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一个小药丸——消瘰丸。
现代社会,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身体上莫名长了很多包块,比如甲状腺包块、乳腺包块、肺部包块。看着CT,你心里是不是都凉了。
的确,很多包块都和癌症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看着这些不速之客,谁心里都会发毛。
怎么办呢?别急,这里有一个小方子,一共就3味药,但是,千万别小看他,很多的身体包块都能被它给消除掉,强烈建议大家保存、实验。
在讲解这个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身上的包块是怎么来的。
包块的形成,当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谁的包块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凡是一夜之间肿起来的,一般都是炎症,它来得快,去得更快。
这种慢性包块,基本都是体内慢慢产生的一些东西,它最直接的一个成分就是痰。
有人说,痰不是在肺里嘛?怎么可能跑到我的脖子上、乳房上?
其实,这里需要说一下,中医所说的痰,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之痰,比如气管里咳嗽出来的痰;一种是无形之痰,它一般深藏脏腑、经络之中,慢慢积累,等时间一久,你才能真正发现它。
很显然,一般人所长得这种慢性包块,就是无形之痰形成的。中医也就把这种包块称之为“痰核”。
那么,好好地,怎么就会积累起痰来呢?
这就得说一说肝了,因为肝主疏泄,负责人体气机的正常通行,气行顺畅,则体内的水液才会顺畅无阻。
如果肝气郁结,那么津液就会停滞,津液停滞下来,就会形成一个病理产物。
而且,肝气一旦郁结,还容易化火,这叫肝郁化火。
现在有了肝火,有了停滞的津液,肝火就会不断地烧灼这些津液,让这些津液变得粘稠、坚硬,日积月累,这些清稀的津液,最后就变成坚硬的疙瘩、包块了。
所以,中医对于包块的形成,就是这么一个基本认识。
怎么治疗呢?当然得清热、化痰、消除坚积。
这里就恰好应对了上面3味药——
其中,玄参可以清火,是清火很好地药物,古人盛赞它能清浮游之火,就是全身经络里的火邪,他都能给清除掉。
然后是浙贝母,浙贝母擅长清热化痰,它可以把累积的痰给消除掉,这样,痰少了,包块就缩小了。
最后是一味生牡蛎,生牡蛎是咸的,咸能软坚,所以,牡蛎的用处就是把坚硬的包块给软化掉。
3药合力,一个负责把坚硬的包块软化掉,一个负责把里面的痰给消除掉,一个负责把火消除掉,三管齐下,整个包块就会慢慢萎缩、减小、消除。
虽然这个方子才3味药,但千万别小看他,它功效可是非常多的。
经过诸多先贤大量反复临床实践验证,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味,可大大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现代常用于治疗多种腺体增生、囊肿、结核等疾病,如甲状腺结节、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腺瘤、淋巴结结核、急慢性淋巴结炎、腮腺炎、舌下腺囊肿、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前列腺增生、疣状胃炎等。
可以说,消瘰丸在消除包块方面,已经是首选的一个方子,其地位非常尊崇,是每一个中医医生的看家本领。
下面,我们看一个应用消瘰丸的案例:
倪某,女,23岁。2006年1月9日初诊。
其右颈部无痛性肿块5月余。检查:右侧颈部喉结旁扪及一约2厘米×3厘米大小的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按之不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患者平素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西医诊断:纤维组织瘤。
中医诊断:痰核,证属肝旺气滞内结,痰浊聚而成形。
治以软坚散结,理气化痰。
处方:生牡蛎(先煎),玄参、夏枯草,浙贝母、川楝子、陈皮、神曲,甘草。上方服完2剂,即感肿块变软缩小。3剂后,肿块消失,恐再反复,投原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处方:生牡蛎(先煎),玄参、浙贝母、夏枯草、白芍、陈皮、郁金,海浮石。3剂。随访2年,肿块未见反复。
这就是一个应用消瘰丸的经典案例,仅仅三副药,就把很长时间的包块给缩小了,比手术还快。
下面,是一个消瘰丸治疗肝囊肿的案例:
某男,66岁。右胁胀痛2个月,于1994年5月3日来诊。
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右胁胀痛,伴口干烦躁,腰酸,纳食可,失眠多梦,大便干,小便调。
既往无肝炎病史,舌红,苔少,脉弦细。
B超示肝右叶探及3个圆形无回声暗区,最大者2.5厘米×2.9厘米。
西医诊断:多发性肝囊肿。
中医诊断:胁痛。
方选消瘰丸加味:玄参,浙贝母、白芍,夏枯草、当归,牡蛎,川芎,柴胡、郁金、知母、丹皮、半夏、陈皮,甘草。水煎服,日1剂。
连服18剂后,右胁胀痛等症明显减轻,原方继服2个月共52剂,胁痛消失,复查B超示肝右叶囊肿1枚,约1.0厘米×0.8厘米,按上方间断服药2个月,无明显不适感。
这个是一个肝囊肿的案例,用消瘰丸加减,也得到了很有效的治疗。
当然,还有很多治疗乳腺结节的案例,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分享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抓点消瘰丸,吃个把月,就能见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