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要素供给曲线是指消费者为达到效用最大化,或者厂商为达到利润最大化,根据要素特点及要素拥有者自身的区别选择合适的供给量,显示了要素价格和资源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的收入有两个来源,一是非要素收入,如赠送收入;二是要素收入。假设非要素收入为Y,消费者初始时拥有L单位的既定资源,要素价格为W,那么消费者总的收入为在图1(要素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中(要素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量为,而这是由要素价格W决定的。在消费者偏好、初始非要素收入Y和资源数量L既定的情况下,W决定了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从而决定了与消费者偏好相切的切点E。而要素供给量恰恰是由E点的位置来决定的,给定一个W,便会得到相应的要素供给量。所以,图1给出了一种画出要素供给曲线的方法。
参见图2(价格扩展线)。与图1不同的一点是图2给出了三条预算约束线,分别与U0,U1,U2相切于E0,E1,E2,余皆一样。与三条预算约束线相对应的工资分别是W0,W1,W2,且W0 < W1 < W2(注意,在这里要素价格是引起预算约束线顺时针转动的唯一原因)。我们将这三个点及其他可能的切点-如果W连续变动的话-连接起来,便得到价格扩展线PEP。价格扩展线反映了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自用资源数量的变动情况。
从价格扩展线很容易得出要素供给曲线。给定要素价格W0,由图2中可知,预算线为AB,最优自用资源量为L0,于是要素供给量为,这样就得到了要素供给曲线上的一点,即图3(要素供给曲线)中的K0点。相应地还可得到点K1,K2(分别对应于W1、W2)以及供给曲线上的其他各点(对应于W的其他可能值)。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得到要素的供给曲线S。
需要指出的是,图2和图3中给出的要素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但具体到某种要素却并不一定如此。事实上,要素供给曲线可以向右上方倾斜,也可以垂直,甚至向右下方倾斜。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形状和初始状态或者效用函数U=U(Y,L)的特点。一般而言,在效用函数中,无论是什么要素或途径带来的收入都是一样的,只要数量相同就有一样的效用;但效用函数中的L却可能因为其性质不同而对效用的影响大相径庭。在后而,我们将依照各种要素不同的特点来分别描述它们的供给曲线。尽管如此,图2和图3中给出的要素供给曲线仍然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愿意就更高的价格提供更多的要素。
知道了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那么市场供给曲线便不难求得。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m个消费者,其中第j个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为Sj(j=1,2,……,m),整个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可看成是所有这些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即特别是,如果这些消费者的情况都一样,市场供给曲线就变为该式可用图形来加以描绘,见图4(单个消费者和整个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a)图是单个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Sj,(b)图是整个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S。当要素价格为W^*时,该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量为,整个市场的要素供给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