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也称为社会位移
目录 |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对社会流动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它是与社会分层的研究同时进行的。“社会流动”,最早是由美籍俄裔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Pitirim A. Sorokin)于1927年出版的《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一书中提出,强调对社会流动的定量研究。他侧重研究了流动的数量、方向和地区分布等问题,一般是用于对社会分层、社会平等问题的研究。索罗金将“社会流动”定义为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社会流动率提高,更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兴趣。在西方社会学界,尤其在美国,社会流动已成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据《人口科学大辞典》所载,“社会流动”是指一定社会的社会成员个人或社会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阶层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运动,具体而言是职业、身份、地位的变动。
第一,社会流动是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变动。虽然社会流动可以是同等级社会地位之间的移动,也可以是不同等级社会地位间的变动,但必须发生社会地位的变化;人口流动通常是指人口在地理位置上和迁移或一定时空范围内数量的增减。
第二,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层次之间,也可以同一社会结构层次之内,通常并不影响现存的社会结构层次。社会也只有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流动,才能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三,社会流动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对于个人或群体来说,社会流动是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对于社会来讲,社会流动则是个人或群体争取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方式。社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资源分配到特定的社会位置上,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个人或群体通过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来改变原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状况,努力获得更多、更满意的社会资源。
第四,合理的社会流动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社会流动是否合理应当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
从质的角度来说,合理的社会流动就是要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即所有的符合条件的人具有相等的机会,而且这些条件应该可以通过社会成员自身努力获得;
从量的角度来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承受力为社会流动创造机会,努力增加社会流动量,加快社会流动的速度。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标准,可将社会流动分为三种类型:
(1)根据社会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划分,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规模宏大、流动速度快、变动急剧。其结果往往导致社会结构或人口地区分布上的重大变化。
非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通常不会导致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因而被称为自由流动。与结构性流动不同,它主要是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的,因此相对来说,社会流动数量较小,变化较慢,影响的社会范围也较小。比如,个人由于业绩卓著而不断得以提升。
(2) 根据流动方向划分,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又称上下流动,指人们社会地位的升降变化。它既可以是朝向更高的社会地位等级流动,称为向上流动,也可以是朝向较低的社会地位等级流动,称为向下流动。对于社会成员和群体来说,向上流动通常是普遍需要,一般社会成员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一个社会的政策也应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成员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一般来说,影响社会成员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先赋条件和自致条件。传统社会中,人们普遍看重先赋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谋取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自致条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职业地位的选择;其次,社会因素,包括就业制度、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等。就业制度直接规定社会成员取得特定社会职业地位的条件、方式以及程序,它确定了社会成员流动的基本模式。在一定的社会流动模式中,社会成员是否能取得自己满意的社会地位还取决于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成员的个人素质,社会和成员之间形成双向选择的关系。另外,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也影响社会成员的流动。社会成员变更社会地位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向下流动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下降,这通常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常见的有以下类型:一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下降,像失业。二是由正常的职业地位的退出造成的社会地位的下降,如退休、离休等;还有一种是由惩罚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的下降,如行政或法律处罚。
水平流动指人们处于同一等级社会地位间的流动。它与垂直流动不同,不涉及社会地位的分层结构,通常表现为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社会流动。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很小,而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较大。
影响水平流动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职业结构的变化。例如,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吸引了大批社会成员从其他职业流向新兴产业。
(3) 根据代际关系划分,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指一个人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化。通常以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为标准,比较同一成员或同一批成员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职业状况。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职业结构变化很快,社会成员一生中往往从事几种社会职业,不断变更社会地位,导致代内流动的加速。
代际流动,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变化。代际流动的状况,反映了社会进步的程度和社会分层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状况。
对于社会成员和群体来说,社会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社会来说,社会流动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造成社会分化的过程,又是缓和和消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和冲突的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流动的功能可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社会角度,二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角度。
1、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流动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调整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整合
社会分工必然造成社会的分层,各阶层之间由于利益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尤其在阶级社会中,在社会地位上处于优势的阶级总会利用自己的特权剥削和掠夺处于劣势的阶级,造成阶级对立。
社会流动可以使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相互交往,彼此沟通,甚至结成友谊和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误解和偏见,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冲突。
社会流动也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状况的机会。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生中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这样使得阶层界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够有效地消除不同阶层之间的隔阂。
从社会分工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只有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特别是现代化工业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社会各阶层的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流动可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使社会机制正常运行。
(2)促进社会分层体系的量变,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体系在不发生基本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主要借助社会流动来调整社会结构。社会流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比如城乡人口流动、职业人口变动就属于横向的社会结构调整;而如果社会流动发生在不同等级的阶层之间,就会引起社会结构的纵向调整。
2、从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角度看,社会流动也具有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1)改变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激发社会成员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社会流动为社会成员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机会,成员可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原有的社会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社会成员来说,这种改变意味着社会对自己的价值和努力的肯定。通过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成员又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因此,社会流动对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封闭和传统社会中,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主要由家庭背景决定,即先赋地位是个人社会地位的决定因素。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社会成员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状况。这严重挫伤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机制缺乏活力。
(2)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社会流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促使社会成员建立平等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平等并非指所有的社会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而是指机会的平等。也就是说所有具备一定条件和能力的社会成员具有相同的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
社会流动能够打破阶层之间的隔阂,削弱社会成员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固有的关系。社会流动率越高,流动幅度越大,社会结构就越开放,不同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的机会越趋于平等。
社会流动作为影响所有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生活的普遍现象,受社会和个人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里仅仅从社会宏观角度来考察影响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可单独起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经济结构
影响社会流动的最根本因素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状况。除了经济结构本身影响社会流动之外,它还影响到社会的其他结构,如社会分层结构、教育结构、社会价值观等,从而间接地影响社会流动。
在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产业结构指社会各产业的结构和联系方式,它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产业结构规定了各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和流动的方向,它的变化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大量的新职业、新职位以及增加各产业的劳动力容量等。
社会职业结构也是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它包括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劳动用工制度、招工制度等。社会就业结构直接规定社会成员加入和改变社会职业的条件、方式和可能性,影响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从事每一社会职业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履行特定的手续,经过一定的人事筛选。
可以说,产业结构在宏观上影响社会成员社会流动的方向和数量,而职业结构具体确定社会成员流动的途径和方式。
2、社会结构
影响社会流动的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社会分层体系、社会继替规则、社区分化和组织分化等。
社会总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地位等级秩序构成的,不同等级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声望和其他社会资源。由于生活条件的差别,各等级社会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这种社会分层体系影响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若社会等级间界限十分严格,社会结构相对封闭固定,则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则主要局限于同一社会等级内部,像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印度的种姓制度等就是如此。相反,若一个社会无强制性的等级界限,社会结构相对开放,那么大量的社会成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地位间流动,现代工业社会就是这样。
社会继替原则是指社会成员填补社会空缺位置的规范。社会位置出现空缺时需要其他社会成员来填补,至于怎样填补以及填补的成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社会通常具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这些要求可分为先赋的和自致的。若社会注重先赋条件,则称为世袭原则;若强调自致条件,则称为自致原则。当然完全实行世袭或自致原则的社会很少,通常介于这两者之间。对于社会成员而言,自致原则可提供更平等的社会流动机会。
社区的分化和组织的分化同样也会影响社会流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社会工业化造成城乡人口流动。当然,社区的分化和组织的分化的影响不仅限于此,如果社区或组织的差异比较大,生活条件相对差、社会地位相对低的社区和组织中的社会成员就会流向更好的社区和组织。
3、社会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作用,其中社会教育结构和价值观念是两个比较突出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结构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学家沃克斯·米勒等人曾对社会流动进行实地研究,发现教育的发展程度是影响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白领工人大量增加。
价值观念对社会流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对流动的需要和态度上,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引导社会成员追求不同的社会目标,并指导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成果作出评价,不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指那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健康发展的社会流动,反之就是不合理的社会流动。衡量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量和质两个方面。
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意义:
有利于社会保持一种开放性社会分层结构,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分层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实现劳动力和人才的合理配置,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有助于拓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接触面,增进各个阶层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联系,消除可能存在的隔阂,加强社会整合性。
加强了个人才能和成就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有利于造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合理社会流动是那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合理与否有量和质的标准。
社会流动量的合理性,即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承受力的流动量,使社会流动量保持在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容纳能力之间的特定范围内。
社会流动质的合理性,指社会流动所体现的原则要与社会的基本制度要求相适应。
在现阶段,合理社会流动的基本原则是机会平等原则。而要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必须同时实现普遍性原则和自致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是用来衡量社会地位开放性质是否合理的标准,其含义包括如下方面:
任何社会地位所提供的流动机会应向所有合乎条件的人开放。(开放范围的普遍性)
构成社会地位界限的筛选标准应普遍适用于某一类别内的所有人。(筛选标准的普遍性)
这些标准应当是人人可望通过努力而达到的,而不应只有个别人才有达到的可能。(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
自致性原则是用来衡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因素是否合理的标准,其含义包括如下方面:
排除或缩小个人的先赋因素对其流动的影响;
不承认个人的分层归属性或集团归属性是其流动的唯一决定因素;
个人通过自己后天努力而获得的素质、知识、成就应当是影响其流动的决定因素;
个人的志向、兴趣以及内在动机应当作为决定其社会地位的因素而得到充分考虑和重视。
社会流动的机会平等原则默认人的自然天赋差别,因而也默认工作能力上的差别是合理的,实现这一原则的同时仍然会产生新的事实上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