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行政区域经济

  	      	      	    	    	      	    

目录

行政区域经济的概述

  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区域经济有两种类型:经济区域经济行政区域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域经济增长内含着适时调整行政区划的要求,具有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的必然性。

行政区域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实行分层次调控国民经济体制下,受行政区划刚性约束和地方政府调控经济职能影响,有诸多种类的相对独立运行的区域经济类型。我国最早对行政区域经济类型进行研究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刘君德教授。刘君德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行政区经济”(即行政区域经济——引者注)概念:“所谓行政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的纵向运行系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的横向运行系统转变时期而出现的一种奇特的区域经济类型”,并认为“这种行政—经济区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正是这种行政—经济区,在地方分权体制下,使各级地方经济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导致区域经济的封闭性特点,从而对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1990年以后,《块块经济学——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走向市场经济——中国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及其整合》、《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行政区域经济》等著作先后出版。这些著作将行政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进一步展开,直接推动行政区域经济学科理论形成。

  国外学者较早关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的行政区划分割化现象。澳大利亚学者奥德丽·唐尼索恩于1972年用“蜂窝状经济”概念分析我国经济的分割化趋势,认为“文化革命以来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强化了相当部分的中国经济发展成‘蜂窝状’类型的趋势”。美国学者托马斯·P·莱昂斯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分割化:“中国经济分割化更切合实际的根源必须到中国经济体制中所实行的特定的政策、结构和运行中去寻找”。但他们的研究没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域经济的科学范畴和系统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种类的行政区域经济,如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自主发展权扩大,财政资金增长,调控力增强,增长与发展势头出入预料。但是,它们的增长与发展、运行与调控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时期,研究我国行政区域经济具体种类的理论专著如《中国乡镇经济学》、《中国县域经济学》、《中国省区经济研究》等先后出版。这些从区域经济的不同种类研究切入,探讨行政区域经济内在规律和演化趋势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不同种类的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行政区域经济的形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实行分层次调控国民经济体制,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地方政府具有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行政区域经济就必然相对独立运行,成为区域经济的一种类型。

  首先,分层次调控国民经济体制为行政区域经济相对独立运行提供了制度条件。“1980年起国家实行‘分灶吃饭’,1988年实行全方位的财政大包干, 1989年又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这三次改革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主体形成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及外资在内的多元化格局,其结果是增强了地方的投资地位,扩大了地方投资实力”。

  其次,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使行政区域经济成为经济特征突出的相对独立运行的区域经济类型。我国的“行政区这种组织形式,非常突出地并且合法地担负起了本应属于经济区范畴的经济职能。这样,一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这种角色的缺位,另一方面是行政区却理所当然地成为组织经济运行的基本地域单元。因此,我国的行政区就成为一种行政区经济”。由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行政区划“边界”的区域经济相对独立运行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最后,地方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和行政区域的调控可操作性,强化了行政区域经济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方经济基本上是以省、市、县、乡或镇的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调控的。大量地方经济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著述也是以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对区域经济调控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强化了行政区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

行政区域经济的特征

  行政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类型,其基本特征有:

  1、行政区域经济受行政区划刚性约束,具有明晰的行政区界面特征。行政区域经济的形成决定于行政区划体制的规定性,行政区域经济的种类决定于行政区域的大小及层次的设置。行政区域的设置从最本质或主导特征而言是以政治因素为主,因而行政区域的划分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但是,一旦行政区划格局被确定下来,行政区域经济及其种类也就被明确地界定。如果行政区划格局发生变化,行政区域经济及其种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行政区域经济的这一特征,表明对行政区域经济的调控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行政区域经济具有调控的可操作性。

  2、行政区域经济受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直接影响。一方面,我国地方经济的差异性大,如果集中由中央实行统一调控,难度很大。因此,地方政府必然被赋予调控和发展其管辖行政区域的经济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直接影响或推动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地方政府的“行为”没有负面效应。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一些著述认为行政区域经济有许多弊端,应冲破区域经济的行政区划界线。问题是,只要有行政区划,地方政府具有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就会产生出区域经济的行政区划边界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发挥其长约束其短,而不是有无区域经济的行政区划界限。

  3、行政区域经济具有包容关系和一体化运行特征。我国行政区划一般为省—市—县—乡、镇四级制。在四级制行政区划体系中,省辖市,市辖县,县(县级市)辖乡、镇,具有纵向垂直领导属性,各级行政区域都有确定的行政区域边界,同一级行政区域板块之间不重叠。行政区划的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决定了不同种类的行政区域经济具有纵向包容关系并呈现出一体化运行趋势。一般说来,行政体制的垂直性决定着不同行政区域经济种类的纵向包容关系:省域经济由市域经济构成,市域经济由市区经济(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农村经济)构成,县域经济由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构成;具有包容关系的相邻行政区域经济板块呈一体化趋势运行或指向区位优势明显的行政区域经济板块运行,且高一级行政区域经济板块及其运行对低一级行政区域经济板块及其运行有直接影响,低一级行政区域经济板块及其运行是高一级行政区域经济板块及其运行的基本组成部分。

  应该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说,相同种类的行政区域经济板块之间不具有包容关系,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经济板块之间也不具有包容关系。由于这种原因,在行政区域运作条件下,企业竞争受到政府的强烈干扰,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受到很大阻隔,区域经济呈稳态结构。

行政区域经济的种类

  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不同种类的行政区域经济板块根源于行政区划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在我国,行政区划经济区包括省市区层次的经济区、地市层次的经济区、县市层次的经济区等。

  1、省域经济。省域经济是我国地方行政建制和区划中属最高层次并享有省级政府管理权限的行政区域经济种类。它包容着全部行政区域经济种类。我国现有34个省域经济板块。

  省域经济是省级行政区域的指向一体化运行的网状经济体,具有强大经济增长力。我国省级行政区基本上是一级完整的经济区,各省都有较大的经济中心(一般也都是行政中心),工、农、商业通过交通运输与流通渠道组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经济网络,“构成为省级行政—经济区,具有强大的传递和发动双重功能。一方面,它通过省级行政系统把中央政府的经济运行指令和决策向下传递,也把地方的经济情况反馈给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它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发动其所辖区域内的经济运行,组织省域内的经济区划体系,从而推进省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向地方分权,调动了省级政府调控和发展省域经济的积极性,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域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与发展。

  2、市域经济。市域经济是省域经济中的副省级、地级、县级市行政区域经济。市域经济因行政区划管辖的地域性特征不同而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型市域经济,它包容部分或较小比重的农村经济,一般称这类市域经济为城市经济(市区经济)。另一类是地域型市域经济,它随行政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市管县(市)体制和 “撤县建市”模式的推行而出现,其城市经济的比重不大,县域经济仍是其基础组成部分。地域型市域经济与城市型市域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地域型市域经济中的农村经济(县域经济)比重很大。我国现有660多个市域经济板块。

  城市型市域经济的本质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城市行政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交织而成的经济有机体。在城市型市域经济中,城市经济受到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制约和影响,但它有独立于农村经济之外的经济增长功能。这主要是因为集聚于城市的非农业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城市行政区域制约着城市型市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在地域型市域经济中,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并对其周围农村经济产生直接影响,是市域经济的增长极,但从市域经济总量看,农村经济的比重还很大,从而具有与城市型市域经济不同的特点。地域型市域经济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二元结构”是实行“市管县”体制和“撤县建市”模式的必然现象。

  3、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运行的基本经济单元,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我国现有1600多个县域经济板块。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属于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从产业结构看,县域经济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从空间结构看,县域经济以城镇经济为中心,以集镇经济为纽带,以乡村经济为基础;从组织层次上看,县域经济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经济、集镇经济、乡村经济、企业经济(家庭经济)构成;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看,县域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从地域总体和经济整体看,县域经济具有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两个方面的特点。一般说来,县域经济属于农村经济,但县域经济中的城镇经济较多地呈现城市经济的特征,或者说,如果城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那它就会走近城市经济。

  4、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我国行政区域经济中最低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种类。乡镇经济包括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乡、镇政府对乡镇经济运行和发展有一定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9万个乡镇经济板块。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进行,乡镇经济板块的数量呈减少趋势。

  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点)。从行政区划看,乡、镇是一种最低层次的行政区域。乡是国家设立在农业区域的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一般有集镇。镇是国家设置在具有一定工商业基础、文化教育条件比较好、人口比较集中的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地方基层行政区域。镇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城市型建制镇,它通常被称为城镇;另一种类型是地域型建制镇。在地域型建制镇中又有城镇或集镇和乡村。地域型建制镇中的集镇和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与它们周围的乡村在经济上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相应地也就有镇域经济、城镇经济和集镇经济。镇域经济由城镇经济或集镇经济和乡村经济组成。城镇经济是城镇、集镇居民和乡村农民进行非农业经济活动的小范围区域经济,它包括城市型建制镇经济和集镇经济。集镇经济的发展是随集镇的发展而发展的。

乡村经济,一方面,它是行政村域各种经济组织和实体及其经济活动的有机体,是行政村域经济,属于小范围区域经济;另一方面,由于村域社区性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是行政村域的基本所有制经济组织,因而乡村经济是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农业企业经济。乡村经济在现阶段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较大,是县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域面。

行政区域经济的演化趋势

  行政区域经济中存在“诸侯经济”现象。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域经济的“诸侯经济”现象有直接联系。行政区域经济的“边界墙”从根本上说是不利于行政区域经济长久发展的,是行政区域经济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会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行政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但不是其本质属性的反映,或者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行政区域经济采用行政区划的空间形式带来的快速增长正面效应大于其“诸侯经济”负面效应,又由于地方政府的推动,行政区域经济界面可以发生变化,其负面效应会逐渐弱化,因而行政区域经济具有指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趋势。

  首先,在具有包容关系的行政区域经济板快中,高一级地方政府通过对低一级行政区进行调整的方法,顺应和引导行政区域经济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具有调控行政区域经济运行职能。面临稀缺资源供应的有限性,如果通过政府调节能提高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增加社会福利,政府调节就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当然包括地方政府在行政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这就是对国民经济的分层调控问题。地方政府对行政区域经济的调控职能是整个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职能的组成或延伸部分。为了推动行政区域经济增长,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经过2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地方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使行政区域经济界面发生变化,有力地推动行政区域经济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

  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推动行政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过程,必然是引致行政区域经济界面发生变化,引致行政区域经济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参与并引导行政区域经济运行的经济行为,推动着行政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随着行政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行政区域经济的界面发生着变化,或者说,行政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要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形成新的行政区域经济界面。江苏省在1991—2001年中有8年进行了共22次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有效地推动了行政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第三,行政区域经济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的必然性,决定行政区域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一种类型的长期性。一方面,在进行行政区划时难以充分满足经济区域经济的内在要求,从而使行政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域经济不完全重合,或者由于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原行政区划不适应行政区域经济向经济区域经济的演化要求,从而产生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要解决矛盾,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就是非常重要的事。

  实际上,一旦进行了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域经济就走近了经济区域经济(但它仍会以新的行政区域经济种类或板块存在)。另一方面,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区域经济既以行政区域经济的形式表现出来,又以一定量的行政区域经济板块组成经济区域经济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区域经济有行政区域经济和经济区域经济两种类型。通常,经济区域经济以行政区域经济形式表现出来,但行政区域经济又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当然,这是建立在顺应行政区域经济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要求,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