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流通业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流通企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通过特定经营形态,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业态竞争是流通企业利用业态的变化争夺市场、争夺消费者的行为。业态的变化能起到适应市场需要、吸引购买行为、扩大销售额的作用,因此业态成为流通企业竞争的工具。
一般来说,流通业态的确定与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企业规模和实力大小、周围市场环境以及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市场等密切有关。流通业态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和连锁经营等三种。
1.批发是指从生产商或其他经营者手中采购商品或劳务,再将其提供给商业用户或者其他业务用户,供其转变、加工的大宗商品交易方式。
2.零售是指把商品和劳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和商品交易方式。这里所说的最终消费者,是指为了进行生活消费的消费者。零售业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商品经过零售,卖给最终消费者,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3.连锁经营一般是指在核心企业领导下,采用规范化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实行共同的经营方针,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有机结合,实现规模化效益的联合体组织形式。其中的核心企业称为总部、总店或本部,各个分散经营企业叫做分部、分店、分支店或者成员店等。
业态 | 特征 |
---|---|
1.批发 | (1)交易批量大; (2)交易更加理性; (3)商圈更大; (4)交易关系稳定; (5)交易过程中服务项目的专业化倾向日益显著。 |
2.零售 | (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2)对店铺选址以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性;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活动受商圈的限制。 |
3.连锁经营 | 表现为经营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和规模化。 (1)标准化是连锁经营最基本、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指连锁店在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等方面实行统一、规范、制度化的管理。 (2)专业化是指连锁经营企业将采购、进货、库存、配送、销售以及收银等环节,按其工作内容的具体特点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化细分,形成由专门技能、专门操作方式和专门工作内容构成的专业化工作岗位,不再需要“一事一议”,只要按制度要求进行管理即可。 (3)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物质装备电子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4)规模化:连锁经营企业依靠在不同市场区域设立众多分店以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额的目的。 |
对流通业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2.人口流向和流量;
3.销售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4.消费者生活方式和购物习惯的变化;
5.竞争方式改变及竞争程度的加剧。
流通企业在选择业态模式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传统流通业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商业区,现代流通业态的选址已经不局限在市中心,而是向郊区等偏远地区转移。
2.商圈:流通业态的辐射范围通常用商圈来表示。便利店的商圈半径以不超过1公里为限。百货公司的商圈大多为3公里。测量商圈另一个方法是辐射区内的人口数量,人口越多,商圈越大。
3.店铺规模:店铺面积是衡量流通业态的重要因素,一般以营业面积衡量店铺的规模。国外衡量店铺规模的基准是200平方米,小于200平方米的称为小型店铺。例如:便利店、专门商店等是典型的小型店铺;购物中心是最大的零售业态。
4.营业时间:国外衡量营业时间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看全天总的营业时间,以11个小时为限;二是看全天停业时间,以晚9点为限。营业时间最长的业态是便利店。
5.从业人员
6.服务方式:服务方式是区别不同流通业态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讲,流通企业就是服务企业,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服务竞争是流通竞争的主要形式。关于服务方式的划分,目前常见的是人员销售和无人销售两种方式。人员销售是指营业员全程服务消费者,服务水平较高,专门商店、百货商店采用较多;无人销售是指消费者自助销售,服务水平较低,超市、购物中心等采用较多。
7.客户关系:业态管理模式下,流通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它立足于选定的客户群,因此对客户资源掌握得比较充分。
8.加工能力:百货商店由于以经营品牌商品为主,因此大多数流通加工在生产领域完成了,自己不掌握流通加工能力。但超市这种业态却十分重视流通加工。
9.商品品种:品种政策是众多流通业态经营政策的基石。
10.商品陈列:百货公司商品陈列以强化商品渲染为主;超市以商品大量陈列为主;廉价商店采取仓储和卖场一体化的陈列方式,低矮部位搞仓储,上面部位搞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