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每日优鲜困境:徐正的生鲜大冒险

时间:2022-07-14 18:30:23 热闻 我要投稿

每日优鲜该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作者 | 王琳

来源 | Tech星球 ID:tech618

80后的徐正是“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典范:15岁获奥数竞赛一等奖,高二被保送,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数学辅修工商管理,拿双学位。33岁创业,40岁带领公司上市财务自由。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徐正治理下的每日优鲜连年亏损,八年亏近百亿,每日优鲜面临退市警告。

每日优鲜的股价从上市第一天就开始持续下跌,员工的财富自由之路落空了。一位每日优鲜的中层告诉Tech星球,行权价格是10美元。这意味着除去上市第一天,股价都低于行权价格。“本来大家想熬着等到行权,但现在也熬不下去了。”

徐正踏入的是一个足够复杂的行业,也足够大的行业。依靠首创的前置仓模式为生鲜行业寻找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徐正的眼中,生鲜行业的壁垒建立起来难,但它壁垒也高,这个企业能更长久。但现实是,持续靠资本输血、尚未跑通的盈利模型将每日优鲜拉倒了危险边缘。

过去每次危机,每日优鲜都可以靠资本化解,但当拿了所有能拿的钱后,当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发生转变后,每日优鲜又该如何自救?

01  疯狂3个月 10亿砸市场

每日优鲜诞生于互联网红利漫溢的2014年,当时中国的互联网项目只要疯狂增长,挤进第一梯队,便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来续命,扩张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利润。

互联网公司们曾尝试过很多办法,为城市居民提供生鲜产品,但无不以失败告终。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概念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仓储模式提前将生鲜货物从大仓转入位于市内社区附近的小仓内,其目的是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将货物配送到家。

在每日优鲜最初的5年里,它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直到叮咚买菜的出现。和徐正“连公司名字和LOGO都没有想好的时候”就拿到了光信资本的天使轮融资,以及2015年腾讯A轮1000万美元融资不同的是,叮咚买菜的第一笔融资极为艰难。

军人出身的梁昌霖天天见投资人,一共见了超过150家投资机构,都没拿到钱,最难时,梁昌霖甚至到银行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直到2018年5月,梁昌霖才从高榕资本拿到第一笔Pre-A轮融资。

随后,叮咚买菜融资一路顺利,上线第二年便完成6轮融资,快速拿下了上海大部分社区市场。

最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了。次年5月16日,每日优鲜CFO王珺透露,计划今年投入超过10亿元去打上海市场,并在深圳、武汉、西南地区开启全面竞争。

一位每日优鲜员工透露,每日优鲜在上海上浦中心A座租下了一栋6层小楼作为办公楼,巅峰时期华东区能有500多人。“当时,公司还怕工位不够用。”

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仅两个月时间,每日优鲜资金消耗量高达8亿元人民币。一位每日优鲜华东区员工告诉Tech星球,这笔补贴基本用在夏季,1个季度差不多就烧掉了10个亿。

用户自然是喜欢捡实惠的,每日优鲜的单量则以高速增长。一位熟悉后台数据的每日优鲜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订单量能够到达大几百万单。不过,补贴过后,单量又回到了平日:1天在100万单上下徘徊。

一位在2018年加入每日优鲜的运营人员表示,最初他们的考核标准是毛利-25%以内就达标,主要数据是考核GMV,月环比增长20%左右就行。

这场补贴大战持续了3个月后,就暂停了。一位每日优鲜中层给出的解释是“没钱了”。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9月到2020年5月,近20个月内,每日优鲜没有拿到一笔融资。相比每年1轮、甚至2轮的速度,确实有所下降。

一位每日优鲜上海员工称,那一年年底,华东区的大群里只剩下了200多人。不过,当时每日优鲜对毛利率的考核要求开始提高:要求从负转正。

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回忆,2019年的那三个月几乎是每日优鲜最辉煌的时候。

02  巨大的资金缺口

每日优鲜几乎是在最好的时间点上市了,只比叮咚买菜早4天登录纳斯达克,却融到3倍多余叮咚买菜的钱,对于一家尚未跑通盈利模式的公司来说,更多的钱意味着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容错空间。

但每日优鲜似乎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红利。因为迟迟未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加上股价已经连续70多天,低于1美元,它先后两次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本部门的警示函。

对此,每日优鲜方面回应媒体时表示,纳斯达克通知函对公司的业务运营没有影响,接下来,公司将积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以重新达到股价合规的要求,同时公司会加快进度尽快披露年报。

不止于此。今年5月,一则每日优鲜成为被执行人的消息引发业界震动,每日优鲜被强制执行标的为533万元。

去年8月,每日优鲜三季度财报显示其现金及现金等价仅剩21.72亿元,而其流动负债则高达32.32亿元。

一位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每日优鲜原来的账期是2个月,现在变成了105天。

一位每日优鲜粮油品类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从去年年底,他就没有收到每日优鲜的货款,数额累计800万元。现在自己已经不敢给每日优鲜供货。“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就是感觉订单量比平时多很多。”

拖欠了供应商16个亿,一些供应商上门讨债。对此,每日优鲜曾回应《证券日报》,这笔16.52亿元的欠款是“在账期内的应付账款,而非拖欠供应商的款项”。

这不是数额最多的。多位每日优鲜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欠款几千万的大有人在。

不过,这并未影响到每日优鲜的总部员工。多位每日优鲜总部员工淡定地告诉Tech星球,他们的工资依然正常发放。

每日优鲜几乎拿到了所有能拿到的钱,国内VC、国际VC,政府基金、大厂统统在列。上市曾经是它的最后一搏。为了融到更多的钱,新股认购期间,每日优鲜与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发起“充值送额外中签”活动,在每日优鲜APP上充值50元中签10股的活动。

03  资本不是解药

很少有一家企业像每日优鲜一样,从出生就伴随争议。

一位每日优鲜中层员工告诉Tech星球,每日优鲜成立至今,有过三次资金链危机,一次是腾讯进来之前,一次是2019年年底,一次是现在。

第一次危机不难理解。当时每日优鲜还是一家成立刚刚一年的创业公司,公司处于早期,商业模式尚未跑通,缺钱是常态,很多创业公司账上的资金支撑不过3个月。

第二次是2019年,也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竞争最激烈的时刻。随后,疫情“拯救”了每日优鲜,它也等来了新的资金。

在多位每日优鲜的员工看来,他们和盒马鲜生、多多买菜等都不是一个物种,盒马的客单价更高。每日优鲜和多多买菜也不是一个物种,每日优鲜的客单价更高。

一位每日优鲜的中层告诉Tech星球,像我们这种模式,就是需要不断找资金,直到盈利资金能养活自己。

互联网发展了20年,很多商业模式都讲究规模效应,即当规模到达一定临界点后,便可以实现盈利。上述每日优鲜中层告诉Tech星球,理论上存在临界点,但实际上很难达到。但资本现在认为这个模式有问题,盈利很难。

一位已经离职的每日优鲜员工称,就算是找到了钱,也只是缓解了短期焦虑。“就像一个已经住进ICU的病人,上呼吸机只能让你活着,能让你站起来吗?你仔细看看叮咚买菜的财报,会发现在疫情期间也只是改善了现金流,但依然没有盈利。”

盒马CEO侯毅曾多次表达对前置仓模式的看法。在侯毅看来,前置仓的模式并不合理,除非大规模的物流收费,把物流成本收回来,有可能会实现盈利,但就今天的格局来说,是还没有实现盈利的玩家的。

物流成本之一便是冷链。一位生鲜行业资深玩家向Tech星球举例表示,比如冷链需要保持-18°,这意味着司机每跑一公里就要花费3块钱左右的油钱,几乎没有司机愿意这么干。“现在为了压低物流成本,很多冷藏车都是-10°。”

“你需要找到那种特殊的需要时间换钱的群体,可是这样的群体在国内非常少,本来可以二三十点个外卖,谁会花四五十买菜自己做呢?可能也就只有大几百万而已。”一位生鲜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生鲜不是一个可以揠苗助长的行业,需要一点点做好基本功,要么就直接投入全自动化,但后者成本太高了,几千万连个工厂都开不了。”

徐正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每日优鲜在等一个时间点——零售是个慢变量作大因子的行业,这个慢因子就是用户行为,相应规模带来的算数模型也会有质的改变。“当地壳发生运动时,地表的运动都不重要。”徐正说。

现在的问题是,每日优鲜该如何撑到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