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中控屏成智能家居新宠?

时间:2022-10-28 10:48:55 热传 我要投稿

今年伊始,智能中控屏就火出了圈。据悉,今年3月份以来,智能家居领域的巨头玩家们米立、华为、萤石、小米、海尔智家旗下三翼鸟、欧瑞博、涂鸦智能等,都纷纷推出了智能中控屏产品。一时之间,智能中控屏成为了全屋智能领域最热门的产品品类之一。

据IDC《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场出货量为30万台,同比增长160.7%;预计2022年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场出货量将突破65万台,同比增长106.4%;未来五年市场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0%。由此可见,智能中控屏市场的热度正在急剧攀升。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缘何爆火

一般来说,智能中控屏是指运用在家居中的中央控制系统,是将室内各个设备的控制功能统一集成在中央控制系统上,通过面板来进行控制的设备。它是将智能灯光、影音系统、开关、插座、门锁和智能家电等设备、系统连接,利用无线模式、远程控制,实现一键操控的智能化产品。因此,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正在受到厂商们的空前重视。

其实,在智能中控屏火起来之前,智能手机、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也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但效果却远没有想象的好。首先是智能手机,其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多少有点多此一举。试想用户只需简单伸手就能通过物理开关操控家电设备,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在手机APP上操作呢?其次是智能门锁,由于运算能力、连接能力相对有限,且服务门槛较高,其入口功能基本已被放弃。最后是智能音箱,近几年由于在售品牌数减少、新品上市节奏放缓、市场销量同比下滑等负面影响,也预示着其成为核心入口的可能性不大。

正因为智能手机、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均无法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于是玩家们便把目光瞄准了智能中控屏,使其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而相比之下,智能中控屏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其一,智能中控屏打破了原有的单品智能模式,让用户享受到了高度智能化的交互体验。智能中控屏集成了场景面板、温控面板、遥控器等多款智慧产品的核心功能,用一块屏把所有的全屋智能产品全都连接了起来,具有联动控制、协议对接、人机交互、服务呈现这四大功能,是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中人与设备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其二,无论是对于厂商还是用户而言,智能中控屏均为其带来了便利性。厂商可以对智能中控屏持续迭代,不断融入新功能;用户可以在底层硬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或系统升级的方式获取最新内容,并享受优质的UI(用户界面)体验,而用户如果想要控制更多的智能设备,通过软件或系统升级即可。

其三,智能中控屏产品还有利于厂商对接房地产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家居生活之中。房地产商为了更好地融入整体的房屋设计和装修的过程,更偏向智能中控屏这种需要专业人士安装的产品,这种产品也便于集体采购。因为如果产品不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安装的话,用户完全可以按需自行购买。

众多玩家殊途同归

伴随着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逐步从智能单品阶段步入全屋互联互通阶段,行业巨头们相继推出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作为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中控屏的市场潜力也随之被释放。尤其是这两年,入局的玩家明显在增多,其产品品类也越来越丰富。许多巨头企业的加入,使智能中控屏成为了今年最内卷的产品,并且其产品自身的亮点也很突出。例如,萤石推出的智能中控屏SP4的交互体验十分出色。其首创了“拍一拍”功能,用户只需轻拍屏幕即可自动执行开/关灯等其他场景的命令。

再比如华为推出的桌面中控屏,相较于传统的墙面中控屏,桌面中控屏进一步帮助用户实现了可墙可桌随处掌控,再一次拉近了人机交互的距离,这算得上是业内的首创。同时,华为全新升级的中控屏对空间全量控制、子系统控制、单品控制进行分层交互,系统逻辑更加清晰,也降低了用户上手的难度。

其一,为了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现在的智能中控屏越来越趋向于采用大尺寸显示面板。据了解,无论是欧瑞博的MixPad系列,还是萤石、绿米等品牌的智能中控屏,均采用了大尺寸显示面板。其中,欧瑞博旗下的新款产品MixPad X Pro搭载了12.3英寸的车规级触控屏幕,显示效果非常不错,耐用时间长达15年;萤石SD1可视智能监控屏搭载的是10.1英寸全面屏,语音通话时支持8台监控设备无线接入;绿米旗下的集悦妙控屏S1 Pro搭载了10.1英寸磁吸式大屏,可固定在墙面使用,也可居家随身携用,人性化体验大幅提升。

其二,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青睐,现在的智能中控屏产品愈加实用且美观。智能中控屏的厂商们,在外观设计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以萤石旗下的智能中控屏SP4为例,其面板采用VDI-18标准细咬花,特调的萤石白外观显得质感满满;其还采用了AF抗指纹涂层,抗指纹、污渍能力强,滑动手感舒适不干涩;其采用的直边圆角防割手设计也很贴心。

短板如出一辙

在智能中控屏领域,巨头玩家们不断押宝、角逐,都想通过布局智能中控屏,抢占全屋智能市场的入口。但它们想要做好一块智能中控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硬件方面,目前的许多智能中控屏实际上只是带屏的场景面板,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中控屏。一般而言,真正的智能中控屏必须具备语音交互、GUI(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多模网关等核心功能。而对于厂商而言,若想把这些核心功能全部集成到中控屏上,是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的。

其次,在软件方面,智能中控屏与IoT设备之间的适配性有待提升。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智能中控屏产品,基本上都是基于安卓系统做一些魔改,并没有基于全屋场景的IoT设备本身,对智能中控屏的运行、发热、待机等做出较大的改进。这样一来,智能中控屏对于IoT设备的适应性就算不上理想。

另外,目前的IoT设备必须时刻与云端保持连接,若云服务器发生异常或掉线,家里的IoT系统将陷入瘫痪。因此,未来智能中控屏所具备的功能最好是:在局域网断网的情况下,能实现跨品类、跨网关、跨协议层面的联动;在云端连接断掉之后,能够使全场景的IoT设备继续保持原来的联动规则运行。

最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智能中控屏无法完全控制各类IoT设备。据涂鸦此前的一份调研显示,很多用户反馈自己购买的智能中控屏,仅能控制家里的一部分IoT设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的IoT设备厂商极其分散,比如门锁、窗帘、灯光系统分别对应不同的厂商,无法形成生态联动效果。

而且这些厂商所构建的IoT生态相对封闭,它们的智能中控屏只能控制自家及其生态体系内的IoT产品。而要让智能中控屏控制各类IoT设备,就需要打破厂商和品牌之间的壁垒,使不同厂商的不同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只是昙花一现的产品?

放眼整个行业发展史,曾经的智能手机、智能门锁、智能音响等智能设备,都被寄予成为智能家居入口的厚望,但在今天来看,它们都是过渡产品。那么,今年大火的智能中控屏是否也只是昙花一现,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取代?

一来,目前市面上的智能中控屏价格整体偏高,普通消费者购买欲望不强,导致其难以被广泛普及。据了解,现在中大尺寸的智能中控屏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前文提到,想要制造出一块合格的智能中控屏,需要突破许多的技术难关。如此一来,厂商前期的研发成本和硬件采购成本不可能低,再加上智能中控屏刚火起来,在市场尚未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前,厂商很难拥有成本优势,那么其零售价自然也不会低。

二来,智能中控屏本身无法作为产品独立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普及和推广。虽然智能中控屏相当于智能家居生态的交互中枢,但如果它独立存在便失去了价值。通俗来讲,即使用户家中没有智能设备,也有可能会购买智能门锁、智能音箱这种实用性的智能设备,但肯定不会花钱买一块发挥不了本身作用的智能中控屏。

也就是说,消费者主动购买智能中控屏的前提是,家中拥有非常多的智能设备,但从我国智能家居不足5%的市场渗透率来看,购买智能中控屏的消费者群体恐怕不会太多。所以,智能中控屏在现阶段最佳的价值,就是成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打包式向房地产商或者业主销售。

智能中控屏诞生的这些年,潜力和短板同样突出。但庆幸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愿意尝试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业内对全屋智能的发展前景也很看好,从而激发了智能中控屏的市场潜力。并且在现阶段,智能中控屏无疑是最佳的智能家居入口。但在未来,智能中控屏是否会被取代,取决于其能否攻克面临的技术难关,还取决于其成本会不会降低,让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