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中医”
导语:前几天讲到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有很多网友在问这里为什么用厚朴,今天我们就详细学习一下这味中药,以及它在伤寒和后世医家的运用经验。
01
关于这味中药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相传它是天帝最宠爱的长子,名叫厚朴。一次天帝带着他视察疆域,太子被东乡朴实的乡风民情和美丽的土家姑娘吸引,他当即请示父皇要留下来。天帝一听非常生气,一挥手把儿子变成一棵树放在田里。
回宫后天帝吃不香睡不着,整日牵挂儿子,于是派遣天兵天将准备接太子回宫。因太子身处凡尘,双脚已长入泥土中,一个平时与太子特铁的天兵道:“你只要把脚挪动一下,不接仙丹,你就会随同我们立刻飞到天上。”
太子一听哭了。经再三权衡,太子最后还是决定长留人间!要用自己的一生为人类做实事,来解决人们的疾苦,让姑娘小伙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太子毫不犹豫地接过仙丹,一口吞进了肚子。随即,太子那挺拔单薄的身体披上了一件柔软暖和深紫色的龙袍,供他遮风挡雨。
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当看到大山里的人们受苦受难的时候,太子就用身上的这件龙袍普度众生。当人们遇到胸腹疼痛、翻胃、呕吐、寒温、泻痢等系列疾病的困扰时,只要从龙袍上取下一小块皮熬汤喝,病痛顿除。当人们婚丧嫁娶没有经费来源时,只要砍倒树,剥去树身上的龙袍到集市上去,就能换回大把的钱,解决他们的一切困难。再说去了皮的树同时也是制作高档家具的最佳木料。
正因为厚朴身上的美德,民间很多人将厚朴也看作厚实纯朴的意思。
张胜兵作品《攻癌救命录》淘宝京东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挂号可获得签名书以及与张医生合影留念
02
翻开《神农本草经》看看它是一种什么药。
本经原文: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厚朴是本经中品药,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等地。以四川、湖北所产质量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所产称温朴,质量较好。多为栽培。
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上盖青草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紫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切制时,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晒干即成厚朴。
姜厚朴的炮制方法是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净厚朴,与姜汤共煮透,得汤吸尽,取出,及时切片,瞭干(每100kg厚朴用生姜10kg)。药材性状:气香烈,味辛辣微苦。本品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紫棕色而有发亮结晶状物、香气浓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姜厚朴。
1、味苦温,即厚朴的药味是苦的,药性是温的。
2、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这其实是指太阳病,现代讲的伤风感冒。
3、主惊悸气。惊悸就是无缘无故会自己觉得害怕而不安的现象。表现为怯弱胆小,优柔寡断,善惊易恐。内经《灵枢·四时气》讲:“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简单而言之,人很胆小,见人会怕的那种,也有的人未表现出这么明显,但会忧郁寡欢,多愁善感,胸闷不舒。这是心胆虚的一种体现。
4、血痹,死肌。一种以肌肤麻木不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病机在于营卫不足,气血阴阳俱弱,由于外受风寒邪气而使阳气痹阻,血行不畅所以被称为血痹。
5、去三虫。即三种肠寄生虫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
长虫即蛔虫,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
《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
赤虫在现代医学叫姜片虫,姜片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常有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轻度贫血。日子一久,便会有明显的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虫体结团还可以引起肠梗阻。一般在不流动的水中最为常见。《诸病源候论·三虫候》: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
蛲虫又叫蠕形住肠线虫,屁股虫、线虫,喜欢寄生于人体的回盲部,以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等。《诸病源候论·三虫候》: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也,居胴肠间,多则为痔,极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疥、龋虫,无所不为。
像厚朴这么美丽的花树,相信很多人没想到它会治以上这三种寄生虫,是名副其实的杀虫剂。其花妖艳,必有其功,自然界很多植物都是这么神奇,好比娇艳的玫瑰会解郁一样。
03
厚朴——多用破气少通阳
【性味】味苦,性温,归于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下气,除胀平喘,温中理气。
【药论】厚朴木高三四尺,其叶四季不凋,五六月开细红花,结实如冬青子,生时青色,熟时转红,其内有核。七、八月熟时,甚是甘美。此物皮厚,外皮白而内肉紫,药力亦尽在于此,故取其皮入药。
刘潜江说:“草木能四时不凋者,或得于纯阴,或得于纯阳。如厚朴则所谓纯阳者,故取木皮为用。而气味苦辛,色性亦赤烈也。夫味之苦者,应于花赤皮紫,是味归形也。形色紫赤者,应于气温,是形归气也。苦能下泄,然苦从于温,则不下泄而为温散。若苦从于寒,则直下泄,如枳实是矣。此物虽微苦,苦后觉有微甘,所以直归中土而散结气,可为治伤寒中风根于中土者之确据也。”
张锡纯说:“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本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厚朴麻黄汤,用治咳而脉浮。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黄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属金,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金能制木,又能入肝,平肝木之横恣以愈胁下焮疼。其色紫而含有油质,故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
唐容川说:“同是降气,何以杏仁、葶苈归于肺,而枳壳、厚朴归于脾胃哉?答曰:葶苈、杏仁色白属金,枳壳、厚朴皆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枳壳木实,味比厚朴稍轻,故理胃气;厚朴木皮,味比枳壳更重,故理脾气。观仲景用枳壳治心下满,用厚朴治腹满,可知枳壳、厚朴轻重之别。”
此外,《伤寒论》第19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里面的厚朴、杏仁这一药对的配合值得细说。我们已经知道,《神农本草经》明确地说杏仁有“下气”的功效,故“主咳逆上气”,仲景用厚朴来和它配合,其实是为了给杏仁的“下气”开路,这个组合真是太妙了,因为肺以降为顺,咳喘是肺失肃降的表现,我们治疗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打通下面的道路。
所以如果遇到实证的哮喘,我们还得用承气汤一类来为其开路。因大凡慢性哮喘,大多数都具有阳明里实证,这是由于肺气一虚,则与其相表里的大肠就不能很好地通畅,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接下来说一下药物的用量问题。因为尽管众人皆晓气滞腹满要用厚朴,但到底要用多大的量呢?
在《伤寒论》里面,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枳实与厚朴组成,但后方厚朴增加六两,枳实增加二枚,大黄量不变。前方以大黄为君药,主治阳明腑实证;后方以厚朴为君药,主治气滞、腹部胀满、便秘。
张仲景的用药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只是用厚朴来开气道打头阵,则用二两就可以了,但如果要用此物为君而主除气滞,疗腹部胀满的话,用至六两为其最佳药量。
所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这里的多用与少用应以二两与六两为界限。但需要注意的是,小承气汤是分两次服用的,所以厚朴的用量就相当于一次只用了一两,而厚朴三物汤则“以利为度”,其用量看起来挺吓人的,但并不是叫你一下子全部吃下去,而是根据病情来确定,六两为其上限的最佳药量,在这个范围内你就分多次服用,直到“以利为度”。
而在66条中: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中厚朴用到了半斤,也就是八两,用于治疗虚胀。
我曾用此方治疗过癌症病人的虚性腹胀,具体可参见相关文章。
可见中药不同药量,则功效完全不同,所以有“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
厚朴、苍术均为化湿药,药性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满,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附药:厚朴花
厚朴花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花蕾。性味苦,微温;归脾、胃经。功能芳香化湿,理气宽中。适用于脾胃湿阻气滞,胸腹胀满疼痛,纳谷不香。煎服。
张胜兵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