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黑龙江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hlju.edu.cn/(中英俄文)
目录 |
黑龙江大学座落在风光秀丽的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是新中国俄语教育的先锋,是我党第一代俄语军事翻译和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的摇篮。她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先后易名为中央军委军事学院俄文科、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1946年,学校迁至哈尔滨,成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1948年,更名为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这是我党创建的第一所正规外语高等学校。1953年,改为由高等教育部直属的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56年,改名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基础上,扩建、更名为黑龙江大学,由外语类单科性学校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1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和省哲学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1972年,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院并入黑龙江大学。1999年,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2004年,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和黑龙江教育杂志社并入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是全国第一批硕士授予权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博士后人才培养单位,成为黑龙江文科教育的排头兵。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实现了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由跨越式发展向和谐发展的转变,由传统综合性大学向现代综合性大学的转变,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进入以内涵发展为主的稳步发展时期。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黑龙江大学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由校本部、学府南校区、呼兰校区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9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2500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29000余名。学校设有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西语学院、俄语学院、东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水利电力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部、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30余个办学实体和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教学单位以及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一个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多年来,共培养出各类人才10万余名,其中有外交家、将军、翻译家、作家、科学家、教育家、著名学者和政界中坚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边疆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学校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和16个二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3个一级学科和112个二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15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俄罗斯学、文化形态学——文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哲学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7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另有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二级学科。目前,我校已有1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篇论文(4次)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6篇论文获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学校开设了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10个学科门类的共74个本科专业和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21个。
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74名,博士生导师92名,硕士生导师460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53名,在读博士190余名。学校通过“ 名师工程”、“博士工程”、“骨干工程”、“青师工程”、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师特聘岗位津贴制度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者国家级4人,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1人,获普希金奖章者4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7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达到60人。学校有10位教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黑龙江大学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多元质量观和素质教育观为指导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学校以学院制和学分制为平台,坚持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分类特色培养与创新性培养原则,启动基础学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实施读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践模式、公共外语教学的分流教学模式等等;学校以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为保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3+X”教学评估制度,即“评教、评管、评学”及专项评估,被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认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还大力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手段改革,积极进行教学信息化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建立了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开通了学业导师网上交流平台、专业信息中心网络综合系统等。2002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2004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试点单位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学校获得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奖122项;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俄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等3个教学团队入选我省第一批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工程中心2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其中全国俄语中心1个,这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在中国所设3个俄语中心之一;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的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是我国唯一部级以上甜菜质检机构。学校还设有省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省高校“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培养中心,水利部东北水利干部教育中心。“九·五” 以来,学校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近15000项,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成果,其中有10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9 项。我校编著的、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誉为“具有创世纪意义”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荣获了第三届中国辞书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并作为国礼赠给了访问我国的俄罗斯总统;被国务委员陈至立称为“最多、最全、最权威”的《大俄汉词典》荣获国家首届辞书奖一等奖。
学校以服务社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兴办多家科技产业、商服企业,已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产业群体,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发展目标,即以学科和专业为依托,建设黑龙江大学软件园软件企业孵化中心、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和软件产品加工出口基地。1999年至今,校办企业共22项成果获产业化专项资金资助。学校还辟建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承办国家和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英语、俄语、日语等级考试,黑龙江省成人学位外语考试,对外汉语等级(HSK)考试等;国外考试中心承办TOEFL、GRE、WSK、BFT、日本语(国际等级)等多种考试业务。
学校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水专学报》《黑龙江教育》《北方法学》《远东经贸导报》(其俄文版为《中国:经济与合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求是学刊》入选“第二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期刊”,并先后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荣誉称号。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国际性开放大学。学校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在校际联合、校市联合、校企联合、军地联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以外语学科和汉学学科的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目前,学校已与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9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等签署了交流协议,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同国外1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现有在校长短期留学生1000余人。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在国内处于前列,已与英国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日本新潟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学生协议,并先后派出联合培养留学生1400余名。积极开展中外联合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部批准下,正式与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建立联合研究生学院,这是国内第二个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学校与英国利兹大学签订协议共建我校色彩化学系。2000年,学校荣获 “环日本海新潟奖”;2001年,成为全国10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2004年,被国家汉办指定为全国8所“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 ”培训基地之一;2006年,经国家汉办批准,学校与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共建海外孔子学院,成为国内首批承担此项目的院校之一;同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并被国家汉办确定为接受汉语桥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7年,学校获得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还完成了供以俄语为母语者学习汉语使用的大、中、小学系列教材编撰工作。
黑龙江大学光荣的历史传统孕育了先进的文化意识和厚重的大学精神。在60余年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过程中,黑大人始终秉承“爱国爱党爱校、自尊自立自强”的办学传统,追求“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品格境界,形成了黑龙江大学先进的文化意识:即“为国为民的使命情怀,人才至上的价值选择,五湖四海的团结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追求,回报社会的感恩态度”,构筑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黑大精神。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还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以个性多元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德才兼备为核心的育人理念,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民主公平为核心的治校理念;确立了“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先导,服务社会是根本”的办学指导方针,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校努力创造涵育学生个性化精神、创新精神的文化土壤,把校园建设和育人工作结合起来,打造了以“激活思想、放飞学习、张扬个性、唤醒生命”为内涵的文化校园。学校以黑大精神激励学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确定了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碑铭,编撰了《黑龙江大学校史》《黑龙江大学学子风采录》等;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先后聘请了谢列兹尼奥夫、吴文俊、李学勤、文怀沙、厉以宁、梁晓声等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并以“阳光讲坛”、“博士论坛”、“星光论坛”等为载体,邀请干福熹、郭柏灵、瓦列金·尼古拉耶维奇·帕尔蒙、武锡荣、理查德·罗蒂、里福德·科布等国内外知名人士、院士和专家来校访学、开设讲座;学校还以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陶冶学生,通过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三创”教育、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建立了集思想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一体的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格局。
学校以优良的人文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断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和校园人居环境,不断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景点建设和校园形象设计,以人文化的名字命名学校园区,如格致园、子衿园、丽泽园、禹志园等,形成了优良的人文环境。学校与联通公司共建了宽带校园网络,学校的网络系统应用水平位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建有信息与计算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远程教学能力;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拥有40栋学生公寓、4座现代化食堂和邮政、通讯、娱乐等公共设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开设了学生工作中心,为学生提供从成绩、户籍管理到申诉、心理咨询等学生生活一站式服务;开设了学生服务热线,受理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学籍、教务和对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一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并设有120急救系统;学校还开设了“校园110”和后勤服务热线,建立了完善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应急救助体系和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学校成立了黑龙江省地方高校第一家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印刷型文献达350余万册,各种介质文献\电子文献达150余万册,文献量居于黑龙江省前列;在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黑龙江大学体育馆是功能齐全、可以承接国际水平赛事的现代化的体育馆,共承接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20余项。2000年,学校被评为省高校系统文明单位标兵;2004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
学校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实行了“民主推举、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的制度和干部轮岗、任免公示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教师特聘岗位津贴制度和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初步确立了按能力、水平和实绩进行分配的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配合黑龙江省大学生公寓小区建设,成立了黑龙江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实行校务公开、院(部、处)务公开,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和二级教代会制度等等。学校在管理方面效果显著,199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事业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大工程”工作先进集体,并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被教育部确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认可。在2001年教育部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了优秀的结论,是黑龙江省第一所获得评估优秀的高校。2002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视察黑龙江大学时,对于黑龙江大学近年的跨越式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明确指出,“黑龙江大学抓住了机遇,保持了快速、跨越式发展,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同年,学校作为黑龙江省内唯一一所高校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
在新世纪里,黑龙江大学将以积极进取和深化改革的姿态,抢抓机遇,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大学精神、先进的文化意识,依托优质的教学资源、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凝练、提升“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以俄语优势学科专业为引领的国际化开放互动办学模式”及“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的“3+X”教学评估制度”的办学特色,把黑龙江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主流中的先进学校,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新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基地,为国家、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