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完全学分制

  	      	      	    	    	      	    

目录

什么是完全学分制[1]

  完全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完全学分制内容[2]

  它以选课制为基础,集导师制、淘汰制、绩点制等于一身,它是一种能较好适应市场经济复合型人才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具有比较完善的竞争机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学校规定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多选课,如达到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但是学习差的学生就可以少选课且可通过延长学习年限来取得总学分。这样就把学生置于动态、多元、开放的教学格局中,学生自觉地学习、自觉地适应未来社会分工多元化和职业变换的要求,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条件的可缩短学习年限,早日走向社会而抢占先机。然而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学习进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一大批优秀学生会脱颖而出,而自觉性差,不求上进的“差生”也会为数不少,差生必然会出现学习压力大,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同时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班级功能的离散化,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转到寝室,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形成了包括食堂、文体活动场所和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在内的课外活动、自学、群体活动等校园特色区域。开放的生活区域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因而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强化制度的学习和教育,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达到“教为不教”、“管为不管”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从而带动各项管理工作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有明显的导向性功效。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手段,达到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要根据实际需要,在合适的平台上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体系,形成科学化的评价操作规范。

完全学分制优缺点[2]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优点:一是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完全学分制既能照顾到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别,又能克服学年制较难解决的智力强弱、爱好不同的差别、按同一进度学同样课程等弊病,可以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二是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赋予学生选择任课教师的权利,势必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给任课教师增加压力。因此,完全学分制可以使优秀教师更有用武之地,促使其他教师自觉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力地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完全学分制淡化了过程管理,强调目标管理,它使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完全学分制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站在一定的高度用全局的眼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变成了“引导”、“服务”。四是有利于文理交融,实施素质教育。完全学分制课程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任选课为有一定爱好的同学学习专业课以外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拓展自身素质;限选课可为学生提供多种专业方向选择;必修课也可限定必修、选择必修,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如经管类学生可以选择多学时数学、也可以选择少学时数学。更为重要的是,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院校,大多通过限定选修课的政策导向,实施文、理科学生知识的交叉。完全学分制的这些制度,既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尚未根本改观的前提下,对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五是有利于高校间资源共享。完全学分制根据学时认定学分,使学生的学习量化标准更加明确,为高校间加强校际合作、学分互认、开放选课、组建教学共同体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六是有利于推进教育大众化。完全学分制没有严格的年级区分,学习年限较为弹性,学生对上课时间也有很大的选择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在职人员来讲,可以中途停学、休学或将课程选排在晚上、周末,无疑会给更多的人提供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完全学分制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割裂。完全学分制赋予学生一定的选课权,但由于我国许多大学生自主能力不强,有可能负面利用这种权利,出现盲目选课现象。他们把获取学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选择易得学分的课程,或是选择教学管理不严的教师的课程,形成“凑学分”现象,这势必降低学习质量,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可能带来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选课和弹性学制使得人手一张课程表,人人一个学习进度。传统的班级逐步淡化,甚至取消。而我国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是以班级为基础的,通过班级组织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班级的淡化将使我们行之有效的管理失去基石,也失去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阵地。三是会给教学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学生自主意识不强,加上对完全学分制理解不够,会片面认为只要取得足够学分就可毕业,容易造成迟到、早退乃至旷课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学生负面利用完全学分制的选课权,把自己所学课程尽可能多地安排在周中,而周末、周初不排课。此外,完全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新的问题,对原有的教学管理体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完全学分制的基本特征[1]

  完全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可一概而论。我国各所高校目前实行的学分制,大都是在借鉴外国和其他高校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基本特征上,有很多共性之处。

  (一)强调目标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主要以学分、学分绩点来进行学籍管理和衡量学习效果。

  (二)实行选课制

  选课作为学分制的基础,也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所在。在选课制下,学生不仅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校自由地选课,还可以选择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和修读方式,可以设计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实施弹性学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及平均学分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它参考学年制教育所要求的学习年限,但是又不囿于学习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允许学生因学习能力及经济等因素停学、休学或延缓毕业,不存在升留级概念,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进程。

  (四)强调个性发展

  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个性化教育,学生在课程的修习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有些学生选修的课程出现不及格就可以放弃,或重选其他课程,也可以多次重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为学生创造了因材施教的环境。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杨更社主编.创新与发展: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08.
  2. 2.0 2.1 张继华,赵正,漆明龙主编.大学学分制新论.四川出版集团,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