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企业(Post-Modern Enterprise)
目录 |
后现代企业是指在后现代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产权模式、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企业哲学或文化等与现代企业完全不同的企业。后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是管理者与普通雇员分享企业部分剩余并占有一定股份,从而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化;后现代企业采用的是虚拟一体化组织,从而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也趋于模糊化;后现代企业普遍采用虚拟经营模式,从而可以低成本获得高速发展;后现代企业的哲学或文化建立在对二元论和人本主义超越的基础之上。张维迎认为,后现代企业就是高科技企业。
正如在现代时期,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典型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一样,在后现代时期,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典型意义上的后现代企业。但同时,与现代企业是现代时期企业的主导模式一样,后现代企业也是后现代时期企业的主导模式。
就后现代企业的实质而言,它不仅在企业性质方面与现代企业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场经营管理的革命。这一革命不仅涉及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涉及金融、地产、贸易、物流、娱乐、传媒、信息、咨询、广告、设计等形形色色的企业,甚至连现代企业的代表形式——工业企业都要接受后现代企业观念与范式的改造。因此,“后现代企业”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它远比数字化企业、虚拟企业、知识型企业等当今流行的描述新型企业的技术性概念更具概括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更具历史感。
在组织形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组织具有扁平化、网络化和多中心化等特征。后现代企业组织还体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变形性,甚至具有一种“反组织”的特征,也就是汤姆·彼得斯的所说的“无结构”状态。后现代企业组织的种种特性决定了与现代企业组织相比,它具有一种“生物性自控能力”(梅雷迪斯?贝尔滨),并使得后现代企业成为“生命企业”。因此,后现代企业倾向于将庞大的组织变成若干灵捷的小团队。 另外,后现代企业组织还极大地突破了现代企业组织的僵硬边界,趋向于无边界化。
在治理模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是对古典企业产权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如果说古典企业的治理是建立在经营权与所有权一元化合一的基础之上,现代企业的治理是建立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之上,那么,后现代企业的治理就是建立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多元化合一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
后现代企业产权模式的兴起,是一次企业制度的彻底革命,其背景是知识资本拥有了“权力话语”,从而颠覆了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主仆关系”。后现代企业产权模式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超越提供了一种可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后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式也是对古典企业委托——代理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古典企业没有委托——代理现象或者委托者与代理者是合一的;现代企业的委托者与代理者具有明确的界线,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前者是资本家,后者是工人(包括管理者,因为在资本家眼中管理者和一线工人没有本质的区别——即都是“打工者 ”),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制体现了资本雇佣劳动模式的有效性;后现代企业的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化,这主要是由于资本雇佣劳动模式的被打破——其结果是劳动雇佣资本模式以及资本与劳动相互雇佣模式的出现。
在经营模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主要是超越了现代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而代之以虚拟一体化模式。虚拟经营成为后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
在权力场方面:
从限制性权力到创造性权力的转变,是后现代企业权力场的最重要变化。另外,在后现代企业中,知识与文化成为真正的“权力话语”,由此,知识分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知识分子不再是“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布尔迪厄)。
在领袖模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出现意味着传统话语中虚假的“大领袖”已变成真实的“小领袖”。而且传统(包括现代)企业中的个人领袖变成领袖团队,甚至每一个员工都具有领导者的特性。这种转变表明传统的一元化管理主体模式,已被多元化管理主体模式所取代。
在人力资本运营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取决于以下两个前提:即劳动与资本的合一性以及人力资本的团队性。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将涉及到产权方面的革命。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将更多地充满了艺术的色彩,它成功的秘诀是宽容、民主与爱。
在文化战略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文化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个概念。在经济文化化的后现代社会,企业就是文化的创造者,因此,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体现了文化战略,文化在后现代企业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而是企业实践的全部内容。文化不仅是手段,而且也成为目的。
在企业伦理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伦理建设在战略层面上,早已超越了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帮助这样一个基本的层次。后现代企业的伦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因此,伦理建设不是与企业赢利目标无关的事情。
除此而外,后现代企业伦理建设的核心要务乃是构筑交往理性和理性交往。因为,后现代企业不仅是生产的场所,也是交往的场所。后现代企业在完成盈利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成员生活的幸福,这种关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和仅仅是一种权术的表演。实现这一切将有利于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群体。
品牌是后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一个成熟的品牌代表着一种话语和权力
如果说现代公司是依靠它们各自的品牌来实现自己的扩张之梦的话,那么,对于后现代公司来说,品牌则是其生存的基础。一个成熟的品牌代表着一种话语和权力。
品牌的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与人力资本
在后现代社会,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的总裁说,即使把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全部毁掉,它仍可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原因就在于,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构成企业的诸多要素。世界性品牌的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世界性品牌的拥有量与其国家的实力都是十分匹配的。因此,后现代社会的全球经济竞争将演变为一场品牌之争,品牌战略可视为一种国家战略。
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
有人说,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以后现代文化经济的观点来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乃至文化系统,文化是构成它的本质要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它的全部,而不是它的装点和附庸。
首先,一个品牌的基础——构成其产品的成熟的技术系统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次,产品的营销全程——从产品的定位到包装、推广与传播,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脱离文化;甚至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运用文化手段并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而绿色营销的兴起更使得后现代营销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化之旅,在高扬企业对自然与社会生态的责任的同时,绿色营销开启了一个文化营销的新时代。而营销是品牌塑造的核心部分。企业品牌的塑造在以产品品牌塑造为基础的前提下,本身也属于大营销的范畴。
要想成功塑造一个后现代品牌,必须对品牌作为复杂文化系统有着充分的认识。要改进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的观念,以文化经济的观点来塑造作为超级文化系统的后现代品牌。
品牌、权力与话语
一个成功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引发目标消费群的迷信,这就是品牌的权力。一个品牌一旦形成这样的权力,就会同时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对公众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力。强势品牌还会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成为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尽管在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主角的后现代时期,公司的国籍已被淡化,民族国家的影响已被淡化,但品牌却一直独立于跨国公司经营本土化过程之外。不论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如何本土化,它的品牌总是脱离不了强烈的母公司国家或民族的色彩。甚至跨国公司越成功,它的品牌就越具有其母公司国家的色彩。就像可口可乐永远改变不了其美国品牌的形象,梅塞德斯—奔驰永远改变不了其德国品牌的形象一样。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同时,永远都不会停止其本质上的母公司文化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跨国品牌将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文化战略
后现代品牌的塑造既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就需要品牌创造者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坐标点上,对古典、现代以及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洞悉。后现代品牌创造者尤其要对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掌握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文化取向。
在了解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文化取向的基础上,优秀的品牌创造者应该走在消费者的前面,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去创造需求。
所谓的文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后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与现代企业不同的是,后现代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其管理的核心。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前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融合
卓越的后现代公司必须走在时代的前面。而后现代企业文化整合的首要原则就是,在吸取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同时,适当借鉴前现代文化。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后现代文化本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复古主义。正如后现代建筑曾经从古典主义建筑中吸收了大量有益的因素一样,后现代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古老的文化中获得一些关键性的启迪。古典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可以在诸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给后现代人提供有益的启发,从而促使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后现代企业文化建立在对现代企业文化解构的基础之上
后现代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正如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前者对后者虽有继承,但更多地表现为革命性的颠覆。后现代企业文化的整合将建立在对现代性八个精神向度的解构与超越的基础之上。
对现代性二元论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层管理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对立。与之对应的是,后现代企业将通过废除二元论,并通过相应的企业制度变革打破所有者与经营者,以及高层管理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对立,全面构筑新的超二元论的企业文化。
对现代性个人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权威崇拜和团队之间关系的冷漠。而后现代企业则将以反个人主义文化和后现代民主精神,废除权威崇拜和冷漠的团队群际关系。
对现代性进步神话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进步神话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为惟一目标。与之相反,后现代企业构筑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与进步相互平衡的企业文化。
对现代性未来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未来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企业员工被异化为生产机器。与之对应的后现代企业则将调整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构筑人性化的工作空间与工作文化。
对现代性世俗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世俗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货币拜物教的泛滥和神圣情感的消失。而后现代企业则将通过对世俗主义的超越和信仰的回归,终结货币拜物教在企业中的侵蚀力量,构筑健康理性的公司文化。
对现代性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伦理的危机。后现代企业则将在稳态经济、阳光经济等后现代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建设超越传统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伦理体系。
对现代性之自恋人格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自恋人格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员工的孤独、自闭等心理症状。而后现代企业将通过交往理性的构筑,使企业成为一个员工交往的理想场所,逐步破除现代自恋人格对员工所造成的伤害。
对现代性之单面的男性精神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单面男性精神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鲨鱼式的领导风格,导致工作狂和管理上冷酷无情的铁血作风。与之对应的后现代企业则将倡导海豚式的领导风格、倡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柔性管理作风,从而构筑后父权制和后女权主义的企业文化。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对本企业文脉的传承与革命
传统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整合之际,最重视对本企业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的发掘。而富有解构精神的后现代企业,将对本企业文脉进行全面的解构,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保留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文化传统,并以后现代精神进行革命性建构与创新。其中包括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性超越。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个人文化视界与集体文化视界的融合
富有真正民主精神的后现代企业,以多元文化为主导,在塑造企业文化代言人——公司英雄人物时,也一反现代企业的模式。
现代企业文化的代言人通常就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将所有荣耀与光环集中于一人身上,这无异于塑造新的权威。而权威主义与后现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后现代企业应以“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为原则,树立与现代企业截然不同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在后现代企业英雄塑造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抹杀企业领袖的权威、魅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而是要以后现代精神为本,在塑造领袖人物的同时,推出最高领袖之外的企业英雄。这些企业英雄可以是领袖团队中的其他人,也可以是“知识工人”中的优秀代表。总之,要使后现代企业实现人人为企业主人的目标,仅靠产权革命还不够,还必须进行一次文化革命。而现代企业虽然也会在普通员工中树立典型人物,但他们本质上只是企业领袖人物的附庸。
达到“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的后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的普通人物典型具有本质的不同。因为无论是现代企业的领袖典型还是普通员工典型,都摆脱不了个人主义的桎梏。而通过“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后现代企业将达到个人文化视界与集体文化视界的融合。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合
现代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技术主义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因此,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单面的男性精神得以肆虐,企业如同一部向自然开战的技术主义的战车,它看到的只是矿藏、单纯的利益,它利用技术主义的手术刀,对自然、社会、甚至人本身进行理性而冷漠的解剖。现代企业只拥有或只认同工具理性,而工具理性使社会变成单面的社会,使企业变成单面的企业,使人变成单面的人。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理性走向了它的对立面——癫狂或非理性。而当技术成为非理性之时,技术也就背离了文化的范畴。这意味着以技术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反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
而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平衡的社会,它不对工具理性进行片面的张扬,它倡导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理性恢复为一个整体,理性成为真正的理性。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真正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却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才会领悟。而正因为我们曾经陷入现代及其文化的泥潭,今天以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建设后现代企业文化才会成为我们的一项伟大任务。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融合
现代性之未来主义并未造就现代企业的理想主义文化,相反,它导致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准确地说是务实主义。由于未来主义相信只有拼命劳动才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因而它使人遗忘了当下生活的意义。未来主义使人活在乌托邦中,而乌托邦与理想主义是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一旦沾上乌托邦的色彩,就会使人陷入疯癫的非理性状态。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融合,换句话说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化。现实主义并不排斥对未来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对未来所进行的科学的规划,它使人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充满生活的激情。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它以现实为基础,并以完美的态度完善现实。而未来主义的乌托邦是以不可能实现的事物作为人们生活的目标。
这就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不同,也就是现代企业文化与后现代企业文化的不同。抛弃了未来主义的后现代企业文化,将重建当下生活的意义。后现代企业的员工可能与现代企业的员工一样辛勤和忙碌,但他们并不以莫须有的未来作为生活的目标。如此对立的企业文化必然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