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经济学上,边际变动是指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者才会有采取某种行动的可能。
经济学上,一项产品的价值(V)通常用产品的功能(F)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C)的比值来量化和体现,即V= F/C。管理者进行方案决策的目的就是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而这种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途径二:提高产品功能,而成本不变;
途径三:不改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
途径四: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
从正常实现产品功能的过程来看,某项功能的实现必然伴随着相应成本费用的发生,反之,成本的降低也必然会降低或削弱原有功能,因此途径一、二在实际生活中是困难的或者不可能实现的,后两个途径才是决策者应该首要考虑的手段。也就是,通过这些边际变动因素的微小变动和调整,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通过对边际变动因素的分析找到了提升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分析只是决策的第一步,尚未解决目标实现的方法问题,而边际变动模型分析是最直观最方便的方法。企业经营决策活动
始终离不开成本、利润、产量和价格这几个方面,最终是实现利润目标。而在日常管理中,产销量和单位产品的价格又是最直接相关的指标,以下以制造业的例子说明考虑边际变动的决策分析方法。
一企业考虑对某种新产品进行投资,预计新产品的售价是125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75元/件,年固定成本总额是60万元,则作为决策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为实现某一利润目标所需的销售量是多少?
(3)销售量一定时,若成本不变化,保本的单位产品售价是多少?
(4)单位产品售价变动或者变动成本增加时,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多大?
(5)当几种因素同时变动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的关键是,利用边际变动的模型(销售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预期利润)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如下:
(1)保本销售量:600000/(125-75)=12000(件)
(2)假定目标利润180000元时保本销售量:(600000+180000)/(125-75)=15600(件)
(3)成本不变,预测销售水平为14000件时保本售价:(600000+75 * 14000)/14000=117.9元/件
(4)销售预测为14000件,实现按投资额120万元计算的20%回报率时,保本售价:
(600000+75*14000+1200000*20%)14000=135元/件
(5)原每年销售量为15000件,售价为125元。提高售价提高至150元时的损益平衡点
600000/(l50-75)=8000件
(6)提高售价后,保本点的销售量从12000件降至8000件。但预计销量会从15000件降至13000件。此时企业的利润情况分析:
目前利润:边际贡献一固定成本=利润
即15000*(125-75)-60万元=15万元
预计销售价的利润:13000*(150-75)-60万元=37.5万元
使用新售价后利润情况:增加利润为:37.5-15=22.5万元
计算说明,增加的边际贡献(50增至75元),将足以抵消减少销量2000件所损失的边际贡献
(7)假定售价仍为125元,变动成本每件仍为75元,但固定成本总额增至80万元。计算保本点:800000/(125-75)=16000件
(8)单价为12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变动成本增至90元时的保本点:600000/(125-90)=17143件
说明:变动成本增加巧元,保本销售量就得从12000件增至17143件。
(9)若固定成本增至75万元,变动成本增至90元,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0%。预计销售量为15000件,原售价为125元。为了抵补成本的增高并取得既定利润率,确定新售价:
(750000+90*l5000)/(l5000-0.2*15000)=175元
该企业能否把售价从125元提高至175元,并能保持l5000件的销售量。否则,则企业必须接受较低的回报率或者停止生产该产品的事实。
从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以上指标计算结果均是达到损益平衡的数值,是边际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微小变动,就会讨经营产生质的影响,而这是决策分析必须考虑的问题。
边际变动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售价和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销售量是盈亏的决定因素,低于某一销售水平(保本点)则亏损,否则盈利;
(2)一定销售水平下,成本固定时合理的销售价格是决定利润指标或回报率的关键因素,低于某一销售价格则会亏损或回报率低下;
(3)变动成本的增加售价的变动对保本点有较大的影响,当预计销售量下降时,企业以较高的销售价格而销售较少的产品时可能会无利可图;
(4)各种成本因素增加时,为弥补成本增高并取得既定利润率,则需要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并保持一定的销售量,低于这个价格则会出现较低的回报率或者需要停止生产的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