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旅游(Border Tourism)
目录 |
边境旅游是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1]
它与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有相似之处,但是它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边境旅游的政策性。边境旅游与其它国内旅游活动相比,所受限制较多,政策性较强。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合理的政策,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2.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旅游业是敏感行业,其发展极易受到政治、经济、天灾等自然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更强,对外依存度也较高。
3.边境旅游的时间性。这主要体现在边境跨国旅游上。边境跨国旅游时长短要视相邻国家边境地区协商的具体情况而定。跨境一日游是许多国家开发边境旅游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方便边民进行边境贸易或是内地居民旅游购物。除此之外,还有“三日游”、“四日游”、“七日游”不等,但一般比国际旅游时间要短。除部分游客持护照到邻国旅游外,大多数参加边境跨国游的游客主要持边境出入境通行证进出口岸,证件对参游时间作了具体的规定,一般不超过十五天。
4.边境旅游的区域性。凡是开展边境旅游的地区,必须是位于构成边疆的区域内,与国际旅游相比,旅游空间仍然是有限的。
5.边境旅游的多样性。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众多,他们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我国差异很大;因此,中国的边境旅游呈现多种形式,具有多样性。
我国的边境旅游始于二十年前。1988年4月18日,辽宁丹东国际旅行社组织了第一批中国公民旅游团赴朝鲜新义州“一日游”的活动,边境旅游从此拉开了序幕。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边境旅游迅速发展,先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云南和新疆8个边境省、区开展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老挝和越南8个毗邻国家的边境旅游,开通线路57条。大批的国内旅游者越过边境口岸购物、观光,使得这些原本安静的边境小城迅速繁荣起来,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边境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边境旅游发展到现在,旅游线路已向纵深发展,有的已延伸到对方国家首都,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出国旅游,如中越边境游可到河内,乃至胡志明市;中朝边境可到板门店,中俄边境游有的已到莫斯科;中缅边境游已到仰光。除中俄边境游外,其他边境游基本上是中国旅游者到对方国家的单向客流。
边境旅游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活动,与政治意识形态、历史上的关系和交往、国家安全等密切相关。此外,国家的政策也直接影响到了边境旅游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边境旅游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郑辽吉就谈到了中朝边境旅游多次因朝鲜方面原因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姚素英在分析了边境旅游的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边境旅游的作用和意义。杨丽认为“边境旅游的发展不仅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国际经贸合作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广瑞认为:“边境旅游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开发,活跃了当地的经济;提高了边境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稳定边疆,巩固国防。”由于边境旅游对地方经济显著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胡锡茹认为它是旅游扶贫的有效模式之一,李玉虹和马勇也有类似的观点。总的来说,学者们都认为发展边境旅游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