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民生金融

  	      	      	    	    	      	    

目录

什么是民生金融

  民生金融是指基础类新金融在民生领域的运用主要包括保障房金融、医疗金融、交通金融、汽车金融旅游金融、教育金融以及建材家装家电、婚庆、百货消费金融

民生金融的特点[1]

  民生金融在本质内涵上不同于普惠金融,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金融普惠,充分凸显金融的经济和社会属性,民生金融的本质是要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多样性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它是金融竞争机制和普惠机制的有机统一。

  民生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及其构成的经济组织,主要侧重于金融服务需求大但相对分散且风险高的弱势群体。从地域分布来看,民生金融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重点是服务缺少金融支持的西部和老少边穷等不发达地区;从阶层结构来看,民生金融的服务对象包括全体大众,重点要服务经济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低收人人群。民生金融的服务内容涵盖改善民生福祉和发展民生经济的各个领域,不仅包括满足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文娱教以及就业环保投资等各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还包括“三农”、扶贫、小微企业以及应急救灾等领域的金融需求

  总体上,从民生金融的本质内涵,以及民生金融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判定民生金融具有以下特点:(1)民生金融同时具有两类属性,即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2)民生金融的服务范围涉及面广,管理流程繁琐且复杂,服务难度大;(3)民生金融的收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表现为短期收益低而长期收益高,私人收益低而社会收益高;(4)民生金融的经营风险高,总体上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缓释机制,可能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我国民生金融存在的问题[1]

  第一,我国民生金融的融资覆盖面不广,在民生改善和民生建设领域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融资缺口。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例,虽然近年来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专业化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发展优势和增长潜力,但是当中小银行关系型信贷供给不足时,大型银行的信贷配给现象十分严重。从我国银行信贷的市场份额来看,占银行总数不到10 的大型银行,贷款存量占到市场份额的80 以上,而数量超过90 的中小银行,其贷款存量的占比不足2O 。反观企业数量以及对经济的贡献度,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 9/6以上,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 ,就业人数占到全国就业人口的80 9/6左右。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历史短,缺乏足够的资产担保,而且治理结构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小微企业与大型银行之问的信息不对称,大型银行为了追求规模效应,更愿意为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大型项目和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说明,我国当前的银行业结构和小微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相脱节,大型银行主导下的信贷歧视和专业化中小银行的发展滞后,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重要原因。当然,由于其他专业化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机制的缺失,在“三农”和创业等民生领域,也同样存在着融资缺口较大,民生金融覆盖面过窄等问题。

  第二,我国民生金融的产品多样性不足,弱势群体很难通过个性化的产品或工具享受金融普惠带来的益处。我们认为民生金融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银行业,民生金融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多样性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因此对于应急救灾、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险等领域,保险业的产品创新必不可少。根据我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为人均1 062元,较上年提高100元,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保险密度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的保险密度要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这说明由于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的保险产品,我国落后地区的各类群体享受保险服务的程度严重偏低。另外,我国总体的保险深度只有3Z,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5 以及全球7 的平均水平,对于金融普惠需求大的落后省份,其保险深度的水平要更低。这些都说明,我国的保险业目前仍然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保险产品侧重于以财产保险中的车险和人身保险中的寿险占主导,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倾向于服务弱势群体为主的多样性保险产品。总体来看,由于我国民生金融领域产品的多样性发展存在不足,导致现有的民生金融服务很难真正满足特定经济群体的金融需求。

  第三,我国民生金融的创新激励不够,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使民生金融的发展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由于民生金融具有服务范围广、管理流程复杂、风险高和收益低等特点,因此持续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是民生金融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但是,从我国民生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一方面缺少持续和稳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民生金融的业务扶持,另一方面也缺乏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民生金融的创新激励,再加上实践中很难形成一个分工和职责明确的多部门以及多层次的合作平台,使得金融机构在民生金融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动力不足,更倾向于通过传统的产品和业务发展模式,为民生领域提供有限的金融服务。以上分析表明,民生金融必须要建立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其他相关制度保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民生金融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金融部门自身追求经济利益的内生激励,也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为其保驾护航的外生激励,否则民生金融就会陷入创新不足的发展困境之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制约我国民生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理念,经济导向及金融业结构上存在的缺陷,成为制约我国民生金融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二是相关部门之间多层次的合作渠道不畅,金融部门缺少探索和研发金融普惠性产品的制度保障,成为制约我国民生金融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三是金融机构自身服务民生领域的各种创新不足,包括产品、交易技术、组织和市场等创新的停滞不前,成为制约我国民生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四是接受民生金融服务的群体分散且缺乏信用自律和有效组织,普遍存在的低信用水平和机会主义行为,成为制约我国民生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

民生金融发展的对策[1]

  (一)要形成社会共同关注民生金融发展的统一思想

  如果说民生金融派生于民生经济时代的到来,那么民生经济则是中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的产物。长期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由于经济增长长期游离于民生之外自成体系,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很难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获得应有的福利改善。因此,加快民生经济和民生金融的发展,首先要求中央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民众提供高效、公平和均等的公共服务,实现民生改善和包容性增长的有机统一。其次,对于涉及民生改善领域的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税收减免风险补偿、资金匹配等方面,真正落实好中央的惠民政策,为民生金融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再次,金融机构自身要认识到支持和服务民生经济,既是金融业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外在要求,也是金融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积极参与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最后,民生金融的受众群体同样应该在民生金融的发展中有所作为,通过严于律己的信用提升、组织抱团和集聚等方式,为金融普惠创造条件。

  (二)要完善政府部门配套服务民生经济的保障机制

  民生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一方面中央层面的政策导向需要依靠各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另一方面民生金融正外部性特点也要求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因此,各级政府要明确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在改善民生过程中的职责和分工,要通过制订完备的法律法规,杜绝直接干预民生金融资金的投向和规模,给予民生金融独立的资金使用决策权,保证民生金融的发展遵循市场化规则和商业化模式。各级部门还应该为民生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注重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有效落实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风险分担和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搭建一个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致力于服务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合作平台。总之,民生金融的健康发展不是金融部门单方面的事,它也需要有各级政府部门完善的保障机制来保驾护航。

  (三)要加快金融机构探索服务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

  民生金融的本质在于创新发展,这是因为民生金融的精髓是金融竞争机制和普惠机制的结合,是金融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由于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具有私人收益低而社会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金融创新才能确保在竞争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声誉提高也获得社会效益。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产品、组织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在经济效益和服务民生上获得双赢。例如,国开行长期以来立足民生经济,积极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发行了国内首批区域集优票据,成为集债券、银行、政府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重要的融资工具创新,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比如建设银行推出创新性金融产品“民本通达”,该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认识到了民生领域动态化发展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因人、因时、因需的市场细分。“民本通达”下面设有“教育惠民”、“医疗健民”、“社保安民”、“环保益民”四个子品牌,分别对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环保四个民生领域,有针对性地为各层次民生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可见,支持和鼓励民生金融的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加快探索服务于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

  (四)要提升弱势群体在民生金融发展中的协同效应

  作为享受民生金融服务的经济主体,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业、企业和个人等,应该在民生金融的活动中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自身的信用提升、组织抱团和集聚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为民生金融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首创由会员——联保小组——乡村中心组成的五人连带组织模式,通过团体贷款和小组成员连带担保责任的融资模式,利用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监督,降低民生金融服务中风险管理的成本,成为金融服务低收入群体的有效模式。此外,我国广东省也有许多地方的小微企业已经自发地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优势,例如汕头谷饶镇的针织内衣,汕头和平镇的音像制品,阳江的刀具,东莞虎门的服装,中山小榄的五金,中山古镇的灯饰,佛山石湾和南庄的陶瓷等。这些特定行业的小微企业在空间上的集群,为金融机构发挥专业化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获得盈利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以上分析都表明,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民生金融的发展中更应该有所作为,要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和团队合作,为金融普惠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胡海峰,赵亚明.我国民生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学与研究.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