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个观点供大家探讨: ①语文,在当下的中国,首先它就是一个应试科目而已,和数学英语一样,一张卷子,两个小时,150分,不要把它特殊化、复杂化,更不要给它附加那么多高大上的价值。 ②既然语文被用于中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那它就要遵守考试的标准化规则,无规则不方圆,没必要愤愤不平。 ③会做阅读题,会写应试文,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高级的素质,它只是证明了你驾驭着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和你会解方程会受力分析本质上并无二致。 ④对于平时不读书不写作的同学,所谓的阅读技巧和作文套路其实帮不了你太多,即便老师教给你,你也用不好,问题不是技巧,是前面的那一步,文本理解。套路技巧可以速成,文本理解基本不能速成。 ⑤书读得多或者文学素养高,不代表应试语文能力强,这是两种能力。 ⑥但书读得多的同学,经老师点拨,提升应试语文能力速度会快于常人,这好比你有了一身内功,学什么套路都快。 ⑦一切阅读都是误读,参考答案只是一种大众化误读。 ⑧中学阶段学习的很多学科知识,将来都不会“有用”,很多甚至你连想都不会再想起来。文章的中心思想、三角函数的值、铁球的受力分析、烧杯里的化学试剂,你会忘得干干净净。真正有用的是学习这种能力本身,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外界的内心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⑨应试和素质,最好的博弈结局,应该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