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抽抽凉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冠军相也“翻车”,《饭局往事》冒犯饭圈女孩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接连失约,让我们在没有笑声的三年(不是)憋够呛,尤其是二喜第二赛段第一场非常精彩,胖达人2和老师好又调高了大家的期待值。
可惜,久违的复更仿佛兜头泼下一盆冷水,更惨的是,我在他们停播这段时间去重温了喜剧大赛第一季,那种落差你们懂的……
某某某和阿奇与阿成是第一轮比赛中高分晋级的前两位,但这一场表现却有些落差,创作有瓶颈可以理解,但二喜的瓶颈未免来的太早了一些。
阿奇与阿成的《财神来敲我家门》是一部不讨人厌的作品,两个选手的观众缘不错,表演略浮夸但也算真诚,配角上场时有一点想要拼脑洞的意思,但问题是每一个点都没有做到极致,形式略大于内容,但大家热热闹闹开个场也不算太坏。
就是,人家没想往深了说,咱也不用非往深了评。这个简单的作品,和演员们年轻干净的气质,整体是搭调的。
某某某的《饭局往事》一开场,从置景就调高了期待值,很难不令人回想起《减肥帮往事》和《饭局竞技》的精彩。
但这部作品的问题在于,它想往深了说,但又没法透,既不会又不敢。
它选择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议题“追星”。追星衍生出的饭圈问题,似乎正在变的人人得而诛之,骂两句总是没错的,因为这个问题的基本承担主体,是最弱势的一群人——年轻女孩。
所以饭圈女孩们早被骂皮了,甚至她们自己也知道,有一些行为是不正常的,所以合理的冒犯,饭圈女孩自己也跟着笑。前有大锁孙天宇的《偶像服务生》,后有王勉孟川的脱口秀,这类综艺的受众和饭圈女孩重合度蛮高,但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啊。
问题就出在,冒犯和刻板印象是不同的,冒犯的目的在于揭发问题,刻板印象只能固化问题本身。
同理,讽刺问题的关键在于讽刺问题成因,而不是讽刺问题受害者。
我们看《偶像服务生》,可能每个偶像的粉丝都笑得很开心,并不会觉得被影射和针对,因为大锁和孙天宇表达的是问题的共性:在某些经纪公司的批量生产中,年轻的男孩女孩怀揣着不切实际的梦想,重复着无意义的练习,最终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更别提对社会的贡献。
“大宇治水”在爆梗密集输出的过程中,讽刺的是这个不合理的游戏规则。
甚至孙天宇表演的“偶像“,也是这种规则下的受害者,到底是谁在把好好的孩子变成不会说人话,没有自知之明的假人。
而所谓的饭圈女孩们,又承受了什么,她们为什么对远在天边的偶像狂热,有没有可能是真实情感的压抑,成年人没有教会她们怎么爱人,只会利用她们的情感,还疯狂辱骂她们脑残。
《饭局往事》里,意图通过三个黑帮大佬身份和追星幼稚行为的对比,通过分遗产和看演唱会的强烈反差制造喜剧效果,但却造成了逻辑割裂的负面效果,仿佛追星就是无理的,疯狂的。
如果这是一种讽刺,又没讽刺到底,为什么要争超话第一,唯粉怎么又为了团队联手打榜,这些都是现象,点到为止就是在固化饭圈“只有这点事”的刻板印象。
点到为止也可以,那就放弃上价值。最后可能是怕真的冒犯到偶像团体和粉丝,又美化了三个人的情怀,试图教人回到“只是听歌“的初心,可这种教育,哪有这么简单啊。
试想一下,如果《偶像服务生》的结尾,是孙天宇大彻大悟自己只是喜欢唱歌跳舞,并在饭店愉快地工作下去,把真诚的表演带给顾客,那会有多可怕呀!!!
所以,《偶像服务生》没这么演,但反而让我们反思,好像有很多所谓的偶像标准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反人性的,而为这样批量生产的偶像过于疯狂,自然也是不对的。总比大锁大喊一句:“这就是你们喜欢的偶像吗“更有力度。
细心网友发现,《饭局往事》和《妈妈的味道》编剧有同一位,确实它们本质也有相通之处:就是把有共鸣的情感,放到了没有共鸣的环境里,还要夹带一些不巧妙的极易被识破的说教的私心。
这个作品,多亏了三个演员演得好,能唱能跳,人物特色鲜明。假设我们单把文本拿出来看,就会发现非常非常单薄,非常非常想念六兽……
(本文插图源自网络及截图,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