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烦躁”的经方

这些治“烦躁”的经方

导读:有研究统计“烦躁”是《伤寒论》中频次排位第二的症状,仲景以“烦躁”、“心烦”、“心中烦”、“烦躁欲死”、“烦乱”、“烦惊”、“烦疼”等进行描述,书中所涉及治烦的方剂亦不在少数,本期选取其中9个方证,分享与诸位同道,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指正。胡希恕经方医学《伤寒论》中的烦躁之症总体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其中实证多因邪热郁结于里,虚证则多见于失治、误治而使正气受损或病更入里的情况,尤其太阳病篇中,邪在表时治不得法,误用汗、吐、下之法,而变证频出,其中烦躁即常见症状之一。 01

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注解:本条所论述为形似桂枝汤证,但无热而恶寒,则病已有从阳入阴之象,“小便数”提示胃虚不能以制水,脚挛急为津少不足以养筋,若反与桂枝汤攻表以发汗,则津液益虚,激动里饮更必烦躁而吐逆,故予甘草干姜汤温中逐饮,以治烦逆,以复其阳。 要点:胃虚里饮,攻表饮逆而烦躁。

《伤寒论》39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注解:太阳中风,指主治风水的越婢汤而言,越婢汤证本续自汗出,今以并发麻黄汤的表实证,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而不得汗出,内热不得外越,因而烦躁,予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要点:表寒内热,表不解,热不越而烦躁。

03

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注解:下之虚其里,发汗虚其外,下之后复发汗,更属汗下倒置,如此非法治疗,易生坏病,昼日烦躁,夜而安静,无关于血瘀证,不渴则非阳明证,不呕亦非少阳证,同时又无太阳表证,脉沉且微,虚寒在里可知,故此烦躁为里阴证精气欲脱之虚烦也。 要点:下后复发汗,表里俱虚,阳虚阴盛而烦躁。 04

五苓散

《伤寒论》71条言:“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注解: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发汗以取微似有汗者佳,若发汗不得法而使大汗出,津液大量亡失,胃中水分被夺而干燥,故其人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则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即愈。若发汗后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为里有停饮误施发汗,而表仍不得解的为证,则宜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注解:发汗后而脉浮数,为病仍在外。表热未解故烦;水停不化故渴,宜五苓散主之。 要点:里有水饮,虽发汗而表不解,阳气郁闭或水热互结,而见烦躁。

05

栀子豉汤

《伤寒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

注解:经汗吐下后,实邪虽去,但遗热未除,热邪攻冲,因使虚烦不得眠。证之剧者,则更辗转反侧而心中懊恼,宜栀子豉汤主之。本方证与干姜附子汤方证均为误治之后出现烦躁症状,但相比之下,干姜附子汤证虚象更为明显,故而“昼日烦躁不得眠”。 要点:汗吐下后,遗热未除,热邪攻冲,故致烦躁。 06小建中汤

《伤寒论》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伤寒二三日,表不解,中虚血少,不能养心而心中悸动不安,表不解而烦,故予小建中汤补虚解表。 要点:血少心气虚而悸,表不解则烦。

07

桂枝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本应用汗法,反用烧针,此为误治,耗伤心阳,使心神不得阳气制约而烦躁不安。故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其中龙骨、牡蛎潜阳安神而治疗烦躁不安。 要点:本应解表,反用烧针,复加下之,耗伤心阳而烦躁。

08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注解:阳明内结,不吐、不下,邪无出路,内有燥热,而致实烦,可与调胃承气汤。 要点:阳明内结,内热不出,而致实烦。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注解: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即常传里,或半表半里,今心中烦不得卧,为内传半表半里的虚热证候,宜以黄连阿胶汤主之。

要点:病本血虚,已传入里,血虚里热而心中烦。

吴茱萸汤:烦躁欲死烦躁以前辨证都认为是有热,从六经八纲来分析就清楚明了, 腹部胀满厉害烦躁不得眠经方(合方)一剂显效

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经方辩证问诊单: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 最初发病是15岁左右,开始是每日早上干呕,饮食正常。后

牙龈红肿萎缩,导致牙齿松动,每年两次洗牙,也没用。

;前年自推腹后,好些,不是天天干呕了。 不舒服是从去年开始厉害。空腹时,左侧腹部有声音,说不清楚是水还是气,烦躁,须放屁后,才好点。吃饱后也放屁,舒服些。 大便溏稀一天一次,少。 晚上9点后腹胀厉害,不得卧,用手压腹部全是水声,烦躁,睡不着,有时也吐(干呕),吃往下降的药,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时好时坏,自前十天咳嗽以来,腹部胀满厉害,感觉水很多的样子。 咳嗽吃过小青龙,不太管用。也用过麻黄加石膏类的,也无效,有痰,稀,白,早上有点稠,不太想吃饭。 用手推腹时,膻中下和左脐旁有硬结。 身高1米55,体重不到40公斤,面黄暗,月经提前,少,稀。现在目胀,有点肿。 晚上因腹胀睡不着时,小便数。右胳膊和右腿上有白色块状皮肤病,痒。平时怕冷不怕热。不爱出汗。大便,一日一次,便溏。前几天,三天解了一次,就一点。现正在服用的药:

昨天服的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厚直、枳实、半夏、陈皮、干姜、细辛、五味、当归、白芍,服后无效。

又服中成药清肺的,好像也不太管用,后经咳嗽,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15岁左右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去年夏天

发病的时辰:晚上

饮:不爱喝水,喜热饮。

食:少,喜粥,厌油腻

睡眠:不易入睡

大便:湿,粘,腻,溏泻,便出不爽

小便:晚上睡不着时,小便次数多

月经:少,提前,黯暗,清稀

白带:少,白,黄

处方:大承气汤+小泻肺汤

用药反馈:

患者:先生,昨天吃后,感觉腹部胀感减少,水声也少了。

9:30分躺下,大约9:50左右就睡着了。咳嗽醒一回,目眩了会,早上咳嗽会,痰好咳出。以前四逆和泻心类得也吃过,没这么好的效果 。唉,同是学伤寒的,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学了挺长时间的,连个咳嗽都没治好,弄得老公笑,自己也没信心了 。

水中火:

其中一个方子是大承气汤

仲景云: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王叔和注: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为什么现在的《伤寒论》语言读不通?哪些是张仲景的原话,哪些是王叔和的批语,现在的伤寒论版本已经把他们混在一起了。好在《古版康平伤寒论》条文中凡是王叔和的批语部分均是以小字部分说明的。

知道了哪些是王叔和的批语,哪些是张仲景的原话,我想这样更有利于理解《伤寒论》的原意。

仲景云: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仲景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治的是阳明,而肺属阳明,好好想一下,辅行诀中的方应该用哪一首?

"咳嗽吃过小青龙,不太管用。也用过麻黄加石膏类的,也无效.有痰,稀.白.早上有点稠.不太想吃饭。"

仲景云: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王叔和注: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仲景云:下利不欲食者,此为有宿食也。

各位注意到病人说不太想吃饭了吗?《伤寒论》云:

问曰:阳明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其有宿食也,大承气汤主之。

患者用的是大承气汤+小泻肺汤小泻肺汤: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芍药各三两对于下利表现为大承气汤的,仲景是反复论述。目前中医临床其误诊率之高,令人咂舌,更有人说无阳明承气一证。《伤寒论》中之阳明病占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于承气汤尤反复推论,其详备明确远出三阴诸方之上,然则芒硝大黄之用,复有何疑者?

大匠示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全在人临证变通,知常达变。

大承气汤

1,原文《伤寒论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方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小承气汤方:大黄(酒洗,四两),厚朴(去皮,炙,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2,原文《伤寒论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方三。(用前第二方。)3,原文《伤寒论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方四。(用前第二方。)4,原文《伤寒论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方七。(用前第二方。)5,原文《伤寒论217条》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方八。(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6,原文《伤寒论 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十。(用前第二方。)7,原文《伤寒论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五。(用前第二方。)8,原文《伤寒论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9,原文《伤寒论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六。(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桂枝汤用前第二十一方。)10,原文《伤寒论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七。(用前第二方。)11,原文《伤寒论 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二十八。(用前第二方。)12,原文《伤寒论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五。(用前第二方。)13,原文《伤寒论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六。(用前第二方。)14,原文《伤寒论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七。(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15,原文《伤寒论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八。(用前第二方。)16,原文《伤寒论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九。(用前第二方。)17,原文《伤寒论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四十。(用前第二方。)18,原文《伤寒论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十九。19,原文《伤寒论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用前第十九方,一法用大柴胡。)20,原文《伤寒论 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21,原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汤。(十三)

22,原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二十一)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二十二)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二十三)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23,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七)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八)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三十九)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四十)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24,原文《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病中。(三)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见痉病中。](七)

我认为用大柴胡汤较合适,她是一个少阳胆腑的热实证。

水中火:

大柴胡汤也行。

经方:干姜附子汤(白天烦躁、夜里安静)干姜附子汤

【原文】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伤寒》

【伤寒】

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剂量】

1、附子、干姜等量用就行,一般情况干姜9克,附子也用9克就行。

2、在很严重的救逆情况下,干姜要大剂用,甚至到30克。

【组成】

姜附子

【时机】

1、脏器沉衰,不足以克服疾病了,人就要死了。

2、阴症烦躁,没有急迫的症状(比如下利清谷)。有急迫的症状就要甘草,即四逆汤。

【方解】

1、附子振肾阳,尤其生附子,加强心脏到肾脏的阳;

2、干姜增加脾阳、去胃寒和肺寒。

【应用集锦】

1冻疮:先服当归四逆汤,然后涂上干姜附子汤(附子散)。

【比较集锦】

1、

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人参一两 茯苓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躁、夜里安静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逆+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脐以下寒气,肾着汤;祛除从心下至脐上中焦冷气者,应于姜附汤中加茯苓。(姜附汤之方大附子(一枚切四块)生姜(十枚)上二味,以水一盏,煎取七分,温服之。对冷瘅寒热往来、头痛身痛、吐痰,或汗多而渴【名家论述】

1、干姜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内经】:昼是气、夜是血,昼是阳、夜是阴。如果一个人晚上很好,白天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阳不足。如果一个人白天很好,晚上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阴不足,所以利用病人的昼夜好坏,来断他是阳不足还是阴不足。

下之后,复发汗。这病人被攻下了后又发表,造成病人昼日烦躁不得眠,就是阳虚了,阳虚了以后虚热就往上跑,往上冲冲到头部,冲到胸部,冲到头部就是不能睡觉,冲到胸部就烦躁,夜而安静,到了晚上又很好,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不渴,津液也没有丧失掉,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就是阳虚掉了而已,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是壮脾阳的,附子是壮肾阳与心阳的,阳不足补阳就好了,不需要用炙甘草来补津液。所以这条辨是完全的阳虚证,阴完全正常没有问题,所以药不必多用。

阴虚者,当救阴。阴阳两虚者当阴阳两救之。祇有阳虚、则当救其阳,救阳急不宜缓,以阳主生化,无阳则不化,各组织机能有立绝之危,故本条以「四逆汤」去「甘草」之缓,但取「姜附」之迅烈以救之。

尤在泾曰:「大法昼静夜剧,病在肾阴;夜静昼剧,病在胃阳。」所以气喘病人如果白天很好,晚上发病,就是阴不足。

【三因方】曰:「干姜附子汤」治中寒,卒然昏倒,或吐逆涎沫,状如中风,手挛搐,口噤,四肢厥逆,或腹燥热。这时候牙关绷得很紧,用灌的,所以用在急救救逆的时候。

【圣济总録】曰:「附子散」治小儿冻足烂疮,以「附子」二枚,「干姜」二两,捣罗为散,入绵中,如装袜;若有疮腰,即以腊月猪脂涂之。就是用干姜和附子,把它磨成粉以后,把它敷在小孩的脚疮旁,用外敷的。内服用的是当归四逆汤。

真正救逆时,干姜会用到一两,阳虚的程度还可以,胖子三钱,中等身材二钱,小孩二钱。在救逆时,人已昏迷,大剂煮浓一些下去,只会吃一些。生附子二钱用棉布包好煮,避免纤维刺激到喉咙;去了皮就不用包裹。生附温心阳、补命门火;肾藏阳不够用炮附子。生附温心阳后,心搏动的力量会加强,麻黄会使心脏搏动的速度加快。

经方治昼夜烦躁不得眠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由防己、桂枝、防风、甘草、生地五味药组成。从组方的成分来看,都是平淡之药,并未用安神重镇之品,也没有一个安神之药,似乎对失眠没啥用,但历代医家都盛赞此方对安神有奇效,看来不得不重视了。从症状来看,病人如狂状非狂证,妄行、独语皆为精神症状,表现为整个人都狂躁不安;无寒热、脉浮是鉴别诊断要点,排除外感,属于内风,从症状上看,是一派下元亏虚,虚风浮动之像。所以治疗呢,原方重用生地填补下元,补三阴枯竭之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以用到60-120克;与桂枝配伍,通其血脉,防己肃降,防风调达。对于此方,主要用于昼夜烦躁不得眠,一夜都不能入睡的患者。失眠烦躁难安宁,养血安神有名方

夏季炎热,躁扰不安,失眠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今天来聊一个既能养血又能安神的经典方子——酸枣仁汤。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人很容易烦躁失眠,在这个方子里,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可补五劳七伤,又助酸枣仁安神;而知母有滋阴润燥,清热除烦的功效;川芎能调肝血,疏肝气,既可除虚烦又可治头疼;甘草调和药效。所以整个方子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非常适合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的人。若血虚引起头目眩晕失眠者,可加当归、白芍、枸杞子增强养血补肝之功;若睡而易惊,可加龙齿、珍珠母以镇静安神;若兼盗汗,可加五味子、牡蛎安神敛汗等。

经方治疗一例心情烦躁案

一诊,2021-06-11,患者自述,心情烦躁半年余,自感心情郁闷,胸闷,心慌心悸,总是高兴不起来,总有不明原因的担心,经常会骂人,睡眠差,两肋胀痛,上腹部胀满不适,来诊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心烦,心情郁闷,胸闷,心慌心悸,心下痞满,眠差,纳可,无口干口苦,无表证,舌淡红,舌苔白,脉细弦。 拟诊:少阳,太阴合病。 治疗:和解少阳。 中药颗粒剂: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郁金,浮小麦,大枣,法半夏,龙骨,牡蛎。颗粒剂五剂。日一剂,分温日三服。 二诊,2021-06-16,偶有心烦,心情郁闷有所减轻,已无胸闷,心慌心悸减轻,心下痞满减轻,睡眠稍好转,纳可,无口干口苦,无表证,舌淡红,舌苔白,脉细弦。 中药颗粒剂: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郁金,浮小麦,大枣,法半夏,龙骨,牡蛎。颗粒剂五剂。日一剂,分温日三服。 三诊,2021-06-16,已无心烦,已经不感到心情郁闷,无胸闷,无心慌心悸,心下痞满明显减轻,睡眠明显好转,纳可,无口干口苦,无表证,舌淡红,舌苔白,脉细。 中药颗粒剂: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郁金,浮小麦,大枣,法半夏,龙骨,牡蛎。颗粒剂五剂。日一剂,分温日三服。继续调服。 患者病不在表,在半表半里,心烦,心情郁闷,胸闷,心慌心悸,心下痞满,眠差,为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外不得出,里不得入,郁在胸胁部,脉细弦,如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六条,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患者心情郁闷,总是高兴不起来,老是担心,郁闷,属太阴病,与此条很符合,故加甘麦大枣汤,此处的脏躁,多以为是津液脏腑失养,凡无故苦笑,情难自己的神经症,精神病,不论男女多有验。 此患者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再加龙骨,牡蛎,郁金。收到良好的效果。此患者类似有焦虑症状。患者心悸,是自感的症状,所以加龙骨、牡蛎。龙骨,牡蛎具有镇心安神的作用,出现失眠、多梦以及神经衰弱时,都可服用龙骨,牡蛎有良好的效果。

莫金乙,中西医执业医师,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崇尚仲景医学,善用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经方:茯苓四逆汤(四肢寒凉,烦躁)

原文】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组成】

人参甘草茯苓姜附子

【时机】

1、四逆汤症有烦躁。人参补津液,茯苓除烦燥。

【应用集锦】

1、(1)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2)胃虚寒打嗝,用吴茱萸汤;

(3)癌症病人,到最后的胃气欲绝打嗝,方用茯苓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

2、重病时烦躁+自汗如注,可用茯苓四逆汤。

3、大便先硬后溏,小便不利,手脚心出汗而其他地方无汗,就是胃虚了,甘草干姜汤或者吴茱萸汤加减。比较严重一点的胃虚寒,用理中汤,最严重的人之将亡,用茯苓四逆汤。

【比较集锦】

1、如果没有烦躁的四逆,就用一般四逆汤即可;

2、如果津液不够,没有烦躁,有发汗吐下,就用人参四逆汤;

3、没有被汗,手脚冰冷的,就直接用四逆汤。

4、干姜附子汤加甘草为四逆汤,重用干姜为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人参为四逆加人参汤,更加茯苓为茯苓四逆汤。

5、(1)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2)肾着汤: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6、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比较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人参一两 茯苓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躁、夜里安静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逆+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名家论述】

1、茯苓四逆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什么时候用到茯苓四逆汤?发汗或汗下,有使其阴虚者,有使其阳虚者,有使其阴阳两虚者。阴虚者可任其自复,阳虚者用「干姜附子汤」,阴阳两虚者,用人参四逆汤。发汗以后,表阳很足而里面津液不足的时候,就慢慢等他恢复,伤寒家开的是阳药,很少用补阴的药,如果阴虚阳足的,就是肠胃功能很好,就慢慢等它恢复就好了,如果是阳虚了,用干姜附子汤,如果是阴阳两虚,人参四逆汤,发汗了以后,手脚冰冷脉徽弱的就用四逆汤,如果病人有烦躁的现象,烦躁为什么?就是水气往上冲了,人身体虚了,虚热在上面,上焦太热了,津液没有了,下焦的水往上冒,身体又不受,所以就用人参四逆汤加茯苓,把水往下消导,小便排掉就可以了,经方中用药常常补泻兼施,例如金匮肾气丸也是如此;所以张仲景在用四逆汤救逆的时候,病人只要阳在,就不会有事,阳足代表身体肠胃功能还好,吃一吃就补回来了,阳虚了就很危险,阳不足就代表脏腑的吸收功能不行了,这时候就要用药去控制他,阴阳两虚的时候也需要用,阴阳两虚开四逆汤加人参,也是壮里阳的药,阴的部份用人参去补。

「本草」:茯苓可以利水除烦健脾,常吃茯苓寿过百岁,用到茯苓四逆汤时,一定是手脚冰冷的,手到肘脚到膝,脉都快断掉,吐出的气是冷的,叫四逆,嘴巴津液还很足或很干,四逆汤就会好。很烦躁才是茯苓四逆汤。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以「茯苓」为君药,以烦躁为目的也,「本草」云「茯苓主治烦躁」,可谓古义。四逆汤证,汗出而烦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如果没有烦躁,就是「人参四逆汤证」。

【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眩晕烦躁失眠

辨体质,辨病机,辨方证,辨药证。

换种方式实录部分QQ医案(随机整理),病患信息采用患者原话,不做过多医理、病理方面的赘述。

【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眩晕烦躁失眠

我老婆在去年12月份到现在,脑子里老会想到自已要死了或想到死了的人,自已很烦燥。我想问一下这种病能治好么。

是自己想到死上面去了,或是今天死或是明天死,一想到死,人就会很紧张胃就会热热的心情就会很烦燥。

在生我大小孩后,就生上了眩晕症,时好时发生,发病时,天都在转,不能开眼会呕吐胃难受得很。前年十二月,在我们县中医院食堂上班,摔倒身后有凳子,造成了胁骨骨折第七根第九根后就在家休养,到五月份就又在脊椎三到七节处骨质增生引起肩周炎,去年我姐还到你那弄那水剂的|擦药止痛

现在就是整晚就睡1~2小时脑袋里就是东想西想傻事,小便不知大便它也是稀的也有差不多一年了。

小便次数比较少有时尿胀但解出来少

柴胡10 黄芩5 炒黄连3 盐泽泻20 细辛5 独活10 怀牛膝15 山茱萸15 制旱半夏20 茯苓20 陈皮10 桂枝15 白术20 炙甘草10 五味子10 干姜10 厚朴10 党参15 代赭石30,两付

内含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

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半夏厚朴汤。。。

——半夏泻心汤有黄连无柴胡,小柴胡汤无黄连有柴胡,其它药味一样

服后大为缓解,嘱原方继服三付。

失眠多梦中医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 “梦境”辨证型

许多人都有失眠、多梦的经历,若偶尔发生不足为怪,若彻夜难眠、怪梦纷纭,天天做梦,则是病态。单纯服点镇静药或安眠药,效果不能持久,还易产生依赖,如能先辨证,分清寒热虚实,再用中药调理,效果往往会较好。除临床表现外,“梦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反映证型的标准之一,现简述如下。

●梦空中飞舞、脚下生风

多为肝血不足,虚热扰神。可用熟地黄、山萸肉、柏子仁、夏枯草各15克,当归、麦冬、栀子各10克,茯苓、白芍各18克,飞朱砂1.5克(冲),水煎服,日服1剂,每日2次。

●梦下坠掉床、翻车跳崖

多为肝肾亏虚、阴精匮乏,常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带下清稀、阳举不坚等症状。可用鹿角胶、枸杞各30克,杜仲、川断、黄精、肉苁蓉、龙骨、山药各15克,菖蒲10克,水煎服,日服1剂,每日2次。另可服食核桃、莲子、鱼类、麻雀蛋、阿胶等以补肾强精。

●梦悲伤欲哭、忧思不解

多见于产后、更年期妇女,为阴阳失调或血虚神不守舍所致,多伴乏力心烦、呵欠连连、郁郁不乐等症状。可用炙甘草、百合、白芍、枣仁各15克,红枣10枚,浮小麦、生地各30克,天冬、龙骨各10克,水煎服,日服1剂,每日2次。若夜间抽搐加吴茱萸6克,蝉蜕10克。平时多吃鱼类、鸡、蔬菜等。

●梦与鬼交、带下自浊

多见于夫妻不睦、两地分居者,为心肾阴阳不能交通所致,多伴有思念绵绵、情欲不畅、阳具易举、梦后自带或遗精自浊等症状。可用白芍、龙骨、牡蛎各15克,黄芩、白薇、知母、桂枝、远志各10克,大枣6枚,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1剂,每日2次。若久病阴茎胀痛、带下自浊乃瘀精败浊阻滞精窍所致,加川萆薢、茯苓、虎杖各30克,木通、路路通、黄柏各10克,牵牛子6克,土牛膝15克。

●梦亡灵死鬼、刀剑火光、血腥欲吐、胸闷腹胀

多见于体质壮实、气火旺盛之人,为痰气交阻、阳盛挟瘀、肝气挟火所致。可用桃仁、大黄、栀子各10克,茯苓、夏枯草各15克,山楂30克,桂枝、半夏6克,水煎服,日服1剂,每日2次。并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日3次。

●梦中追逐、气喘连连

多为气滞挟食挟热证。可用柴胡、山楂各15克,白芍、枳壳、连翘各10克,桔梗3克,槟榔、厚朴各6克,水煎服,日服1剂,每日2次。

如能参照以上方法,结合调理情志、饮食,治好多梦是不难的。

副主任医师张园

治疗失眠的土方法 1.丹参30克,生地黄20克,酸枣仁20克,百合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远志6克,五味子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主治心阴亏虚、心神失养之治疗失眠的土方法。

2.陈皮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半夏10克,茯神15克,黄连10克,生地黄10克,炙甘草6克,酸枣仁2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主治虚热内扰之治疗失眠的土方法。

3.当归20克,人参6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酸枣仁3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4.太子参10克,远志6克,白术1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龙眼肉15克,茯神15克,夜交藤15克,酸枣仁2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主治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治疗失眠的土方法。

5.酸枣仁20克,甘草10克,大枣8枚,浮小麦15克,百合12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0克,桑葚10克、黑芝麻15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主治阴血亏虚、心神失养之治疗失眠的土方法。

解少阳兼镇静安神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体现了和解少阳兼镇静安神的治法。

失眠,亦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多因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当等,造成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轻者入寐不酣,重者整夜不寐。曾治袁某,女,43岁,2007年4月诊。因家事纷扰难以入眠近一年,近半年来失眠逐渐加重,每晚辗转反侧,伴头痛、心悸、易怒、便干,服镇静药方能入睡片剂,舌红脉弦数。证属肝胆郁热、心肾不交,取柴胡加龙牡汤去人参加郁金、茯神、合欢皮、炒枣仁等。每日一剂,连服7剂,已能睡眠近5小时,再加赤芍,服7剂,睡眠6~7小时,继用丹栀逍遥散调理收功。随访一年未发。

焦虑症属中医学郁症范畴,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痰瘀胶结而致。以情绪不宁、胁胀欲哭为主症。曾治李某,女,36岁,2004年10月初诊。月经紊乱、善悲欲哭、失眠多梦达一年多,近4个月加重,烦燥不安,如有人追捕,焦虑头痛,入眠困难,少睡易醒,月经推迟,色暗有块,胁痛食少,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桂枝加熟地黄、制首乌、黄精、柏子仁。每日一剂,服5剂诸症皆减,再服15剂,紧张焦虑基本消失,嘱其加强自身饮食起居,随访一年未发。

活血化瘀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失眠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常涉及心、脾、肝、胆、肾诸脏腑,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正气损伤,久病多虚而致瘀血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对失眠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理气化瘀:肝藏血,心主血脉,肝疏泄正常,心血运行通畅。失眠者每以情志变化为主因,又以失眠而加重五志逆乱、气血失衡,心脑失于濡养,神不安则眠不稳。证见失眠多梦,睡易惊醒,胸胁胀满,头痛心烦,急躁易怒,神疲纳少,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汤加减:柴胡、郁金、香附、川芎、桃仁、红花、白芍、熟地黄、夜交藤、合欢皮、珍珠母、甘草等。

凉血化瘀: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火盛伤津,灼血动血,离经之血为瘀。证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面赤头痛,耳鸣耳聋,或见齿衄,口渴不欲饮,舌红少苔,舌质暗,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或弦数。方选犀角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生地黄、生白芍、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三七、侧柏叶、合欢皮、炒枣仁、荷叶、黄精、赤芍、桃仁等。

清化痰瘀:思虑气结,痰浊内生,久郁化热,痰火郁滞,血行不畅,痰瘀交阻,扰乱心神。证见心悸失眠,口苦而干,呕恶痰涎,神倦乏力,头痛头晕,大便不爽,腹胀纳差,烦乱易惊,舌薄腻或黄腻,舌质暗,脉弦滑。选温胆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黄芩、栀子、黄连、牡丹皮、胆南星、瓜蒌仁、丹参、制乳没、桃仁、当归等。

滋阴化瘀:素体阴虚,或嗜食肥甘厚味,加上临时诱因,或忧愁不解,或生气郁闷,或因大欲不达,导致君相火旺,火为阳邪,血受煎灼而致瘀,心神失养,扰动心神而致失眠。证见失眠多梦,伴口燥干渴,手足心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无定期,舌薄质红,或舌前半部无苔或裂纹,脉细或细数或微芤。方选沙参麦冬汤、知柏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白芍、生地黄、花粉、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合欢皮、夜交藤、枳壳、珍珠母等。

温经化瘀: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温煦鼓动无力,导致气血失于温煦,血运不畅,形成瘀血,不能宣通经络,心脑失其濡养,神不安则眠不稳。证见失眠心悸,多梦易醒,四肢不温,头目眩晕,脘腹冷痛,食少便溏,手足麻木,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沉弦。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干姜、制附子、补骨脂、细辛、川芎、五灵脂、丹参、乌药、蒲黄、甘草等。(吴沛田)

主治神经官能症 失眠多梦验方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茯神15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20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

功效健脾祛痰,安神定志。

主治神经官能症。症见失眠,烦躁,多梦,伴头痛,眩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哭笑喜怒无常等,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失眠多梦一症多为神魂不安所致,主要责之脾虚,心肝火盛,蒸湿成痰,痰火交阻而心烦不寐,噩梦纷纭,大脑得不到休息则变生他症。此方健脾祛痰,安神定志,铲除病因,则病得愈。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半夏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和中;竹茹清热和胃化痰;陈皮理气消痰,温胃止呕;枳实降逆破气,消胀;石菖蒲芳香,开心气利九窍而逐痰;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化痰宁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诸药合用,共奏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之功。

加减痰盛者加天竺黄祛痰;肝郁气滞者,女性患者加香附、乌药,男性患者加香附、黄连;热盛者加黄芩、黄连清热;躁扰不安者加琥珀、朱砂镇惊安神;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白蒺藜缓急止痛;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瓜蒌仁润肠通便。

田维柱,男,1942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多年,擅长用针灸和中药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特别是对中风、疼痛、眩晕、不寐、郁证、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较深研究,对眼针治疗更有专长。

著有《中华眼针》等3部专著;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4篇在国外杂志发表;已完成科研课题3项,分别荣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辽宁省科技创新三等奖。

主治失眠肝气不舒 心神失养 方药: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 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 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

加减: 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 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 疗程。

主治:失眠肝气不舒,心神失养型。

疗 效:治疗42例,显效33例,好转7例,无效2 例。 吕超然

主治失眠心肾不交型

治 药: 、麦冬、知母各10克,朱 、小麦各30克, 仁、 各 20克,丹参、玄参、柏子仁各15克,远志、五味子各8克,合欢花6克。

加减: 加煅牡蛎30克;心烦加百合、淡竹叶各10克,夜交藤15克; 加蝉蜕10克,牛膝15克; 加生地15 克,火麻仁20克;腰膝酸软加桑寄生、杜仲各15克;五心烦热加鳖甲(先煎) 30克,地骨皮10克;因情绪波动而起加柴胡、竹叶、合欢花各10克。

每日1 剂,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10天为 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主治: 心肾不交型。疗效:治疗32例,治愈6例,显效13例,好转12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8%。 关海山

中医汉方帮助入眠的食材 中医汉方里有许多可以帮助入眠的食材,可以帮你应付各种恼人的睡眠困扰,只要睡得好,就能维持迷人的体态与好气色。

玫瑰花解压力

玫瑰花属寒性,可纾解因压力引起的肝脏不适,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小妙方——将五六朵玫瑰花拿来泡茶,在白天有压力时饮用效果最好。

莲子清心

莲子味甘涩属于平性,任何体质都适合饮用,可以解决心脾的问题,当天气闷热晚上入眠不易,莲子有清热解烦闷的功效。

小妙方——可以使用约15~20g的莲子做成甜汤,非常适合夏天饮用。

百合除烦闷

百合味甘微苦,属微寒性,有润肺的效果,当你常常忧郁、躁郁烦闷时,可以帮助你清心安神容易入睡。

小妙方——炖煮汤品时,可加入15~20克的百合,帮助解忧。新鲜百合也可用中火清炒,加少许盐,非常鲜甜美味。

小麦安神、恢复元气

小麦味甘属于凉性,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可以修复肝脏,也有收敛盗汗、安定神经的功效。

小妙方——特别推荐小麦1两、甘草1~2钱、红枣2~3钱所制成的甘麦大枣汤,很适合在心烦无法入睡、有点小恍惚的时候饮用。

龙眼干舒缓紧张恐惧

龙眼干味甘属于温性,有帮助神经传导的效果,对失眠、健忘、受惊吓也有很好的安神功效。

小妙方——使用约10~15克的龙眼干,搭配木耳、莲子或红枣煮成甜汤来饮用,或直接单吃。(明沙)

两种安神药治失眠 秋冬季天气干燥。中医认为,火为燥之渐,燥邪侵人人体后,若是过盛则会转化成火热,燥热扰乱心神则会出现失眠,常会伴有多梦、心悸、烦热等症状。可用中成药来安神润燥。

天王补心丸主要由生地、天门冬、麦冬、五味子、茯苓、柏子仁、酸枣仁、当归、丹参、远志等组成。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素体阴虚加之外感燥邪产生的虚烦心悸、失眠、精神衰疲、多梦健忘、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者。口服,温开水送下,每日服1—2次,每次1丸(大蜜丸,6—9克)。

酸枣仁口服液主要由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等组成。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体内燥邪太盛所致烦躁不得眠、心悸、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者。口服,每次1—2支,每日2—3次。

菖蒲茶治失眠多梦

茉莉菖蒲茶

功效 用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做法茉莉花、菖蒲各60克,青茶100克,研成粗末。每用20-30克,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随意饮用。

菖蒲猪肾粥

功效 滋阴补肾,用于肾虚腰痛等症。

做法菖蒲9克,五味子12克,猪腰1付,葱白7根,大米100克。菖蒲、五味子先煎,去渣留汁,再将葱白、大米、猪腰同煮熟,加作料食之。

菖根百合饮

功效 清热和中。用于大便干结、小便赤短等。

做法菖蒲根、鲜百合各30克。菖蒲根洗净,切成小段,鲜百合洗净,同置锅中,加清水700毫升,大火煮开5分钟,改小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食用。李明峻

失眠多梦治疗方 处方:柴胡12克,当归、白芍各15克,白术、炙甘草各10克,薄荷3克,生姜3片,茯神30克。

加减:心脾两虚型加远志5克,黄芪30克;肝郁化火加龙胆草5克,栀子10克;痰热内扰型加竹茹10克;阴虚火旺型加酸枣仁15克,知母5克;气滞血瘀型加益母草、丹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天为1疗程。

主治:失眠

疗效:治疗3l例,痊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失眠症二偏方 1.陈皮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竹茹15克,枳实15克,生龙牡各25克,黄芩10克,熟军5克。主治因愤怒,心情不畅或惊恐等引起的夜不能寐或夜睡多梦。用法:水煎做汤剂或做成散剂,每剂50克,开水泡饮或做成丸、片均可,每服5克。

2.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炒枣仁15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茯神15克,黄连7.5克,龙齿15克,甘草5克。主治神经衰弱或因劳思过度或忧郁不舒引起的疲乏无力,精神倦怠,夜间失眠日久不愈。用法:水煎服,日1剂,或做蜜丸,每服10克。

不寐治验 叶某,女,35岁。2001年7月初诊。主诉:上腹部食后胀痛发冷已5年。近因感冒引动胃肠功能紊乱而彻夜不寐2月余。每晚服安眠药方能入睡1~2小时,且睡不安稳。易急躁、易悲哭,上午神萎不振,下午寒热如疟,晚上反觉兴奋。纳呆,每餐仅食少量米饭,仍感脘腹阻胀不舒,有压痛感,恶心。曾经市医院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先后服中药2月余,均未效验。既往有胸闷、气短、心悸史,体质虚弱。诊见:自觉脘部发冷,痛胀彻背,拒按,纳呆呕恶,形寒肢冷,全身无力。舌暗,苔白厚腻,脉弦滑,两寸沉细无力。

本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始因心肾脾胃虚寒,升降失司,阻碍心肾相交,为病之本。湿浊中阻,则脘腹发冷,痛胀彻背,食入不舒,为病之标。正如《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灵枢·经脉》曰:“胃中寒则胀满。”又《证者汇补》曰:“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凡土虚脾病而心肾不交,阴阳不归,可见惊悸,不得卧,卧不得宁。”此案本虚不甚,邪势鸱张之际,“急则治其标”,仿《金匮》胸痹立法,用瓜篓薤白半夏汤加味,通阳散结、调气畅中以祛邪治标为先;再遵《脾胃论》调和脾胃恢复升降功能,沟通上下道路,达到心肾交通,以扶正治本。处方:全瓜篓12克,薤白、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制半夏、丹参各18克,陈皮、藿香、木香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3剂药后,大便数次,胀痛冷减轻,知饥思食,可食100克米饭无不适感,白厚腻苔前端渐化,夜寐未安,脉如前。以上方化裁,去藿香、木香、夜交藤、合欢花,加入炒苍术12克,鹿茸粉、琥珀粉各2克(分2次另服),以温阳燥湿,化湿浊之邪。嘱服5剂。

三诊:脘腹胀痛发冷消失,苔白厚腻全化,脉小滑,眠食均佳,精神渐振。改用成药人参归脾丸,每日3次,每次1粒,开水送下,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

四诊:近2周夜寐又欠酣,并引动心悸脉结,胸闷气短旧恙,此为久病心脾两虚及本元素亏,再加上工作劳累所致。治拟甘麦大枣汤辅以补脾理气之品。处方:炙甘草、炒白术各12克,党参、丹参、黄芪、青龙齿(先煎)各20克,淮小麦100克,大枣50克,广木香5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月余,诸症消失,劳累亦不觉心动悸,纳香寐安,遂将上方制成丸药常服,迄今未复发。

按本案初诊即以腹部发冷之寒象为特征作治疗依据,确立先祛邪后扶正之治则,投以温通之品以涤浊扬清,疏通上下。尔后调和脾胃,力谋自强,恢复升降功能,达到心肾交通之目的。本病后期用药,适当转换治法,故心悸脉结亦能逐步奏效。总之,用药之道,要根据不同阶段抓主症、立大法、选主方的同时,力求药证相符,适至其所,方可收桴鼓之效。

失眠方用吴茱萸汤加味

阳某,女,45岁,村民。2004年7月26日初诊。

患者素体虚弱,一个月前失眠,甚则彻夜难眠,近日尤甚,初服安定、利眠宁等尚能睡1~3小时,其后服3~5片亦无济于事,反而昏沉无力,不能劳作。伴有头痛,干呕,吐涎沫,头顶有冷风感,手足寒,纳少,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审证求因,为中焦虚寒,寒饮上逆,心神受扰而不藏所致。拟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方用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人参(先煎)各9克,桂枝、陈皮各10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服。忌生冷,停服西药。

3剂药尽,能入睡3~4小时;续服6剂后,睡眠正常,余症悉除,嘱其服补中益气丸缓补中阳。

按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三见:一为阳明食谷欲呕;一为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一为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病机为阴寒内盛,浊阴上逆。虽未言及不寐,然本例病机与之相同。故以吴茱萸汤暖肝温胃,散寒降逆,配以生姜散寒止呕,人参大枣补虚和中,佐加陈皮理气祛痰饮,桂枝助阳化气,增强吴茱萸之功,故奏效迅速。

补肾安神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是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甚则彻夜不眠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并常伴有多梦,晨起疲乏无力,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等。引起失眠的病机很多,如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脾肾两虚、肝郁化火、心胆气虚等。

阴阳的相互交感决定或寐或寤。《灵枢·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温病条辨》所言“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则说明各种原因所致阳气不能入于阴、阴阳不交实乃失眠之病机。正如《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无邪者皆虚证……则凡思虑劳倦惊恐犹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也耳……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

陈宝贵教授门诊时经常有一些失眠伴焦虑症的患者就诊。他认为,大多数失眠不是由于人体脏腑有病变,而是由于功能失调所造成,其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他通过运用补肾安神、调理脏腑的治法,从整体出发,用药讲究动静结合,疗效显著。

典型病例

凌某,女,43岁。主诉:失眠2月余。现病史:患者诉2月来因家事烦劳,几乎整宿不得入眠,曾于天津市多处诊治,未见明显好转。望其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沉默寡言,饮食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辨证:心肾不交。治法:交通心肾,疏肝解郁。处方: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菖蒲30克,远志10克,生地15克,仙灵脾15克,五味子5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砂仁10克,炒枣仁10克,合欢皮15克,佛手10克,沉香10克,郁金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睡眠较前好转,每天平均睡眠5~6小时,仍多梦,易惊醒,纳食差。上方加焦三仙各10克,枸杞子20克,继服14剂。

三诊:患者诉自服药以来睡眠时间、质量均有很大改善,精神较前好转,口角烂,舌红苔黄,脉弦滑。原方去枸杞子,加玄参10克,继服14剂,症状基本痊愈。

按:陈宝贵教授首诊经望、闻、问、切分析患者病因为劳心过度,承受能力差,有抑郁倾向,故先予以心理开导。后辨证用药,组方以女贞子、旱莲草补肾阴,仙灵脾补肾阳,炒枣仁、合欢皮宁心安神,菖蒲、远志交通心肾,佛手、沉香、郁金疏肝解郁,天麻、钩藤平肝潜阳对症治疗,半夏辛开,砂仁醒脾,诸药配伍,共奏交通心肾,疏肝解郁之效。此方配伍用药的特点就是动静结合。方中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菖蒲、远志、生地、玄参、枣仁均具有滋阴、收敛特性,属静药;半夏、仙灵脾、天麻、钩藤、砂仁、合欢皮、佛手、沉香、郁金诸药特点为辛开助阳,疏肝解郁,属动药。如此配伍,动静结合共同激发机体的生理机能,调整阴阳失衡状态,使心肾交通,肝气得疏,脾升胃降,五脏生理功能协调,自然药到病除。

另外,陈宝贵教授常嘱失眠患者应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居住环境尽量设法避开噪音;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养成睡前少语、少思、少饮、少食,禁烟、酒、浓茶、咖啡的良好习惯;锻炼身体,每日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增强体质。

治顽固性失眠 路志正经验方

失眠中医学称“不寐”,又称“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中医对此病认识较早,《灵枢·大惑论》论述“目不瞑”的病机,认为是“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后代诸医家有所发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方药中等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问世,把不寐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等七型,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交通心肾等十一法治之,可谓全矣!

失眠为临床上所常见,失眠重症,顽固性失眠亦不少见,中西药频投,反复不愈,颇为难疗,痛苦万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临证70余年,经验宏富,诊治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疗效颇佳,侍诊于侧,获益良多,不揣愚陋,管窥如下:

法自心出重圆机

近一年来,随路老特诊数十次,诊治顽固性失眠或原有其他疾病但以失眠为主症的病人共73人次,其中男47例次﹑女26例次,年龄以40~60岁患者最多,为52人次,占总数的71.1%,所伴疾病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胃肠病、肝胆病、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为多见。在诊治这73人次中,路老亲拟治法30余法,处方主方73张。所拟之治法,常用的依次为:益气养血(阴)法、疏肝和胃法、调理心脾法、调理肝脾法、调理脾肾法、和解枢机(少阳)法、交通心肾(泻南补北)法、运(醒)脾和胃法、温胆安(育)神、和胃降浊(逆)法、清心宁神法、疏肝解郁法、益气固卫法、养血柔肝法等15法。

从脏论治,重视脾、肝两脏,从脾论治为主的有:调理心脾、调理肝脾、运(醒)脾和胃、调理脾肾(健脾益肾)、柔肝理脾等法共47次。从肝论治为主的有:疏肝和胃、调理肝脾、养血柔肝、疏肝解郁、柔肝理脾、清肝益肾等法共42次。而涉及心(神)的23次,肾20次,最少是肺1次;从腑论治,重视胃、胆两腑,涉及胃论治的有:疏肝和胃、运(醒)脾和胃、和胃降浊(逆)、温胆和胃等法共28次。涉及胆论治的有:和解枢机(少阳)、温胆安(育)神、温胆和胃等法共25次。无明确涉及大、小肠及膀胱者。

综上述治法出现的频次分析,路老治疗失眠,首先,重视五脏功能的调理。在脏腑方面,更重视脏,依次是脾、肝、心、肾,最少是肺,在腑方面,主要为胃、胆,基本不涉及大、小肠及膀胱。从脏腑相连表里考虑,首先重视脾胃,其次是肝胆,再其次是心肾,这与路老治疗疑难杂病,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是相一致的。其次,重视气、阴、血精微物质的顾护,长期的失眠会耗伤气阴血,导致气阴血虚衰,气阴血虚损可致阳不入阴、阴阳失和而导致失眠或使失眠加重,所以益气养血(阴)为单次出现最多的治法。其三,路老所列30余法,是因所治之病例,绝大多数是长期的、顽固性失眠并都伴有一种或几种疾病,病情复杂,病机多出,一种治法难以控制病情,往往是两三种治法并用而取效,所以辨证论治,法自心出,圆机活法是关键。

用药如兵贵灵活

在路老所开73张主方处方中,用中药184味,应用频率在25次以上的由多到少依次为:生牡蛎42次,薏苡仁38次(炒苡仁36次,生苡仁2次),炒苍术37次,白芍36次(桂白芍19次,炒白芍14次,白芍3次),白术35次(炒白术31次、生白术4次),生龙骨34次,半夏33次(竹半夏24次、姜半夏7次、法半夏2次),黄连32次,茯苓32次,厚朴31次(厚朴花19次,厚朴12次),炒杏仁30次,枣仁28(炒枣仁27次、生枣仁1次),西洋参28次,五爪龙27次,太子参25次,共15味。184味药中只用一次的中药为44味,二次药20味,三次药16味,既广泛,又灵活,用药如用兵。

特点之一是注重调理脾胃,用药以调理脾胃药频次最高,如薏苡仁、炒苍术、白术、半夏、茯苓、厚朴,其次为镇静安神药,如生牡蛎、生龙骨。清心泻火药中的黄连和理气化湿药中的炒杏仁亦常选用;特点之二注意调理气血,益气药占十五味药中的后三位,益气药频次最高的为西洋参,其次为五爪龙、太子参,西洋参与太子参功效均为益气养阴,特性是补而不燥,养而不腻,而五爪龙味甘﹑微苦﹑性平,不单是补气强壮药,具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之功,并有黄芪补气之功而无黄芪壅滞之弊。柔肝养血药中的白芍和养血安神药中的枣仁亦为常用之品;特点之三是选药精细,注意炮制,如应用白芍,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选桂白芍19次,炒白芍14次,白芍3次,应用半夏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选竹半夏24次、姜半夏7次、法半夏2次,以及白术、厚朴、薏苡仁等药炮制的应用等;特点之四是注重配伍,常用对药,如炒杏仁与炒苡仁、生牡蛎与生龙骨、苍术与白术、黄连与肉桂、茯苓与泽泻、知母与黄柏、藿梗与苏梗等;特点之五是药物内服外用相结合,应用茶饮及浴足药,提高疗效。

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56岁,2009年12月6日初诊。

主因10余年前因感冒后出现怕冷恶风失眠,加重6年就诊,入眠难,易醒,每晚只能睡3~4小时,有时彻夜难眠,经服多种中西安眠药物,未见好转,易患感冒,稍遇冷即感咽哑,咳嗽,发憋,畏寒恶风,头部昏沉,神疲乏力,双目干涩,纳差,胃脘胀满隐痛,嗳气噪杂,大便溏薄,每日1~2次,小便频数,夜间起夜4~5次。

既往患慢乙肝,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近日查ALT55u/l,AST86u/l,TG3.1mmol/l,GLU7mmol/l。形体偏胖,面色晦黯,口唇黯,舌体胖,质暗红,满布裂纹,苔黄腻花剥,脉沉弦细。

中医诊断:不寐,胃脘痛,消渴病(证属气阴两虚、湿浊中阻、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失眠,慢乙肝,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

治法:益气固表,和胃降浊。

处方:五爪龙30克,生黄芪12克,炒杏仁9克,炒苡仁30克,厚朴花12克,石斛12克,炒山药15克,炒防风12克,内金12克,黄连10克,炒苍术15克,桂白芍15克,合欢皮15克,醋香附12克,炒枣仁2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娑罗子10克,竹沥汁30毫升为引,24剂,每日1剂。

茶饮方:小麦30克,百合15克,炒山药15克,生炒苡仁各30克,竹节参15克,合欢皮15克,绿萼梅12克,紫石英30克(先煎),7剂。2日1剂,水煎代茶,频饮。痹消散浴足每晚一次。

二诊:2010年1月9日,睡眠稍好转,易醒,头部昏沉及神疲乏力减轻,怕冷,脘腹稍胀满,大便软,每日1~2次,舌暗红多裂纹,边有齿痕,苔淡黄腻花剥,脉弦细滑。处方:既见效机,上方去山药、香附、竹沥汁,加竹半夏10克,炒枳实15克,生姜2片,14剂,痹消散浴足每晚1次。

三诊:2010年1月23日,入睡好转,晚上可入睡5~6小时,夜尿2~3次,有尿不尽感,精神转佳,面色转润,神疲乏力均减轻,口唇黯减轻,纳可,大便稍稀,有时腹胀肠鸣,感冒咳嗽今冬未再发作,仍有背冷畏寒,舌淡暗,边有齿痕,有裂纹,苔白稍腻花剥,脉弦小滑,双寸略大。

治法:益气固卫,养血柔肝,理脾滋肾。

处方:生黄芪20克,炒防风12克,炒杏仁9克,炒苡仁30克,厚朴花12克,葛根15克,蔓荆子10克,炒柏子仁30克,茯苓30克,炒苍术15克,炒白芍15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知母12克,枸杞12克,山萸肉15克,炒枳壳12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姜1片,21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0年3月20日,经治疗今冬至春感冒咳嗽未再发作,稍有畏寒乏力,偶有心悸胸闷,睡眠好转,晚上可睡6小时,夜尿1~2次,精神转佳,面色转润,口唇黯好转,双目稍干涩,纳食可,舌暗淡,边浅齿痕,有裂纹,舌苔薄白稍腻,花剥,脉弦小滑。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消痞,温胆宁心。

处方:南沙参15克,太子参12克,炒杏仁9克,炒苡仁30克,藿苏梗各12克(后下),玉竹12克,黄连10克,炒黄芩12克,炮姜8克,竹半夏10克,茵陈12克,枇杷叶12克,黛蛤散12克,娑罗子12克,甘松6克,炒枳壳12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炙甘草8克,竹沥水30毫升,14剂,煎服法同前。五月后回访睡眠如常。

按本案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久治不愈,导致气阴两虚、湿浊中阻、气滞血瘀、脾肾不足而失眠兼诸症,久病及肾,证情复杂,久治不愈。一二诊路老先以益气固表、和胃降浊法两法合用,方用玉屏风散和三仁汤加炒枣仁、黄连、生龙牡等药,以扶正固表,化湿降浊,和胃安神,扭转病势,达到益气固表,和胃化湿以安神。《素问·逆调论篇》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三诊继以益气固卫、养血柔肝、理脾滋肾三法并施,方用玉屏风散和三仁汤及杞菊地黄汤化裁顾其本,终又以益气养阴、和胃消痞、温胆宁心三法合璧,方选养胃汤、黄连温胆汤和三仁汤加减善其后,治疗4个月,十年顽疾向愈。纵观本案治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前后呼应。所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辨证论治、圆机活法、用药精细、内服外用结合,是路老治疗失眠的宝贵经验。

本方治顽固性失眠患者85例

经验方:炒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另包先煎)各30克,知母、天竺黄、琥珀(研末,另包)中服)各6 克,柏子仁、石斛、仙灵脾各12克,百合20克,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克,朱砂1.5克(分2次;中服)。用法:水煎,每日下午3点和晚上10点各服1次。每天1剂。

疗效:本方治顽固性失眠患者85例,治愈55例,好转22例,无效8例。

血虚失眠酸枣仁治

酸枣仁能抑制巾枢神经系统,有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气血小足所引起的心烦不眠、心悸不安有良效。

方法:圾酸枣仁12克,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 汪涵

失眠肝郁神伤证 欢天达郁安神

刘永年,男,1934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

刘永年1963年毕业于南京中医专科学校,后又师从杏林耆宿张简斋先生之弟子傅宗翰先生研习内科疑难杂病之诊治,至今仍坚持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治内科疑难病,思路新颖,治法灵活,方药平正,形成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和实践经验。如对于失眠的治疗,依据“五神藏”理论,认为主要与肝藏魂关系密切,从郁立论,创立“欢天达郁安神饮”,临床多有效验。主编《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治与研究》、《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等专著5部,发表论文50余篇。

组成合欢皮15克,景天三七15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酸枣仁10克,夜交藤10克,龙齿15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达郁,和血安神

主治失眠肝郁神伤证,症见入睡困难,或多梦不实易惊,或早醒难以复寐;情志不舒,闷闷不乐,善太息,胁肋胀痛,胸闷嗳气,脘痞纳差,心烦不安,急躁易怒;舌质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或细弦。

用法上药以清水1000毫升浸泡40分钟,武火烧开,文火20分钟,滤出药汁;再加清水500毫升,复煎20分钟,两煎合一,分别于午后和睡前服用。睡前务必要做到身心放松,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不要看情节紧张的影视书籍以及长时间的上网聊天或娱乐活动,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方解睡眠是阴阳之气运动转化的结果,《灵枢·口问篇》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心藏神,对睡眠起主导作用,《血证论》云:“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返于肝”,强调了肝对睡眠的调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学习负担加重,竞争日益加剧,人际关系复杂,使人们更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而引发的失眠更为常见。经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本乎此,宗“木郁达之”之旨,爰立疏肝达郁、和血安神之法,经过多年反复临床验证,拟定“欢天达郁安神饮”。

方中,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脾、肺经,具有解郁安神活血的作用;景天三七,又名费菜、养心草,作为地方药物被江苏省中药材标准所收载,味甘微酸,性平,归心、肝经,有散瘀宁心安神等功效,二者共为君药。丹参既可凉血活血,又可养血安神;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神,二者为臣药。郁金行气解郁,化瘀清心;夜交藤补益阴血,养心安神;龙齿甘平,归心、肝经,震慑浮阳,以安心神,三药共为佐药。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达解肝郁,抑肝阳,养肝体,而奏和血宁神之功。

加减运用兼口苦目赤、溲黄便结、脉象弦数等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者,加桑叶、黑山栀、丹皮;兼口干津少、耳鸣健忘、五心烦热等火炎伤阴、心神失养者,加玄参、女贞子、龟板;兼心烦不宁、心悸不安等心火上炎、心阳浮动者,加百合、莲子心、牡蛎。(吴同启整理)

阴虚失眠饮参麦茶

方法:取麦冬5克,西洋参片 2克,大枣2枚,放人茶杯巾,加沸水泡10分钟,即可饮服。服完加水再泡。每天l剂。

主治:老人过度疲劳所致的阴虚失眠。 许力

治疗失眠 中医滋养有道

中医将失眠归因于五脏,不同症状的失眠是因为五脏受了损伤。找到失眠原因,中医就可以帮您找到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1.太烦躁而时睡时醒是因肝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治疗。滋养之道:通过食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失眠。比如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2.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因为心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也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觉得没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更会发现,记忆力在不断下降,同时伴有心慌、面白、头晕等表现。此种情况必须“滋 心阴、养心神”。滋养之道:建议选 择桂圆和适量的红枣、 莲子及糯米一同煮成 粥,早上食用;或用6 颗桂圆肉,10克莲子及芡实,加500毫升水煮成茶,每天早晚温热喝 一次,能养心安神。但 感冒时或有口干舌燥 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 吃桂圆。3.体弱失眠多因肾 年老体弱、久病不 愈、劳累过度,或先天 体质不足都容易导致 人出现睡不安、时睡时醒、腰酸腿软、潮热盗汗等表现,这多是肾阴 虚、心火旺所致,应滋 阴补肾。

滋养之道:食疗可选用山药、枸杞、粳米一同煮粥,安神助眠。 (薛钢/荐)

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

某男,68岁,失眠十多年。曾在矿山工作,因爆破惊吓而导致失眠,常常入睡不易,睡不踏实,夜晚醒来后不能再入睡。查体时发现患者舌质暗红,脉象寸弦细、关脉沉弱。属于气阴两虚、神失所养引起的症状。

方用沙参麦冬汤与归脾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五味子12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玄参12克,炙黄芪15克,西洋参10克,山药15克,磁石(先煎)15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15克,陈皮12克,炙甘草6克。服用7剂药后,失眠症状减轻,效果显著

相对于西药的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物而言,利用中医辨证调理,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已成为当下很多人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

中医治疗失眠药方

张某,女,50岁。2011年11月8日初诊。自诉失眠1年余,入夜则心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则不能平卧,坐起方能忍受,时轻时重。近日因服侍病人,症状又加重。刻诊:面色发红,口干,胃脘时觉不舒,纳食尚佳,月经规律,舌质嫩红,苔薄黄腻,脉细数。处方:黄连4克,黄芩9克,阿胶9克(烊冲),生白芍12克,生龙齿15克,竹茹6克,半夏9克,陈皮6克,丹参10克,合欢花9克,生地12克,炒枣仁12克,夜交藤9克,麦冬9克,百合12克,茯神9克,鸡子黄2枚。3剂,水煎400毫升,汤成去滓,纳阿胶入,稍冷入鸡子黄,分2次早晚饭后服。3月后告知,诸症皆失,未再发作。

按:黄连阿胶汤见于《伤寒论》317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主治肾阴亏损,心火上炎,心肾不交之不寐。方中黄连、黄芩苦泻心火,使心火下降,阿胶、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以补心肾之阴,芍药酸甘敛阴,又平肝,加龙齿重镇安神,丹参、炒枣仁、夜交藤、茯神、合欢花养血安神,生地、麦冬、百合养阴清热,竹茹、半夏、陈皮清热化痰护脾胃,共奏泻心火、资肾阴、安神和胃之功效。药证相合,诸症皆愈。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处方:小麦、甘草各10克,大枣5枚。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滤液加水再煎,共煎煮 2次,合并煎液。每日2次,每次1剂,早晚温服,喝汤食枣。功效:温凉并备,清补兼施,甘润滋补,平燥缓急,使脑神经的异常兴奋得到抑制,让精神神经系统的过敏状态恢复正常,可降低大脑的兴奋性,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主治:凡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肝气都滞所致的失眠盗汗,精神恍惚,烦躁不安,悲伤欲哭者均可使用。

方解:本晶以甘凉小麦为主料,补心 阴,养心气,安心神;辅以甘平之甘草补脾 胃而养心气,使用甘温的大枣健脾益气,缓 和柔肝,滋润脏燥。李商通

治疗晚上失眠的方法 中医辨治

郁热失眠:症见失眠,心情烦躁,口苦口干,眼目红赤,恶心呕吐,嗳气,吐痰色黄等。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的运化功能减弱,酿成痰浊,蕴久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治宜清心泻火,健脾化浊,应用清心化浊汤:黄芩12克,黄连12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佛手15克,香附15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桔梗15克,胆南星12克,竹叶15克,天竺黄12克,远志15克,合欢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取牛黄清心丸、蛇胆液口服。

气滞失眠:症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且走窜不定,胸闷,善叹息,口苦口干,食欲不振等。多是由于肝气不舒,抑郁或思虑使得情志不得疏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安神,应用疏肝解郁汤:柴胡15克,黄芩12克,杭芍20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木香12克,佛手15克,莱菔子15克,夜交藤30克,远志12克,珍珠母30克,牡丹皮12克,栀子12克,龙骨3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取舒肝丸、朱砂丸口服。

脾虚失眠:症见长期不易入睡,多梦,睡中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可见心悸健忘,肢体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等。多由于劳累过度,耗心伤脾,或气血衰少,导致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心神而致失眠。治宜补益气血,养血安神,应用益气安神汤:党参30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杭芍20克,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山萸肉20克,枸杞30克,五味子15克,珍珠母30克,枣仁30克,柏子仁12克,合欢花12克,鳖甲20克,龟板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取参乌丸、参松丸口服。

阴虚失眠:症见失眠,不能入睡,睡后多梦,易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等。多由于素体阴虚,使肾阴亏耗,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因而神志不宁导致失眠。治宜滋补肝肾,养血安神,应用补肾汤:熟地黄30克,山药20克,山萸肉20克,牡丹皮15克,云苓15克,泽泻12克,枸杞30克,玉竹15克,黄精15克,鳖甲15克,龟板15克,鹿角胶10克,枣仁30克,五味子15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2克,远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取益肾丸、养心丸口服。

瘀血失眠:症见失眠,入睡困难,易于惊醒,常做噩梦,肌肤甲错,舌质紫暗等。多由于头部外伤,或失眠日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入血,气机阻滞而致血瘀。治宜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丹参30克,熟地黄20克,党参15克,云苓15克,坤草20克,黄精15克,枣仁30克,远志15克,珍珠母30克,五味子15克,夜交藤3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取血府逐瘀丸、珠珀散口服。

邱明义失眠案临床经验

编者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明义,临证4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生总结其验案4则,今起本版将分4部分刊出。

黄某,女,21岁。2011年4月11日初诊。自述入睡困难10余年。难入睡,睡眠浅,夜梦多,烦躁,口微苦而干,月经提前7~10天,经量少,色浅,苔薄白,脉弦。邱明义辨为肝血亏虚,郁而化火,扰乱心神之证,治当清肝疏木,养血安神,方以丹栀逍遥散合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茯神2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阿胶10克(烊化),夜交藤30克,炒枣仁15克(打),合欢皮15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服。

二诊:自述睡眠好转,入睡不困难,月经未提前,惟梦多无变化,苔薄白,脉弦。于上方加石菖蒲10克以开心窍。7剂,服法同上。

三诊:已能轻松入睡,梦亦不多,于二诊方去真珠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入睡困难10余年,又烦躁,口干微苦,夜梦多,月经提前,经量少,色浅,脉弦,由肝血亏虚,郁而化火,上扰心神所致。以丹栀逍遥散合黄连阿胶汤清肝疏肝,滋阴降火,养血安神,更加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茯神养血,解郁,宁心安神。患者睡眠不好长达10年之久,故又加珍珠母重镇安神失眠一病,邱明义尤喜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他认为现代人之所以睡眠不好,多因生活、工作、学习之压力所致,故投此方而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于一炉,深合中医之特色。当然,也不乏用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安神定志丸、甘麦大枣汤等,此皆随证施方。另外,他于辨证之余,常酌加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合欢花、茯神、远志、石菖蒲以加强安神之力,而求标本两全之功,常获良效。

失眠的简单方法 高枕无忧散

高枕无忧散出自明代龚信著的《古今医鉴》,药物由人参、陈皮、茯苓、麦冬、半夏、龙眼肉、竹茹、枳实、酸枣仁、石膏、甘草、生姜组成。即温胆汤加人参、麦冬、龙眼肉、酸枣仁、石膏,主治心胆虚怯,痰扰不眠。笔者近年来用高枕无忧散治疗顽固性失眠证疗效较佳。

林某,女,56岁。长期失眠,夜间一般仅能浅睡2~3小时,甚时整夜不寐,白天神倦乏力,头晕目眩,烦躁易惊,两便尚调,舌质微红,苔薄黄而少津,脉弦滑无力。证属气阴两虚,痰滞化热。治以益气养阴,清热除痰,宁心安神。处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竹茹10克,枳实8克,生石膏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其加强锻炼,适当运动。上方连服5剂后,睡眠转安。继以上方加夜交藤30克,再服6剂,晚上能睡5~6小时,白天精神转好。

按:《景岳全书·不寐》篇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但长期失眠患者临证表现往往虚实夹杂,纯虚纯实者少见,若单纯用归脾汤一类补益方,往往因甘味补气之品过多,而致壅塞;若单纯用涤痰清热之品,又易犯虚虚之误。故治疗应祛邪扶正兼顾。高枕无忧散方中人参(现多用党参)、麦冬、龙眼肉益气养阴;陈皮、茯苓、半夏、甘草、生姜、枳实理气除痰;酸枣仁宁心安神;竹茹、石膏清热除烦。临证可酌情加减,如惊悸恶梦加龙骨、牡蛎;头痛加川芎、丹参;眩晕加天麻;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30~60克。本方之妙在于石膏,可缓解失眠常见的烦燥不安。石膏为清热泻火之良品,用于失眠,医家大多虑其寒凉伤脾,实际上控制好石膏的用量完全不必担心。清代名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石膏清心肺,治烦躁。”古人在《圣惠方》中用石膏配粳米、葱白治疗痫证,表明石膏有镇静安神作用。综合全方,扶正祛邪兼顾,益气而不滞,养阴而不壅,祛痰而不燥,对于长期失眠少阳枢机不利,津气失调,心虚胆怯者用之,每获佳效,谓其“高枕无忧”实非过誉也。

失眠烦躁 芹菜根治

不少老人在冬季容易失眠、烦躁,用香芹根煎水可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取4-5棵香芹的根,洗净切碎后加水1500毫升大火烧开、小火煎至500毫升,放凉饮用。每天1次,连饮2周。 李 芳

愈梗通瘀汤治胸痹合并失眠

愈梗通瘀汤由陈可冀院士研制。方药看似平淡,而精义深在,由生晒人参、生黄芪、丹参、赤芍、延胡索、川芎、藿香、佩兰、陈皮、半夏、酒大黄组成,功在益气行气化痰湿、通瘀络而止痛,常用于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若对证的话,治疗失眠疗效颇佳,今择一典型验案举例如下:

患者王某,女,81岁。主因“阵发性胸痛7年余,加重7天。”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于2012年1月6日收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CU科。入院症见:阵发性胸闷,胸痛,纳差,眠差,偶有咳嗽,白痰,无剧烈胸痛,无大汗出,无恶心呕吐,小便可,大便干。舌暗淡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2010年11月在该院行冠脉造影示:LM中段斑块;LAD全程钙化伴狭窄,近段95%狭窄,D1开口95%,中段管状狭窄90%;LCX近段弥漫90%狭窄;RCA近段重度钙化,管状狭窄90%,PDA弥漫90%狭窄。未行支架及搭桥手术。入院后经查心梗三项等。中医诊断:真心痛,证属气虚血瘀痰阻。西医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律,心脏扩大,心功能II级(killip分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3.陈旧性脑梗塞。4.慢性支气管炎。予常规西药治疗,仍阵发性胸闷,胸痛,每日2~3次,含服硝酸甘油片约10分钟后缓解。每日睡眠约2小时,且口服艾司唑仑1片,无大便。2012年1月9日,马晓昌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予愈梗通瘀汤治疗:生晒人参10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酒大黄10克。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扶正通腑。10日凌晨4时突发后背疼痛,自服速效救心丸,约5分钟后缓解,患者当夜未要镇静药物,睡眠好转。此后无阵发性胸闷,胸痛发作,无须服用镇静药物,睡眠正常,大便正常。

按:愈梗通瘀汤,其中生晒人参、生黄芪健脾益气,合藿香、佩兰、陈皮则利于化湿阴浊、升阳举陷,三焦气化向复;合半夏、陈皮则利于化痰浊,使阳气于胸中通达;合丹参、赤芍、延胡索、川芎、酒大黄则益气通络。川芎合藿香、佩兰、陈皮化湿行浊而芳香温通;合丹参、赤芍、延胡索、酒大黄则通瘀止痛而气机行。本方不但可以治疗胸痹合并失眠,对于单纯气虚血瘀痰阻型失眠亦有良效。

中医治疗失眠 调和脏腑阴阳

专家指出,中医治疗失眠症有多种方法,临床用药强调辨证论治,有些失眠症与中医所讲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重在调和脏腑阴阳。

腹胀难眠——养脾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好是失眠常见原因,多发生在饮食后,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  食疗方:莲子薏仁山药粥是首选。脾胃不和睡不好是最难受的。用莲子、薏仁、山药各10克加入大米一起煮粥,每隔一天吃一次即可调理脾胃。平时还可以多吃点山楂。

烦躁失眠——养肝  专家说,过多的加班不能很好睡觉,往往会导致情绪的变化,这很像肝郁化火证的失眠症,要表现为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能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  食疗方:菊花茶便宜又实用,去肝火效果很好,每天用6克菊花泡水喝,可改善失眠症状。夏枯草泡水也有很好效果。

彻夜不眠——养肾  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  食疗方:酸枣仁或莲子心泡茶。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最重要的是心平气和,安静入睡。二者各自泡水,不要混合。各选6克泡水喝,每天2~3杯。

易惊易醒——去热  有很多白领是偶有失眠,一旦入眠却噩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睡醒之后还是感觉乏力,大多是因为体内痰湿内热引起的失眠。主要症状有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  食疗方:陈皮煮水代茶饮。取6克陈皮用水煮沸,当作茶水喝,每隔一天煮一次。用开水煮沸比单纯用开水泡饮效果更好。薏米煮粥也可以。

躁扰不宁——活血  很多中老年人长时间失眠,总感觉胸部被重物压着,夜多惊梦,可能是瘀血内阻导致,表现为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或经常打嗝,干呕,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嘴唇颜色暗。

食疗方:丹参或红花泡水喝,可活血化瘀。但是二者不能同时泡水喝,建议单独选一种泡水喝。可丹参一般选用6克,红花选用3克就好。每天泡茶喝2~3杯就好。

半夏治失眠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作用,外用可消肿止痛。临证加减可用于多种痰证,对于胃气上逆之呕吐亦甚为常用,可治疗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

半夏用于治疗失眠可追溯至《内经》之半夏秫米汤,梅国强对于痰浊(热)内阻所致之失眠喜用法半夏,且用量多由一般的10克加至15克。

单方也可治失眠

地黄 取15克,睡前水煎服。用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者,症见骨蒸潮热,咽干,失眠

玉竹 取10克,睡前水煎服。用于神经衰弱阴虚火旺者,症见口干舌燥,心烦失眠者。

酸枣仁 取8克,睡前嚼服。有养心安神作用,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

半夏 取15克,水煎服。用于痰湿中阻,胃气失和者。症见上腹胀满,失眠

干姜 取10克,睡前水煎服。用于病后阳气不充,难以入眠者。

灯芯草 取适量,水煎服。用于心经伏热,彻夜不眠者。

调治失眠 中医有方

失眠在中医认为是能量亢进,也就是俗称的“火气大”导致,会引起这种状况要考虑情绪与体质两方面。由于生活或工作的压力,容易造成焦虑或忧郁的情绪,这些情绪反应容易使人们身体的能量运行(也就是“气” 的运行)不顺畅,如此便会造成局部能量堆积过剩,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失眠状况,这就是中医所说的 “气郁化火”。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容易出现烦躁、身体某些部位胀痛、疲倦现象,但活动一下就会改善。但如果此现象较严重,就会出现口干舌燥、腹胀便秘、长痘痘等。在食疗上建议使用一些理气中药,搭配少量的降火气药当药茶饮用。比如:陈皮甘麦茶(陈皮、炒麦芽各9克,红枣2枚,炙甘草3克),或银花酸枣仁茶(金银花、酸枣仁、陈皮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此外,有些失眠则是体质上的问题。体质偏阴血虚的人,再加上过度劳累或熬夜,加重这种体质,使阴阳不平衡,过多的能量便会释放出来,形成另一种火气大的表现,俗称为“虚火”。虽然一样是火气大,但这种失眠却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比如常感燥热、口干舌燥、便秘、怕热也怕冷、有时会手脚冰冷、容易掉头发等。这种体质就不适合只服用降火气的药,反而需要一些补血滋阴的药物或食材,适当补足身体的阴血,再酌加安神药物,才可改善失眠现象。比如:茯神桂圆粥(桂圆、茯神各 10克,红枣3颗,白米50克),或首乌蒸鸡子黄(炒白芍、首乌各10克,熟地6克,鸡蛋黄一颗,先将首乌、熟地、白芍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再将鸡蛋黄打匀加入上述药汁蒸熟服用)。

不寐失眠5年余 大剂苦参治

苦参是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诸经,具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水退黄,明目止喘等诸多功效,可单味或入复方中煎服,亦可外用,运用得当,疗效明显。

苦参治不寐,古之文献记载不多,惟《别录》云其能“安五脏,定志益精”,《本草经百种录》谓其可“去心腑小肠之火”,虽未直言治不寐,然从本病之病性分析,却不难知晓。盖不寐一证,不外虚实二端,虚证多系心失所养,实证多为邪实扰心,故无论虚实,皆与心有关联,由苦参之功以推之,其理亦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所含之苦参碱有麻痹或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此亦为本品治不寐提供了可靠的药理学基础。余师石恩骏教授通过多年之临床观察,别有体会,认为本品味苦却无坚阴之效(前人经验,苦可坚阴),名参却无补益之功,实为异数也,临证选用,不可不晓。同时,石氏还强调,本品用于不寐证之治疗,取效之关键在剂量。小剂量(6~10克)疗效不显,大剂量(15~30克)可见奇效,惟本品系苦寒之药,易伤中阳,故凡脾胃虚寒者忌用。

[病案举例]

雷某某,女,51岁,商人。患不寐5年余,自服安神补脑液,刺五加片等药,疗效不著而来诊。刻诊:不寐多梦,头晕心悸,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细数。此阴虚火旺之证也,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处方:黄连9克,黄芩6克,白芍10克,生地黄15g,柏子仁15克,炒枣仁15克,阿胶9克(烊化),鸡子黄2枚(自备),朱砂3克(冲服),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进5剂,疗效不著。继在原方基础上加苦参10克,复进3剂,上症略减。遂将上方之苦参加至20克续服,2剂后上症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嘱继服3剂善后。

蝗虫粉偏方 补虚治失眠

肝肾阴虚,脑髓空虚是失眠发生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民间一些土偏方对治疗失眠有很不错的疗效。

1、半夏薏苡仁治失眠

【组成】法半夏、薏苡仁各60克。

【加减】心脾亏虚加党参,心阴不足加麦冬,痰热扰心加黄连,胃中不和加神曲。

【用法】浓煎,临睡服下。

2、核桃芝麻丸温补肝肾虚

【组成】核桃仁、黑芝麻、枸杞子、五味子、杭菊花各等份,蜂蜜适量。

【用法】共捣烂,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每日3次,空腹服。

【用主治】滋阴,清热。治疗头晕、眼花、失眠

3、蝗虫粉补虚治失眠

【组成】蝗虫。

【用法】蝗虫去足、翅,焙燥研粉。每日服10克,分2或3次饭后服。

【主治】用治神经衰弱、肺结核、咳喘等。

4、大葱治失眠

【组成】大葱(取白)150克。

【用法】将大葱白切碎放在小盘内,临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梦。

【主治】用治神经衰弱之失眠

5、食醋镇静安神失眠

【组成】醋(陈醋或香醋)。

【用法】用10毫升食醋,调一杯温开水中喝下。每日睡前1小时饮用。

【主治】食醋能诱发机体产生一种5-羟胺的物质,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治疗失眠痰盛的偏方

失眠多梦一症多为神魂不安所致,主要责之脾虚,心肝火盛,蒸湿成痰,痰火交阻而心烦不寐,噩梦纷纭,大脑得不到休息则变生他症。不妨来试试下面治疗失眠痰盛者的小秘方。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茯神15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20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

功效:健脾祛痰,安神定志。

主治:神经官能症。症见失眠,烦躁,多梦,伴头痛,眩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哭笑喜怒无常等,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此方健脾祛痰,安神定志,铲除病因,则病得愈。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半夏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和中;竹茹清热和胃化痰;陈皮理气消痰,温胃止呕;枳实降逆破气,消胀;石菖蒲芳香,开心气利九窍而逐痰;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化痰宁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诸药合用,共奏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之功。

加减:痰盛者加天竺黄祛痰;肝郁气滞者,女性患者加香附、乌药,男性患者加香附、黄连;热盛者加黄芩、黄连清热;躁扰不安者加琥珀、朱砂镇惊安神;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白蒺藜缓急止痛;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瓜蒌仁润肠通便。

大枣山楂核 治疗失眠

气血不足的失眠患者,可取山楂核40 克洗净、晾干,捣成碎末,加撕碎的大枣7 个,放少许白糖,加水400克,用沙锅以小火煎20分钟,倒出的汤汁分3份服用。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温服。

山楂核能降低有害的胆固醇;大枣益气养血,有宁心安神之妙。二味合用,治疗气血不足引起之失眠。 张进久

晚上严重失眠怎么办 王氏安神

晚上严重失眠怎么办方药组成:柴胡15克,五味子10克,延胡索15克,川芎10克,法半夏20克,白芷10克,细辛6克,藁本10克,炒枣仁20克,陈皮10克,合欢皮10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炒白术15克,山茱萸1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睡前一小时当服一次。

本方为贵州名医王希仲所撰,为笔者业师石恩骏治疗失眠之常用基础方。上世纪80年代石氏初得此方时,见其16味药品中,安神者数量较少,而兴奋强壮之药反较多,颇为不解,故久置不用,后偶然用之,发现其安神功效甚好。近20年来凡遇失眠之证,石氏多以此方为基础方取良效。

失眠病理并非一端,然阴阳偏颇,失却平衡,两相不能互济,以致心肾不交者最为常见,王氏安神汤立方之意即针对于此。石氏认为凡神经衰弱者所致失眠者多有肝肾气血之虚损,复有肝气之郁滞,又有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部血运最为丰富,稍有阻格,即难安眠,此亦心肾不交之别论。

方中柴胡、藁本、川芎、陈皮、法半夏、延胡索、白芷、细辛诸药多有疏肝解郁、流动气血之力,可以清除脏腑中郁滞之结气客热,自能使陷于阴分之清气上行;夜交藤、山茱萸、五味子、合欢皮、炒枣仁补肝肾,养气血而强阴,五脏上浮之余气自然潜藏;黄芩清头目之余热;白术固中焦之脾胃。如此则元神与脏腑之气血相结无隙,阴阳之气机自然升降有序,流行无碍,自可心安神定,睡眠趋于正常。

但石氏也认为,本方所用药物表面视之,多种皆有兴奋作用,细审之则有安神镇静之效力。如延胡索性味辛温,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明显,是常用止痛药,然其止痛作用正来自其安神镇静之药理,故服用其以止痛者,多有昏昏欲眠之感受,川芎、藁本、细辛、白芷也具辛温之性,均可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头痛证多用之,也有安神镇静之作用。此五味药物若与炒枣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等同用,则直接镇静作用大为增强。

石氏用本方法半夏常用至30克,谓其可以除膈上痰,和胃气,安元阳之神,若苔明显厚腻者可用至60克,并加薏苡仁60克,谓其也可清痰和胃,安眠作用因之明显增强。若烦躁头痛,内有郁热,加知母、百合养阴镇静;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珍珠母、生石膏平肝清热;若舌有瘀及脉涩,加桃仁、丹参、红花发其血分之郁;若思虑劳倦太过,食少纳呆者,加山药、砂仁补脾胃而养心血。一般情况下,石氏用本方,常加广栀仁15克,此药为贵州植物矮树茶之种子,系安眠镇静、交通心肾之良药。惜今之医者少有识得并运用此药者。

治疗失眠的最好方法 珍珠母治不寐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目不瞑”或“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治疗失眠的最好方法

不寐的原因很多,病机错综复杂,但其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中肝性不寐为多见。早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就有“肝藏魂”,关于“肝藏魂”的论述,《灵枢·本神》中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类经·脏象类》中如此解释:“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肝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疏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随神往;如果肝失疏泄,或者肝血不足,魂神不符,则夜寐不安,多梦易惊。故治疗肝性不寐应以着重调治肝的功能为基础,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镇静安神”为原则。总结历代医家临床用药经验得出,珍珠母为安神镇静之效药,被众医家广泛用于治疗肝性不寐,且疗效显著。治疗失眠的最好方法

珍珠母药性及功效

《本草图经》记载,珍珠母为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在全国的江河湖沼中及海南、广东和广西均有产。其气微腥,味咸、寒,归肝、心经。《本草纲目》曰:“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饮片新参》曰:“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故临床用珍珠母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惊悸失眠、心神不宁,目赤翳障、视物昏花等。

珍珠母在治疗不寐中的应用

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压力增大,导致心理、精神异常,日久必耗伤精血,累及诸脏。忧思郁怒总属于肝,肝失疏泄条达,损及五脏六腑,气血生化失常,阴阳失交则不寐。故治疗不寐,重在疏肝健脾,养血调心,安神定志。珍珠母性咸寒,主入肝、心二经,为纯降之品,可潜上浮之肝心之阳。《血证论·卧寐》篇有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人寐则魂反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其证并不烦躁,清睡而不得寐,宜敛其阳魂,使入于肝。”故临床上治疗肝性不寐多予珍珠母入煎剂,以增强镇静安神之功效。

肝郁化火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上予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之法。药用珍珠母、酸枣仁、生地、白芍、郁金、丹参、桅子、天麻、黄连、五味子、甘草等。

阴虚火旺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寐,五心烦热,多伴有胸脘胁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尿黄而短,舌红少津,脉弦细。治以滋阴清热,宁心安神。药用珍珠母、灵磁石、生地、枸杞子、南北沙参、柴胡、枳壳、五味子。

阳亢血虚型主要表现为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治以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滋阴养血。黄文东运用珍珠母丸加减治疗本证。方中珍珠母为主药,用量30克,以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佐以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用量15~20克,祛邪而不伤正。

晚上失眠怎么办 中医核心方药随证方药

失眠,古称“不寐”,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等。失眠可仅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而表现于疾病的过程之中,笔者认为此种失眠可称为“继发失眠”。本文所述之“失眠”指一个独立的疾病,即“原发失眠”。失眠病机十分复杂,“原发失眠”的病机及其形成的证候,常以阴虚为主,精虚次之,阳虚又次之,而气机不畅、虚实寒热夹杂则系常见病机和由此形成各种虚实寒热夹杂证候。失眠可涉及五脏六腑、诸多经络,但是,多形成以肝、心病变为主的病证,肾、脾、肺病变为主的病证也较常见,当然涉及奇恒之腑“脑”。

核心方药

安眠汤:酸枣仁,五味子,延胡索,当归(或丹参),僵蚕,琥珀粉(分冲)。按:瘀血寒证时用当归,气虚、阳虚、血虚时用当归。瘀血热证时用丹参,阴虚时用丹参。方中酸枣仁甘平为君药,五味子酸温为臣药,功能养肝宁心,安眠。延胡索辛苦温、为臣药,功能活血行气,止痛安神。当归甘辛苦温、为佐药,功能活血调经、止痛安神。以上四药既能缩短入眠时间,又能延长睡眠时间。丹参苦微寒佐药,功能活血调经、止痛安神,可使人思睡。僵蚕辛咸平为佐药,功能化痰息风、止痉安神,缩短入眠时间。琥珀粉甘平为佐药,功能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明目。全方总体性平,安眠作用明显,切中失眠患者的核心病机。

随证方药

1.肝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烘热,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瘦,脉弦细数。治以滋阴养肝安魂。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阴催眠方”(生牡蛎、枸杞子、夜交藤)。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阴安眠方”(生牡蛎、天麻、女贞子)。

2.肝火郁热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烘热,头痛眩晕,焦急、坐卧不安,易惊,耳鸣,舌红,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散郁。入眠难者:“安眠汤”加“养肝阴潜阳催眠方”(石决明、白菊花、白芍、牡丹皮),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养肝阴潜阳安眠方”(生牡蛎、天麻、生栀子、淡豆豉、三颗针、银柴胡)。

3.肝血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失眠,多梦,易惊,身热,烦躁,肢体麻木,舌粉红,脉细或细弱。治以养血清热,安神除烦。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血催眠方”(生牡蛎、枸杞子、生地黄)。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血安眠方”(生牡蛎、女贞子、阿胶)。

4.肝气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容易悲伤、恐惧,目昏,两胁拘急,面色青,爪甲枯,舌淡黯、苔白,脉弦细。治以补肝气,安神魂。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肝气催眠方”(龙骨、枸杞子、天麻)。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肝气安眠方”(天麻、柏子仁、细辛)。

5.肝郁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时时欠伸,神倦食少,心悸不寐,舌淡无华,脉虚软。治以解郁安神。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解郁催眠方”(生牡蛎、制鳖甲、佛手、石菖蒲)。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解郁安眠方”(牡蛎,紫贝齿,天麻,牡丹皮)。

6.心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失眠,盗汗,舌碎或溃疡,舌红干而少苔,脉细数或濡数。治以滋阴养心。入眠难者:“安眠汤”加“养心阴催眠方”(柏子仁、白芍、牡丹皮)。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养心阴安眠方”(天麻,女贞子,夜交藤,黄连,侧柏叶)。

7.心阴虚心阳亢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健忘,失眠多梦,不得眠卧,白昼如常,夜间发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或浮细数等。治以滋阴降火,安眠。入眠难者:“安眠汤”加“养心阴、潜阳催眠方”(珍珠母、生牡蛎、白芍、丹皮、穿心莲)。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养心阴、潜阳安眠方”(生牡蛎、黄连、没食子)。

8.心肝阴虚火旺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胁痛,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手足头面肿起感,舌质红,脉弦数。治以滋阴清热,养血柔肝,安眠。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阳养阴、敛神催眠方”(石决明、制鳖甲、生牡蛎、珍珠母、枸杞、生地黄、白芍、没药)。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阳养阴、敛神安眠方”(生牡蛎、龙骨、天麻、女贞子、黄连、三颗针)。

9.心肝肾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腰痠乏力,舌质红,脉弦细数。治以滋阴壮水,安眠。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养阴、催眠方”(石决明、制龟板、生牡蛎、生地黄、枸杞、炒栀子、淡豆豉、黄连)。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养阴、安眠方”(生牡蛎、白菊花、黄连、没食子)。

10.心血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健忘,失眠多梦,不得眠卧,心悸,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等。治以养心血,安神。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心血催眠方”(枸杞子、熟地黄、桂圆、没药)。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心血安眠方”(枸杞、熟地黄、白芍、夜交藤)。

11.心气不足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狂言多悲,梦中惊跳,舌淡、苔白,脉浮细或虚细。治以补心气,安神。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心气催眠方”(生黄芪、白茯苓、石菖蒲)。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心气安眠方”(党参,生黄芪,山海螺)。

12.脾气不足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失眠,舌淡胖、苔白薄,脉虚或细等。治以补益脾气,安神。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脾气催眠方”(黄芪、白术、干姜、甘松)。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脾气安眠方”(党参、干姜、甘松、山海螺)。

13.心脾两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小,面色少华,舌淡黯、苔薄,脉细或虚细等。治以补益心脾,安神。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益心脾催眠方”(生晒参或西洋参、白茯苓、石菖蒲)。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益心脾安眠方”(党参、生黄芪、水菖蒲)。

14.肺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气短,咽燥干咳,多汗,不寐,烦热,舌光少津,脉细数。治以养阴补肺,安神。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肺阴催眠方”(枸杞子、沙参、阿胶)。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肺阴安眠方”(枸杞、山海螺,麦冬)。

15.肺气阴两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兼见上述肺气虚和肺阴虚的临床表现。治以益气养阴,除虚热,安眠。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肺催眠方”(枸杞、牡丹皮、百合、西洋参、阿胶)。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肺安眠方”(党参、丝瓜络、没食子)。

16.肾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腰酸足软,遗精,咽干咽痛,颧红,潮热,耳鸣或聋,头晕,舌光红少津,脉沉细弦或数。治以补益肾精,滋阴潜阳。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肾阴催眠方”(制龟板、生牡蛎、枸杞、牡丹皮)。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肾阴安眠方”(生牡蛎、枸杞、女贞子、夜交藤)。

17.肾气不足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酸腿软,食少,髮白,尿等待,夜尿频,阳萎或举而不坚,舌淡,脉沉细或尺脉沉细等。治以补肾气,强腰膝。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肾气催眠方”(蛇床子、西洋参,杜仲,桑螵蛸)。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肾气安眠方”(仙茅、蛇床子、肉豆蔻、鹿茸)。

18.肾气阴两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兼见上述肾气虚和肾阴虚的临床表现。治以气阴两补。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肾催眠方”(牡丹皮、枸杞、生地黄、仙茅)。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肾安眠方”(枸杞、女贞子、仙茅、蛇床子)。

19.肝热夹痰证

治以清肝化痰。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清肝化痰催眠方”(天南星、丝瓜络、山慈菇)。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清肝化痰安眠方”(水菖蒲、天麻、生栀子、淡豆豉)。

20.胆虚痰浊内阻证

治以化痰安眠。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清胆化痰催眠方”(炒蕤仁、石菖蒲、白茯苓、竹茹)。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清胆化痰安眠方”(水菖蒲、天麻、佛手、枇杷叶)。

21.胆火乘脾证

治以泻胆化湿安眠。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清胆健脾催眠方”(炒蕤仁、白茯苓)。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清胆健脾催眠方”(炒栀子、淡豆豉、生薏苡仁、佛手)。

失眠中医从胃辨论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高社光,以善治疑难杂症和外感热病而著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跟师所见4则病例介绍如下。

案1食滞中脘,胃失和降不得卧

刘某某,女,56岁,于2009年12月3日初诊。患失眠年余,曾服养心安神中成药罔效,靠服西医安眠药每晚勉强入睡两三个小时,刻诊:晚上入睡困难,白天精神困顿,伴有胸脘胀闷,头晕欲呕,呃逆酸腐,纳食欠馨,晚餐多食更是辗转不安,甚则彻夜难免,大便黏滞不爽,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证属食滞中脘,胃失和降,浊气上逆,阳不入阴。治宜越鞠保和丸加减:炒苍术10克,焦三仙各15克,香附10克,炒栀子6克,茯苓15克,炒枳实15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炒莱菔子12克,莲子心10克,大黄炭3克。5剂,水煎服,晚饭后服第一煎,早饭后服第二煎。

二诊时停服西药安眠药已能入睡,但睡不踏实,胸脘胀闷已减,纳食有增,大便通畅,舌偏暗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滑。原方去莲子心、大黄,加丹参15克,生薏仁30克,再进10剂,诸症消失,纳眠俱香。用越鞠保和丸6克,日3次,以善其后。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案2痰湿中阻,胃失和降不得卧

谭某某,男,54岁,于2009年03月12日初诊。患失眠3年余,曾服西药及归脾丸、朱砂安神丸、七叶安神片等中成药不效,近一个月来,因应酬喝酒较多,渐至彻夜达旦,不能入寐,伴有头晕耳鸣,精神恍惚,身困乏力,恶心欲呕,胸脘痞闷,形体肥胖,舌微红暗,苔白腻,脉沉弦滑。证属痰湿中阻,胃失和降,阴阳不交而致不寐。治宜豁痰理气,和胃安神。方用导痰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枳实12克,胆南星6克,全瓜蒌20克,薤白10克,菖蒲10克,郁金12克,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佛手10克,枳椇子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每晚能睡三四个小时,但易醒,呕恶已减,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胸脘渐畅,舌苔白腻,脉沉弦滑。原方去佛手,加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再服14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睡眠佳,纳食香,精神爽,诸症若失。继以香砂养胃丸以善其后,调理月余,临床痊愈。

案3寒热错杂,中焦痞塞不得卧

张某,男,52岁,于2010年5月6日就诊。患失眠证半年,每晚仅睡二三小时,伴见头晕神疲,恶梦纷纭,虽服多种养心安神之品,未收寸效。刻诊:症如前述,兼见脘腹胀闷不舒,纳食不香,呃逆嗳气,口干不欲饮,大便稀,日二三次,矢气频仍,舌苔厚腻,脉弦滑小数。辨证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胃气失和,心神被扰。即张景岳曰:“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满者,卧必不安,此皆为胃气不和之故。”治宜辛开苦降,寒热并施,和胃安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5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黄连6克,人参10克,炒枳壳12克,远志10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进3剂,诸症有减,每夜能睡四五个小时;又进7剂,诸症消失,夜寐正常。

案4中焦浊热,胃失和降不得卧

金某某,女,48岁,于2010年4月12日初诊。患失眠约一年,伴见头晕、健忘、身疲乏力,曾服健脾养心、镇静安神之品百余剂,非但不效,且病情日渐加重。刻诊:症如前述,兼有精神恍惚,心悸易惊,脘腹胀满,纳欠馨,矢气多而味重,大便干结难解,口中浊气熏人,舌红苔黄厚,脉沉弦有力。此乃中焦浊热,腑气不通,胃失和降,浊热上扰,心神不宁之证。治宜泄热通腑,和胃安神。方用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大黄10克(后下),枳实10克,厚朴10克,瓜蒌15克,半夏12克,黄连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谷、麦芽各15克。水煎服,日1剂。药后排稀便日2~3次,共服10余剂,纳眠俱佳。后以保和丸调理月余诸症未复发。

按:《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阳明胃气本应下行为顺,今胃气不得下行而上逆,可导致不得安卧。因胃络通于心,脾胃又为升降之枢纽,为心肾相交,水火交济之处,胃失和降,阳不得入于阴,而卧不安寐。

“胃不和则卧不安”,对临床治疗失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引起“胃不和”的病因多端,不可执半夏秫米汤治而不变。高社光认为,任何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都可致不寐,“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引申为“五脏不和则卧不安”。临证应守其法而不拘其药,权衡达变,圆机活法。上述四案,虽均有胃不和之证,但病机各异,故治法遣方用药有别,且均收佳效。

中医巧治重症失眠

我是一名重症失眠病患者,失眠的痛苦,使我不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究其原因,可能与我近30年伏案写作有关。长期的脑力劳动,以及伏案的姿势,最终落了个“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症失眠症”。对我困扰最大的是失眠症,三天三夜不能睡眠是经常的事,就算服用安眠药有时也无济于事。求医之辛和一次次地服用西药、中药,包括各种验方等,苦不堪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想起贵报,望借一角述之,敬请编辑帮助我能否找到解除失眠之苦的良药,不胜感激!

赵敬科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D4

专家支招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今觉把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种。原发性失眠以治疗其原发病为主,酌情选用治疗失眠方药;继发性失眠分为肝阴虚、肝血虚、肝气虚、肝郁等多种证型,自拟“安眠汤”加减辨证施治。

中医解读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难或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过浅、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

王今觉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在采访中说,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失眠主要病机为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肝、心与肾的温阳功能和滋阴功能失和、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王今觉介绍,失眠可以是一个独立疾病,也可以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而表现于疾病全过程之中。失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情绪异常等。从中医学角度看,失眠有虚证,有实证,而虚实夹杂证较为多见。而思虑劳倦、久病暗伤、内邪扰动、外感实邪是导致气血阴阳不足或失调,以致神魂不安而失眠的主要病因。

辨病证治失眠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中,王今觉提出了用辨病证思想治疗失眠的方法,即辨识疾病“核心特征”以及与其密切联属的“个性情状特征”而诊断疾病和证候,采用核心方药和随证方药“辨病证论治”。

他说,当失眠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时,治疗其原发疾病,失眠即获愈。此时,失眠多为实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当失眠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时,则以虚证以及虚实夹杂证多见。临证时应辨清脏腑虚实、阴阳气血虚实、是否有兼夹病邪等。

在用药方面,王今觉既严格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适当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用药物,运用辨病证思想治疗。

治疗继发失眠

失眠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时,以治疗其原发疾病为主,酌用治疗失眠方药。例如,表热失眠按表热证论治,里热失眠按里热证论治,可酌情配伍相关药物。

治疗原发失眠

1.核心方

王今觉自拟《安眠汤》。方药组成:酸枣仁,五味子,僵蚕,延胡索,当归或丹参,琥珀粉(分冲)。其中,瘀血热证时用丹参,阴虚时用丹参;瘀血寒证时用当归,气虚、阳虚、血虚时用当归。

2.随证方药

(1)肝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面烘热,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干,脉弦细数。

治则:滋阴养肝。

方药:“安眠汤”加“潜镇养阴安神方”(石决明、制鳖甲、制龟板、生牡蛎,紫贝齿,女贞子,白菊花,夜交藤)。

(2)肝血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疲劳,失眠,多梦,易惊,身热,烦躁,肢体麻木,舌粉红,脉细或细弱。

治则:养血清热,安神除烦。

方药:“安眠汤”加“潜镇养血安神方”(煅磁石、制龟板、枸杞、生地黄、阿胶)。

(3)肝气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失眠,多梦,惊恐,舌淡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补肝气。

方药:“安眠汤”加“补肝气安神方”(枸杞、天麻、柏子仁、细辛、制苍术)。

(4)肝郁证

主要临床表现: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时时欠伸,神倦食少,心悸不寐,舌淡无华,脉虚软。

治则:解郁安神

方药:“安眠汤”加“潜镇疏肝安神方”(制鳖甲、生牡蛎、紫贝齿、煅磁石、石菖蒲、佛手、栀子、淡豆豉、远志、茯苓、夜交藤)。

(5)心阴虚证

主要临床表现:烦躁,失眠,盗汗,舌碎或有溃疡,舌红干而少苔,脉细数或濡数。

治则:滋阴养心。

方药:“安眠汤”加“养心阴安神方”(煅磁石、制龟板、牡丹皮、天麻、夜交藤、柏子仁)。

(6)心肝阴虚火旺证

主要临床表现:低热,胁痛,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舌质红,脉弦数。

治则:滋阴清热,养血疏肝。

方药:“安眠汤”加“潜阳养阴、疏肝安神方”(石决明、制鳖甲、制龟板、生牡蛎、珍珠母、紫贝齿、煅磁石、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夏枯草、白菊花、炒栀子、淡豆豉)。

王今觉说,除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可从心理、运动、饮食等各方面积极防治,如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早睡早起,劳逸适度;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锻炼;做针灸和按摩治疗;饮食以清淡为主,戒除烟酒等。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当今社会,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病家往往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导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李恩宽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病人,包括亚健康患者,多属于阳虚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则因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人们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加上饮酒、生冷饮食等,过度消耗人体的阳气,且夜晚加班,甚则通宵达旦,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白天过度消耗阳气,夜晚又没有充分休息,使阴难以养阳,如此则循环往复,进一步加剧了阳气的不足;二则现今医疗体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亦加重了阳气的损耗。所以此类病人脉多沉细而无力,舌淡体胖有齿痕质滑润苔薄。所以,李恩宽运用温阳经验方治愈许多包括失眠在内的病患,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淫羊藿、柏子仁、磁石、生龙牡、砂仁、肉桂、桂枝等。

方解:方中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配伍源于《伤寒论》中回阳救逆名方四逆汤,其方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附子生用,辛温大热,驱寒回阳;干姜辛温,助附子温阳,即“附子无姜不热之说”;炙甘草既可温阳,又可制约附子的毒性。仲景以之治疗阳虚阴盛的神疲乏力、恶寒肢厥、呕逆下利、舌淡苔白、脉微沉细等病症,验之临床,附子多熟用,熟附子以温阳为用,走而不守,实为宣统气血之良将。此处附片经充分炮制,毒性大减,温阳为主。用之因一则肾中真阳乃人体阳气之根本,“龙雷之火易息而不易起”,二则“五脏所伤,穷必及肾”,所以李教授用此方温补先天之阳,阳气得实,则五脏安和,阴阳调和,病自当愈。淫羊藿、桂枝、肉桂助四逆汤温阳,引火归源。柏子仁安神;磁石、龙骨、牡蛎为重镇安神之品,用之可收敛元气,维系阴阳,潜阳入阴,防止温阳太过而使阳气上亢,此为阴阳平衡之道。砂仁护胃,且可引诸脏之阳气回归于先天。李恩宽强调,用量宜大,否则效果不佳。

加减:在应用此方时,要注意患者血糖情况,若为糖尿病患者,则减少炙甘草的用量,甚至不用,因炙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可升高患者的血糖。此时,可加用生姜,以制约附子的毒性与燥性,同时生姜也可温中利水,一举两得。在温阳的同时,也可加入党参、黄芪等益气之品,加强疗效。若阴虚之体出现阳虚或阳虚者出现热象,可加用熟地或知母、黄柏等,使助阳不伤阴,温阳不助热。若是见颈项强,活动不利者,加葛根、当归以舒经活络。若患者烦躁,则加郁金、柴胡解郁安神。若以表证为主,则遵仲景法则“急当救表”。若病情稳定后,则改为附子理中汤加仙灵脾、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等平补阴阳之品以图巩固。

病案举例

吴某,男,36岁。失眠1年,曾在多处就诊,效果有限。现仍每日睡4~5小时,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四肢发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差,大便偏稀,每日1次,有结肠炎病史,舌嫩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无力。证属阳气不足,心神失养。处方:九制附片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淫羊藿20克,生白术60克,柏子仁60克,磁石30克,生龙牡各30克,砂仁30克,肉桂10克,赤石脂30克。7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大便正常,失眠减轻,每日可睡6~7小时,舌淡有齿痕,苔薄,脉细。守上方去赤石脂,加远志30克,九制附子、干姜、炙甘草改量为60克,7剂。失眠减轻,大便正常,药已中的,故去赤石脂,阳虚水泛则见齿痕舌,故加大温阳力度,同时加用远志以交通心肾。纵观全方,用量均较大,力量较集中,如此则效专力宏,其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不足则见失眠。“形本于阳,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今阳虚故见四肢发凉。脾胃虚弱则纳差,升清降浊失调则大便稀,气血乏源则神疲乏力,脾色外泛。或问曰:“观其舌嫩红苔薄黄,乃为有热之象,何以用温阳之法?”答曰:“岂不闻,嫩舌多主虚证,且其舌为浮胖之舌,其苔为黄滑苔,苔淡黄而滑润多津,与实热之舌红干苔黄燥者大有区别,此黄苔乃为阳虚所致。”且沉脉主里,细脉主虚,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关键在于重按无力。李恩宽强调,观舌辨苔,不可直观了解,应细察润燥之别;察色按脉,亦要先别阴阳。

方中生白术补养脾胃,且可排除体内痰浊水湿,此乃通因通用之活用。如此则先后天兼顾。另肉桂、赤石脂为相畏药,因其有结肠炎病史,用之可涩肠止泻。山西名医李可谓:“此二者相配,肉桂补命火,益阳消阴,引火归源;赤石脂甘温酸涩收敛,为固下止泻要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内服本品能吸附消化道内之有毒物质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可保护胃肠黏膜,消除瘀血水肿,二药相合,对脾肾阳虚之久痢、久带、各型结肠炎有效。”

民间治失眠验方

丹参15克,当归20克, 生地15 克,远志12克,柏子仁12克,九节菖蒲10克,五味子7 克,白薇10克,龙齿12克,琥珀10 克,肉桂6克,炒枣仁12克,桔梗12 克,玉竹12克,茯神12克,夜交藤12 克,益智仁7克,水煎服。

每天1剂,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

一般1 个星期之内可取得显著效果。 (丹霞)

失眠半年余 临床经方辨治

失眠为临床常见症,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伤寒杂病论》对不寐论述颇多,记载的多个方证至今为临床常用,如酸枣仁汤证、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等。笔者在跟随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学习中,深刻体会了临床经方辨证的重要性。今总结一例冯世纶用大青龙汤加味治疗不寐,不拘泥于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法,而是重在据证处方用药的病案如下。

刘某,男,36岁。2010年11月7日初诊。失眠半年余,西医诊为失眠、抑郁症,给服多种药物而疗效不显。求治于他处中医,疗效亦不佳。现入睡困难,服舒乐安定2片仅睡2~3小时,且睡眠不深,第二天昏昏沉沉,周身乏力,身重,常有头痛,胸闷烦躁,神情郁闷;鼻塞,喉中有痰,鼻塞重则头痛重,身重乏力,舌苔白腻根厚,脉弦滑而左寸浮。观其既往所服中药,多是枣仁口服液、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汤剂皆是养血安神、补心滋肾再加镇静之品。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湿,辨方证属大青龙汤加桔梗薏苡败酱苍术方证。处方:麻黄18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15克,生石膏45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桔梗10克,苍术18克。1剂,水煎服。嘱其明日上午9时服头煎,午后4点服二煎。

11月9日复诊,药后安眠一宿,详问已无头痛,身体自感有劲,精神好转,因尚有鼻塞及喉中有痰,考虑虽然症减,但证尚未变,故原方减麻黄为10克,续服一周。三诊时,睡眠基本正常,再据证加减调理半月,诸症消而眠如常。

按: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冯世纶在《伤寒论传真》中认为:“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其证表实而不得汗出,内热不能外越,因而烦且躁也,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本案患者鼻塞、身重、头痛为太阳表证不解夹湿,胸闷烦躁、入睡难为阳明里热,同时身重、苔白腻根厚、喉中有痰为里饮、痰湿阻滞。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大青龙加桔梗、薏苡仁、败酱草、苍术汤证,方证相应,故能够效如浮鼓。前医不考虑解表而单纯给予养阴清热安神治疗而不效,原因就在于方证不符。

老年人失眠怎么办 验方治疗

失眠是老年人一个常见症状,以下给老年人介绍几个应对失眠的验方,仅供参考:

1.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2.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3.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4.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5.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6.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宋丽华)

治疗失眠我有妙方

方法:用桂圆3个,大枣3枚,莲子10颗,党参20克,放进砂锅加水煮半小时左右,煮成一小碗水。每天晚上睡觉前喝,桂圆、莲子、党参、大枣也一起吃掉。

长期服用此方,不仅可改善睡眠,而且还可以调养气血,使面色变得红润而有光泽。

全国名老中医治暑病、失眠经验

陈瑞春,全国名老中医,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本期介绍其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暑病夹湿及失眠经验。

治暑病夹湿——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

病案:李某某,男,49岁,司机。6月23日就诊。病者一星期前上庐山,当晚睡在空调房间,因而受凉。下山当晚即发热39.5度,无汗口不渴,头痛紧束,诸身酸楚,骨节疼痛,当即用西药(不详)发汗,汗出热退。第二天来诊,自述:头痛前额胀痛紧束,诸身关节疼痛,肌肉酸胀实在难忍,微恶风,不发热,四肢疲软,不欲食,脉缓而软,舌白润。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党参、防风、独活、法半夏、黄芩各10克,葛根1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4剂,水煎分3次温服。病者服第二剂后,身有微汗,全身酸胀感明显减轻,头重紧束疼痛如失。服完4剂,诸症悉愈,停药。

按:暑病夹湿,暑热耗气,这已是明训,故有清暑必须益气;清暑必须利湿之说。陈老认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暑病,亦是正法。小柴胡杨有攻有补,可发可收。与古人之清暑益气,原则上并无二致。暑病专方甚多,为何独选小柴胡汤主治?陈老认为,小柴胡汤不分时序,四季皆宜,且暑病夹湿,以中焦脾困为著,小柴胡汤是调和肝胆脾胃的良方,所以夏暑感冒亦可因症择方。在表之风寒湿重,加防风、独活;在里之湿重如纳呆、腹胀、便搪,加苍术、厚朴,即是柴平汤,疗效都是满意的。所以,暑病以小柴胡汤加减,也不失为临床的高着。

治郁热失眠——小柴胡汤合温胆汤。

病案:唐某,女,32岁。5月3日初诊。病者近年来,烦躁失眠,性情急躁,常动怒发火,自觉火气上来,哪怕喊几嗓子,人也舒展,甚至发展到与人吵架,事后又觉得很唐突(平常为人很温顺、和蔼),食纳不馨,大便偏干,口苦微渴,脉细弦,舌黄薄腻。拟从疏肝理气,清胆和胃求治,方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味:柴胡、黄芩、法半夏、枳壳、郁金、陈皮各10克,茯苓、太子参、竹茹、生龙骨、牡蛎各15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嘱服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5月11日。服前方后,病者自觉精神特好,睡眠安宁,原来的辗转反侧、烦躁不安明显好转,工作、生活的条理性已自觉顺当,食欲增加,脉缓有力,舌白薄润。守原方加青皮、谷芽各10克,嘱继服7剂,隔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三诊,5月30日。病者自述诸症消失,适月经来潮,人亦安静。睡眠、食欲、二便均正常,脉缓和,舌苔薄白润。嘱其停用汤剂,改用知柏地黄龙、杞菊地黄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资巩固。

按:失眠原因颇多,病机不一,有气血不足,有心阴阳两虚,有心火亢旺,肾水不足,有肝胆气郁,脾胃不舒,有脾胃湿热等,故治疗宜辨证用药。用小柴胡汤所治之失眠,应属肝胆气郁,肝脾不和。故可用小柴胡汤加味,使肝胆舒畅,脾胃调和,失眠自愈。女性烦躁失眠,多梦易怒,在月经前后是属正常。但如发展到与人争吵,动辄滋事,应是肝郁化火,胆胃不和,必须用疏泄肝胆,调和脾胃之药调治。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是与病机合拍,以柔克刚之举。或问,症为胆火上逆,为何不用龙胆泻肝汤直折其火?陈老认为,女性肝肾多不足,体质多娇,如用苦寒直折,反而泻虚就实,不为有益反而有害。故取小柴胡汤之攻补兼施,合温胆汤之清胆和胃,两方均为治病而不伤体,是和解剂,不是霸道药,对于身体单薄女性患者尤为合适。临床应用众多,均为有功,少有弊端。

失眠

处方:白芍、生地、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钩藤各20克。加减:伴有心悸乏力、不思饮食者加用当归、茯神、陈皮各9克;伴有焦虑烦躁、胸闷者加用栀子9克,黄连6克;伴有忧郁、神疲者加柴胡15克,香附10克;伴头晕健忘者加党参、川芎各10克,1个月为1个疗程。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

主治:失眠阴虚阳亢型。疗效:治疗64例,治愈36例(每日睡眠时间达7.5小时,伴随症状消失);好转22例(每日睡眠时间增加2-3小时,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无效6例(每日睡眠无改善或略有增加,伴随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90.6%。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热扰神明)方:

处方:大黄、甘草、薄荷各3克,朴硝6克,栀子、淡竹叶各10克,黄芩9克,连翘15克,蜂蜜少许。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通腑,清脑安神。用于治疗失眠,中医辨证属热扰神明型。临床症见患者面红目赤,夜

难人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肝郁化火)方:

处方:泽泻12克,黄芩、栀子、车前子、生地各9克,当归3克,通草、龙胆草各5克,柴胡、生甘草各6克。

加减: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郁金、香附疏肝解郁。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泻火,清脑安神。用于治疗失眠,中医辨证属肝郁化火型。症见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痰热内扰)方:

处方:丹参、菊花各15克,橘红、胆南星、僵蚕、杏仁、麦冬、柏子仁、浙贝母各10克,茯神12克,竹·沥半杯,姜汁1滴。

加减: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加半夏、神曲、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若心悸不安者,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若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加服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痰醒脑,清热安神。用于治疗失眠,中医辨证属痰热内扰型。症见失眠头重,痰多胸I:司,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舌质红,苔腻而黄,脉滑数。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瘀血内阻)方:

处方: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珍珠母各12克,枳壳、赤芍、甘草各6克,桔梗、川芎各5克,酸枣仁、生龙齿各15克,柴胡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化瘀,通窍安神。用于治疗失眠,中医辨证属瘀血内阻型。症见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成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失眠重症中药方

失眠患者宋某,男性,41岁,就诊于2005年9月,系住院病人。主因失眠、焦虑1年余入院。发病前有惊吓和颅脑外伤史(无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患者1年来,失眠严重,每日睡眠一般2~3小时,最多4~5个小时,多梦易醒。经常思虑不断,食欲时好时差。在不少医院做过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

1月前在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舌质暗,有瘀斑,左脉有力,右脉弦滑数。予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五加皮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板蓝根20克,合欢皮30克,珍珠母30克。

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放松心情。住院后患者连续3天能睡4个小时以上,思虑减少。一周后一天能睡6小时以上,思虑能够得到控制,精神好转。共住院16天,出院时诸症消失。

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

治疗失眠,除了放松身心、适当锻炼、调节饮食之外,辨证服用中药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学认为,失眠的根本原因是山机体内在情志变化引起的。情志过极,损伤正气,伤及脏腑,耗损精气,令神魂不安,发为失眠多梦;此外,阴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潜涵肝魂,制约相火,而使神魂浮游,发为失眠多梦;若因痰热内扰肝胆,魂不得宁而发失眠多梦;劳欲过度,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心神不宁而发生失眠多梦;饮食失节,使土虚木郁,神魂不宁而失眠多梦。

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常采用方法:

心气不足: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选方:参香散加减。药物:人参9克,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克,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养心丸、归脾汤等。

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治法:养血安神。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鹿茸、朱砂各6克,炒枣仁18克,水煎服,日1剂。中成药用四物丸、当归养血汤等。

心阴不足:心悸,旺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补心安神。选方:益气安神汤加减。药物:当归、茯神、麦冬、生地各12克,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各6克,酸枣仁8克,朱砂3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参麦饮口服液、天王补心丹、枕中丹等。

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治法:交通心肾。选方:黄连阿胶汤加减。药物: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各10克,鸡子黄1枚,龙骨12克,水煎服,日1剂。中成药用乌鸡白凤丸、肾气丸等。

心胆气虚: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治法:养心益气,壮胆镇惊。选方:平补镇心丹。药物:酸枣仁、龙齿各12克,车前子、茯苓、麦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药各10克,五味子,远志、人参各6克,肉桂、朱砂、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磁朱丸等。

痰火内扰:梦扰纷纭,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选方: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黄连6克,半夏、陈皮、茯神、竹茹、枳实各10克,甘草、生姜各3克,大枣5枚,珍珠母12克,水煎服,日1剂。中成药用归参丸、二妙丸等。

张云鹏治失眠病案

张云鹏,全国名老中医,在50多年临床生涯中,张老遵循”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精神,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内科杂症。现将张老用四逆散治疗内科杂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失眠病案:张某某,女,42岁。失眠多年,平日工作紧张,压力较大,夜间难以入睡,入睡后常于梦中惊醒,醒后不能再寐,伴心慌,白天困倦,记忆力减退,自服枣仁安神胶囊、养血安神胶囊等药无效,遂用舒乐安定片维持。近日失眠时间延长,舒乐安定片1次口服3毫克仍无睡意,伴头昏,胸闷,烦躁易怒,纳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神经衰弱,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气郁结。

方用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莲子心各9克,白芍、枳壳各12克,甘草、玫瑰花各6克,柏子仁20克,茯神15克,琥珀末3克(分吞)。服28剂后,睡眠时间延长,每夜可睡4小时,梦少,白天精神好转。遂原方加炒枣仁、夜交藤,继服28剂后,患者每夜入睡可达6小时。

按:本案患者因工作压力导致失眠,又因失眠而导致烦躁不安,周而复始,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灼肝阴,肝失濡养,神魂不安。说明肝郁气机不畅,魂不归肝可致不寐。用疏肝解郁宁心法,取四逆散或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解郁缓急,郁散生火无源,热去神宁而寐。

龙眼益气补血疗失眠

龙眼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龙眼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具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劳瘦弱、慢性出血、失眠健忘、气血不足、心悸怔忡等症。李时珍在《本萆纲目》中指出:“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并补充说,龙眼能“开胃益脾,补虚长智”。下面介绍几款龙眼肉治病的验方,供参考使用。1.龙眼肉10克,酸枣仁6克,开水冲泡,于睡前当茶饮用。常服能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非常适宜失眠多梦、健忘者。2.龙眼肉、当归、枸杞子各10克,鸡肉250克,同炖,吃肉饮汤,有补益功效。适宜于年老气血虚弱,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等。3.龙眼肉20克,生姜片15克,煎汤饮,可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大便溏泄、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不思饮食等症。4.龙眼肉、制首乌、鸡血藤各10克,加白酒1000毫升,浸2个月后服用,每日早晚各10毫升。对头发早白、贫血面黄、神疲乏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5.龙眼肉15克,西洋参3克,冰糖适量,同盛瓷碗内,隔水蒸30分钟,出锅后宜温热空腹食用,每日1次。有大补气血的功效。6.龙眼肉15克,绿茶6克,置茶杯中加入沸水,加盖闷15分钟,随时饮用。适宜于病后气血虚弱,心悸失眠以及癌症患者气血不足,或手术后贫血、免疫功能低下及白细胞减少等症。

7.龙眼肉、枸杞、制黄精各10克,加水煮沸后再煮约15分钟,打入鸽蛋4只,冰糖20克,同煮至熟食用。具有滋补肝肾、益气补血的功效,适宜于肺癌干咳,气血两亏者。

8.龙眼肉20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粥食用。可用于肿瘤兼心悸、失眠、健忘,或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烦躁”的经方  烦躁  烦躁词条  “烦躁”的经方词条  
热议

 2021年公司增资的流程是怎样的...

问:2021年公司增资的流程是怎样的?律师解答: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运营不当会适当减资,但还有一些公司业务不错运营的好,就会扩张公司,就会决定增资,那么,2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