……然而,复员没有钱,原料断绝,产品滞销。无奈的范旭东只得向国民党行政院求助,但行政院却一味推脱。范旭东气愤地说:“若不是为了富国强民,我才不受他们的扶持、欺压呢!要是我为享福,把永利、久大收拾收拾也够我享福几辈子的!” 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永利的工厂像是断奶的婴儿,一切都无从谈起。遭受此番打击的范旭东,患上了急病,由于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急变。1945年10月4日,在四川重庆沙坪坝南园的狭小宿舍里,这位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满怀遗憾地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