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农务(electronic agriculture)
目录 |
“电子农务”是以建立网络信息化为基础的一种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形式。它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农产品的品牌宣传、产品推广与销售,以及向农民提供专业、及时、个性化的农业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等。
“电子农务”包括三部分,即电子农村、电子农民、电子农业。
电子农村是指要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农村、学习型的农村、信息高速加工和传播利用的农村。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乡镇和村委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且使其与有关信息资源网络进行对接和信息交流,让农村的信息特别是技术和市场的信息可以流动起来,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农村形成拥有信息就一定会发展,信息多,发展快,信息少,发展慢、风险大的共识,促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电子农民是指要培养信息化的农民,让拿锄头的农民也能拿起鼠标,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来对接现代社会,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市场观念,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为素质高、懂道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农民特别是农业科技带头人进行信息化培训,建设专职和兼职的农技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民的信息制作、发布、接收、查询、判断和综合利用的能力,提高农民对内和对外的信息化交流沟通水平。
电子农业是指农业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其他配套体系都要信息化,要与全球的市场同步对接,在农业产业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农产品包装和运销中逐步实现品牌化、国际化,并且要有效降低和规避市场风险。总之一句话,电子农业就是要“一化带动四化”——用信息化带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完善和实时的农业信息网络,提高动态的产业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让当地的农产品融入到整个国际大市场中去,减少产业和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少农机翻其他生产资料的配置成本,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减少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损失。
电子农务通过对各种渠道繁杂的农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打包,通过以下形式实现信息服务。
(1)信息的订制和发布服务。农民通过发送短信订制、点播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也可以把自己要发布的农作物供求、运输等农业信息发送到电子农务平台,平台采用短信群发方式向订制相关栏目的用户发送或在网站上公布,从而实现农业信息的发布、传播、交流和沟通。
(2)网络信息服务。具备上网条件的农民可以登录电子农务网站,进行信息浏览、检索、留言和发布。还可以通过留言和农业专家进行直接交流和沟通。
(3)声讯信息服务。针对不会发送短信的农民,客户服务中心专门开辟电子农务服务专线,受理农民在农业方面的业务咨询,农民通过手机直接拨打至电子农务服务专线,客户服务人员接到用户咨询后,可立刻到电子农务网站的农业常见问题汇总库中查询,得到答案后立即回复。如果检索不到答案,可间接发表在电子农务网站上的专家解答栏目内,由相应农业专家回复,然后通过电话告知该农民。
电子农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供求信息。主要包括水果类、种植及养殖类、粮油类和各种农副产品市场供求信息。
(2)价格行情。主要指蔬菜类、粮油、肉、蛋、禽类等农副产品及各种农业生产资料最新价格行情。
(3)农业科技致富信息。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种植、养殖技术,农作物的分析预测等信息。
(4)专家答疑。主要是苹果、植物病理、林学、兽医等各类专家,通过语音为广大农民进行答疑解惑,提供季节性、临时性指导意见。
(5)政策法规。主要是国家对农业的宏观政策及各类农村政令,以及市、县两级政府对各项农产品的指导性意见。
(6)跟踪式服务。这种服务是一揽子服务,包括年初国家对本年度农作物的指导性意见及省、市的具体措施等。
1.我国电子农务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民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意识薄弱,投资信息建设的信息不高。虽然全国涉农网站有6000 多家,但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一成左右,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不到0.8%,全体网民中农民只占1.6%,且绝大部分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京沪和广东、江浙等地区。
2)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高。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民仍习惯采用传统方式交易,不能理解和认同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农民不能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也没办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不可能上网发布信息。
3)涉农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很多涉农网站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更新不及时,网站信息中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
4)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由于农产品网上交易要求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但由于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无统一要求,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在保鲜、运输、后续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物流环节难度增大。
2.我国电子农务的发展措施
信息是整个农业市场的关键和纽带,为了加快电子农务的发展步伐,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运作,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大力发展我国农业: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2)搭建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大力建设电子农务网站,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实用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 等多种交易模式,为电子农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3)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4)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由于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实现商户及农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5)大力培养信息人才。政府通过网络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此外,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农业信息服务团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的核心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市场已走出国门,因此要实现我国农业的高效现代化,电子农务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电子农务”项目是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一种尝试,也是政府与企业合作,服务于农民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把有效的信息迅速地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从中受益。
“电子农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大大区别于国内其他农业信息网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是一个信息综合管理及服务平台;二是具备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多渠道性,可以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三是形成政府牵头、全社会积极参与按建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主要是通过制定农民培训制度,建立培训积分卡,提高农民学习和使用信息网络平台来收取和发布农业信息的水平以及各种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等。这些特点,保证了“电子农务”信息网络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陕西联通“电子农务”网站获全国“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评选最具创新奖,显示了“电子农务”网站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