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政治社会化

  	      	      	    	    	      	    

目录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

政治社会化的解读

  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观点。

  (一)社会教化论。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西格尔和格林斯坦则似乎对正式教育机构情有独钟,他们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教育和引导这一点是无毫疑义的。可见,社会教化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本质。但是,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的统一。只有通过个体的学习、内化,社会教化的内容才能被个体吸收和转化,从而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因此,过分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的重要性的社会教化论是有失偏颇的。

  (二)个体学习论。社会教化论必然要面对一个无法回避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应当如何看待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客体的社会个体的地位和作用。个体学习论对这一问题作了正面回答。伊斯顿和丹尼斯指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其它类似的观点还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的历程”,是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的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等等。个体学习论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观察政治社会化,充分认识到社会个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然而,个体的能动作用是以社会的政治教化为前提的,个体的学习和内化只有在社会政治教化的基础上方能进行。所以,个体学习论在强调社会个体的重要性的同时,却忽视了社会的作用,这同样是不全面的。

  (三)文化传承论。文化传承论并没有拘泥于社会与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超越争端,另辟蹊径。这种观点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置于人们视线的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之一。另外,把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联系起来,有利于人们进一步探究政治社会化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就内容而言,政治社会化决不仅仅是政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政治统治者的角度看,还应包括统治者的政策、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教育与灌输。对个体来说,则还有政治技能的学习、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及政治经验的积累,等等。因此,文化传承论也有它的不足,把政治文化视为政治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缩小了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范围,不足以理解和把握其全部内涵。

  (四)政治传播论。美国学者弗雷德·雷格斯蒂在《政治社会化》一文中,把政治社会化理解为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程,并用拉斯维尔的信息传播“五W”模式来解释政治社会化过程。这一观点有助于人们正确地把握政治社会化内部结构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它的不足之处是,对政治传播和政治社会化不加区分,把两者等同起来,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事实上,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虽然彼此相关,但它们是有着不同内在规定性的两个概念,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五)社会环境论。随着系统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引进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来,一种可以称之为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环境论”的观点逐渐崭露头角。露斯和阿尔托弗将政治社会化置于广阔的社会、政治环境当中加以考察,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系统理论也把政治社会化同政治体系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实现联系起来,视政治社会化为政治体系的重要机制。社会环境论为我们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及其在社会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但是,社会环境论的作用也是仅此而已。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离开这一规定性,事物便不复存在,也就根本谈不上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政治社会化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社会环境论,它的缺陷便昭然若揭了。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政治社会化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许多有别于社会政治现象的重要特征,也决定了其每一特征具有两重性。

  (一)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统治者巩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政治统治,统治者必须获得合法的政治权威,并将自己的政治取向加诸全社会。因此,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传播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社会个体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也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学习并内化政治文化,以便成长为政治人,担当政治角色。政治社会化所带来的结果是政治文化传承,以及政治体系的连续、稳定和功能的实现。可见,政治社会化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政治社会化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政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阶级产生之前不存在政治和政治文化,因而,这时的社会化尚没有政治意义。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文化内部逐渐孕育出具有阶级性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传播、交流、积淀和继承使政治社会化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分析个体的生活史也可以发现,人生的最初阶段,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政治社会化。儿童在经过初级社会化,形成一般态度和基本人格以后才接触到政治现象,从而开始真正的政治社会化。第二,政治社会化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内的任何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政治教化的影响。政治系统是以行使政治权力为特征的社会整合和控制系统,政治权力的强渗透性,即“加射或作用到非政治性的对象或领域”的性质,使每一个社会个体都难免要受到政治的影响,并同政治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每个社会个体都要进行政治社会化。

  (二)内化和外化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在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内化是社会的政治文化经由个体的各种认识手段和一系列心理机制的加工作用,结合进其人格结构之中,从而实现政治文化个性化的过程。通过内化,政治文化信息不断融合进个体的心理结构,成为稳定的政治心理要素,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个体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外化是个体的政治本质、政治个体的现实化过程。外化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外化为具体的政治行为,通过言论与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影响政治过程,实现政治目标,并因此进一步完善个体的政治人格,充实政治自我。二是以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在新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影响或教化其它的社会个体成长为政治人。

  (三)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社会是人类个体的有机组合,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任何个体都必须首先适应其身处的社会。这说明,生活于政治社会中的个体必须接受社会组织群体的政治文化教化,以便为社会政治共同体所接纳。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受动性。然而,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类以其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其他动物相甄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个体一方面能够根据需要、目标和自我取向,主动地选择政治教化的内容和方式,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个体又是以实际的政治作为,影响现实的政治过程。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影响其它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和再政治社会化,社会个体充分展示其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持续不断的渐进过程,这一点可以从政治社会化的主要结果——个体政治态度的形成中揭示出来。政治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社会个体因此不断形成和改变其政治态度。政治态度的形成是从政治认知开始的,人的认知过程是渐次展开和不断深化的,因而政治态度也是逐步形成和改变的。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政治态度形成过程的连续性的内在机理。威廉·斯通指出,原有的态度是新态度形成的基础。而个体人格则是这一过程的内在动力和根据。可见,政治社会化的连续性是个体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但是,由于人的生活、心理智力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生活空间的性质、范围不断改变,连续不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又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政治社会化归根结底是个人与社会的政治互动,是个体对政治文化信息刺激的反映和内在化。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受到个体人格成熟程度的影响,并出现阶段性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个体所能接触到的政治信息在内容和数量方面都发生阶段性的变化。由于个体人格的阶段性发展与其生活空间的阶段性的变化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从而导致了政治社会化连续不断的过程中出现阶段性的发展。

  (五)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还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特征。生活在同一社会共同体中的社会个体,必然要在相对稳定和一致的社会环境接受社会的政治教化。人们面对共同的政治文化、受到相同的政治规范的约束、在同一政治制度框架中进行政治活动,因而能够形成大致相同的政治取向、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行为方式。于是不同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内化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社会——心理——生理因素的差异又导致在共同性的基础上产生个体差异。影响个人内化的社会、个人因素包括:社会地位;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个体的生活目标和价值取向;个体能力、智力结构及其激活状态;等等。这些因素势必引起内化结果的个体差异。从政治体系角度看,培养和造就不同的政治角色是政治统治的必然要求。因此,政治统治者通常有意识地通过政治社会化来造成这种差异以塑造不同的政治人和政治角色。本斯曼和罗森伯格曾经指出,“没有人能够对其文化的所有内容社会化,这些社会化从来都不是完全的,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沿着社会化的所有途径发展而成为其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角色。”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的社会政治互动,在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传播政治文化信息,以延传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个体,巩固政治统治,推动政治发展。具体地说,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播功能。政治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它对政治体系的维持、变革和指导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功能机制,才能得到实现。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形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传播内容。

  (二)教育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的重要机制,它通过培养社会成员成为政治人来帮助政治体系实现其功能。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实现功能。政治社会化作为政治体系功能运行机制,通过影响政治活动的实际运行过程,在政治体系功能实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变革功能。政治社会化具有更新政治文化,变革政治体系,推动政治发展的变革功能。

参考文献

  • 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