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诚信型组织是一种基于明确反馈和承诺的组织,在这种组织模式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人会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从而为员工们提供风险的自由和职业安全感,为整个组织创造双赢的局面[1]。
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诚信型组织具有这样一种力量:鼓励人们贡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建设以愿景为基础的团队,获得多样化带来的高级智慧,并将所有这些力量转化为创新,发展,生产率和利润。通过诚信型组织的建立,组织将变得更有创新力和更具主动性,并能获得:
第一,更高的效率和自我调整能力。诚信模式消除了由于猜疑,悬而未决的问题,被遗忘的责任,不清晰的协议,错过的最后期限,以及向指责,流言蜚语这些方向发展的各种趋势,所有这些节约下来的能量都可以用于生产和创造,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率。鼓励团队总的各级员工对公开的问题进行澄清和解决,而无需领导的介入和监督。鼓励员工在诚信模式战略‘的架构中相互联系,员工们将养成相互信赖,干脆直白,清晰交流的习惯。从而使整个组织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自我调整能力,为企业节约了调整成本,并相应的提高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
第二,较高的业绩。成员相互紧密联系,各种想法在许多员工中来回传递,在每一个回合都得到改进,所以这些团队具有创造卓越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第三,增加对广泛意见的容纳度。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团队能够以善意和清晰的态度同时包容对立的条件和观点,直到产生一种新的综合,而这个综合的结果一般是建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能集对立各方之长,避免盲目性。
企业是各种契约的组合体,反馈和承诺是建设以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组织的两种最有力的手段,两者的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很好的交流。诚信组织具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和内在的软性约束,诸如企业文化就昭示了企业员工所要求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同时企业在创建诚信组织时,作为企业雇主要善于与员工进行良好的交流,阐述诚信文化的内容乐意为员工所接受,才能有助于达到诚信文化的目的。
企业的制度约束也不是一开始就塑造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而是通过不断的激励和沉淀来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这些外在的制度约束和内在的软性的文化策略就内含于隐形契约和明确契约之中。明确的契约使想犯错误的人犯不了错误,而隐形契约可以让有机会犯错误的人不会去犯错误。它们共同规范着员工的行为从而避免团队的低效率,又保证了员工的个人既的利益。
诚信组织的构建是交易的双方经过无限次的重复博弈结果,作为诚信组织中的博弈人也是具有理性预期的人,其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的一个根本区别:虽然都是理性人,都会根据满足自己效用函数最大化而作出明确的选择,但博弈均衡的理性人做出决定时不仅仅依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他人选择的函数,组织内部信息充分对称,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明确。
诚信组织中单个人与组织的行动一致,互相合作,相互信任,这有益于组织发展,否则在这个组织中因为某个人不守信而可能导致整个组织缺乏诚信。所以说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信息充分地对称,使人们意识到失信成本高,会促使人们向诚信一方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潜在的制度性资产,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诚信组织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包括企业的员工又包括顾客。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尊重知识和尊重人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企业的诚信强调员工的伦理道德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以人为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以人为本”要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唤起员工的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能自觉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企业要建立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一流的爱岗敬业的员工队伍作为管理的重心,因为员工是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者,他们的言行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员工的培育必须要求员工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建立有效的内部学习机制。这里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行为的持久性改变过程,也是提升员工为顾客服务、创造顾客价值优势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还要向顾客学习,“顾客是上帝”要深入员工的理念之中,了解顾客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构建诚信组织的基石,组织是人的复合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员工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规章制度只是起着约束功能,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组织结构的精简。由于企业资源的稀缺和能力的不足阻碍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意战略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柔性组织。
这种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形式松散,没有明确的组织层次,组织成员是独立法人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之间通过契约关系共享资源和利益,既有个人的利益又同时为了集体利益达成契约的团队合作关系,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调整。这种组织有一个共同的联系枢纽那就是企业诚信。由于企业诚信的存在,企业也是一种具有高效率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