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 点击: 187添加时间:12-07-19 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经走过数千年历程,历经千锤百炼。中医用药博大精深,讲究药物的气、味、归经,讲究药物的升降浮沉,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剂量的精妙运用,更重…

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经走过数千年历程,历经千锤百炼。中医用药博大精深,讲究药物的气、味、归经,讲究药物的升降浮沉,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剂量的精妙运用,更重要的是组方偏重于辨证。继承和发扬中国医药学的科学内涵,让世界了解中医学,让中医学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造福,是中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人体空间医学在传统中医用药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

一、对中药药性的新认识

1、四气五味

中医药是传统的医疗工具,药物的总纲是四气、五味,四气是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辛、苦、甘、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说法,《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气与味作用于人体空间,能够引起一系列具有传递作用的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使能量畅行无阻。具体来说,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发挥作用,人体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并非作用在某一脏腑上,而是作用在人体局部空间,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改变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方向,当细胞外能量的浓度高、压力大时,在气和味的作用下,则渗透入细胞内,转化为物质。反之也是这样。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脏腑、经络等的功能。例如,人参,增大下焦空间的能量浓度。夜交藤,降低右心房外侧空间能量浓度,减轻压力,增加右心房回流,所以是治疗静脉疾病的首选药物。

2、 药物归经

传统中医有药物归经的说法,从“归经”这两个字上去分析,归经所归之处并不是药物作用的起点,而是药物作用的终点。人体空间医学不仅研究了药物作用的终点,而且研究了药物作用的起点,并且认为,从起点到终点,都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场所,也就是说,药物对行经路线上的所有部位都发生影响,这就大大拓展了药物的价值。比如黄芪,传统中医认为其作用在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沥水消肿,归脾经,归肺经。人体空间医学认为,黄芪作用的起点在人体会阴区域,也就是佛教讲的海底轮部位,能够加强海底轮部位细胞的辐射,增加空间的能量物质,作用的终点是肺。在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向人体的其他部位进行辐射,辐射到子宫、脾胃部位,可以治疗脾肺气虚、中气下陷引起的子宫下垂、胃下垂、食少、困倦、便血、崩漏、脱肛等症;辐射到肺部,可以增补肺气;能量运动增加了胞外的能量物质,也就是传统中医所讲的卫气,所以起到了止汗、敛汗、固卫的作用。再如:独活,能使外焦空间上部的能量直下,通过腰部,到达足部,故能补肾,又治疗腰痛。很多医生在处方上同时使用羌活与独活,本草记载,二活能够治疗关节疼痛。人体空间医学认为,羌活的运行是以足为始、到头为终,独活的运行是以头为始、到足为终,应用药物能量运动的作用,二者治疗的范围得以扩展。桔梗的起点是两肋,能引两肋空间的能量向上运动,对肺部空间的能量产生撞击,所以桔梗能宣肺,又能舒肝解瘀。传统本草认为,桔梗的功效在于宣肺化痰、利咽排脓,其实这只是桔梗在能量运行终点发挥的功效,并非唯一的功效。薄荷的起点是细胞内部,能够疏散细胞内部的能量至腠理的空间,终点是腠理。故能引热达表,所以能治疗风热引起的感冒,能舒肝解瘀。柴胡起点是肝区的周围空间,所以能引肝区空间达到能量上升到上焦肺部。故能增加肺部的热量,所以在应用柴胡汤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肺炎,一定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同时疏散肺部的热量。山药起于肾部,而终于肺部,所以能补中气和肺气。生麦芽起于肝区周围的空间,能引肝区空间的能量沿膈下向左运动达到左边的心下,这样就增加了左心下的能量压力,故能治疗心房纤颤。掌握药物的起点和终点,才能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正确应用药物。

3、提升药物价值

认识到了药物在人体空间作用的起点和终点之后,药物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人体空间医学不再把药物的功能和主治与疾病相互对应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药物的性能,称为一言本草。一言本草不是埋没了药物的功能和主治,而是找到了药物功能和主治的根源。灵活地应用一言本草,既能够加深对药物特性的了解和认知,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下面介绍一些常用药物的作用。

葛根,本草上记载,葛根的功效和主治在于: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葛根能使中下焦的水汽散布至人体肌肉的末端,所以凡人体末梢水分的病变,葛根都能治,这就是葛根的性能。

白蒺藜的功用,本草记载,能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满、乳汁不通,还能祛风明目,用于风热所致之眼病、头目眩晕。人体空间医学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白蒺藜能够疏通隔膜以上的微循环、微血管,正因为它能够疏通隔膜以上的微循环、微血管,所以才能够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能够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人体空间医学认为,白芍能够促使胞外能量转化为胞内能量,增加静脉的回流,《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治疗肝部疾病的逍遥散,都有白芍。

赤芍,能够畅通细胞内部的物质淤滞。白芍解决静脉回流,赤芍畅通动脉,解决胞内物质淤滞的还有桃仁、丹参,这三味药能在动脉管里发挥效应。郁金、白芍能够在静脉血管里发挥作用。

五味子,在传统本草上讲,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五味子能收紧会阴区域的能量,修炼讲究提肛收会阴,会阴区域与佛教所讲的海底轮相关,与道家运转周天时任脉和督脉的接口相关,与公转任脉段和督脉段的交接相关。五味子能够收紧会阴区域的能量,使能量由督脉段向任脉段的流通增强,能量运转,运转的次数越多,能量的变化越大,产生的撞击力就越大。

川穹,主要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癓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川芎能够疏通全身血管,加大血管内血流的力度,作用于整个督脉段,从大椎到尾闾,可以治疗很多部位疾病。正因为川穹增加了血管内壁的推动力,所以传统中医将川穹命名为血中之刀。

生白术,能增加肚脐内侧周围空间的水分,对脾胃产生推动,所以能够润便、通便。炒白术,能够吸收肚脐内部空间的水分,所以炒白术止泻。传统本草只认识到白术具有健脾补脾的作用,人体空间医学研究了白术健脾补脾的真正原因。白术加桔梗,能加大补中的效果,治疗肚脐以下的一切肿瘤和癌症。白术加香附,治人体下肢部位一切病变,如股骨头坏死、两腿关节肿痛等等。

多年来,人们只知道注重对药物成分的研究,关注药物的成分能够补充人、能够解决人的什么问题,在研究中药的过程中,也是套用西药研制的思路,所以有了黄芪精、人参液、当归液、柴胡液、薄荷液等等,但这样埋没了药物的价值,毁掉了药物的性能。所以人体空间医学提出,要对药物的功能重新加以评价,要提高药物价值。

二、对中药的独特应用

1、应用药物的“副作用”

人体空间医学所讲的药物副作用,指的是传统本草没有提及的药物作用,或者是正常用药之后起到的连锁效应。而通常意义上的药物副作用,指的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它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都较轻微,大多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停药后即行消失。

药物在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呈现出两面性,同一种药物,可能同时具备了散与补、浓与淡、补与泻、化热散结与积热形滞两种特性。例如:石菖蒲引头部能量下行于胸中,故能使头部能量变化更新。但头部能量下行,下部能量必然向上补充,所以石菖蒲用量过大,则腰部能量亏损,需要用杜仲、毛狗或杞果加以补充。例如:白头翁能够清湿热解毒,副作用是提高了命门到尾闾部之间细胞外精微物质的质量。再例如:槟榔能够清洁肠胃,但槟榔也能大补元气,因为只有肠胃清洁,人体的元气才能恢复。

要利用药物的正面作用,还要利用药物的副作用,两相结合,才能更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例如,浙贝,本草上记载,能疏散胸部的能量,可治疗多种胸部疾病,人体空间医学还用浙贝大补肾脏,因疏散胸部能量,胸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外焦空间运动,最后达到命门,激活命门区域细胞运动,所以起到补肾的作用。浙贝又治糖尿病,胸部能量压力降低,腹腔能量向上运动,胰脏周围压力降低,胰脏功能恢复正常,所以浙贝能治糖尿病。瓜蒌仁,本草记载能润肺通便,空间医学用瓜篓仁补肾,因为瓜蒌仁引肺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后方运行,加强肾部周围细胞动力,所以能够补肾。由于肾区动力增加,肠部蠕动增加,所以治疗大便干燥。桔梗,空间医学认为,桔梗能够提升两肋能量,对肺部能量形成撞击,所以能够起到宣肺的作用,同时,两肋能量向上运动,下部能量向上补充,能量托力减弱,细胞内部物质向下运动,桔梗配川军,可治疗大便干燥。

2、应用药物的升降浮沉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升降浮沉与人体能量的升降出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升即为上升、提举之意,指药物具有向上推动的作用力;降即下达、降逆,指药物具有向下的推动力;浮即向外发散,药物发挥作用的空间是从胞内到胞外,增大空间能量压力;沉即向内收敛,指药物发挥作用的空间是从胞外到胞内,增加胞内物质浓度。药物的升降浮沉,由药物本身的内在因素所决定,并受炮制、配伍等因素的影响。

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就要调整好人体能量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能量相互撞击和刺激,形成一股促进能量流通的推动力。相对的,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为了实现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就要应用不同比例的药物。升与浮要高于降与沉的比例,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例,最少是2比1。药方上有30克、40克的,还有4克、3克的,目的就是拉大药物之间的比例。例如,当下焦或是下肢能量过多,或是能量皆聚积于下焦或下焦以下部位时,必然会造成下焦以上部位、空间能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将部分多余的能量调动至不足之处,或是将能量由下向上推动。因此,在用药时,应选择具有升与浮功效的药物。因该类药物具有往上推动的作用力,可以增加能量不足部位的能量。

3、药物的用量差异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存在用量上的差异。同是一味药,用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就可能不同。例如浙贝,用量少时,可以疏散胸部能量结滞,用量多时,可以引胸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外焦区域运动,撞击肾区周围的细胞,使得肾区细胞运动增强,所以有补肾的功效。再例如:公英,2克可以引会阴区域的能量向上运动,越过肩胛,向外焦空间运动,7克则引动下焦空间能量运动。中医临证用药,就非常重视药味与剂量的关系及在治疗中所产生的作用。清·王任清:“药味要紧,分两更要紧”。《伤寒论》桂枝加桂汤,只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重桂枝之剂量,其主治就由调和营卫、主治太阳中风证,而改变为止冲解表,主治寒盛阳衰。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同由大黄、枳壳、厚朴组成,只因其各自的剂量有所改变,其主治也随之不同,所谓方药相同功效相异,关键在剂量的变更。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的一大特色就是药味少、药量精,总体说来,药量在1克至7克之间,围绕“公转畅通”的原则,犹如战场上的歼灭战,集中力量消灭敌人。药物的剂量不同,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同,而且在多数情况下,用量越小,效果越好,比如,柴胡,1克要比2克3克效果要好。柴胡1克,箭头形前进;柴胡2克,钝头形前进,在运动过程产生的摩擦大,阻力大。用量小,才能快速运动,形成撞击力,治病效果才更好。

三、小方治病

1、小方的定义

在深入研究传统本草性、味、归经的基础上,人体空间医学提高了本草的价值,大大拓宽了本草的应用范围。在大量临床实践的过程当中,对用药进行了更为精当的挑选,摸索出了以畅通人体公转运行为基础纲领的用药模式,即“小方治病”。所谓“小方治病”,即从数以千计的中药列伍中,筛选出公英、独活等六味一般草药,作为处方的核心用药,在根据病人病情调整配比时,每个方剂最多不超过五味药,每味药的用量不超过7克。选药精当,药力集中,常有四两拨千钧之功效。小方治病,方虽小,却蕴藏了博大精深的用药哲理。

“小方”是人体空间医学特有的方剂,有其特定的规则和规律,传统中医里有经方、验方与偏方、单方,但没有“小方”。经方、验方是著名医家在治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处方用药。进一步说,“经方”特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比如治疗肾阴阳虚的肾气丸,治疗脾胃虚寒的理中丸,治疗大便不畅的麻子仁丸等等;而“验方”则是特指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创造的处方,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治疗心阴虚的天王补心丹,治疗肝郁血虚的逍遥丸,治疗气血虚的八珍汤等。经方、验方,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等,以及理、法、方、药整体系统的联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偏方、单方则是由民间治病的个案经验认识而形成的处方,,具有不确定性和个案性,这些都是与“小方”不同的。

2、 小方治病的原理

小方治病,以畅通公转为原则,强调“打破病名,参考症状”,主张“调功能、祛其疾”。小方,药量小,药味淡,气味轻,在人体空间走动迅速,归于公转。在公转过程中,高能量在运行中自行参与混化、异化,得到消散。传统中医中有“邪”、“毒”的概念,人体空间医学认为,所谓的“邪”,是正气之聚,邪气散开,就变为正气,变废为宝,也就是能量的再利用。所谓的“毒”,为湿胜、淤胜、热胜或淤而不行。所谓的“滞”,可能是燥胜而无津,也可能是湿胜而阻经。“邪”、“毒”和“滞”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公转加以解决。在畅通公转的过程中,先行、先通、先空,而后变之。行在其中,补在其中,泻在其中,排除污染在其中,更新能量在其中。服用后在人体内引起很大的能量运动,服用者出现呕吐、腹泻、出汗、发烧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通过畅通公转,才能做到通而不散、补而不滞、泻而不亏,抓住人体总指挥的关键、人体总功能运行的关键,从而在人体内部建立起和谐、有序的内环境。小方治病,着眼于疏通人体能量的集结,就这一点而言,与传统医疗方法存在相同之处,传统医疗方法,如按摩、刮痧、针灸等,对能量瘀滞部位增加压力,通过拍打、按摩等方式将能量流通,疼痛自然解除。对施力的部位、压力的大小,要掌握准确、拿捏适度,如果胡乱进行,不仅无法解除对方的疼痛,还会引起不适。理解小方治病,要认识到空间能量的存在,认识到空间能量场的存在,认识到能量混化异化过程中产生的“象”的变化,认识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内涵。只有人体空间的能量发生变化,人体功能才能得到调节,人体疾病才能祛除,这也是“零加画”这一古老的修炼理论在医疗上的应用,这是人体科学的深入。

3、 六种常用药的药性

小方治病的常用药物有六味:公英、独活、当归、桂枝、佩兰和香附,下面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一一解说。

行于人体空间,推动空间能量运动,浓则补、淡则散。公英的运行,无孔不入、无所不到,能够改变浅至腠理、深至骨缝一切空间的能量运动,正因为公英能够扫平人体任何空间的能量积聚,所以公英有助于治疗癌症转移,因为癌症的转移,实质上是高能量的转移。公英既能够补充人体空间能量又不会产生淤滞。就“补”的功用而言,公英要比人参和黄芪效果好,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价格便宜。

公英2克,引导能量从下焦部位向上运动,越过肩胛到达背部外焦空间;7克,增强下焦部位能量运动,能量运动增强后,向上运动,对上部空间能量产生撞击,在下焦掀起海啸运动,下焦所有的细胞在这一过程中都得以更新和改变,可以治疗大便干、大便稀、腹泻、月经多、月经少、白带、黄带、肝癌、膀胱癌、子宫癌等等。如果舌根大面积低下,说明下焦细胞动力不足,可应用公英7克。

运行于外焦空间,引能量由头部下行至足,化解外焦空间的能量积聚。外焦空间畅通,公转才能畅通。3克,引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到胸椎;5克,引导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至腰椎;7克,引导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到足部空间。独活与公英的配伍,畅通人体公转运行。独活、公英能推动公转的运行,公英7克,浓度大,所以在肚脐部位搅动,推动能量向上运行,会阴部位压力降低,独活5克,行至尾闾,尾闾部位压力增高,尾闾和会阴之间存在压力差,尾闾能量才能通过会阴,到达任脉段。在这个过程中,任脉段下方的能量被带动,向上运行,至任督交界的上方,任脉段能量压力增高,督脉段上方能量的压力降低,能量由任脉段向督脉段运行。公英和独活的密切配合,推动公转整体运行,公英和独活也是小方中必备的两味药。

推动中焦能量上升至膻中,使中焦畅通,三焦气化通焉,促进人体清升浊降的实现。香附推动中焦能量向上运动,为下焦能量开辟通路,所以对下焦多种疾病都有治疗的作用,例如下肢病变、肾病、妇科病等。另外,香附引能量上升,增加膻中能量,可补充膻中能量不足,治疗精神恍惚等疾病。在用量上,4克,自中腕向上推动,2克,自膻中向上拉动,对中焦的能量来讲,是一推一拉。香附用于舌中下焦隆起的情况,舌尖高厚勿用。

吸收人体空间多余的水分,多用于清除人体中焦空间的湿浊。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中焦空间湿度过大,会影响下焦与上焦的畅通。传统中医有脾被湿困或脾湿下注的说法。香附虽然可以引领中焦能量上升,但湿度过大,香附则无法发挥作用,需用佩兰清除中焦湿气。佩兰2克,祛湿的作用微弱,所以用于上焦。佩兰4克,其祛湿之轻,故用之便稀,或晨便。佩兰7克,祛湿之甚,故可止泻。佩兰,用于水湿舌或舌面高低不平者,大便2-3次/日或腹泻者用之。

能增加胞内水分,化胞内淤滞。当归2克能疏通末梢的血脉(微循环),7克增加血管内的水分及压力。干燥舌、裂纹舌使用,大便不畅、大便数日一次或者大便头干者用之。

打开细胞壁,使细胞内的物质与细胞外的能量自由转化,调节平衡。2克,打开表层细胞壁(腠理),4克,打开中层细胞壁(骨、脉、筋),7克,打开深层细胞壁(身体各部及其少运动的细胞)。配合其他五味药发挥作用,配合当归,活血通便,配合佩兰,芳香化浊。舌薄、淡白、平坦者用之,舌尖高厚者勿用。

4、 小方用药与舌象的对应关系

引任脉段能量上行

2克,引导能量从下焦部位向上运动,越过肩胛到达背部外焦空间;

7克,增强下焦部位能量运动,能量运动增强后,向上运动,对上部空间能量产生撞击。

引公转督脉段能量下行

3克,引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到胸椎;

5克,引导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至腰椎;

7克,引导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到足部空间

引领中焦的能量向上运动,越过隔膜至膻中

2克,提拉隔膜上部的能量

4克,提拉肚脐上部的能量

舌中下焦隆起用之

舌尖高厚勿用。

打开细胞壁,使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顺利进行

2克,打开表层细胞壁(腠理)

4克,打开中层细胞壁(骨,脉,筋)

7克,打开深层的细胞壁(身体各部及其少运动的细胞

4克,祛湿之轻,作用于便稀或晨便

水湿舌或舌面高低不平者

所有不能动血者,例如:肝癌、门静脉高压、咳血、便血等禁用,可用焦四仙代之。另外,肝硬化后期、肝癌、血症(咳血、吐血、便血等)、血管疾病禁用活血的草药(当归、丹参、益母草、赤芍)。以能量运动为主(佩兰、独活、公英、桔梗、香附)。

使用砂锅或瓦罐,搪瓷制品、玻璃器均可,勿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煎药时,每付药加水两碗左右,无须浸泡,文火煮沸,煮沸后一两分钟即可停火。服用时,可稍微加热,若是经药房煎制、真空包装的成品,可在热水中稍微浸泡,然后饮用。

小方治病,以畅通人体公转为根本原则,以恢复人体正常生理为目的。人体正常生理,是一相互刺激、相互推动的能量循环路体系。公转带动了人体能量周而复始的运行,是为正常的生理。而能量未遵循公转运行路径,形成淤滞或分布不均,清升浊降失调,引发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各种各样病症的出现,是为病理。

舌尖高厚者勿用

舌尖高、厚、紧,舌边硬或者棍舌男子和所有40以上女士和40岁以下无月经问题女士用之。

(变化在腹腔)

7克,祛湿之甚,作用于止泻

大便不畅、大便数日一次或者大便头干者用之。

小方用药,讲究“精”与“速”,所谓“精”,是指用药直指病因所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所谓“速”,是指短时间内发挥疗效,作用明显。服用小方后,体内能量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可能出现腹泻、发汗、发烧及痰多等情况,虽然有这些情况的出现,但并无不适感,这是病理转为生理的变化过程。例如发烧,是多余不被人体所需的能量,通过腠理发表、散出体外。腹泻,是将积食不化的糟泊浊物,排出体外;泻水者,是为清除肠胃多余的水气,唯有将多余水气清除,才有利于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

传统中医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公转畅通的过程就是实现八法的过程。种种不同方法,就是促使人体内部物质能量重新参与循环,同时把不能再被循环利用的多余能量与物质,以不同途径排出体外。当这些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的多余能量、物质排出体外时,也是病理转为生理的变化过程。

2克,祛湿之微,作用于上焦

5、小方的熬制方法

增加人体细胞内部水分

小方用药,药味少,药量小,目的就是应用药物本身的低浓度来加强药味在人体空间活动的能力。药物在浓度低的情况下,走动力强,如果浓度过高,走动力弱,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效应。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煎药,时间太长,会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无法发挥小方的独特作用。

破除细胞内部物质淤滞,增强细胞内部物质运动

干燥舌、裂纹舌使用

背部的微循环

吸收人体空间多余的水分

大便2-3次/日或腹泻者

胸腔的血管

6、 小方的服药反应

增加血管内的水分及压力

能增加中焦空间的压力和湿度

舌薄、淡白、平坦

搜索建议:人体空间医学用药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