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资源节约型社会

  	      	      	    	    	      	    

目录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巨大浪费现象,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早在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要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此后,针对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系列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以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政府各个部门清理了一大批行政许可事项,把本来应该由市场决定的行为,交还给市场。2005年6月27日下午,胡锦涛指出,“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此后,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通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了部署。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重考虑建设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

  2、完善产权制度

  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调动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的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5、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

  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6、发展循环经济

  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7、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要性[1]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以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要求。要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在努力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耗能、减少污染;就必须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就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说到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和矿产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重要资源严重短缺,比如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1.1%,天然气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4.3%,铁为42%,铜为18%,铝为7.3%,煤炭为55.4%。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并且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质资源偏多,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也不理想。

  ②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把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同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活水平有机联系起来,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变化,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必须要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陶醉于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财富中。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才逐步认识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管如此,全球生态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在联合国推动下,由95个国家的1300多位科学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环境研究。2005年3月底发表的报告表明,全世界60%的资源正在退化或处在消耗殆尽之中,维持人类在地球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已遭到威胁,包括淡水、粮食、木材、清净空气与合乎节令的气候等,生物多样性“严重且大致无法弥补”的消失现象很可能会在未来50年间恶化。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也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益的问题,导致水、空气污染、植被破坏、沙漠化、酸雨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10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6%左右,导致许多地区酸雨成灾。我国水污染物的排放比水自净能力的量多出82%,许多城市的河流都成了臭水河。

  1、以开采煤矿为例,资源使用率只有33%,比国际水平低10%,比发达国家低的更多。

  2、以用电为例,中国绝大部分钢铁公司每吨钢的耗电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同行。总体看,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欧美国家落后20年,能源消耗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

  3、这些对比说明,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要保持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

  (三)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需求的增加,目前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有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的石油、铁矿石、铜、铝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都将达到50%以上。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拥有不足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依靠消耗全球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矿产资源实现了工业化。在21世纪,全球另外拥有80%以上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将有相当一部分陆续进入实现工业化阶段。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为了保持本国经济快速发展,都实施了资源全球化战略,全球资源争夺局势日趋紧张,我国在这一竞争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将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国内。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水资源告急造成土地干旱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2、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3、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中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 周继红.论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系.青海法学,201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