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川菜研究丨干辣的川菜启示

川菜中,我个人认为有青辣、鲜辣、麻辣、酸辣、香辣、煳辣、酱辣、泡辣等一大堆,还有其他不少味型中也用到了辣椒,如鱼香、怪味、家常、干烧……一根小小的辣椒,被川人调教得七巧玲珑,遂心如意。如此恣意放荡的辣椒之欢,本该满足了人们的迷辣之欲。但是千年以来,“尚滋味、好辛香”的四川人,几百年前得了辣椒,不让辣淋漓尽致,怎么能善罢甘休?懂得了辣椒的四川人,更是懂得天然是初心,至味在正本。要体味辣椒骨子里的热烈与香艳,干辣才直接、强烈、纯粹。真会吃的人说,这叫味道的干净。

1

是否一定要写干辣,我一直很犹豫。因为川菜的辣味中,是否真有干辣一味,我也一直很犹豫。

辣椒是有的,而且在川菜中大量使用, 这一点确定无疑。鲜红辣椒,烘干或者晒干,就是干辣椒,便于长久保存。其实,辣椒腌泡,或者剁碎腌制成辣椒酱,原本的目的都是想把辣椒保存起来,用以在没有鲜椒的季节,满足我们嗜辣的饮食欲望。

但是,自然中的事物,从诞生至今,总是隐藏着人类永远无法穷尽的神奇和奥秘。

把鲜椒制干,我们可以长久保留辣椒,这仅仅是辣椒作为食物之旅的开始。烘干或者晒干,辣椒以干缩的方式失去了水分,却以残缺的生命,打开了滋味变化的大门。也许几百年前,中国的农人们,第一次用柔软的稻草或者线索,拴住辣椒蒂,把红红的鲜椒系成一串一串,或挂在厨房的炉灶上空,或挂在阴凉通风的屋檐之下,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愿望简单、方法原始的行为,无意间为川菜的“辣变”,开启了味道谱系的众妙之门。没有干红辣椒,就没有川菜中辣情激荡的香辣、炝辣、煳辣,就没有辣香滋腴的红油。没有干红辣椒,成都有陈麻婆,但不会有名扬天下的麻婆豆腐;天下有夫妻,但不会有满口溢香的夫妻肺片;不会有水煮肉片、炝锅腰花、宫保鸡丁、蒜泥白肉、辣子鸡……这个名单还很长。可以这样说,没有干辣椒,时下让我们唇齿按捺不住的川菜名菜,大多不会有。

干红辣椒统领了川菜辣味的半个江湖,但是干红辣椒的本味干辣,却在这一片大好江山中,位卑名微,似乎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小头目,不尴不尬地守着小小的地盘。油火勾引,众料纠缠,干红辣椒霸道的味相,转瞬流落成味道的水性扬花。火上稍稍烧烤,老成煳辣;油中几分煎炒,秒变炝辣;给点姜片、花椒、大料,就彻底忘失干辣之恨, 乐乐呼呼做了香辣。至于冲淋出香煳兼有的熟油辣子,或者熬炼后轻度发酵出醇厚香浓的红油,连干辣的影子,都不知所踪了。干红辣椒就是这样经常轻易地失身忘本,最强烈的辣,却最不坚定。

看过大半生世间的人、事、物后,我好像明白了,万事万物,本来如此。真正独立呈现出干辣之味的川菜,少之又少。于是,几乎所有川菜厨师,都忽略了干辣作为川菜辣味之一的存在, 由此造成川菜辣味谱系中,重要链接一环的缺失。更大的损失是,我们的厨师们,忽略了干辣本味在辣变过程中的作用,不知道干辣即使是一种隐性的存在,也始终在以干辣椒为基本的各种辣味中,或轻或重地影响着众辣的强弱厚薄。我认为失去了干辣的干香正辣,用干辣椒变化出的几乎所有辣味,都因为失正失本,滑落到浮躁、狭隘、浅薄,犹如一个无节文人的媚俗。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对川菜的批评乃至否定,都集中直指一点,就是盖棺定论般的指责,川菜众多的调辅料和复杂的调味,掩盖甚至破坏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他们无知无畏,我无话可说。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川菜厨师,就真的对食材的本性本味,或浅尝辄止,流于食物的表面;或舍本逐末, 貌似时尚, 实为讨乖的饮食脂粉。干辣在川菜中的尴尬,其实是川菜厨师的尴尬——过分追逐市场朝秦暮楚的喜好。

点击进入--海量实用菜品技术直播平台

129期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小吃粉面店、快餐、外卖爆品

乌鸡米线(传统版+升级版)技术

调制汤底/起卤水/卤制/煮粉/碗底料调制/对碗

5月7日下午2点直播,点击进入

2

很多年来,天下几乎众口一辞,批评川菜不尊重食材,忽略食材的原汁原味,把所有食材都淹没在麻辣之中。“麻乎乎,辣乎乎,油乎乎,黑乎乎,马马乎乎”,“五乎上将”的名号,似乎稳稳当当地戴在了川菜的头上。大部分草台班子的川菜厨师,真的也就弄几个麻翻辣死油焖人的菜,走州过县跑江湖。沸腾鱼、辣子鸡、麻辣小龙虾满天下,坐实了川菜就是麻辣的骂名。

另一部分好像懂点或者真的懂点川菜的人,对此痛心疾首,到处见人就喋喋不休地辩解和表白:我们川菜真的不是只有麻辣,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一点不辣也不麻的菜,我们川菜还有开水白菜、牡丹肉片、神仙鸭子…… 前几年, 我也是其中蹩脚的一个, 甚至到处用芙蓉鸡片、雪花鸡淖、鸡豆花这样的一鸡三菜,为川菜标榜高雅与清白。某一天,我在电视上又看见一位川菜大师这样说,说得有些急红了脸。我突然很难受,感觉川菜像一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小媳妇儿,可怜巴巴地竭力证明自己。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川菜大师或者貌似大师开的高端川菜馆, 纷纷视麻为蛇蝎,畏辣如猛虎。匆匆从故纸堆里刨出几个老菜,然后好像坐进了川菜正宗的太师椅,足以传道授业解惑,足以为川菜传承道统。

川菜的麻辣真的有罪吗?说些不麻不辣的话,整些不麻不辣的菜,就是捍卫了川菜的尊严,挽救了川菜的命运吗?虽然鸡豆花“吃鸡不见鸡,叫豆没有豆”,颇有小哲理的意趣;虽然开水白菜化至繁为至简,尽见文思的清雅。但是,占有川菜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不麻不辣的菜品,是川菜最大的特色所在吗?川菜独具的魅力,主要是靠这百分之七十呈现的吗?纵横天下,驰骋饮食江湖,谁才是川菜英雄?

从写《我的川菜生活》到现在,我始终以一个川菜小学生的内心态度,学习理解博大精深的川菜。近20年自认为还算老实认真地学习,让我开始明白了:川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众多菜系中风云崛起,卓然独立,核心靠的就是麻辣;川菜的灵魂于“重在味变” 之中, 坚持追求味正、味本、味浓和味之丰富;滋味与口感变化到神鬼莫测的麻与辣,正是川菜的灼灼精华。当下,一些川菜给人“一辣到底,百菜一味”的误解和危机,试图靠不辣不麻的老菜品来解决,弱化川菜麻辣的菜系风格,丢掉川菜最大的优势与特色,近乎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改革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继续改革来解决。麻辣带来的问题,也只能靠深入麻辣来解决。面临无数的危机与困惑, 川菜向何处去?我的理解是, 回到本源, 坚守灵魂。川菜之本,就是味道。川菜味道美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就是味正与味变。味正守菜式的本格,味变求菜式的丰富,守正求变,道之大焉。

我的川菜学历之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发现和感动: 川菜从来就不是什么放弃食材原汁原味、不尊重食材本味的菜系。 不用麻辣,但求清淡,并不等于是对食物的尊重。川菜对食材味性味相的认识和尊重,其深至微,其广达远。川菜恰恰正是依靠对食材的整体深度理解,对食材之味的极致追求,创生构建出中国菜系中最具美学意义的味道谱系。对辣椒与辣味的长袖善舞,执本创变,正是源于川菜辣椒这一食材身心相倾的惜爱和领悟。对于现在的我,凡是妄论川菜不尊重食材本味的,要么出于无知,要么其心可疑。今天川菜最大的危机,不是辣,而是对辣椒与对辣味,严重缺失了正本之知和融变之道。还是我说过的那句话:以辣决胜千里、纵横天地的川菜, 真懂辣椒, 善用辣味的,数百万川菜厨师中,屈指可数。

呜呼!浩浩川厨,以辣之狂独浮躁毁辣者多也,以弱辣弃辣败辣者有也,谁是让我百年川菜麻辣传奇风云再起的侠之大者?

欲说干辣,却满纸可能是杞人忧天的空谈,真是酸腐文人的痼疾。干辣是众辣之本, 无本之辣, 皆为浮辣。之所以在这散说玄论, 意在表明,对辣的格物致知,就是川菜对食材的倾心以求。

3

辣味,在川菜三千菜品中,所占比例并不多。干辣是否可以确定是其中一味,百年川菜至今,也几乎没有谈及。我把干辣列入辣之六味之中,好像是为了语出惊人而故弄玄虚。如果叫我说出几道以干辣为主味的川菜,我老老实实承认,还真说不出来。

但是,这世间偏偏就有许多仿佛落不到实处的东西,几近无相无形,却难以捉摸地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实实在在的万事万物。事物之本,往往是在物华葱茏的时候, 便隐身于深微。人们也往往就只看见纷繁与流变, 忽略甚至忘记了人之初, 物之本。饮食一道,在人文化成、味变如幻的川菜中,始终以食材的质本、饮食的初心,百年以来不断地收敛着烹饪者的浮躁与张狂。能够正本清源,在食物之本和烹调之变中推陈出新的,就是继往开来的大师。在我人至中年的时候,陆续认识了其中几位,20 多年来我一直引之为人生的大幸。他们各有绝学,但是有一个道理,大师们几乎众口一辞:向食材本身要味道,在烹饪中尽食材的本性本味,然后变之以调和,新之以巧思。我从中理解到,川菜辣椒的孜孜以求,就是对食材的物尽天性。而固执地把干辣,列入辣之六味之中,并以此为众辣的骨本和底香,正是企图窥见川菜味道美学本格味变的精髓。

四川泡菜,很多年来都让人感觉是川菜饮食江湖的一种秘学。虽然过去的川人,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一坛或者几坛子泡菜,但是如何才能在咸鲜的底味中,让酸、甜、辣、香、脆各尽其妙,又浑然天成,却很少有人说出个子丑寅卯。于是怎么才能让盐水不生花?如何久泡也不软烂?泡菜太酸有没有办法去酸?要让泡菜生香有什么方法?这些好像都成了诀窍秘技。更有泡辣椒放活鲫鱼,就是鱼香的秘密;坛子里加味精,就不会变酸等邪术妄说流行。关于四川泡菜,会在以后尽己所知, 细说与大家。此处,我拿泡菜说事,只说干辣。四川泡菜,无论是正吃,还是入菜,都是川菜的风流得意。但是百年现代川菜,有史留名的泡菜大师,只有“朵颐”餐厅的温新发一人。大师绝艺无人相传,只留下上世纪50年代口述整理的一册薄籍。为爱泡菜者计,我把册中泡菜盐水的初起之法,原录于此:

取食盐研成粉末,在木桶或者盆内加水搅拌调匀,待澄清后,去净水面的泡沫,取清亮部分使用。剩余的沉淀物再加清水取净咸味。盐和水的比例为0.8∶10。

为了使泡菜盐水的色、香、味俱佳,加速盐水发酵和易于保存,还应在泡菜盐水内,加放绍酒(黄酒)、干酒、甜醪糟水、干红辣椒和红糖等佐料,草果、花椒、八角、香菌和排草等香料。在澄清的20 斤盐水里,可加绍酒5两、干酒1两、甜醪糟水2两、红糖6两、干红辣椒不得少于1 斤。再将草果1钱、花椒1钱、八角1钱、香菌1两、排草1 钱(切成一寸短节) 选择好者,去净泥沙,用麻布包好做成香料包,放入盐水内同泡菜一起浸泡。

当我重读到“干红辣椒不得少于1斤”10字,心中自语:真大师,不欺我也!很多自诩做得一手好泡菜的人, 都说是靠泡新鲜红辣椒取其辣味,更有甚者,是加大量的新鲜小米椒。他们不知鲜椒入坛,自为吃食。鲜椒之辣,在发酵过程中,更多是吸融盐水的味道,辣味虽有溢出,却因为发酵变得鲜酸, 难以再给所泡之菜,浸润正辣之味。过去,我起新盐水, 误学旁技, 用清水熬煮干红辣椒,以为这样可以速得其辣。然而,干红辣椒迅速(火巴)烂, 高温逼出的椒辣,薄而燥烈,还有水臭。温新发大师直接用干红辣椒浸泡,正是深谙只有干红辣椒固锁住了本辣和辣香,不会因轻易散发而失味,让辣虚浮;让干辣的辣与香,在低温的盐水中,自然慢慢发酵滋溢, 既保持了辣的正味,又保证了辣的醇厚;而不得少于1斤的重手,不是要泡菜辣口猛烈,只是干椒骨硬,须得多而久,才能辣稳香正。

大师10字,坚定了我的干辣之思。

4

在巴蜀各地,通常烤串串要一个干辣椒面碟子,烫串串要一个干辣椒面碟子,涮火锅除了香油碟子之外,有的人也要加一个干辣椒面碟子;切一盘卤猪耳朵或者拱嘴(其实是几乎所有卤物),老板肯定要加一包干辣椒面。更有漂亮的辣妹子,白水素菜,南瓜茄子四季豆,也要蘸着干辣椒面吃。老四川人说, 吃耍嘴不蘸辣椒面,就不配叫做香香嘴。

川菜有那么多应接不暇的辣味,为什么还要这一碟干辣?你问妹子,妹子说:“香噻。”如果你再问:“那么多辣,就不香吗?”妹子会盯你一眼:“问啥子问嘛?你吃噻。”

其实,一个香字,已经说尽了干辣的真味。

干辣于辣椒的千变万化, 独有的天然之香,就在于突出了辣椒的本香本味。川菜以百变之巧,演绎了辣椒的花样年华,依然值守着干辣的原香原味,这就是川菜之正。守正求变,才是王道。做人做事做菜,都是这个道理。可惜, 懂得并且实践这个道理的厨师,不多了。

乐山牛华镇,许许多多外地人,屁颠屁颠跑去吃串串香,我也是其中一个。一是汤锅底料风味独特,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干碟特别香。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吃的时候,就着迷于那一小碟干辣椒面。除了辣椒纯正浓烈的辣香, 还有一种独特的干香。正是这种干香,让汤料中烫涮后的串串, 滋滋油气中, 正香不妖不异。已经被败坏的七滋八味谄媚得厌倦的口舌,在味道的昏昏欲睡中,猛然一惊:遇到滋味的真主正神了!遇到难得的至味,我们都是幼稚的。于是,我厚着脸皮,去问老板娘:“你们的干碟子太巴适了,能不能说一下,咋个弄的呢?”老板娘白了我一眼:“凭啥子给你说喃!”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我已顾不得锅里的七荤八素,眼鼻嘴心,全在面前的一碟干辣椒面里。细细地拨弄, 慢慢地品尝, 不管伙计是否乐意,要了一碟又一碟。当我再次找到老板娘, 把我似乎的若有所知告诉她,她惊诧的表情,证明我发现了她家干辣椒碟独步之香的秘密。此处,我要引用两个美国人在《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实》一书中的两段话。一段是:

在相同的分量下,干辣椒比厨房里的其他任何一种作料都更够味儿。辣椒经过干燥处理后,味道更浓、更重,其中的糖分也更集中。所以,干辣椒往往比同类的新鲜辣椒,更具独特风味,其口味浓厚、复杂。

请注意 “糖分” 一词,好辣椒是有甜味的。干辣椒集中凝聚的甜味,是出香的隐秘。

另一段是:

熟悉并理解干辣椒,就像是学着品酒一样,二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培养敏锐的味觉,使之对美妙滋味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敏感。

我不知道,我们以擅长麻辣得意于饮食江湖的川菜厨师,有几个对干辣椒,具有这样的理解。如果没有,我想请热爱川菜并以此为谋生之计、乃至毕生事业的川菜厨师明白这一点:只有百余年历史的现代川菜,虽然已经名扬天下,但是相对于中国其他菜系,相对于世界饮食殿堂,我们还是学生,我们才刚刚开始……

5

在乐山牛华镇串串香店里,对一小盘干辣椒面, 反复拨弄了很久以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辣椒面里没有辣椒籽。

在这之前,我吃到的所有辣椒面,包括我奶奶、我父亲自己舂的辣椒面, 都是有籽的。但是,这里的居然没有。

有籽的辣椒面,蘸吃的时候,椒籽偶尔会粘在舌头或者口腔的天膛上,很叫人讨厌。

难道老板悉心顾念客人,专门把辣椒籽去了?应该不会,一个乡镇上类似苍蝇馆子的小店,老板用不着如此麻烦。我又很多次翻看,终于看到了一些细小的颗粒, 虽然表面粘着辣椒粉的红色,仔细察看,仍然能看见隐隐的露白。这些颗粒,可以确定不是白芝麻粒。因为芝麻粒就明明白白地混在辣椒面里,一颗一颗的,虽也是舂过,却依然分辨得出来。我心里一动,觉得这些隐白的颗粒,就是专门舂细了的辣椒籽。

根据我做菜的经验,要把辣椒籽舂细,必须单独烘焙辣椒籽。如果是辣椒皮与辣椒籽一起烘焙,皮脆了,籽还是生硬的;等籽酥了,皮肯定全煳。所以一定要“壳壳炕壳壳,米米炕米米;分开舂,合起用”。(这几句民间谚语,是我后来才听一个老人说的) 辣椒最辣的部分,是辣椒里连着蒂的胎座;最香的部分, 就是辣椒籽。绝大多数厨师,不管是买还是自己加工辣椒面,都是皮籽不分。结果是,辣椒骨子里的干香,没有激发出来,吃着还不舒服。后来,我在重庆磁器口一个小辣椒摊,看见了一个老大爷,他把干辣椒剪成短节后,用筛子摇簸,筛出椒籽;然后,壳与籽分开炕熟,再用石臼分开舂细,最后合在一起。大爷说,只有这样,辣椒面才够香,他一辈子都是这样做的。我想这种方法,民间应该流传很久,只是很多人嫌麻烦, 所以没有广为人知。牛华镇的老板, 不过是学了此法,便兴隆了生意,并藏私为诀窍罢了。

辣椒面里,加芝麻,加花生碎,固然添了香味。但是,真懂辣椒的,懂干辣之香的,才知道只有辣椒籽带来的才是辣椒的正香。我还听说过,有人把干辣椒分椒尖、椒腹、椒尾分节烘焙,不同部位的椒节,火候和烘焙时间也不一样,这就讲究得更深细了。

椒腹、椒尾皮质厚实一些,烘焙的时间也要长些,而且这部分辣椒节做煳辣,煳辣香味更浓烈和沉稳;椒尖皮薄,做煳辣有些轻浮。

现在,川菜中用的辣椒,大多是川外产的。特别是二荆条辣椒,本是成都东山一带的最好。可惜,那些辣椒世代生养的一方水土,都被高尔夫和房地产高大上了。几元钱一斤的二荆条辣椒, 居之不易, 虽然它古有“二金条”之称,但毕竟不是金条子。

成都阴天多,辣椒长得慢,水土和光阴的好, 就在辣椒中沉积得更多,颜色虽然不够红艳,香却纯厚。做成干辣椒, 才得来川菜干碟、火锅、红油的独步之香。即使做成辣豆瓣,用作泡菜出辣,发酵之中也有异于其他产地辣椒的风味。现在几乎所有川厨, 更愿意用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的二荆条,那里日照强,红得惹眼,入得菜中,煞是好看。至于香、鲜、甜,差就差点,反正能吃出辣的深味者,也没有几个。

说到红油,懂得干辣椒个中三味的, 定要在炼制中保留几分干辣之香。特别是炼现做现吃的熟油辣子,要油辣、煳辣的底子里,还有辣的干香。熟油辣子不是诗,做得好的,却一定有韵味和余味,让人在口舌的满足中,有着一些意外的欢喜。所以炼熟油辣子,不能一次性把滚油全浇淋到辣椒面里。菜籽油炼熟透了,要离火降温,四成热油温就好。先用一些热油, 把辣椒面搅拌均匀。这些热油,滋润了辣椒面,保住了辣椒的干香,润润的温湿,便能承得住后来滚油的激烈。如果一下滚油全淋,就是一罐煳油了。

川菜妙用干辣,却坏尽干辣之香的厨师,我认为是不配“川厨”二字的。

摘自《四川烹饪》2020年12月刊

石光华/文 Hana/编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川菜研究丨干辣的川菜启示  川菜  川菜词条  启示  启示词条  研究  研究词条  
热评

 罗某某,终生禁入!

近日,网上流传熊猫谷一名女游客将吃完的玉米芯扔给熊猫吃掉的视频,遭到在场游客的指责。视频加载中...视频剪辑 何川5月5日上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谷工作...(展开)

热评

 梦见古代的楼阁?

答:梦见古代楼阁,想趁机放松,好好款待自己一下。情人无法陪你,独自享受一人世界也落的清闲。你想吃好的喝好的,慰劳自己连日来的辛苦。从事业务的你,有机会接到一小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