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企业财务失败

  	      	      	    	    	      	    

财务失败(Financial failure)

目录

什么是企业财务失败

  企业财务失败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财务失败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是不相同的,根据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的关系分为技术性失败和经济性破产。

  技术性的失败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但是由于财务状况不佳,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不足,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引发企业可能的破产;

  破产则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资不抵债),导致企业不能清偿到期的债务而发生破产。

企业失败与企业财务失败

  企业失败并不等同与财务失败:企业失败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的,既包括经营失败又包括财务失败;而财务失败仅从财务角度出发,是指由于负债经营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企业失败往往同时存在着财务失败,而财务失败往往是企业失败的导火索。

企业财务失败的表现及原因

  企业财务失败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股价急剧下跌、延期支付货款、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等。企业财务失败的集中表现是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根据企业财务失败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把企业财务失败分为技术性失败和经济性破产。在企业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财务失败称为技术性失败,可通过非法律程序进行补救。

  在企业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由于资不抵债导致的财务失败称为经济性破产,往往要通过法律程序才能补救。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因素对每个企业来说基本上都是公平的,因此应注意从企业内部探讨财务失败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

  1.负债过度。

  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不能认为负债就必然导致财务失败。在企业资产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适度负债不仅不会导致财务失败,而且有利于企业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如果一个企业权益资本不足,或盲目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财务杠杆效益而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增加企业偿还债务的负担,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会因投资风险加大而要求增加投资收益,从而使企业财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2.亏损严重。

  从根本上讲,企业偿还债务的现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现金净流入,就表明企业发生了亏损,资本不能保值,企业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尤其对那些亏损严重的企业,现金十分缺乏,财务失败将不可避免。

  3.资产或负债结构不合理。

  当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卖后偿还债务。一般而言,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如果企业把通过举债筹集的短期债务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导致长期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过高,就会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企业偿还债务的负担,造成偿债困难。

  4.信用等级低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债是一种信用活动。一个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举债是很方便的,当债务到期需要偿还而又缺乏现金时,可顺利实现借新债还旧债。如果一个企业信用等级低下,借新债还旧债必将困难重重,财务危机将难以避免。

企业财务失败的实质[1]

  企业财务失败的的表现形式尽管多种多样,究其实质都是财务运行的失灵,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失灵。

  1.丧失了资金的连续性和并存性

  企业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通过三个阶段,又回到货币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表现出连续性和并存性。而发生在企业的财务失败,常常使资金循环中断,周转终止,资金失去连续性和并存性。如:债权债务关系不严肃,拖欠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企业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大量积压;资金短缺,生产被迫终止;设备不配套,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有缺陷等等。

  2.丧失了资金的完整性

  企业资金的价值经过生产过程转移到产品价值之中,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如数得到补偿,以保证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运转。财务失败的企业,缺乏正确计量相关成本的方法,缺乏合理的定价策略等,使得企业资金长期在生产和流通中流失不断,难以补偿,失去完整性。

  3.丧失了资金的衍生性

  在企业商品生产和流通中,随着所创造价值的不断形成和实现,企业资金会在反复循环中不断带来增值。适应资金在循环中带来增值额的运动模式,需要自觉地进行适当的财务监控,如:预期收益率的确定、风险的确定、资本结构的选择等。如果每一次资金的循环仅能补偿所消耗的成本,企业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4.丧失了资金的复利性。在企业资金增值额的分配过程中,其相应部分要不断转化为新的企业资金,实现企业资金不断的复利性积累。企业财务失败表现为分配严重倾斜于消费,积累不足,生产缺乏后劲。

企业财务失败的内部因素[1]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体条件下,外部因素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企业内部因素才是导致其财务失败的真正原因。从企业理财和企业经营角度看,都是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企业财务状况逐渐恶化,最终走向失败的。

  1.财务决策失败

  财务决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财务运行的成败。财务决策一般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它们的最优组合将使得企业对于所有者的价值变得最大。而其中任何一项决策的失误,如:过度负债、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都会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2.财务约束失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约束主要包括财务约束、市场约束、计划约束,企业财务失败主要是由财务约束的软化造成的。如:会计利润指标存在的固有缺陷,诱发企业的短期行为和造假;信用等级低下,举债艰难等,财务危机必然难以避免。

  3.经营管理失败

  当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经营战略正确与否,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承担风险,不愿意为效益好的项目筹资,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难已实现,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另一些管理者,则不切实际地冒险进行投资决策,管理不善、亏损严重,最后因资不抵债而走向破产。

企业财务失败的预测分析方法

  1.单一比率模型分析法。

  单一比率模型由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威廉·比弗于1968年提出,即利用单一的财务比率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根据比弗的研究,对预测财务失败最有效的财务比率有三个: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收益率),债务总额/资产总额(债务比率)。企业发生财务失败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因此在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时应长期跟踪这些比率,并特别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

  2.比率组合模型分析法。

  比率组合模型,又称埃特曼模型或Z分数模型,是由美国的埃特曼提出的。埃特曼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研究之后,选择了五种基本财务比率,并为每种比率确定了对财务失败影响的权数,以此作为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方法。

  3. 偿债能力分析法

  偿债能力分析法是利用传统的偿债能力比率判断企业财务失败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方法。

企业财务失败的防范和补救措施

  1.企业面临财务失败时的对策。

  如果企业出现可能发生财务失败的迹象时,企业管理层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出现。如与银行签订新的贷款协议,尽量延长还款期限;及时处理亏损的企业分部和生产线;实行多样化经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努力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不断改善企业营销策略;尽量减少企业人工成本;改善对成本生产效率控制;制定科学的生产经营计划;对各种差异进行严格的分析、考核等。

  2.防范企业财务失败的基本策略。

  企业出现财务失败迹象时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固然有可能避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但毕竟十分被动。况且亡羊补牢,有时根本无济于事。最明智的作法是平时要具有防范企业财务失败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合理利用举债经营,避免过度负债;严格审核贷款协议,注意那些对企业经营有重大限制的条款,避免那些企业未来可能无法遵循的条款;保证在新产品研究和开发广告宣传等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对滞销产品进行减价,而对畅销产品则可适当提价;对盈利有限或亏损的项目及时进行清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涉及固定费用的长期合同;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避免出现不良管理行为等。

  3.企业财务失败的补救措施。

  在企业出现财务失败时,应根据其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第一,增加营运资金

  当企业财务失败不很严重,企业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一般是缺乏营运资金(主要是现金)。这时,一般要求所有者增加资本投入并要求以现金投入企业;二是将那些可变现的长期资产尽量变现,对那些可有可无的分公司予以撤销。这样通过调整现有资产存量来增加营运资金,对于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在企业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补救企业财务失败的重要措施。债务重组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债务结构和减轻债务负担,从而使财务失败的企业走出困境,获得发展。其主要方式有:①改变债务条件,减轻债务企业的债务负担;②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到期债务;③将债务转变为所有者权益。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债务企业长、短期债务结构,减轻短期内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债务总额,从而减轻债务负担。对债权人来讲,债务重组可以避免因要求偿债过急或通过法律程序给债务企业造成严重的危机,从而增加更多的坏账损失。债务重组需要债务企业和债权人双方做出让步,为保证这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债务企业应与债权人充分协商并签订债务清偿协议。

  第三,财务改组

  当企业财务失败达到资不抵债的程度时,企业通过增加营运资金或债务重组来补救往往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或债务企业可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企业做出财务改组清算的决定。财务改组是通过法律程序对债务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调整以补救财务失败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对符合财务改组条件的企业,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改组计划;二要认真评估资产总价值(通常采用收益现值法);三要确定改组后企业继续经营期间的资金结构,尽可能降低债务资金的比重,防止再次发生财务失败;四要确定改组后的债务资金和权益资本及需要增加的权益资本。此外,如果财务改组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是发行过公司债券的企业,完成以上程序后,还需确定新证券的价值,以此兑换旧证券。

企业财务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分析[2]

  一、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及其主要表现

  财务失败是指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从资产存量角度看,财务失败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净资产为负数或者负债大于净资产;从现金流量看,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它不仅危及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到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和社会上其他企业的财务失败一样,都是负债重、亏损大,现金流量不足,经营艰难,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陷入比较严重的财务危机。从资产存量的角度看,财务失败表现为企业的总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总负债的账面价值,即资不抵债。或者表现为高风险的产权结构,尽管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但负债率已高达80%以上。当然在校办企业资产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负债率高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就越高。可在财务失败的校办企业,资产收益率都是负值,如此高的负债率只能加速财务状况恶化;从现金流量的角度看,表现为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从经营的角度看,企业连续多年严重亏损。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从根本上讲,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校办企业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其次是所有者代表变异使校办企业变成了个人发财致富的基地,肥了个人,损了公家;三是财务监督不到位。由于校办企业在运营机制上的系列失败导致了管理上的失败,管理上的失败又导致了财务失败,财务失败最终导致企业的全面失败。

  二、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的预警方法

  任何一个企业从出现财务危机到最后破产关闭,都会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经营者能够提前预知,并及时采取措施也许可以避免企业的最终失败。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外部因素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包括高校校办企业。所以笔者认为运用社会企业分析预警财务失败的方法,同样适合于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预测分析方法主要有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

  1.单变量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是由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通过比较研究1954~1964年期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相同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于1968年提出的。即利用单变量的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根据比弗的研究,对预测财务失败最有效的财务比率有:。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2)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比弗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误判率最低),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按照单变量模型,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应该表现为长期稳定的状况。所以跟踪考察企业时,应对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的注意,而不能只分析特定时点上的比率。一般地,失败企业的现金、存货较少而应收账款较多,或者表现为极不稳定的财务状况。

  因此,在预测财务失败时,应特别注意现金、应收账款、存货这三个项目。这种分析方法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运用这种方法只是利用个别比率来预测企业财务失败,因此其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

  2.多变量预警模型

  多变量预警模型又分为财务比率组合预警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警模型,我国台湾陈肇荣多元预测模型等多种模型。

  这些预警模型已为中外许多学者所研究和应用,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其中爱德华阿尔曼(Altman)的Z模型始终占据这一领域的核心地位。它是运用5种财务比率确定了对财务失败的影响权数,以此作为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方法,财务比率的数据来源为财务报表数据。其表达式为:。

  Z = 3.3X1 + 1.4X2 + 1.2X3 + 0.99X4 + 0.6X5

  公式中:Z为判断企业财务失败的函数值;X1=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该比率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财务失败的可能越小;X2=保留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该比率反映企业的积累水平,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积累水平越高,财务失败的可能越小;X3=营运资金÷期末资产总额,该比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分布状况,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财务失败的可能越小;X4=销售收入÷资产平均占用额,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或营运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越高,效果也越好;X5=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负债总额,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与企业债务之间的关系,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越高或净资产越高,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

  在这个Z模型中,阿尔曼还提出了企业破产的临界值为2.675,当Z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2.675时,表明企业存在财务机,并且值越小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当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阿尔曼称之为“灰色地带”,在这个区域的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

  笔者运用阿尔曼的Z模型对某高校2000-2003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与阿尔曼的Z模型基本相同。有关指标计算如下表所示。

  Z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计算表

财务指标2003年末2002年末2001年末2000年末
息前税前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11.14%-0.045%-3.04%-2.5%
保留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3.82%-8.55%-13.81%-11.65%
营运资金/期末资产总额-22.24%-9.99%-16.97%-6%
销售收入/资产平均占用额-51.76%-112.74%-66.24%-72.48%
销售收入/期末负债额-31.05%-60.78%-80.7%-59.63%
Z0.01071.48211.222721.3955

  由于Z的临界值为2.675,从上表计算结果看,该校办企业的Z值不仅小于2.675,而且也小于1.81,则意味着企业早在2000年前就呈现出财务失败的特征。而且从2000年起,财务状况越来越恶化,Z值从2000年的1.3955下降到2003年的0.0107,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而企业之所以能苦撑下来,就是依靠拖欠学校的应返纳工资,而且一拖就是多年。这实际上是企业将应返纳工资这一流动性负债,变成了五年以上甚至更长的长期免息借款,源源不断地填补了每月因亏损所造成的资金短缺,而学校也因此背上了高额应收与暂付款,尤其在目前,高校普通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资金运转,同时还隐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这种企业若不能尽快扭亏为盈,一旦失去每月学校代发的应返工资,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必定使财务全面失败,导致企业破产。

  运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使用前都默认财务数据是真实的,由此计算的指标都是可靠的。所以,客观真实的财务数据是预测财务失败的前提。近年来,笔者与许多研究人员利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对财务失败的企业和上市公司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或上市公司情况,并得到普遍验证的财务失败预测模型。阿尔曼的Z模型相对占据核心地位,这也是笔者首次运用它来分析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失败,结果也证明当Z值小于1.81时,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而且财务状况恶化的程度是随着Z值越小而逐渐提高的。该结论从上述这家校办企业可以得到验证。

  三、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的防范措施

  1.理顺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高校校办企业必须进行彻底改制,使学校与企业建立起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收益的关系

  (1)理顺产权关系。高校与校企的关系将由过去的上下级关系转变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校企应该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经营。这样才能严格、彻底理顺高校和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构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从而既能有效维护高校企业作为真正的法人实体独立开展经营,又可相对有效地规避企业行为给学校带来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2)规范校企冠名。高校校名是高校宝贵的无形资产,为了保护高校声誉,保护高校利益,原则上不应将高校校名用在企业冠名上。当然,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公司,在经过高校及其有关部门审批后可以有偿使用高校的校名。

  (3)规范校企人事管理。校办企业的摊子不应铺得太大,有的高校每位副校长各管一摊校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校办企业,应该对学校进入企业的人员终止其与原学校的劳动人事关系。同时,严格禁止学校领导在资产经营公司下属企业兼职。不过,校办企业可以鼓励和支持教师、科研人员从事创业活动,但规定暂离岗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

  (4)积极探索股权激励机制。改制后的校办企业一般应该实行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及职工持股试点,同时还应该鼓励科技人员以专有技术或科技成果投资入股。对有重大贡献的少数技术、科研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还可结合校企改制,从企业最近几年国有资产净值的净值额中拿出一定比例,折为股份后以适当的优惠价格出售给个人。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校办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力度,对各项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包括制订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审批程序、报销方法及严密计划等。此外,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办企业经营者实施条件》、《校办企业信息披露规定》、《校办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规范》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校办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定期披露,并为校办企业管理者制定了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从根本上依法规范校办企业经营者的行为。

  3.强化外部监督

  校办企业在彻底改制后,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以改变校办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防止由于经营者价值观、道德观一旦出偏差而给校办企业带来的危害。

  因此,要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即完善董事会监督机制和学校审计部门的监督,使其对校办企业中学校代表的变异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制约与控制。同时,还要实行目标责任追踪和经济责任审计。除此以外,还应将校办企业财务主管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考核奖惩、培训等掌握在学校中,使财务人员敢对经营班子实施监督,以此来加强外部财务监督的力度。

  4.建立财务分析预警系统

  首先,应明确建立校办企业财务分析预警系统,并与校办企业内的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包括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等。

  其次校办企业还应该自上而下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注重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监控,随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导致财务失败的因素。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情况并得到普遍验证的财务失败预警模型。因此,在采用财务预警分析方法时,如果采用阿尔曼的Z模型,也需要结合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以防数据不真实,达不到预警效果。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校办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现金的流动性、财务弹性和经营收益质量,达到预知财务危机的目的。

  5.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水平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经营者要以企业作为终身的事业,靠企业的发展来获得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所以高校校办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不仅要懂得经营,也要懂得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资金运作,有财务风险意识。如提高盈利水平,努力降低各种消耗,适度举债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合理投资,采用适度的商业信用等等,以避免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行为。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落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加上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使得学校所有者代表变异,损害学校的利益。因此,要足够地重视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问题,各高校应从根本上对校办企业进行彻底治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从根本上防范校办企业财务失败。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这也是防范和化解财务失败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建光.企业财务失败问题初探[J].现代企业,2008,(9)
  2. 刘良惠.关于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失败预警方法和防范措施的探讨[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