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对外依存度(Outer Dependency for Oil)
目录 |
石油对外依存度又称原油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原油净进口量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体现了一国石油消费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
1、低位蛰伏阶段
建国初期至199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石油勘探、钻井、采油、炼油、机械制造、油田工程建设、石油科技等方面都很落后,石油工业处于恢复与探索阶段,从天然石油的开采和提炼、人工石油的制造到包括军用航空煤油的进口,中国都不得不依赖苏联。1960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全面终止中苏两国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合作,对中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由此可见,国民经济所需石油基本上依赖进口,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很高,不过,由于需求与进口能力有限,进口量不大。为了振兴民族石油工业,1953年到1957年,国家集中力量加快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的建设,玉门油田迅速成长壮大为一座门类齐全、设施完备的大型现代石油工业基地。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78%。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面貌,标志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1965年新中国结束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基本实现了自给。不仅如此,胜利、辽河、大庆、华北等油气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使全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产量突破l亿吨大关,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中国从此跨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从根本上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从1973年起,为了执行“外汇战略一,我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从1978年至1982年的5年里,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原油数量分别是700万吨、760万吨、800万吨、950万吨、1500万吨。同一时期,中国还向朝鲜、古巴、巴西、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出口石油。1973年至1994年,中国共计出口原油4.3亿吨,增加的石油出口占增加的中国出口总收人的l/3,石油出口量最多时曾达到3500万吨。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在198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外贸统计的出口量为3003万吨,实际出口量为3115万吨。由于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减缓(1974年开始)和国内经济建设所需石油的增加使得原油出口在1986年开始下降。中国从1983年开始小量进口阿曼原油,并于1988年恢复了大量进口原油。到1989年后,原油和油品进口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2、缓慢上升阶段
1993年至2003年1978年我国石油生产量突破l亿吨,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跨人了世界石油消费大国的行列。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之后随着进口量的逐年增加,石油进口依存度缓慢上升。1993年至1996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基本保持在10%以内,1997年上升到近20%,比1996年整整高了lO个百分点。1999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20%。从2000年开始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开始大幅攀升,当年石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30%。2000年中国海关统计的原油总进口量(7026万吨)比1999年(3661万吨)上升了92%。虽然2001年和2002年原油总进口量略有下降,但在2003年,中国的总进口量达到了9600万吨。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国与日本争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等事件引起了对中国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的担忧。此后,以对外依存度为核心的石油供应安全讨论达到了空前热烈的程度。
3、快速攀升阶段
2004年至今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起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2004年是世界石油价格大涨的一年,也是中国石油进口再次大幅增加的一年,这一年石油进口突破l亿吨大关,达12272.4万吨,进口依存度也比200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高达45%。我国原油消费所占世界原油消费总量的份额从1990年的3.5%增加到2003年的8.7%,原油进口占世界进口总量的份额从1990年的0.2%增加到2003年的5.1%。在石油消费总量上,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和环保问题提出预警。数据显示,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4年石油消费量达2.9亿吨,而国内石油产量基本保持在1.6亿吨,石油消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随着国内进口石油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由2003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44%。回中国由昔日的石油出口国演变成如今的石油进口大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过去lO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石油消费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77%,但同时期原油产出年均增长率仅为1.8%。由此可见,我国虽然是产油大国,但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种剪刀差的不断扩大,说明我国的石油资源与石油生产能力已经不足以适应这样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因此,扩大石油进口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但同时我国是一个高能耗国家,GDP石油消耗比美国高约30%,是日本的2倍多,这也是造成我国石油严重短缺的重要原因。
第一,强调节能。
一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技术本身的问题,中国的能源效率很低,这同时也说明中国的节能潜力巨大,通过加强技术和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改革国内现有的油价政策,把石油作为一种稀缺的能源,使价格跟世界接轨,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来促进能源节约。
第二,现阶段在继续开发中国油气资源的同时,要大力利用国外油气资源。
在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上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到国外去“找油”、通过贸易来“买油”,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引进资源国到中国来“炼油”,这是一个双燕的道路,既可满足资源国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又可保障消费国的石油安全。在较低的油价条件下,更应该多用国外的石油,降低国内油田的开采速度。
第三,不仅要开采常规油,还要大力开采非常规油,现在剩余的非常规油的资源比常规油大得多,去国外不仅可以勘探开发常规石油,而且可以着手非常规油气资源,比如适度购买加拿大的油砂资源,或者参股到美国去搞油页岩,非常规这条路也非常重要。
第四,加速天然气的发展。
首先,天然气的形成条件要求比石油低,分布更广泛,全球天然气的储采比比石油大许多其次,天然气素有“绿色能源”之称,是清洁高效的优质燃料再次,随着运输管道的大规模建设和液化天然气技术的进步,使得天然气的全球贸易成为可能此外,目前天然气的价格比石油便宜许多,在天然气的具体利用上,一是可扩大城市用气,二是尽量把天然气用作运输材料。
第五,开发替代能源。
世纪世界是能源多元化时代,整个世纪将都是能源多元化的时期,既有化石能源也有非化石能源,到年左右,其他能源可能会超过化石能源。最有可能有大发展的是核能,其次是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第六,加大能源技术的研发。
现在中国虽然有很多能源技术,但是跟世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海洋技术水平跟世界水平差距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