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和谐林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理论上说,是林业各子系统均衡匹配,林业各成员协同共生、互利互荣。林内人的潜质得到充分挖掘,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及全面发展。林内人与林外人互谅互容、互利互让、共赢共享、平等协商、和睦相处,林业中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植物、人与林业、林业与社会协调发展。[1]
1.高效林业
就是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林地利用率、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森林结构和质量得到充分改善,功能和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林业。森林资源少、效益低、活力差、功能单薄、投入产出比低是当前我国林业的显著特点。未来几年,要努力实现建设高效型林业的目标,必须牢牢抓住森林培育这个核心,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快速实现森林资源增加;必须紧紧抓住森林经营这个关键,加强低产林的改造和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增强森林的功能;必须大力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盘活林业资产,为林业增添生机与活力;必须统筹科技、管理、机制等因素,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林业发展效益。
2.节约林业
就是充分体现节约优先原则,开发与节约并重,林地和木材等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林业产业链条充分延长,循环经济充分发展,行政成本有效降低的林业。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森林资源,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短缺状况更为突出。发展节约林业,必须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必须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长林业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率;必须完善资源节约管理体系,创新资源节约机制,努力节约资源能源;必须强化节约意识,鼓励节约消费模式,加快发展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推进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办公,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法治林业
就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林业上得到全面贯彻,具有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健全的林业普法教育体系,把林业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实现林业又快叉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的林业。依法治林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林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法治林业,必须坚持良性准则,做到预防为主;必须树立民本观念,为民执法,执法为民,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中心来开展工作;必须弘扬依法治林,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真诚服务“三农”,服务“三林”。
4.创新林业
就是创新理念牢固树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体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手段不断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强、体现行业特色,为林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保障的林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林业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要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着重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方面下功夫,加强林业体制、机制、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5.开放林业
就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着力引进国内外林业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和资金,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合作中求共赢,逐步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林业。开放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扩大对外开放是加速林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系统内外、单位之间,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形成开放态势;必须对外增强交流与沟通,积极参与技术合作和竞争,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做到合作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6.人文林业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共享生态建设成果,实现人与事业良性互动,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生态文化充分发展,生态文明充分弘扬的林业。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大力建设人文型林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使人们居有花草绿荫,吃有绿色食物,喝有干净水,呼吸有新鲜空气;要坚持人与事业良性互动,让大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享盛世兴林建设成果,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推广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尊重自然、珍惜生态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