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结束了。高考成绩出了。
该选什么学校,该选什么专业,成为了大家高考后,要做的最后一道难题。
也是最后,最难选的那道题。
不然,也不至于张雪峰的一句 “选新闻,就该打晕“ 引起轩然大波。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教大家选专业的。
只想聊聊这些,有人为之骄傲,有人为之眷念,有人视为梦中情校的大学们。
▲ 华南农业大学南门
我们写过, 广东人最想考的中山大学 。
也去 东北领略过“小清华”的风采 。
还回到 珞珈山,参加了那场迟到三年的毕业典礼 。
只是,远远不够。
前天,在一场“繁华中的毕业典礼”之后,我们收到了哲学系的小戴和历史系的小熙的邀请,走进了 广东单体面积最大大大大大的大学——华农。
▲地图上的华农
华农,全称华南农业大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走出过12位两院院士,
就坐落在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五山附近。
之所以连用五个“大”形容,
是因为华农的校园,真的太大了。
▲ 华农行政楼
全国最大的单体校园之一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动物园” 和 “植物园” 的说法早有耳闻,
而在如“特种兵”一样穿梭于校园之后,
我们感受到了华农的另一面。
她很大,大到足以容下“五湖四海”,
她很小,小到能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安放。
细微的个体共同勾勒出宏观主体的诗意形象,
关于华农,有很多故事可讲。
01
骑了六小时电动车,
校园还没走完
华农到底有多大?
在校园内游走,
电动车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即便不用像大一拉练的新生一样“行军”,
我们依旧得到了“特种兵”般的体验,
因为华农实在是太大大大大大了,
骑了六小时电动车都没有完全走完......
用数据化的方式呈现:
学校土地总面积8261余亩,
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
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
有6个饭堂,六大教学楼,昭阳湖、鄱阳湖、宁荫湖、洪泽湖、巢湖“五大湖”和泰山、华山、启林南、启林北等宿舍区.......
小熙说她只是从宿舍骑车到靠近地铁站的西南门接我们,
便花费了十多分钟时间。
小戴说,单单一个启林区,就被戏谑为 “启林大学” ,
因为它和其他区基本可以说是被分割开的,
假设没有选择其他区的课程,
大学四年完全可以只在启林度过,
毕竟这里也有图书馆、饭堂、教学楼、操场.......
对于小戴的描述,我们是深有体会的,
骑着电动车来到启林区的实验田,
风光就变成了另一种味道。
▲ 华农实验田里的人
麦浪随风飘荡,让人想起《稻香》的旋律,
学农学的学生在田野里忙碌,
画面定格成宫崎骏漫画里的风格,
小径周围没有高楼,让人意识不到是在大学之中,
反而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年代感,
让人感慨一座校园,竟有万般景象。
其实,华农之大引发着更多毕业学子的共鸣,
有的表示在学校硕博6年,从来没去过汇景北门和稻香园,甚至不知道是在哪里,
有的表示直到毕业了都没有去过第六教学楼,
老学长分享经历: 军训30公里拉练不过是走了半个校园......
面对如此硕大的校园,
电动车对于华农学生的意义,便无异于青春的小马达了。
华农紫荆路那条长长的坡上,可以看到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
有长发飘逸的女孩子载着自己最好的朋友,
有意气风发的男孩载着兄弟,
洋溢着年少岁月的美好。
现在华农校内遍地都是共享电动车,
骑车小黄和小蓝赶趟儿一样去“千米之外”的课室上课,
已经成为华农学生的日常。
“有时没有抢到电动车,就得一路狂奔了。”小熙笑说道:“都快毕业了,我还会在校园内迷路。”
由于现在校内推广电动车,
很多自有电动车不让上进出华农的标牌了,
以至于有时候华农车牌作为“稀缺品”比二手电动车本身更贵。
华农男女生的分布又十分微妙,恰恰在两个不同的方向,
于是“鹊桥相会”要骑上许久,
谈个恋爱都像是“异地恋”。
▲ 华农实验田里的人
更夸张的一点的,是将 “有牌有车” 当做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
也算是华农一种独特的风尚。
“学校很大,以至于华山、泰山、西湖等地名都取自山川湖海,有人说这显得有些浮夸,但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华农海纳百川和包容开放的一面。”
有些时候,小熙和小戴也享受着华农的大,她们会骑着电动车,和最好的朋友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吃着冰淇淋有说有笑地穿梭在校园林荫下,穿过涂鸦长廊,给牛学长牛学姐让路。
▲ 华农涂鸦墙
若干年后,这些烙印深刻的记忆碎片,都会成为她在华农留下的最美好的痕迹。
而在每个华农人的青春里,都有专属自己的独家记忆。
▲ 华农涂鸦墙
02
逛了一圈校园,碰到了牛狗马鸡猫鸟......
作为一所主打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大学,
“对动物友好” 是一个鲜明的标签。
从出地铁站的那一瞬,我便对此深信不疑。
五山地铁站学生来来往往,
旁边是华农学子热衷光顾的街道,
猫咪就懒洋洋地在阴影中憩息,
一副和谐景象。
▲ 五山地铁站旁的猫咪
对于华农的物种多样性,我是早有耳闻的,
听说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现实版 “神奇动物去哪里 ”,
时常漫步于校园中的 “牛学长 ”更是著名的网红。
——上课路上遇上成群结队巡逻的牛与鹅已然是日常,同学们哪怕骑车电瓶车赶去上课快迟到,也要对“牛学长”和“鹅学长”礼让三分。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还能有幸得到 柴犬老师和拉布拉多老师 的亲自授课。
华农对动物们不是一般的友好,
不仅能看到遛狗的,还有遛鸡的,甚至是遛马的......
小狗 “嘬嘬” 是校园内四处溜达的网红,一度登上了电视,
学生活动中心附近的狸花猫 “大肥” 是人人都爱的对象,
华山区西湖游弋着的 大白鹅 平添几分诗意,
田家炳体育馆附近的树丛里偶尔还能寻到 猫头鹰 ......
▲ 华农动物地图
华农的物种有多丰富?
画眉、夜莺、云雀以及各种名字略显拗口的保护鸟类,
可以说是处处闻啼鸟;
巴黎翠凤蝶雅灰蝶、散文盛蛱蝶......
五花八门的彩蝶纷飞,颇有彩蝶舞翩迁的意味;
小熙还带我们去了兽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基地,
有着汗血宝马血统的“芒果”就在这里,
它是紫荆华农马协会的团宠,
如今骄傲扬起的头颅依稀还有着昔日驰骋时的意气张扬。
路过东区体育场时,
小熙说起了在这里举办的 “宠物嘉年华 ”,
到今年已经进行了17届,
吸引了1500名宠物主和2万名游客,
嘉年华上不仅有宠物义诊,宠物美容,
萌宠们还能在宠物婚礼上“喜结连理”,
让人直呼“与时俱进”。
其实,华农学子对喵星人和汪星人的日常投喂只是基操,
从动物医院占地面积比人看的医院还大这一点,
就知道学校有多么宠爱小动物了。
“其实,华农的花也很好看。”
小熙的话语,提醒我华农其实还是一个“大型植物园”,
更被戏谑为 “华南公园大学”、“华南赏花大学” ,
校内种植覆盖率超过50%,是“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
▲华农紫荆花盛开时。图/小红书@张嘉渝Fishhhh
“五湖四海”中的“四海”,
指的就是千穗草海、茶山草海、竹铭草海和稻香草海,
美丽的景致是四季的馈赠,
每到风和日丽之时,
总有学生在草坪上铺上野餐布闲谈,
于草木的绿意间感受岁月静好。
▲华农紫荆花盛开时。图/小红书@张嘉渝Fishhhh
闲谈之中,我们已经骑行到 树木园 ,
它是 广东省内高校中面积最大的树林 ,
珍稀植物在这里纵情生长,
夏夜里则是萤火虫的舞台,
颇有原始森林的感觉。
不过,大学四年最让小熙印象深刻的,
还是春天那盛放的紫荆花。
正所谓 “北有武大樱花,南有华农紫荆。”
若要说华农校花,那必定是紫荆花。
▲华农紫荆花盛开时。图/小红书@张嘉渝Fishhhh
每到阳春三月,红花紫荆和宫粉羊蹄甲就会装点起紫荆路和凤阳路两侧,弥漫在行政楼、北门、五号楼和启林南区周围,
花海浪漫,游人纷至沓来,
以至于华农周围的交通陷入瘫痪。
小熙说,多年之后她一定会怀念起华农里紫荆花的味道,
“一闻起,就知回到母校了。”
▲华农紫荆花盛开时。图/小红书@张嘉渝Fishhhh
03
大大的华农
小小的每个人
关于华农的故事,其实可以讲述很多。
论学术,顾名思义,她是一所以农业相关专业为主的院校,
用小熙的话说,在这里可以学到关于农业的一切,
哪怕不是农学挂钩的专业,也会有一周的时间学习各种农业知识,
以她为例,就曾学习茶学知识,还感受过新鲜的猪肉。
论历史,华农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农讲所,后来成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又经历分离与合并,才成为今天的样子,连 校名都是毛主席亲自题写 的。
如今的南门牌坊门,就和中大牌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华农学子来来去去,而岁月悄然流逝。
在华农校园内,有着古朴气息的建筑不在少数,
比如中西风格完美碰撞的 行政楼 ,就透露着农林学校的味道。
比如湖边古朴典雅的亭台,可赏一池荷,可眷一片景。
比如 5号楼校史馆 红砖绿瓦,花草树木中见证着百年校史的沧桑。
▲华农5号楼校史馆
我们抵达华农时,正是毕业季,
人来人往,走上三两步,就能看到拍毕业照的学生,
他们留恋着校园,亦向往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小戴说, 高中的美好在于认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大学的美好在于包容无限的可能, 而这恰恰是华农给到她的变化。
华农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学校,学生们还会吐槽一些奇奇怪怪的政策,但两个小姑娘还是会感激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正是因为那些遇到的人和经历的时光,使她们成为“她们”。
于是,在交谈中游走华农一日之后,
我愈发感受到一座大学校园之于一群人的意义,
从地理和空间的意义上说,
她确实像一个“巨无霸”,
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她又是记忆呈现的一个个结点。
▲华农校园内的街边摊
它可以是上课路上偶遇的“牛学长”,
可以是穿越半个学校奔波参加的考试,
可以是 竹铭书屋 徜徉于书海的闲暇午后,
可以是 三角市场 的人间烟火气。
让人回味的味蕾感觉,当然也是不同的。
有人钟情荷园的小吃档口,
有人喜爱稻香园的特色糖水、酱拌饭、椰子鸡和水煮鱼,
有人不舍芷园持续到晚上十点的夜宵档,
有人沉醉于成为“网红”的西园餐厅,
有人回味绿榕园的烧腊、铁板烧和特色面食......
▲华农绿榕园饭堂
华农学子对不同饭堂和教学楼的感觉大概不会高度重合,
每个人也都想念的独特的“华农味道”。
那味道是华农酸奶,是鸟鸣,是满满的甜滋滋的感觉,
是热烈的太阳照射着东区体育场校运会的舞台,
是雨后泥土和草地的清香伴随风飘过,
也是一段特定的时光。
小戴说,以后回到校园,大概还可以看到牛学长,
但和同学骑车穿过校园的心境再也不会有了。
确实,熟悉的景致每每相似,回忆的桥段则大抵不同。
偌大的校园里,不同的专业之外,
是人们对不同动物的尊重,
也让华农成为一座囊括智慧和万物生灵的美好乐园。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一代代华农人走出“大大的校园”,
终究成就着每一个“小小的我”,
不变的则是那一份关于华农的情怀。
“华农的味道,是七里香吧。”
青春走过的每一步,
不再回头,却如此美好。
【本文作者】
Eric(南看台),AC米兰铁杆,国际足球骨灰级爱好者,那一座城特约记者,曾旅居泰国和留学英国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Eric、话话、摄影师小刘及小红书@张嘉渝Fishhhh
【特别鸣谢】
特别鸣谢受访人,华农学子历史系小熙和哲学系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