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经济现象称为"玻璃门"。玻璃门现象就是说一些政策规划的愿景看起来非常不错,但实施起来,由于受思想观念、相关规定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阻碍,使得这些政策规划"看得见、够不着",往往一进去就撞门,根本无法落实,即便强行落实也会碰得头破血流。
造成"玻璃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垄断的存在,即某些垄断行业以本行业情况特殊为借口,阻挠非公资本的进入。某些行业之所以长期保持垄断状态,同它们能依靠这种垄断取得垄断利润有密切关系。它们不愿意消除这种特殊地位。这样,即使有了"非公经济36条",有了国家发改委的文件,它们仍以本行业情况特殊为借口,阻挠非公资本的进入。
除了这个主要原因以外,地方封锁也是影响行业进入、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地方封锁的原因很多,或者是担心地方企业受影响,从而影响地方GDP的增长;或者是担心外来的非公经济占领本地市场,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就业,从而导致非公经济难以进入地方的某种行业。地方封锁也是一种利益垄断,只是与行业垄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在一些行业、领域,存在着"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扩大准入与政策支持
简单说来,凡是政府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一个国家民间资本蓬勃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是有活力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同时在税收、贷款以及其他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人们对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见,其实并不是对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见,主要是对通过违法违规行为获得的巨额财富强烈不满。必须坚决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打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非法活动。
大力规范灰色收入
目前,对礼金、红包、出场费、好处费及各种名目的"福利"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监管存在不少漏洞。应该加大规范力度,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继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切断产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调高",不是简单的"抽肥补瘦",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要通过税收等方式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把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进一步发挥好个税的调节作用,根据居民工薪收入水平变化、物价影响、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因素,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漏税等行为,特别是做好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的管理和监控。
促进收入信息公开透明
让收入透明化,是加强监管、促进分配公平的前提。应加快建立包括公民个人资料、收入、财产、住房等信息在内的收入信息数据库,建立个人支付结算体系,推进居民固定账号信用卡或支票结算制度,推动交易电子化。这样,每个人的收入及家庭负担情况都将"晒在阳光下",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将无所遁形,逃税漏税也将失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