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4月1月,几经延宕的二汽(后来的东风汽车)在崇山峻岭的湖北十堰打下第一根桩,由于当时中苏交恶,二汽无法像一汽一样引入全套的苏联技术和设备,只能自力更生,但要建设一座年产10万辆的现代化综合大型整车厂谈何容易。
为了能顺利开工,后来的二汽厂长饶斌总结了斯大林汽车厂包建一汽的经验,提出了“包建”和“聚宝”的办法,让包括一汽在内的兄弟单位“依葫芦画瓢”,照着原样再建一个专业厂,这样做,既降低了投资风险,也提高了建设效率。
靠着这个办法,数万人从全国各地赶到十堰,他们吃红薯叶、住芦席棚,硬生生地在山沟里建成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架、铸造、锻造在内的27个专业厂,除此之外,靠着强大的动员能力,二汽需要的近2万套设备中,98%都是国产。
二汽越野车正式投产
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当时负责筹建二汽的陈祖涛想从一汽要人,但被对方无视,无奈之下,陈祖涛只能向上级“打小报告”,最后,一汽将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熟练技工分成三份,由二汽选一份,最后,二汽从一汽“挖”走了2000多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1992年,邓小平南巡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同年,二汽正式改名为东风,主动拥抱了市场经济以及合资浪潮,十年后,总部也从十堰迁往了武汉,并顺利跻身世界500强。
然而,东风创业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和过往的历史形成了某种奇妙的呼应。
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东风也筹划打造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并打算和五十年前一样用“聚宝”模式来为新公司开路,这种“聚”,一方面是利用东风内部积累的技术和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外部人才和资源,开创一条新道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岚图”诞生了,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新势力造车军团中再添一员猛将,更重要的是,它承担了东风集团在“新四化”背景下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角色,延续了二汽当年在十堰开疆拓土的创业精神。
01
个人与时代命运交织
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个个来头不小,要么是身价数十亿的互联网大佬,要么是年少成名的连续创业者,要么是久经沙场的职业经理人,相比之下,岚图的1号员工、CEO卢放更像是个典型的“中国汽车人”。
1994年,卢放考入同济大学汽车与拖拉机专业,那年,中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发布,明确将轿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允许个人购车,鼓励汽车消费,规定了合资股比,确定了吸引—消化—吸收的国产汽车发展之路。
毕业之后,为了内心深处的中国汽车梦,卢放进入一汽工作,一干就是19年,从一汽大众的产品设计师干到了主管。2014年主动降薪,从一汽大众转战一汽轿车,作为产品开发部部长主导了奔腾T77、红旗H5等多款产品的开发。
某种程度上,这是卢放在体制内的连续创业实践,这源自于他在一汽大众工作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包括质量控制、制造工艺、技术研发以及供应链采购等。
他从未放弃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中国自主品牌升级的想法。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根植于他的个人成长历程中。
卢放1976年出生于吉林松原,这座松花江畔的小城市地处哈尔滨、长春和大庆的三角地带,距离大庆车程不过两小时,从小在大院里长大的他见过石油工人为了阻止井喷奋不顾身跳入泥浆的场景,这样的画面不仅震撼了他,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产业报国的种子。
岚图CEO卢放
抱着这种心态,卢放1994年进入同济大学学造车,那一年,关贸总协定决定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也在为入世四处奔走,并和美国开始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在众多谈判主题中,汽车关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入世”前,中国为了保护国内“幼稚”的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80%-120%的关税,并且有配额限制,于是在谈判中,不少发达国家要求中国降低汽车关税,这也让“狼来了”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观点认为,加入WTO之后,汽车产业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
当时正在上海读书的卢放也在密切关注谈判进展,一些同学对未来非常悲观,认为中国一旦敞开大门,外国车就会如同水银泻地一样涌入中国,把刚走上正轨的国产车打回原形,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一毕业就会失业。
事实上,这种想法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它不仅低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也低估了中国弯道超车的决心。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时,全国汽车销量为230万辆,到2006年,中国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将轿车进口关税降至25%时,年销量已经突破720万辆,再到2018年,特斯拉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独资车企时,中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第一大国。
另一方面,中国也深知国外车企在燃油车领域的技术壁垒短期内很难跨越,较为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也无法绕开,必须要寻找到一条新赛道才有可能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
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调控培育新能源车市场,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 2017年,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新的供应链体系开始形成,2018年,国内电动车消费开始从2B转向2C,整个市场趋于成熟。
当外部条件渐渐成熟时,作为三大央企之一的东风也抓准时机,决心成立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加快推动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2018年12月23日晚上,42岁的卢放接到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通电话,东风的领导问他愿不愿意接受新挑战,创立一个新的高端品牌时,卢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从长春飞到武汉,出现在东风集团总部。
对他来说,当初关于“狼来了”的讨论让他深刻意识到,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而东风抛来的这根橄榄枝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卢放到来之后,一大波骨干人员也相继来到武汉,他们有的是来自东风和一汽这样的央企,有的来自新势力和传统豪华品牌,有的出身于互联网大厂,他们的集体奔赴意味着一段新的创业历程正式开始了。
02
像深圳一样去探路
像卢放这样的70后,成长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时代,也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如何重塑中国,他们深刻意识到,只有改革,才能打破体制上的束缚,只有开放,才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卢放接受远川采访时说,岚图之于东风,就犹如深圳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
一方面,依托于集团的资源和政策,岚图需要在技术上实现追赶,并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通过在实践中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岚图还可以为包括东风在内的大集团探索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模式,甚至在技术上形成反哺。
背靠东风集团强大的研发体系与先进的生产制造体系,成立仅有三年多时间的岚图已经交付了两款车:FREE和梦想家,创下新造车梯队中的最快交付速度。
岚图FREE和梦想家
在这个过程中,岚图在关键技术、股权架构、销售模式、管理方法、国际化等多个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东风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从1994年中国颁布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以来,国内关于“市场换技术”的争议都没有断过,而事实证明,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才能掌握关键领域的话语权,成为真正的“造车新实力”。
岚图从成立之初就明确走自主研发之路,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研发了包括双动力架构ESSA,新一代动力系统“岚海动力”,满足千人千面需求的SOA软件架构,为电池安全保驾护航的“琥珀”和“云母”电池系统以及800V超高压平台等等。
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背靠实力强大的央企,一方面可以加快产品的研发和交付速度,避免冷启动,但另一方面,国企体制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束缚,而岚图从成立以来就决定走“成熟车企+新势力”的融合之路,目的就是为了跳出原来的框架,打造更高效、更创新、更扁平的运营模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比如,在招人方面,岚图从成立之初就明确用市场化的招聘取代传统的国企任命,以此网罗人才;在股权架构上,成立独立法人,推行股权激励,鼓励员工跟投,高管和核心员工持股比例超过10%;在管理模式上,推行互联网科技公司普遍采用的OKR模式,让目标更统一;在销售模式上,采用直营,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闭环体验。
作为央企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蔚小理”们并不相同。
以岚图为代表的造车新实力的使命是要在新能源时代跑赢丰田、大众、福特等这些大型汽车集团,这也是这一代中国汽车人的终极使命所在。
03
安全就是豪华
2022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以及缺芯等黑天鹅事件的不利影响,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依然气势如虹,累计销量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渗透率达到21.6%,但与此同时,电动车自燃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一方面,这是因为电动车保有量在迅速扩大,但另一方面,过去两三年,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车以及动力电池行业存在“大跃进”和“浮夸风”现象,一些整车厂为了追求长续航和超快充,一些电池厂为了扩产和降本而忽视了安全。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充换电体系的完善,一辆15万元左右的电动车续航如今已经可以达到400km以上,补能体验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质的提升,续航不再是制约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相反,成本和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实际上,当东风H事业部(之后的岚图)刚成立时就明确了“安全优先“的原则,他们认为,在智能电动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历史进程中,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属性不会变化,安全和可靠仍然是第一位的。
因此,当其他品牌在追求最高续航、最低电耗的路上蒙眼狂奔时,岚图选择在不同的性能指标中找到最大公约数,但最重要的是将“安全”摆在第一位。
让安全在研发优先级上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么做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岚图能在安全性方面做到行业第一。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智能电动车对于安全的要求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包括三电安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行驶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等,在这些方面,岚图都下了真功夫。
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
比如,在消费者最顾虑的三电安全方面,岚图自研了琥珀、云母电池安全系统技术,通过“三维隔热墙”技术和电池包的“PACK五层安全防护”设计,可以做到五分钟不起火,从车身、到电池包,再到单颗电芯,岚图真正做到了在电池安全方面武装到牙齿。
另外,岚图还开发了专属远程动力电池数据分析及管理技术——岚图云BMS。相较于传统车端BMS,岚图云BMS可以同时在线服务百万级量车,通过对车辆BMS和用户的驾驶习惯两方面的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和计算,从电池整个生命周期更有效地保证用户安全。
在智能驾驶上,一方面,岚图专注于用户实际应用中的高频用车场景,切实、安全地解决用户痛点,比如,岚图梦想家搭载了L2+的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实现包括一键泊车等26项功能,另一方面,岚图在宣传上也保持了应有的克制,避免因错误引导消费者而产生安全隐患。
过去两年,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格外热闹,各种产品各显神通,卖点更是五花八门,比如鸿蒙座舱、语音交互、大算力芯片,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华为自动驾驶全家桶等等。
相比之下,安全似乎是最不起眼,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点,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买“安全”的账,岚图人夜以继日的付出也终将换来应有的回报。
04
尾声
作为“工业中的皇冠”,汽车产业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工业强国梦。
过去40年,中国通过“合资换技术”的手段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基本功扎实的汽车人才,也通过自主创新和海外收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燃油车的核心领域存在差距,想要打造自主豪华品牌更是难上加难。
新能源虽然不能让我们一步登天,但的确是给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超车机会,在三电、自动驾驶和数字座舱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也为中国自主品牌转型升级,参与到全球竞争中铺开了道路。
岚图的创业团队深知掌握关键技术对一个高端品牌的重要性,因此在创立岚图时就强调要核心技术自研,唯有这样,才能让公司行稳致远。
过去两个月,岚图品牌销量快速提升,继6月销量环比增长33%,7月岚图整体销量持续增长,月销环比增长率达到50%。8月2日,岚图电动豪华旗舰MPV岚图梦想家完成第1000台用户交付。岚图的战略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技术自研也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
对中国汽车人来说,如果没有一场能源革命,想要实现后发超车的机会基本为零,但时代给了中国汽车人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智能电动车的一小步,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步,这并非符合了历史进程,这就是历程进程本身。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李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