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中新财经报道,目前,除吉林外,已有30个省份公布2021年人口数据,其中有10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既包括上海、江苏这类东部沿海地区,也包括山西、重庆等西部地区。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是1949年以后首次转负。东北地区更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常住人口双双负增长的困境。
一是舆论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代表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相对而言人口出生率会越低,而受到老龄化影响,死亡率增加,这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例如,重庆市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该市人口出生率继续走低,出生人口20.83万人,同比减少3.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49%。,同比下降0.98%。。另外受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影响,去年全市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当年全市死亡人口25.81万人,较2020年增加1.18万人。
二是舆论认为东北出生率低,一方面有人口结构和历史惯性的因素。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企业以国企为主,很多就业人员是在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所以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当这批独生子女进入到生育年龄后,这批人也成为目前东北生育的主体,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生育率也会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东北三省人口中,年轻人口较少,这主要是东北地区近些年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婚育期人口的下降自然导致生育减少。死亡率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外流也导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更高,老年人数量相对多,也导致死亡人数相对增加。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网友我们这嘎达:东北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要解决(它们),面临很多历史包袱,包括体制的包袱、资源枯竭的包袱、老工业结构的包袱等,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
三是舆论认为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负增长,原因各异。有分析指出,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一方面一部分年轻人外流,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年轻人外流,剩下的常住人口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不属于生育年龄段,出生率自然比较低。
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例如江苏、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从城镇化水平情况来看,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人们在城市生活,住房、交通、消费等等压力很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等行为都会有实际的影响。
四是舆论认为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生育率。1、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我省条例,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制定配套支持措施,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相关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有效衔接,精准做好各项管理服务。2、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制定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以市级行政区为单位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细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培养人才、综合奖补、融资支持等政策措施。3、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再次强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将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家庭教育开支。有关人士认为:需要增加人口配套政策,将来一定时期,对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女性生孩子,应给予更多劳动市场政策法规保护、更长产假、带薪假期、政府补助等,让生孩子成本不能完全由父母承担,一部分由国家和社会承担,包括减税。
低生育率的出现不是一两年才出现,是政策、文化和社会长期作用带来的结果。所以,并不是相关鼓励政策一出台就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让居民感受得到。例如,鼓励生育政策到底鼓励到什么程度?与之相关的其他配套措施完善了吗?这都需要时间去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