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现代领导文化

  	      	      	    	    	      	    

目录

现代领导文化的概述

  现代领导文化是新时期领导者价值观、理念、意识、态度、作风及精神风貌等的综合表达。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性质国家的领导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的领导文化既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又是立足国情、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对我国领导者的行为、意识、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现代领导文化的内容[1]

  现代领导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平的理念。领导文化是体现社会发展方式和领导实践的价值体系,价值性是领导者的显著特点和核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领导实践、领导行为过程中,并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而应该有所倾向,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的某种主观看法和判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深层次的体制变革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叉由于人天生和后天禀赋、能力的差异,这样就造成了社会各成员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上的巨大反差。市场的自利性、自发性和盲目性无法解决个体间贫富的巨大落差。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和公务员都必须为人民服务,这种服务的价值和选择在当下领导者中,很大程度上必须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为目标。

  2、民主的意识。当前虽然我国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领导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由于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封建社会,传统的领导文化还存在着各种消极落后的因素,如人治色彩浓厚,任人唯亲,决策随意性大,以权力服人,官僚习气严重,用专制蛮横实现领导者的意志,失衡的上下级关系等,这些旧的领导文化根深蒂固,尚未完全根除,渗透到我国当前领导体制、领导观念和领导意识中,极大地侵蚀和扭曲了我国社会主义领导本质。新时期,随着个体意识的增强,奴性思想得以祛除,这要求领导者必须在思维深处树立起民主的观念和意识,用民主、科学的方式进行领导,增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把下级当成平等的身份看待,多倾听下级和民众的声音和意见;领导方法上从控制转变为整合、引导,不断提高领导者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3、法治的精神。法治精神的确立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传统人治社会相比,法治社会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法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所有人面前没有偏私,具有公正性;其次,法律具有明确性,它有成套严谨的体系和程序;第三,法律具有权威性,是国家权威机关制定实施的,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

  现代领导文化自然也需崇尚法治,在领导方式、方法和行为的具体过程中体现法治的精神。具体言之,领导文化中法治的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领导者的思维观念、行为方法要有法治精神的存在,必须崇尚法治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地位,重视法律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摒弃传统人治的思想,在领导活动中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第二,要求领导者在领导的过程中,发挥法律的重要作用, 重视法治的建设、法律的完善和发展。

  4、创新的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化及其相互激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等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飞速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求得发展,获得一席之地。领导者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和灵魂,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是带领组织成员实现一定目标的引领者,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 目标的实现无法完全依据传统思维方式,这样就需要领导者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突破旧有思维模式的禁锢和限制,找寻出一条适合现实情势之路。

现代领导文化的要素[2]

  在吸收改造传统领导文化、发展现代领导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发展现代领导文化的核心要素,只有这样,领导文化才有其生命根基,富有生命力,才能在根本上保证领导目标的具体实现。

  第一,民众是领导的根基。领导文化的服务性决定了领导者必须着眼于民众,领导的根基是人民群众。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环境篇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现代领导者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将失去坚实的根基,必将一事无成。

  第二,团队是领导的力量。领导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团队文化,因为领导不可能单独存在。时代发展到今天,领导集体无疑已经成为领导文化坚实的主体性力量。领导活动要发挥整体效应,就必须着眼于发挥群体力量,这是现代社会对领导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团队的时代价值和领导意义在于:首先,领导团队可以适应复杂的社会构成。其次,领导团队可以应对迅速的社会变化。此外,领导团队可以驾驭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必然要求领导者具备面向未来的能力。领导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性的特点,借助各个领导成员的自身特长,全面应对各方面的社会挑战。领导团队通过增强领导活动的适应力进而驾驭激烈的社会竞争。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领导活动必须着眼整体效应,不断发挥群体力量。惟其如此,才能克服组织成员因个体差异所带来的不足,才能使组织统一,也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效能

  第三,创造是领导的生命。这是由领导文化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从实际来看,领导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必须善于创造,只有如此,领导活动才能不断提升到新的层次,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回顾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从农村迈出的,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创新,很快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并迅速推进了城市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试验单元,因此,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是新鲜经验的创造者。张瑞敏率领海尔集团在一个竞争性行业里连续增长20年,中国海尔能在2004年2月,作为唯一中国本土品牌人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之中,是和他与整个集团的创造性分不开的。政府领导者亦是如此,那些有所作为,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成就一番大业的领导者,都无不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当今,如果一个领导者缺乏创造力,则很难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从而会限制组织的实践领域和发展空间。

  第四,变革是领导的希望。领导文化必然受到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人类社会文化是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为此,现代领导文化必须适应这种进步,领导变革势在必行。从长远看,变革无疑是领导活动历史延展的根本希望。赫塞尔本等在《未来的领导》一书中,从多种角度对未来的领导进行了研究,其 核心思想是领导必须进行变革,因为“根据定义,领导者是去领导变革的。”赫塞尔本等在书中写道:“一些人可能会慢慢踱入21世纪,尽可能按照过去的方式生活;一些人可能会胆战心惊地走进未来;一些人会充满自信地步入未来,脑子里想的都是计划和蓝图,只是发现这些东西不太符合新形势的需要;一些风险承担者则会飞奔进入未知世界,用命运来做赌注。而最终能够成功塑造未来的领导者已经在审视地平线后遥远的地方。”综观浩瀚的人类文明史,抱残守缺的领导人必被前进的浪潮无情淘汰,胜利只属于那些在现实环境中勇于创新的变革者。

  综上所述,领导文化与领导活动密不可分。领导者必须科学地认识、利用和引导领导文化,必须主动适应新型领导文化的内在要求,树立正确的领导观念,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将领导活动推向更新的阶段。

现代领导文化三个层面的建构[1]

  科学发展观的确定,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代公民社会的生成以及公共行政环境的复杂性,都要求现代领导文化的树立并对领导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领导文化的建构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一)现代领导文化器物层面的建构

  1、树立民主法治的领导行为模式。近现代社会以来,从公共权力的来源看,一般认为。公共权力源于个人权力的让渡, 它的主体是社会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它必须维护和保障全体成员整体利益。这就要求公共权力的直接拥有者一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应本着民主法治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让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另一方面把公共权力限制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从而损害人民的权益,危害民主和民权,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2、塑造领导形象领导形象是领导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领导者在长期的实践和学习中,认识、体验、总结、凝聚出的具体可感而又富有主观色彩和影响力的一种情境,也是部属和民众对领导者的总体评价和印象。一是树立平民化的领导形象,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倾听民众心声。二是通过优良政绩塑造领导形象,优良的领导形象,既要注重政绩“结果” ,也要注重政绩产生的“过程” ,如果政绩是通过违反民意、盲目决策、专制手段等方式获取的,这不仅最终损害领导形象,破坏领导者在民众中的地位,也伤害了民众的感情,牺牲了群众利益。第三,领导要善于通过与民众、部属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塑造领导形象。

  3、展现领导魅力。所谓领导魅力,是相对领导的权力效应而言的,它是指领导个人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领导魅力是一种柔性领导,是一种软权力,是对威权领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领导魅力在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率领组织实现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现代领导文化要求领导者充分展现自身的魅力,在领导过程中,做到权力与魅力共举,彰显出最佳效果。具体而言,领导魅力包括具有自信心、富有幽默感、富有创造力、有诚恳心和信任他人。

  (二)现代领导文化制度层面的建构

  1、从领导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中建构现代领导文化。领导文化具有主观性,但它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予以展现,领导体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体而言,领导文化规定了领导体制建立、发展与变革的方向,领导体制则是领导文化的载体, 它通过比文化更具外显性质的体制予以展现,又对领导文化起着促进、调节作用,以使领导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一是建立科学的政党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根本原则, 将主要精力放在全局指导、战略问题和宏观决策上,协调各地方、各部门的关系和利益,协调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二是以民主的精神,扩大民主参与,引领领导体制的完善和变革。三是完善公务员制度,培养优秀公务员队伍。

  2、从国家方针、政策和路线中建构现代领导文化。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更为根本的制度领导文化。在路线、方针和政策里,领导从大政方针的角度,特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规定了领导层的行为准则,并以此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展开活动。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具体的国情、我国所处的特殊环境和阶段从原则上规定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方向,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三)现代领导文化意识形式层面的建构

  意识形式的领导文化是领导文化的高级形式,是领导文化中“绝对心灵的自由思想”(黑格尔)。它是领导者在领导文化中文化形态及其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是一种对社会规律和主体来说自觉把握的超越性的思维,是组织领导文化的深层内核, 决定着领导文化的基本性质、文化特征和发展方向,更进一步制约着作为它的有形制度特征、发展和变更等。可见意识形式的领导文化是一种表现领导文化时代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式。

  1、在追求民富、民强、民智中建构现代领导文化

  (1)追求民富。民富是从经济层面对领导文化提出的要求。国家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最终体现为民众的富裕,而不是国家将绝大部分财富揽于囊中,形成民穷国富的局面。民富还意味着人民可以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凭借自身的能力创造财富。(2)追求民强。这是从政治层面对领导文化提出的要求。民强就是民众拥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意识,就是能够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权益,就是能够拥有高超的政治参与艺术,监督国家机关行为。当然,民强并不是民众的一己之利,更不是为了损害公共利益而谋求个人之利,而是在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中寻求最佳平衡点。(3)追求民智。民智是文化层面对领导文化提出的要求。民智主要体现在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拥有和提高。人民从愚昧无知走向科学理性,倡导科学精神,创造科学的生活方式。

  2、在塑造领导价值观中建构现代领导文化

  领导的价值观潜藏于领导的深层意识和内心深处,对领导的心理、行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领导文化的建构也需领导价值观的重塑。新时期领导价值观主要有: (1)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做到尊重人,即永远把人当作目的来看待,珍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个性;做到维护人,即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行动准则;发展人,即消除社会生活中制约人们平等发展的种种因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满足人,满足人多方面的需要, 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需要。

  (2)公平的价值观。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安定团结、充满生气的社会。作为领导者,必须在思维深处树立起公平的价值观,努力在社会中实现公平。领导者应该通过自身的领导活动,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在社会成员中增强公平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共享发展成果。

  3、在追求领导精神中建构现代领导文化

  领导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不同时期的领导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特质。

  新时期,领导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坚定的理想信念。领导者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服务的精神。服务是领导的本质,是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的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授权的,具有公共性,这种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领导者的公共性,即服务的精神和理念。(3)创新变革的精神。领导者创新变革的精神会反作用于社会,推进社会创新意识的培育与形成,使社会整体处于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积极氛围中,使社会个体在创新氛围中发挥其智慧与才干,最大限度增进个体利益,同时也增进社会的总体利益。

参考文献

  1. 1.0 1.1 苏礼和.论现代领导文化的蕴涵与建构[J].《领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2. 雷达.领导科学[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