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基模(Systems Archetypes)
目录 |
系统基模最初的构思是来自Michael Goodman和Peter Senge、Charlie Kiefer、Jennifer Kemeny,在1980年代开始将一点点关于系统动力学的想法与概念组织起来。
Peter在开始写《第五项修练》的时候,他征询将内容整理,最后便成为了《第五项修练》中系统思考修练的主骨干。
“系统基模”是学习如何看见个人与组织生活中结构的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基模可以发现,各类管理问题有公共通性,大部分的管理者在直觉上都知道这点。系统基模揭示在管理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之美,当我们学会辨识更多的基模,就可看出更多隐藏的杠杆解,并能系统地说明问题所在。
系统基模的核心是运用一定的图形符号简单明了地刻画影响问题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之间构成一个个环路,通常称之为反馈环,这些反馈环又通过一定的因素和方式关联在一起。在一个系统中,n个不同要素变量的闭合因果链序列为v1(t)→v2(t)→v3(t)→→vn − 1(t)→vn(t)→v1(t),它被称为此系统中的反馈环。对于该反馈环中任一变量vi(t),若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的任意时刻,v1(t)量相对增加,且由它开始经过一个反馈后导致v1(t)量相对再增加,则称这个反馈环为在给定时间区间内的正反馈环;相对减少则称之为负反馈环。正反馈环、负反馈环、时间延迟是构成系统基模的三个基本原件。由于反馈环的类型、数量和关联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基模。
反应迟缓的调节环路(Balancing Loop with Time Delay)
反应迟缓的调节环路
反应迟顿的调节环路模型与模拟
成长上限环路
成长上限模拟结果
威盛公司的成长上限
舍本逐末环路
舍本逐末模拟结果
舍本逐末个案
目标侵蚀环路
目标侵蚀模拟结果
目标侵蚀个案
恶性竞争环路
恶性竞争模拟结果
恶性竞争个案
蓝海策略是恶性竞争的解决之道吗?
富者愈富(Success to the Successful)
富者越富的环路
富者越富的模拟结果
富者越富个案
共同的悲剧环路
共同的悲剧模拟结果
共同悲剧个案
饮鸩止渴目标侵蚀环路
饮鸩止渴模拟结果
饮鸩止渴个案
成长与投资不足(Growth and Underinvestment)
成长上限的解决方案
成长与投资不足环路
成长与投资不足模拟结果
成长未遇上限的个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标志的政府改革运动使非营利组织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非营利组织获得的政府财政资助和民间个体捐赠大为减少,同时近年来非营利组织数量急剧膨胀和越来越多的营利性企业开始进入非营利组织的服务领域,迫使非营利组织不得不面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和竞争加剧的压力,以致于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获得资源,通过内部管理的企业化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这也就是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非营利组织市场化作为社会创业的一种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有效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良好治理结构的形成,增强了资源获取能力,提高了组织效率。但是,市场化也是一把“双刃剑”,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风险和挑战。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如下图所示。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高速发展的机制体现在图1左边的正反馈环中,即随着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程度的加强,获取资源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从而促使非营利组织的效率不断提高,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程度加强,如此循环发展构成了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正反馈环”。但是,这个趋势不能也无法延续下去,因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市场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种要求的增长趋势会逐渐成为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发展的因素。在图1右边的负反馈环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现有的条件制约下,市场化运作的困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程度。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通过基模分析我们得出“杠杆解”:不要推动“增强环路”,应该除去或减弱限制的来源。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主要的挑战在于市场化运作的困难度较大,而造成这种困难度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非营利组织成员以及社会大众对于市场化运作的认知度不高,甚至抗拒,抗拒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追求社会目的与赚取利润的目标存在冲突;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人才资源也极度匮乏,由于非营利组织本身的特殊性质,它们在引进人才时强调志愿性的服务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报酬,因此很难吸引到专业人员的加入,而只能靠有爱心的义工来提供业余服务,由此引发了组织活动的无效率以及组织管理落后、管理能力水平低下、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拥有量不足,市场化运作的资金投入不足、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难以到位;
第四,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责任缺失,政府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解决这些问题的“杠杆解”应该是: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应兼顾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能使非营利组织“变质”,还是应该以实现社会目标为己任,树立在大众中的良好形象,扭转非营利组织成员和社会大众对于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偏见;非营利组织应大力吸引各种人才,提高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水平,关注员工的发展,除了依靠员工的奉献和志愿意识外,还应该关注物质需求和激励措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的前期投入,政府和企业各界应给予大力支持,另外,政府不能将本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嫁给非营利组织,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对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行为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约束,并制定监管措施。
在中国,“社会创业”和“社会企业家”开始成为时髦词汇,一些非营利组织开始探索市场化的创新之路,但是,在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与一家咨询公司合作,对中国社会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时发现,不仅可觅的社会企业屈指可数,还有些基本具备所设定的社会企业条件与标准的组织,并不知道自己可以被冠之以“社会企业”的名称,在“光谱”的另一端,有些被赞誉有加的社会企业又拒绝“享受”这个称谓,这反映了在中国开展自发性社会创业所面临的挑战。
(1)自发性社会创业人才水平及运作能力“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分析。我国自发性社会创业人才水平及运作能力“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如下图所示:上半部分“成长上限”基模,由一个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构成,下半部分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存在负因果链:社会创业人才及运作能力满足程度→加强人才引进和提高运作能力的认识程度。这个负因果链的含义是:当人才水平及运作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创业组织发展的要求时,才认识到增加投资的重要性,才着手投资,而投资到产出存在延迟时间,所以社会创业组织面临因投资不及时而使社会创业组织竞争力下降,社会及经济效益下滑。
“杠杆解”应该是:如果确实有成长的潜能,应该在需要之前吸引人才,提高运作能力;如果成长已经开始缓解,此时不能再努力推动正反馈环,而应致力于吸引人才、提高运作能力并减缓成长的速度。具体应该是一方面吸引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寻求价值观的认同,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向商业企业学习管理并防范商业化运作的风险,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商业机制和培育组织文化,牢记社会创业组织是以完成组织的社会使命为最终目标和将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化业务和慈善性业务进行结合来实现;最后要加强社会创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建设。
(2)自发性社会创业政府扶植及政策法规体系“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分析。我国自发性社会创业政府扶植及政策法规体系“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如下图所示:上半部分“成长上限”基模,由一个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构成,下半部分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存在负因果链:政府扶植力度及政策法规设置程度→政府对社会创业扶植及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认识程度。这个负因果链的含义是:当社会创业难以运作或者出现运作混乱,当前政府扶植力度及政策法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创业健康发展要求时,才认识到加大扶植力度和制定并完善政策法规的重要性,由于存在时间延迟,所以自发性社会创业发展因为政府扶植力度不够和制定完善政策法规不及时而出现运作混乱,严重影响社会创业在我国的发展。
“杠杆解”应该是: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英国、美国和香港等,政府都在开展社会创业的过程中充当了支持者的角色。政府应将社会创业的开展纳入政府的宏观发展战略,消除社会排斥并创造一个强大、可持续及社会融合的经济体系。具体来说可以有:①政府应大力推行全面的社会创业策略,在战略中支持社会创业的开展,并在社会公众中推广社会创业组织形象。②政府让社会创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设计和提供,使其在政府采购方面获得和商业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甚至有所倾斜。③政府可以向社会创业组织提供业务支援和培训,增强社会创业组织的竞争力。④政府要帮助社会创业组织获取适当的融资,政府除了要从资金上支持社会创业组织,还要吸引私人投资和风险投资到社会创业组织。社会创业组织的发展,需要来自国家的规范性管理,明确政府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职能,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创业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进行界定和支持。对社会创业组织的身份进行立法和通过立法规范社会创业组织的经营行为将是合理的选择。
(3)自发性社会创业理论研究与宣传力度“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分析。我国自发性社会创业理论研究与宣传力度“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如下图所示:上半部分“成长上限”基模,由一个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构成,下半部分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存在负因果链:自发性社会创业的发展成熟度→对社会创业的理论研究与宣传力度。这个负因果链的含义是:当社会创业发展成熟度不高相当一段时间后才来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力度,由于存在时间延迟,所以会延误社会创业在我国的发展及推广。
“杠杆解”应该是:由于社会创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社会对于社会创业的认识有限,这就需要一方面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全民动员,利用政策支持等措施来宣传社会创业;另一方面,社会创业组织本身也要不断扩大宣传,启发人们接受博爱、慈善、公益的观念,充分利用好志愿者资源,扩大群众的参与。在宣传的基础上,我国的研究学者还应该在社会创业这个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形成有力的理论支撑,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创业发展之道,对社会创业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思路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这不仅可以很好地指导中国开展社会创业实践,还会在加强社会创业的国际交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要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社会创业组织的专门人才,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便培育出真正的社会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