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在全球市场中的定调,核心竞争力依然在价格上。
截止到去年,中国轮胎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了17%,从2002年的5%提升到17%,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退一步来看全球市场,中国轮胎的影响力非常弱。
主要原因是,轮胎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挂钩,目前顶流的日欧美轮胎产业至少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乘用车整体的发展,外资轮胎拥有强大的历史。
国内的乘用车历史真正意义上起步于2000年之后,轮胎作为零配件、衍生品,在技术、产业链、成本、品牌、模式发展上都和外资有不小的差距。
全球市场对轮胎的需求量非常大,以2021年为例,全球市场轮胎销量超过16亿条,虽然中国轮胎占比不大,但中国对轮胎的需求量却非常大,我们每年要供应超过30%的轮胎。
国产轮胎如何在这个市场中找到发展的机会,非常重要。
轮胎的销量主要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新车配套轮胎,资源拿捏在主机厂手里,另一个则是后期更换轮胎。
新车配套轮胎方面,国产车其实已经有很大的成绩。
主要原因是价格相对便宜,在主机厂不断压缩成本的今天,更便宜的国产轮胎一定是首选,以每条轮胎便宜100块钱为例,轮胎上的成本能够减少400-500元,单车年销量如果达到30万台,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所以在20万以内的家用车中,国产车出现的频次最多,尤其是10万级产品,用户注重经济性能,企业更加注重成本。
而在后市场中,国产轮胎的竞争力非常弱。
事实上,替换需求消费量每年占比达到轮胎整体份额的70%以上,比如说2021年全球市场替换轮胎需求量达到总消费量的76%。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是你换轮胎,你会优先选择国产轮胎还是外资轮胎?
以销量最大的大众朗逸为例,即便是马牌这样的一线品牌,一条轮胎的价格也能够控制在350元-400元左右,普通外资品牌轮胎价格控制在300元左右。
而国产轮胎的定价并不低,也在300元左右。
替换轮胎的年度需求大约在1.4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更换轮胎的数量在1-2条,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 每条轮胎价格几乎相等。
真正影响用户选择的是轮胎的耐久性、质量表现,比如说裂纹、鼓包、刹车距离等等,事实上马牌、普利司通等品牌的确有很大的优势。
国产轮胎的确也在设计上下功夫,但想要和顶级品牌共同瓜分市场还有很大的难度。
一方面,外资品牌的轮胎价格的确不贵,而且毛利率不高,比如说马牌、米其林这种轮胎的毛利率在23%左右,而国产轮胎的毛利率在26%左右。
另一方面,轮胎也是一个需要技术沉淀的产品,作为乘用车的附属发展伴生品,外资轮胎发展了几十年,经验更足。
最为关键的是,轮胎是原油产物,底层逻辑是全球资源的掌控力度,欧美对原油的控制更加强势,轮胎产业发展的成本并不高,而且发展非常稳定。
退一步来看,轮胎本身是一个利润率不高的产业,在全球科技向高端发展的如今,轮胎产业的发展属于利润边缘产业的一种,所以说顶级轮胎企业的毛利率低的可怜。
对于真正的用户来说,300元买的国产轮胎和350元买的一线轮胎,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够为用户带去更安全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