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订单式培训,就是由用工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就业信息,包括所需工种、人数、薪金和技术要求等。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后,提供给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部门;输出地的劳动部门根据“订单”要求组织培训,然后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送给对方。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国外“CooperativeEducation”,即“合作教育”。早在20世纪初,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就开始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并很快在美国其他高校普及开来。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采取这种合作教育模式
“订单式”教育,即企业按其发展规模,人才需求量,向学校“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实际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加入培养全过程。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这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举措为解决国内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使学生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深受学生欢迎。目前,国内知名企业支付宝、百度、腾讯等都在通过这种方式招纳人才。业内有关专家表示,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将实现“企业受益、学生受益”的“双赢”局面。
目前,城镇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量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消息闭塞,又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找工作十分盲目;与此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却经常出现熟练工紧缺的问题,有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熟练工就从同行企业挖人。这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在一些地方越来越突出。
传统招聘,审核简历后,要经过考试、面试、体检等多道关卡。加上岗前培训,耗时耗力,订单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经学校筛选过的,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拿来就用。百度的HR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最初尝试性的与成都天符人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培养了一批呼叫中心坐席人员,这批学生进入到企业以后,适应能力明显有优势,很快能够上手工作进入状态。我们以后将会越来越多的与学校形成这样的互动来培养我们需要的人才。
“订单式”培养为职业教育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依托企业引进行业标准,创设教育和实践环境。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种市场化教学合作培训模式更加适应行业需求,是解决学校毕业生出路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订单式培养”就业目标明确,培养学生时,学校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到岗实习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有了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到培训全过程,在培养中可以灌输其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于企业的认识,增强对企业的感情和凝聚力,使企业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相互了解,并使学生获得就业对口的技能培训,紧跟生产需要,从而培养出有理念、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这样的人员进入到企业以后更容易获得重视,争取到更多学习晋升的机会。
就在人才市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超过半数以上的年轻求职者表示愿意接受这种订单式培训就业的模式。笔者认为这种就业模式对于年轻求职者尤其是刚毕业工作经验不多的学生而言是值得推崇的。一方面来说,降低了求职的难度,让就业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来看,掌握了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再就业,对已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有明确的方向,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订单式培训”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较早采取“订单式培训”的江苏宿豫县,2003年仅晓店镇的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就向苏南地区输送了经过“订单式培训”的熟练工1400多名。政府投入资金并不大,仅仅牵线并解决一点培训费,却使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满意的工作,用工企业招到了急需的合格劳动力。同时,整个劳动力输出和输入的过程都是在两地劳动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的,用工手续齐全,劳资双方知根知底,即使将来发生了劳动纠纷,政府也能及时地掌握和协调解决。这样一来,用工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社会成本和社会风险也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