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KK理论

  	      	      	    	    	      	    

目录

KK理论概述

  KK理论基础——纵向和横向直接投资理论。

  两个理论主要将跨国投资的目的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纵向FDI(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模型由赫尔普曼(Helpman,1984)提出,纵向FDI是指企业把不同生产阶段分别配置在成本相对较低的不同国家的过程,其基本动机是为了充分利用国际间要素禀赋差异,故又称效率寻求型FDI。横向FDI的理论模型由玛库森(Markusen)(1984)提出,横向FDI又被称为市场寻求型FDI,当企业在包括母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同时从事相同或相近产品的生产活动,并向当地销售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时,就形成了横向FDI。它与纵向FDI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在多个国家进行当地生产和销售,FDI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东道国当地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

  1、纵向直接投资理论

  纵向直接投资理论认为:不同生产阶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而国际间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同一要素价格因国而异,因此,把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放在相对成本最低区位是企业的明智选择。全球中间产品贸易(即零部件贸易,不同于以最终产品为对象的行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纵向FDI的直接依据。目前全球制成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是中间产品贸易,并且很多中间产品贸 易是往复进行的。如果中间产品贸易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企业内贸易,那么必然存在纵向FDI。

  2、横向直接投资理论

  横向FDI的理论认为:

  • 同出口相比,横向FDI可以节省贸易成本(包括关税运输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高的贸易壁垒会提高FDI的吸引力,而降低出口吸引力;
  • 相对于出口。FDI意味着较高的工厂层面固定成本,由于在当地建立新厂要产生一定的沉没成本,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小的工厂层面规模经济会提高FDI相对于出口的吸引力;
  • 企业层面的规模经济越大(企业特定资产在多工厂生产中的作用越大),企业的规模就越大,并且越容易降低跨国生产的固定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高的企业层面规模经济会提高FDI相对于出口的吸引力;
  • 较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企业更容易通过当地销售来抵消FDI所增加的沉没成本,所以,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会吸引较多的横向FDI。

KK理论的基本框架

  横向与纵向FDI理论的互不兼容与实际的共存状态是相互矛盾的。为解决这一难题,Markusen(2002)在允许总部服务和实际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的前提下,把纵向和横向FDI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建立了FDI的知识资本模型(knowledge capital model,又称KK模型)。

  1、知识资本概念

  所谓知识资本是指跨国公司总部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性资产,包括研发、管理、营销、财务等总部行为。Markusen明确界定了知识资本的三个特性:

  • 分割性(fragmentation),知识性资产生产与工厂的实际生产活动可以在不同区位进行,在对国内工厂进行服务的基础上,向国外工厂提供知识资产服务产生的附加成本相当小;
  • 技术劳动密集度(skilled—labor intensity),相对于最终产品的生产,知识陛资产生产是技术劳动密集型生产;
  • 联合性(jointness),知识资本服务是(或部分是)多个生产工厂的共同投入。知识资本导致了企业层面的规模经济,对于国内一厂制企业而言,开设第二个工厂的附加成本很小。

  2、KK模型假设

  KK模型假定存在两种同质产品(X和Y)、两个国家(i和j)和两种生产要素:一般劳动力(L)和技术劳动力(K)。产品Y是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竞争性行业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进行生产;产品X是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采用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进行生产,所在行业服从古诺模型,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均衡状态下存在三类六种企业:

  • D型:国内一体化企业。总部和一个生产工厂都在本国,可以出口或不出口,以所在地可分为DiDj两种。
  • V型:纵向型跨国公司,总部和单个工厂分别在两国,以总部所在地分为ViVj两种。
  • H型:横向型跨国公司,总部在母国,母国和东道国各有一个工厂,以总部所在地分为HiHj两种。

  3、KK模型

  贸易成本会分割两国市场。企业决策过程遵循两阶段博弈:第一阶段,企业决定总部区位和工厂数目,选择FDI类型;第二阶段,根据同质产品古诺竞争模型决定企业产量(注意,KK模型与前述垄断竞争模型对市场结构的处理不同)。知识资本的不同特性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的类型。根据模型假设,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D型企业主导市场。在国内市场出现以下情况:

  • 本国市场规模较大并且技术劳动力相对丰裕;
  • 本国和外国规模相当,禀赋相近,贸易成本较低;
  • 外国对直接投资限制较多。

  在上述情况下,较大的市场适合大批量生产,丰富的技术劳动力适合总部活动,所以D型比V型更有成本优势;由于外国市场较小,除非贸易成本很高,D型企业也比本国的H型企业更具成本优势,因为后者要在较小的外国市场上承担沉没成本;如果两国完全对称,不会存在V型企业;较低的贸易成本使D型企业比H型企业更有优势。所以国内的市场要远比国际市场优越,企业会选择国内经营、国内规模经济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几乎不会存在跨国公司。

  H型企业主导市场。当两国规模相当、禀赋相近、贸易成本较高时,H型企业的市场份额最大。如果两国的规模或禀赋差异较大,那么其中一个会成为生产单位和(或)总部所在地。当两国禀赋相近而大小不同时,较大国家的D型企业会成为主导企业,因为它们无须在较小的市场上承担沉没成本。

  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了横向投资跨国企业,由于总部服务的高固定成本导致企业层面规模经济远远超过工厂层面的规模经济。当两工厂企业的固定成本小于单工厂企业的2倍时,企业在多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并向当地市场销售就比较有利。另一方面,也降低运输成本,避开贸易壁垒,从而降低供应当地市场的成本。

  V型企业主导市场。当两国禀赋相异而幅员相近时,总部适合集中在技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而技术劳动力稀缺的国家适合生产。如果本国的市场规模较小,技术劳动力相对丰富,贸易成本不太高(尤其是东道国与母国贸易的成本)。那么总部位于技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的V型企业将成为主导企业。

  在该市场情况下,企业会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生产:

  1)当两个国家问的要素禀赋差异较小时由于要素价格无差异,企业没有必要在海外设立生产工厂,只需在国内进行一体化生产,母国出口部分X产品并进口部分Y产品。

  2)当两国间要素禀赋差异充分大时,如果总部和工厂处于相同的国家,自由贸易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了利用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企业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离,把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的总部服务留在母国,而把工厂生产活动全部转移到劳动力相对富裕的外国,最终形成纵向跨国公司。

KK理论的评析

  1、根据美国的统计结果验证了KK模型具有一定准确性

  Carr等2001年在“Estima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的文章中对美国和36个国家之间的海外子公司销售额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国家间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相近,东道国的贸易成本相对于投资成本较高,企业层面的规模经济明显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横向FDI。相反,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较大,贸易成本较小,工厂层次上的规模经济明显时,容易发生纵向FDI。

  从总体上看,在全球FDI构成中,横向FDI占主导地位。这一结论与KK模型是一致的。Blonigen等在“Estima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血ational enterprise”一文中认为,在Carr的分析中两国间要素案赋差异有正有负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Blonigen采用对要素禀赋差异取绝对值的方式对KK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横向FDI模型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KK理论是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由于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大大降低了传统模式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时效性。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化。而上述三个方面都可以归因于企业特定资产:管理、技术、品牌信誉商标无形资产。这也正是企业进行FDI的所有权优势。

  跨国企业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其所有权优势的存在。无论是所有权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都强调只有企业具有优势才会跨国投资,不具优势的企业是不会进行跨国经营的。不同理论的争论在于哪一种所有权优势更具统治地位。

  20世纪80年代的横向投资与纵向投资理论也分别从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贸易成本等两个方面解释了企业的跨国行为,KK理论在结合了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把企业划分为六类,分别对不同的生产要素、市场、外贸等情况进行分类分析,指出跨国公司应该在不同的所有权优势下选择不同的投资经营模式。总结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目的,是对以往理论较好的总结。在美国的统计数据的验证下也说明该理论较符合现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

  3、KK理论的局限性

  在KK理论中假设两家企业或两个国家,由于国家和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除与发达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国家更适合以三国之间或更多国家之间的理论分析外,KK模型就此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这直接限制了KK理论的发展和推广。

  KK理论是基于美国即发达国家现有的跨国经营的研究,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世界最强的,处于经济优势地位。在美国的角度上,美国的跨国企业只会注意到优势国家和劣势国家之分。所以KK理论的分析情况足以涵盖了其跨国公司的投资范围,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处于临界状态的国家的特殊情况。

  另外,KK理论的前提是假定中间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为0,这符合总部服务和中间产品为纯知识产品的情况。但是,如果中间产品为物化的知识产品或一般的零部件和元器件,那么忽略贸易成本可能会导致理论与现实相悖。

参考文献

  • [1] Markusen,J R,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2.
  • [2] 胡国恒.贸易和直接投资理论的一体化发展及其最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7):16-26.
  • [3] 李春顶.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J].软科学,2005,(2):34-37.
  • [4] 齐晓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研究[J].经济经纬,2OO4,(1):126-128.
  • [5j 许罗丹,谭卫红.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J].世界经济,2004,(3):65-69.
  • [6] 逢增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经济评论,2004,(1):119-124.
  • [7] 肖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评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5,(1):143—150.
  • [8] 廖禹,杜思成,郑志凌.生命周期投资理论的发展及金融产品创新[J].金融论坛,20O4,(21):90-91.
  • 孙艺卓.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KK理论评述.商业研究,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