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国际财政学指系统地研究国际间财政关系的专门学科。是当代西方财政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大夫妇,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国际财政学有其深刻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背景:跨国公司的大量形成、国际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的下断出现,国际间收入分配状况的日益恶化,导致国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使国际间双边或多边的财政协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国际财政学的概念与国际财政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要寻找国际财政的概念,又必须从财政的传统概念谈起。
根据在国内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分配论的观点,所谓传统财政就是指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以该国政府为主体的国内分配关系。显然,这种财政分配关系是封闭性的,它与传统的封闭型经济是相适应的。随着各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更为密切,世界经济已变得日益相互依赖,因而,传统的封闭型经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各国经济已超越国界并步入了开放的世界,在现代开放型经济环境下,传统的那种围于一国领土范围以内的财政分配关系为新颖的开放性财政分配关系所替代,形成了一种在开放经济背景下的以一国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就是现代的开放型财政。然而,这种现代的开放型财政实际上可被抽象为国内财政与涉外财政两者的总和。国际财政是建立在各国的现代开放型财政,或更为准确地说,是建立在各国的涉外财政基础之上的,涉外财政往往伴随着国际财政,但涉外财政并不一定引起国际财政。在涉外财政活动的发生并不构成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时,国际财政便无从产生。
例如,一位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办了一个外资企业,美国政府依照美国税法中的涉外条款可以对该美国公民课税并给予适当的税收抵免,但在中国政府没有相关的涉外税制或涉外税收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对于美国政府的课税行为就只能望洋兴叹,而美国政府自然会从中捞到好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的课税行为只会影响到外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会影响到中国政府的财政利益。因此,美国政府的课税行为只会涉及到美国政府与位于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而不涉及到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这就是说,光是美国政府的涉外财政活动并不会导致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涉外财政并没有导致国际财政的发生。
但在上述例子中,如果中国政府具有相当健全的外资企业税法或税收管理条例,那么美国政府的课税行为就会与中国政府作为来源国政府的优先课税有关。于是,两国涉外财政的相互作用必然成以两个国家的政府为主体的国际分配关系,因际财政应运而生。由此看来。国际财政必然涉及到两个相互作用在一起的涉外财政。换言之,国际财政,一方面联系到两个国家的财政。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使两个不同国家的财政,相互作用在一起的国际经济活动。正是通过国际经济活动这个唯一的媒介,才把两个不同国家的财政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国际财政。正如当代荚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夫妇所指出的,国际财政涉及到“通过国际间资本和贸易的流动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不同财政制度的并存所造成的相互影响”。显然,国际财政是财政与国际经济相互结合的产物。相应地,国际财政学实际上就成了财政学与国际经济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国际财政学认为,国际间的财政关系在形式上与一国国内同级财政间的关系基本相仿,也可归纳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大类。财政收入主要涉及国际间税收关系,特别是所得税的协调;财政支出也相应可以分力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大类。由于全球缺乏——个“中央政府”来统一协调各国间的财政关系,因此具有国际性质的财政收支对于各国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分配的公平及其经济稳健的影响就具有全新而深刻的意义。
国际财政学遵循财政收支的基层脉络,从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展开对国际财政关系的研究。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一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由国内扩展到国际领域,必然产生国际间的税收关系,包括各个国家相互对他国公民或法人课征的所得税、财产税,关税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叹重课税问题。同时国际间的税收公平问题更因其地位日益重要而不可忽视。国际税收协调成为国际财政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财政支出方面,一部分是各国为共同提供公共劳务而作出的支付,亦即具有国际性质的购买性支出,如各种国际政治与经济组织的成立、跨国工程的建造等,均面临经费的来源问题。另一部分是出于人道主义或政治方面的考虑所做的国际援助,既具有国际性质的转移支付,又具有负“所得税”的性质。目前,国际间转移支付的重要形式是开发援助,这种援助旨在提高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使这些国家最终走上经济增长道路。
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在西方以美国学者为主要代表,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国际间的财政关系及其协调;国际间的财政政策;国际税收关系及其协调;国际间的财政援助及收入再分配;国际组织的财政及其管理等等。前苏联的财政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对国际财政学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府间的国际信贷及资本输出;国际间的财政协调;国际组织的财政及其管理等等。中国的国际财政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在国际税收方面,并已有多部教材和论著问世;系统的财政学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散见于报刊杂志,迄今尚未出版完整的国际财政学著作。
国际财政学作为财政学与国际经济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财政学与国际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去,经济学的这两个领域几乎是分开的:财政学通常局限于某个封闭型经济中,就像我们从马斯格雷夫教授予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名著《财政理论》中看到一样;国际经济学则常常不注意公共部门,不关心作为公共部门的财政在国际经济前动中所起的作用,例如.美国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的《国际注济学》就是如此。
然而,在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国际经济关系日益过杂的今天.财政学与国际经济学研究究上的这些不足,提出了将财政学与国际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要求。事实上,财政学与国际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吁能性也是很大的。这种结合是我们从事国际财政学研究所必需的。现在.人们已经把财政学的研究从狭隘的封闭经济天地拓展到开放经济的网际背景中,而在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中则专门探讨作为公共部门的财政所起的作用。财政于:与国际经济宇的这种结合,形成了对国际财政学的研究。
如果从财政学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那么我们会发现.国际财政学实际上是财政学在国际经济研究领域上的发展。众所周知.传统的观点认为,财政是属于国内经济的一个范畴,因而对财政的探讨和分析基本主都是从某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着眼,以求阐明财政同该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方雨同素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虽然在论及财政领域内的某些特定范畴时也带皮它们的对外关系.如关税、涉外所得税、涉外商品流通税、对外公债等,但都是从一国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这是由于过去-般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尚不频繁.一国财政的愤外关系比较简单,尚不为各国所重视。随着一般国家的经济由对外封闭演变为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关系逐渐发展.一罔财政收支的涉外关系日益增多,涉外财政关系逐渐成为-项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研究的出发点基本上压是'个国家的利害关系。直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日益错鲸复杂.出现了既有冲突又有妥协的新局面,相应地反映了旧的经济国家主义(Economic Nationalism) 和新的经济国际主义(Economic Internationalism) 的两种思潮同时并存的新的时代背景,出现了对国际经济进行全面综含的研究,对一国财政涉外关系的研究才开始演变为对国际间相互财政关系的研究,即从一国的观点研究它与其他国家的财政关系演变为从国际现点研究各国相互之间的财政关系,于是.国际财政学便应运而生。这可由战后出版的一些财政学著作中将国际财政学方面的内容列为专章得到例证。正如.传统的财政学在成为一门强庄的专门学科以前.只是一般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眠税原理》等经典著作都是先论述一国的国民经济,最后在有关国民经济论断的基础上探讨国家财政。
始于二次大战后,盛行于五六十年代的国际财政学研究,其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呢?这里,我们首先要排除这样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权力机构,因而也不存在一个国际财政当局.更无国际财政可言,也就说不上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了。
显然,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学术界对"财政"的定义有种种不同的表述方法,不论怎么解释.严恪地说"财政"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权力机构筹集、分配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活动分不开的。因而.尽管社会主义财政学与资本主义财政学对财政所阐述的定义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对财政的出现是以国家权力机构的存在为前提,都是予以承认的。就目前世界政治情况而论,尚未出现世界性的超国家权力机构.更谈不上全球性的联邦政府.即使是全球性的联邦政府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主权国家决不会轻易地让搜其主权。联合国不过是各国进行协商所利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并无超国家的权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复兴与开发银行更是以借贷方式从事业务的国际金融组织。这些世界性组织的权力与真正有效的世界权力机构所应有的权力相距甚远.它们充其量不过是对各项国际事务在各国间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既然没有一个制定、颁布和执行国际课税和支出方案的"国际财政当局"更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世界范围的全球财政制度。这反映在学术界,就是很少有人会致力于建立全球税收和支出制度的研究.而且也是不可能有所建同的。因此,这种意义仁的"国际财政学"(更确切地说.应是"世界财政学"或"全球财政学")当然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我们所指的国际财政学不会去研究以某个世界权力机构为根本主体的、拥有某个"中央"的国际财政当局、通过世界毡围的全球财政制度所形成的国际分配关系。
然而,各国在财政事务方面早已通过国际经济活动而相豆发生各种各样的财政收支关系,而且,这类关系正在日益扩大和加深,从而导致旨在协调国际财政关系和解决国际财政纠纷的各种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的先后产生,国际财政合作中的种种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与这种国际财政合作相对应的、致力于国际财政合作的分析和研究得到重视.二次大战后出版的一些财政学著作对国际财政合作问题的论述也日益深入。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的话,那么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财政合作.包括财政协调、财政同盟与财政一体化三种形式。
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研究范围及其理论体系。既然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财政协调、财政同盟和财政一体化这三种形式的国际财政合作,那么国际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说,财政协调是国际财政合作中合乎逻辑的第一步,它强调国际财政合作的自愿性.是当今国际财政合作的最一般形式,现有的各种国际税收协定就是属于这种形式.这些围际税收协定基本上能保证签约国税制的强立性,不会对签约国的财政主权有重大的偏离.却能成功地进行税收协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国际现边协定不仅可通过签约国的增加.而且可通过扩充协定程围(包含更多的税种与不同的税收问题等)而得到进-步扩大。因此,财政协调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财政同盟是国际财政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国际财政合作的强制性,是区域性经济共同体中所采取的国际财政合作形式,它涉及到区域性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之间在税收制度、税率差异上的缩小与趋同,它会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但国家的财政主权会受到削弱。总之,它关系到区域性经济共同体在消除财政边界上的努力。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废除关税、统一增值税是这种形式的典型。这种财政同盟一般有关税同盟、税收同盟和支出同盟等三种类型。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了实现其内部的统一大市场,必须进一步消除财政边界,这就需要发展财政同盟的深度和广度。换言之.在实现关税同盟后、还要进-步结成间接税同盟和直接税同盟,以至于支出同盟。此外,也许还会不断出现类似于欧共体的区域性经济共同体或者欧共体本身也许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因此,财政同盟的前景也相当美好。财政一体化是最高级的国际财政合作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各成员国财政政策目际的制定和手段的管理都是共同体当局的事务,并要求各成员国之间统一财政制度。如此激进的国际财政合作显然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猜测。可以这样断言,只要在以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国家主权,即使国际经济严重地相互依赖,完全的财政一体化只能是一种空想。然而,尽管欧共体离这一步还相当遥远,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共体财政中多少会带有财政一体化的成份,也无法回避财政职能在欧共体与其成员国之间的适当分工及其相应的财政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可以认为在欧共体财政中会出现财政一体化的雏型。因此,财政一年体化应该成为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考虑到上述三种形式的国际财政合作,再联系到任何一种财政一般所具有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增长等经济职能。
即在国际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是"从一国的观点研究它与其他国家的财政关系演变为从国际观点研究各国相互之间的财政关系"。用国际财政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从国家主义分析方法演变为世界主义分析方法,这个演变过程现在仍在进行之中,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恐怕也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只要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国家主权,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就必然存在国家利益,国家主义分析方法就不可能完全演变为世界主义分析方法。这样,目前对于国际财政学的研究基本上同时采用了上述两种方法,更准确地说.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说,国家主义分析方法与世界主义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就是目前国际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显然,这个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有机"两个字,而要准确地把握这两个字的含义,只能诉诸国际财政学的研究文献。的确,在有关国际财政学的文献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观点,认为存在着一个所谓"世界效率"、"世界资源配置"和"世界福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强调国际自由贸易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会使"世界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世界效率"达到最高,以及"世界福利"达到最大,而许多代表国家主义立场的财政政策和措施会妨碍这种目标的实现。其实,所谓"世界放率"等等,都不过是抽象的理论分析概念.要使它们有实际意义,最好有某种程度的一体化世界的存在。遗憾的是.如今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个与别国经济利益存在着矛盾甚至冲突的主权国家内,于是"世界效率"这类的目标-般不可能为各自拥有自身权益的主权国家所追求。换言之,世界主义分析方法几乎是脱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当我们还不可能去追求"世界效率"最高时.只能谋求实现最高的"国家效率"气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对代表国家主义立场的财政政策和措施的理论研究给以较大的重视,即当我们要处理国家间财政关系时,主要应该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主要应该运用国家主义的分析方法。
然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运动又使我们有可能去追求类似"世界效率"的目标。二次大战后出现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使得类似"世界效率"的"区域效率"成为经济共同体的现实目标.于是,小范围的区域性的世界主义分析方法倒是应该、也是能够运用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是明显的一例。
当然,矛盾甚至冲突的世界正在妥协,因此,国际财政学者在主要运用国家主义分析方法的.同时也要有世界主义的头脑。站在国家主义立场上的主权国家为何会采纳世界主义的观点呢?据说,利己的考虑加上伙伴国所施加的压力会驱使主权国家采纳世界主义的观点。如果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措施减少了作为整体的经济共同体的经济福利,那么很可能是:这种政策和措施非但直接干扰了采纳该政策和措施的国家的福利.而且也将激起对方国家的报复,而且这种报复性行动会更多地伤害本国。由此而引起的对该国福利的损失可能会大大地超过该国的政策和措施所可能带来的刊益。这就有可能驱使一个主权国家制定符合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利益的财政政策和措施。反过来, 一体化的世界仍呈现矛盾,因此.国际财政学者在进行世界主义的思考时仍要有国家主义的观念。事实上,在一体化的经济组织中,各成员因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到-起,世界主义的立场是不言而喻的,但各成员国为之追求的共同利益在各成员国之间的分配并不是均等的,在利益的分享、戚本的分担上.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又需要考虑个别利益,各自罔家需要站在各自的国家主义立场上谋求自身的权益。
然而,这样一种将国家主义分析方法与世界主义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国际财政学的研究方法的形成却有着现实的思想基础。二次大战后,经济国家主义与经济国际主义两种思潮的同时并存,正是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前提。而经济国家主义与经济国际主义两种思潮的理论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国家经济学与英法流行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上面的两种思潮正是在这两种经济学思想的交锋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