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货币主义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目录

什么是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的同时并存,使得人们怀疑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从60年代起,货币主义就借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引发了“货币主义反革命”。

  根据货币主义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导致物价水平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原因,货币供给过多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指出:“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的情况下,而且,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的发展就愈快”,“如果货币量的增长不快于产量增长,那就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的观点

  弗里德曼为了证明过度的货币增长率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分析了可能被认为是通货膨胀原因的垄断价格、政府财政赤字工会提高工资要求等。他认为,通货膨胀最终因为货币供给量与商品量之问的比例关系被打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所有这些因素只可能使个别商品涨价,但不能使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因为,没有货币供给的增加,已有货币量提高这部分商品的价格,必然降低另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平均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在人们的适应性预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物价水平的短期上升,但没有货币供给的增加,上升的物价水平难以持久,最终仍然要回落,所以不会形成持续的通货膨胀。他还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是膨胀性的,也可能不是,关键就在于这些支出的增加是否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如果政府支出靠征税或向公众借款的方式来弥补,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就是公众支出的减少,社会总需求没有增加。如果政府以增发货币和扩张信用的办法增加支出,就必然会使货币增长率超过产量增长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弗里德曼看来,各国政府之所以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使得货币增长率超过产量增长率,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开支迅速增加,特别是二战以后各国政府都努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并且将充分就业纳入政策目标;各国中央银行,特别是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依据凯恩斯的理论,用需求管理政策来对付经济萧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货币经济秩序紊乱的原因。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政府开支,而政府开支的增加,则主要靠印发纸币来弥补。这就必然导致货币增长率超过产量增长率,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弗里德曼得出结论说:“在现代世界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印刷机现象……通过印刷更多的纸币以支付政府的用款,无疑,这是当代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弗里德曼也承认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问的替代关系,但是,他认为这种关系只是在短期中存在,而在长期中不存在。也就是说,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中是条斜线,而在长期中则是条垂线。因为,政府通过公开市场买入的方式,增加货币供给,使得有价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跌。这就打破了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各种变量的均衡,公众的货币持有将超过他们的货币需求,他们必用此货币去购买其他相对便宜的有价证券,从而导致这些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收益率相应下降。最后,购买力将集中到实物商品上,从而提高实物商品的价格。在工资没有上升,利率却已经下降的情况下,生产者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被打破,他们必然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就业的增加,菲利普斯曲线因此向右下方倾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意识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实际工资的减少,他们就会要求增加工资。同时,物价的上升还会造成名义利率的提高,这就使生产者增加的利润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他们就会缩小生产规模,产出和就业都将回到原来的水平上,货币供给增加的效果因此只是物价水平的上升。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因此在长期中变得垂直了。

  弗里德曼还认为,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对付失业只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加剧。他认为开始的货币供给增加,在短期中可以增加就业,但是,随着公众形成对货币供给增加的适应性预期,货币供给增加对就业增加的效果就会边际递减,也就是说,政府要想增加与原来相当的就业,就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货币供给,等量就业增加的通货膨胀代价就越来越高。所以弗里德曼说,政府用通货膨胀对付失业就像醉汉喝酒一样,为了获得同样的醉酒感觉,酒越喝越多,酒瘾必然越来越大。所以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就像戒酒一样,政府必须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即不管经济处于失业还是萧条之中,都要保持货币供给与实际产量增长的一致,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既避免通货膨胀,又能将就业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的稳定。

  弗里德曼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形成的原因和防范的对策的认识都不无独到之处。毋庸置疑,没有货币供给的增加,就像拧紧龙头的水池,其水位不会提高一样,物价水平也不会上升。而且,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给增加传导至物价上涨的机制的论述,也要比凯恩斯主义的论述具体和细化得多。然而,弗里德曼假定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却没有讨论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没有解释货币供给过多的原因,因为没有货币需求的过多,货币供给过多就不太可能。正如莫尔所言,央行不能随心所欲地提高国债价格,因为财政可能承担不起还本付息的压力,或者即便财政负担得起,商业银行卖出国债的资金也要用于其他投资,如果投资没有方向,或者投资的回报低于国债,商业银行就不会将国债抛掉。这就是说,没有经济增长货币的追加需求,中央银行想增加货币供给也做不到。反过来,如果经济增长对货币有追加的需求,商业银行一定会将国债卖给央行,换成货币再投资,央行无法拒绝商业银行抛出的国债,也就无法不增加货币供给。在这个意义上,对货币供给量控制实际上是遏制已经增长的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很难充分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凯恩斯主义将调控的重点放在利率这个经济运行的成本上,从而通过对经济热度的调节,实现对货币需求乃至货币供给的调节。所以凯恩斯主义的调节比货币主义更有主动性和有效性。这不能不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正在重整旗鼓,而货币主义不免有些衰落下跌的重要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 胡海鸥,贾德奎编著,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2,第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