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生命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生命教育早期仅属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逐渐发展结合成研究心理学、社会学、生命科学现象并着重于中小学实务的应用学科,中心思想在于以智慧“尊重他者与自己的生命”,以改善现代年轻人自杀及欺凌行为问题。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
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既需要作科学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读。所有与生命有关的科学内容,都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避免作纯理性知识的传授。所有与生命有关的人文内容,都应有科学和理性依据,不能作伪科学的传播。认识与体验相结合。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二)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
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而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学校在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积极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互补效应,为整体推进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再到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注意到“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而且也逐渐认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如成立了“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出版了《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各种书籍、影片、视听教材更是不计其数。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cSkill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是TedNoffs先生于1979年在雪梨创立的,最初是供学校运用的反毒品教育资源。一开始即强调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理念,对于孩子具有危险的行为,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例如问题解决能力、肯定而非挑衅的行为举止,以及发展积极重的态度。根据上述的原则,生命教育中心和学校建立了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设计适合小学各年龄课程的反毒教育,并透过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多媒体的科技和交互作用的教学协助,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课程资源的设计是协助学校老师(特别是孩子早期就学阶段),去确认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素及提高防护因素;在生命教育的资源部分,生命教育中心的教学人员会事先评估学校的需求和协助老师的教学准备,对于老师的训练、家长的信息反馈都会开会讨论,学生的教材和学校老师及家长都是交互作用的,教材也被包含于学校老师现有的健康和体育课程活动内,四个网站供中小学生及其老师家长持续互动沟通和资源下载。生命教育资源的重点在于吸烟和吸毒的预防,以及将酗酒和吸毒的伤害减至最低。
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英国的生命教育当初是由查尔斯王子鼓励TedNoffs先生将生命教育传至英国,他认为:青少年吸毒所带给社会的负面结果,更显得生命教育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后来TedNoffs还受邀至英国演说预防教育的议题,以及它在减低毒品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到了1986年初,英国第一个流动教室在VarityClub的赞助下产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它是一种慈善信托机构,在RockGroupDireStraits的赞助下,于1987年3月诞生了第二个流动教室。直至1995年时,20多个流动教室普及至英格兰、威尔士和贝尔法斯特等区。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其目标是将生命教育精神传送至每所小学和中途学校(intermdeiateschoo1)。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基金会(LifeEduactionTrust),虽然和其他国家的生命教育中心(LEC,LifeEduactionCenter)名称不同,但两者所实施的生命教育,内涵其实是相同的,同源自于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学理念。生命教育基金会所服务的对象是5~12岁的学生,其课程是连结学校教授的健康和体育课程,并在学校课程架构范围内,课程资料还会发给学生和老师,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课,以延续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其内容是介绍学生身体的奥妙,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CaringfortheBody),例如保持干净、睡眠和吃早餐。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所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也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及结果。另外,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质破坏后的失衡状态;证明身体滥用后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发展生活中拒绝朋友同学的技巧,以及发展在身体环境对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冲击的正确理解。
2002年12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传媒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香港生命教育的发展似乎与民间教育与社会福利团体有密切关系。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会”十分关注生命教育的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也先后去台湾参观及访问,也在返港后举办相关生命教育研习活动。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发起了“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并举办了“走出生命迷惑——谈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实施成效座谈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教育行政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培训活动中,学者、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署工作人员等交换宝贵意见,大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给予肯定,但如何设计生命教育的课程及体验活动,则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据了解,香港尚未进行有系统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及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相关课程尚未实施。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间团体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社会民间团体主动参与并逐步推广。个别学校实施伦理课程,从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为台湾的主流教育。1997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台湾“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生命教育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实施,并得到台湾各级中等学校和辅仁大学、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引发了台湾对生命教育探讨的热潮。进入21世纪以来为较完整成熟的阶段。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教育部”于2000年2月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规定2001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台湾地区的新的教育门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在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种有关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如上海市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辽宁和江苏两省教育系统也将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辽宁省还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湖南省也于2005年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我国生命教育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趋势。
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作出了全面性战略部署,其中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
2004年,民间从事生命教育的公益群体“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成立,主要目的是关注青少年的和谐成长,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推动国家形成各个阶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特别是针对有自杀倾向,失足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服务。2006-2009年,连续几年,促成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预防自杀、生命教育的相关议案或建议。
2009年,国内学者范玉成导师总结推出生命教育八大系统,愿景导航系统、核动力中心系统、情绪掌控系统、阻力缺失系统、信念编程系统、意象刻录系统、知行合一系统、身心合一系统。并创立中国(吸引力)推广中心,使命:让每个中国人都心想事成;愿景:梦想成真实践第一品牌;价值观:爱、感恩、信任、宽容;实践:释放潜能、无限富足、生活康泰、快乐人生。
2010年4月21日上午9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优质教育的内涵及创设条件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18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和优质教育发表了精彩演讲。
当天到场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学院院长郑新蓉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陈建翔副教授等。
教育展望教育意义具体介绍开设建议相关图书书籍介绍生命教育介绍:人的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当一个人的生命出现问题时,会体现在不同的生活层面上,包括自我价值偏差、人际关系失衡、不能应对生活环境带来的冲突与压力,及不能宏观地看待生命整体等问题。两者的共同点《新东方生命教育双语绘本系列》(以下简称“双语绘本”)和《新东方生命教育美语绘本系列》(以下简称“美语绘本”)的共同点恰如书名中所显示的,那就是“生命教育”。这两套绘本在取材上都是选取与生命教育有关的题材,生命教育关注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人格的逐步完善,将生命教育中人己、人人、人地、人天的四个维度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融入故事中。“人与己”系列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价值,激发出自爱与被爱、自我尊重与被尊重的能力。“人与人”系列让孩子通过学习去发现每个人都同样重要、都有自己的价值,使孩子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人与地”系列帮助孩子看见万物万事的美好,体会生命的意义,并珍惜所有生命。以上三个维度包含了人格教育与环境教育。“人与天”系列则帮助孩子体会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宇宙的关系,面对未来怀抱盼望,朝着生命蓝图前进,给孩子的品格教育带来一生的祝福。
长期以来,中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告诉小学生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将有助于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
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
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对生命热爱的学生。
因此,教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应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
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教师若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易使人增强信心,振奋斗志,产生乐观的情绪体验。教师应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使教师这一职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从而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最终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