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News Sensitivity)

目录

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新闻敏感具备较强新闻敏感的记者能对新闻的价值和表现形式、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效果做出最佳的判断,它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标志,是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

新闻敏感的类型特点[1]

  新闻敏感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四类:

  1、闪现型新闻敏感

  这种形式的新闻敏感是在无意中碰上的新闻信号立即与头脑中潜伏信息相认证,从而识别其新闻性一这种新闻敏感具有偶然性、敏捷性,从记者主观上看,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件新闻,而是正在专心采访另一件新闻事实。这时,突然出现了机遇,猎物自己撞到枪口上来了,想不到的新闻事实出现在眼前: 新闻信号的产生很突然,瞬间即逝。所以 兑,要求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 瞬间内进行思维判断 如果有新闻价值就进行采访报道,没有就放弃。

  闪现型新闻敏感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种比较孤立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其实并非如此,记者头脑中贮存着大量的信息和问题,这些问题同时带有一些假设性的信息答案,处于一种潜意识中,不遇上火花,就不会点亮,似平地惊雷,强烈地刺激记者的神经系统, 引起机敏感的思维活动,与头脑中的潜伏信号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即在刹那间印证。闪现型新闻敏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敏感之所以能够闪现,看似无意的收获,实质是长期留心积累的产物,看是无源却有源,道是无意却有意。

  2、开掘型新闻敏感

  这种形式的新闻敏感是以客观事物的浅层次为起点。思绪沿着一定的顺序步步深入,层层挖掘。遇上新闻信息迅速即识别。这种形式的新闻敏感要求记者具有很深的分析、判断能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你掌握一件或若干件事实的现象之后,这些事实都很生动,但是却提炼不出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必须拿出分析能力对事实作出层层分析,抓住本质。例如:1980年, 原国务院的一位负责同志在国家经委召开的布置第四季度生产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按常规办事,这种内部讲话是不作公开报道的。参加这个会议的新华社记者, 开始也觉得这位负责同志的讲话“没有突出的内容”,不准备报道,可是,新华社编辑部一位领导同志听了记者的汇报后马上指出,负责同志在讲话中表扬济南对两家饭馆实行停业整顿一事是件大新闻。同时认为,该负责同志提出解决燃料不足的办法是择优供应。也是一条好新闻。于是记者就此写了两条重要的短新问, 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是一起事件, 有无新闻敏感的人看法截然不同。另一种情况是从一大堆平凡无奇的事实中寻找不平凡的特殊之处, 这就需要记者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思路沿着事物的层次步步深入,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从而发现新奇的东西。

  这种开掘型新闻敏感也适用于当前改进会议报道的有关精神 当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意见》、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实施办法》的出台,更要求记者同志要具有开掘型新闻敏感, 善于在会议中捕捉新闻,即要体现领导的活动,会议的主要内容,更要使新闻再现亮点,把笔触放在基层身上, 放在群众身上,跳出会议写新闻,没有新闻敏感就会“泡”在会议里,写不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当然,也会使记者在改进会议报道中落伍,不适应当前新闻改革的需要,不能发挥有效的新闻宣传作用。可见这种敏感性是何等重要。

  3、发散新闻敏感

  这种形式的新闻敏感,以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为起点。追踪新闻的思绪沿着某种脉络发散开来。这种思维方式是用眼前出现的信息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启动思维,这主要借助于想象、联想,向着不同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捕捉新闻信号。1995年秋季的一天,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应邀到鞍山市为中、小学生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有线电视台的记者采访高玉宝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高玉宝送给记者的名片与众不同,上面印有《我要读书》的小漫画(漫画的内容是: 一个正值读书年龄的小女孩在街边摆摊卖茶蛋,满脸是泪,手捧一本书,书名为《高玉宝》,漫画下面是高玉宝写的一首诗:“看了此画泪满腮, 我那童年别再来,无知无识怎建国,当以全心育英才。”)记者马上意识到名片的故事非同寻常,在采访高玉宝个人事迹的同时。也获得有关名片的信息。高玉宝解释说,想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看法。于是记者以一名片为契机。引发出当时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读书真的无用吗?——由高玉宝的名片所想到的》,发表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4、顿悟型新闻敏感

  这种形式的新闻敏感是在遇上新闻信息的当时没有立即识别出它的新闻性,过后在另一个信号的启发下顿然醒悟, 这种思路回折形式形成的敏感叫新闻敏感。它是在长期苦苦思索之后,突然获得的一种“顿悟”,是在某一信号引发下识别新闻的神经由抑制变为兴奋,由迟钝变为敏感。记者在观察生活时,在构思立意时,对于某个问题,某个形象,冥思苦想得不到解决。突然在一个偶然的时机,思想闸门被启示所冲开,让人激动不已,这种灵感的产生源于多思多疑。

新闻敏感的内生与外化[2]

新闻敏感的内生

  新闻敏感并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它跟一个人内功的修炼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越高、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越高,可能发现的有意义的新闻就越多,就能更多地从普通事件中挖掘出不同常人的视角。这种内功的修炼就是新闻内生于“心”的内涵。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新闻敏感不能凭空而出,尊重事实是新闻敏感性的生命,同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意识,并且一个人的新闻敏感跟他是否“心”系国运民生有很大联系。

  1.新闻敏感内生于“心”,“心”基于“实性”

  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只有把握这一原则,新闻敏感才有“根基”。新闻的“实性”是什么,新闻的实性不仅是要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也要反映新闻事件内在的规律性和思想性,这:才是新闻的“实性”。在新闻写作中,我们既要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又要避免浮光掠影地报道新闻,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不仅要做到报道事实的准确,也要注重报道对象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它的思想性和规律性是否也具有“实性”。把握了这一报道的尺度,就要力求报道的全面、深刻,并体现报道主体的思想和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的报道才不是零碎的、现象的、表面的,这样的报道才能体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报道对象内在的“质”的东西。新闻从业人员基于这样的“实性”认识,才能沉入基层,创作出表现这个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品之作,民生之作。这样的作品也才更能体现我们党的新闻路线、方向,群众也欢迎。

  2.新闻敏感内生于“心”,“心”联“新”

  “心”与“新”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心”才有“新”的尝试。敏感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黾要注重新闻的“新”,即新闻的“立意新”、“角度新”、“表现形式的新”。新闻记者要有这“三新”的真功夫,就要多接触、广浏览、多观察、多创造,多沉人基层、多思考,要有“心”、用“心”。多接触是指多接触人,广浏览是指多浏览信息,多观察指多观察我们的生活现象,多创造是指勤跑、勤动笔,多沉入基层,是指记者要到工厂、农村等一线,多体察民情、民生,多思考就是多对看到的、想到的、观察到的消化为自己的东西,转化为内心的沉淀。如:果一名记者经常这样做了,他才能更容易发现新闻。新闻报道“立意新”是基于一个人对事物的深入思考,而这种思考要有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就:是建立在平时接触、浏览、观察等的基础上的。在这些基础上,思考得越深入、越透彻,新闻报道的思想性越强,思想性强了,采写出来的新闻才能避:免老生常谈,谈出新意。“角度新”自然也跟我们记者接触、浏览、观察分不开,俗话说见的多了视野也就开阔了。生活是一本书,视野开阔了,记者再戴上“有色眼镜”,或者站在不同的方位对见到的东西进行表述,就能实现新闻的“角度新”了。一件事情实际上有很多的报道角度,例如一次事故,我们可以关注事故的救援,也可以关注事故当中的人,还可以关注事故发生的现场概况,切人点不一样,新闻视角就不一样。我们关注事故当中的人,表现的视角又可以有很多,在电视作品的创造中,可以去表现人的内心,通过表现他内心的活动,恐惧也好、失望也罢,总之能反映出人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等主题。或者关注事故当中的群体,捕捉其中的感人场面,这可以是为素不相识的人伸出的援手,也可以是共同承担生命之重,突破生命的极限,共同应对生命在困厄之中的挑战。“新闻表现形式的新”就在于我们的记者在广闻博见的基础上,找到最合适的、最能体现“新”意的报道类型。是用现场新闻还是人物特写、通讯消息、消息加评论?这取决于记者是否有心、用心,如果用心去组合,这种表现形式可以是现场新闻加人物特写,现场新闻是对新闻报道面上的描述,人物特写就深入到点上的叙述了,这种点面结合的新闻表现形式就能创造出1+1>2的新闻效果。

  新闻敏感强的记者是新闻出“新”的记者,他具有“审时度势”的洞察力,“一针见血”的判断力和“沙里淘金”的挖掘力。在新闻采访中能迅速判断新闻事件的价值意义所在,抓住群众喜欢看、乐意看并且感兴趣的东西,实现新闻作品的角度“新”,思想高度的“新”,表现形式的“新”。

  3.新闻敏感内生于“心”,“心”系国运民生

  新闻敏感内生于“心”。“心”系国运民情,我们的新闻报道才有厚重感,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进社会进步、改善民生的价值。2009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很多企业破产,生产性过剩,反映在农村就是农民消费意识减弱了。从农村了解到,农民消费意识减弱了,是怕钱会变得不值钱了,所以他们省,他们宁愿把钱存进银行,或者在城市、农村购买房产。实际上,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农民对货币保值增值的需要。而这一时间,党和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一再鼓励消费,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可以说当时的舆论基调已经很明朗,但是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并不容易。这时,在浙江省云和县的一次金融工作例会上,银行正在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业务,他们甚至派出了一些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宣传信贷业务。于是,一篇《云和聘请理财师为农民理财》的新闻在浙江日报经济版头条刊发,还配上了浙江日报的评论,没多久,人民日报也转载了浙江日报的这篇报道,使“聘请理财师为农民理财”一时间成为国内一些地方政府效仿的工作模式。凭着新闻敏感,不是一般地报道银行到农民宣传信贷业务,而是从引导农民进行生产性投资消费出发,选取了“聘请理财师为农民理财”这一崭新的角度,使小消息产生了大影响。而能有这样的新闻敏感,正是因为想到了农民所想,从为农村的流动资金寻找更好的出路、获得更好的投资配比这样的出发点,写出了这篇新闻稿件。另一方面,既然扩大内需、活跃农村消费市场是当时的舆论基调,那么怎样去活?《云和聘请理财师为农民理财》讲的是帮助农民实现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农民口袋里的钱能生钱了,这样即使在金融危机下也会舍得消费的,这就“活”了。

新闻敏感的外化

  新闻敏感的外化,讲的是新闻敏感的表现形式,即作品涉及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外在表现形式,这也是可以体现一名记者的新闻敏感性的。

  1.新闻敏感的外化:文字、声画语言表现新闻敏感

  电视新闻能让观众身临其境,但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主要靠的就是记者对现场画面的捕捉或者“导演”,还有就是对同期声的捕捉,而不是靠记者的文字描述。换句话说,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用摄像机表现或展示其新闻敏感,比报纸和广播记者难得多。因为现场是即时的,转瞬即失的,如果报纸或者广播记者现场没有采访到位,可以通过电话采访措施加以补救,但是电视新闻不行,电视新闻主要就是靠画面记录新闻现场,表现新闻事件的内核,电视新闻记者没有拍到、采访到表现主题的画面,现场声和同期声事后是没法补救的,如果用文字弥补这一缺失,就容易出现声画两张皮的不和谐现象,从而失去了作为电视新闻的优势。

  就电视新闻而言,声画的运用体现着一名记者的新闻敏感。(1)以电视新闻记者的“推、拉、摇、移”的镜头感为例,这些镜头是新闻敏感的外化,体现了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有不少人认为电视新闻记者要少用或者不用“推、拉、摇、移”的镜头,认为这些镜头占用的时间长,长度是一般的固定的镜头的几倍,用较长的信息量表现主题,不免有冗长拖沓之嫌。虽然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推、拉、摇、移”是否合适主要在于运用的合理不合理,表现的画面有没有美感,在于画面表现力是否丰富,是否有目的、有内涵,这正是摄像员的新闻敏感性所要求的。在一些优秀的电视记录片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运动的镜头,特别是拍摄动物世界的电视画面,就有很多是运用了“推、拉、摇、移”的镜头,这些镜头的运用增强了故事性和真实感,使画面看起来更逼真,也更唯美,而且我们往往能从这些运动的镜头中体会到摄影师们的意图。总之,包括“推、拉、摇、移”在内的镜头,主要还是依赖于新闻记者的灵活选取。(2)特写镜头和同期声也是新闻敏感的外化。特写镜头和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深化新闻主题、表达电视作品情感的主要渠道,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外化。用电视新闻界流行的话说,就是拍摄画面要成组,每组画面由不同的景别组成,其中特写镜头捕捉得好不好,最能体现新闻记者的功底。而同期声虽然在一篇电视新闻中运用的次数不会很多,但是精彩的同期声往往是点睛之笔,对深化电视作品的主题、表达作品外的意味有着突出的作用。

  2.新闻敏感的外化:文图观点的表达体现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外在于形,还在于观点新,能平中见奇,抓住特点,写他人所未写。新闻作品能不能表达出独特而新颖的观点,体现着记者新闻素养的高低,新闻敏感的强弱。要写好新闻,记者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对社会人生的洞察一定要优于常人,能在平常的事件中发现新闻,通过文字、图像、同期声这类外在的形式表现新闻,这种表现可以是融人了新闻记者情感、思想的表现,也可以是对事实真相客观公正的再现。但是好的新闻作品一定要有表达,当然这种表达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需要、符合社会进步,是一种在符合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更高层面上的真实,情感思想上的真实。以《云和为“亚健康”农民制定康复计划》的稿件为例,2008年8月,一年一度的农民体检在农村大张旗鼓地进行,笔者赶往云和县沙铺乡采访。农民经过体检后,有病的得到了医治。但是记者发现一些农民得的是风湿、精神障碍等疾病,这些在医学上有一个称呼叫“亚健康”。这些农民的健康,政府也应该引起重视,但政府重视了吗?记者随后了解到,实际上当地乡党委政府确实在做着村干部结对帮扶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与百姓交心,疏导他们的情绪。而且该乡还在当月买了一些体育健身器材供农民锻炼所用。政府的这些努力帮助农民避免了亚健康进一步朝恶性方向发展。于是建立在新闻事件真实的基础上,笔者写成《云和为“亚健康”农民制定康复计划》的新闻稿件,提出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注点还要向预防阶段延伸,关注农民的“亚健康”问题,这也是政府亲民、爱民的切实举措。这篇稿件次日在丽水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并在浙江日报发表,获得了当年的浙江省县市区域报一等奖。这就是一篇在观点表达上获得成功的新闻案例,这种观点的表达有深度,推动了政府的工作,百姓也受惠。

新闻敏感是内生与外化的统一

  1.新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内生与外化的结合

  只有把新闻敏感的内生与外化结合在一起的新闻工作者才是有新闻敏感的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面对大千世界的新闻事实,哪些有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哪些是来自基层的声音,哪些代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是分辨不出来的。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必须要具备“两个吃透”的能力。一是要吃透“上面”,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吃透,消化于心,当这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存之于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要怎样报道是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的。二是要吃透“下面”,就是要了解民情、民意,让报道符合百姓的心声,代表社会各个阶层的呼声,报道来自基层的声音。当这些都“吃:透”的时候,就要借助新闻的外化形式进行表现了,而表现的好坏就又跟新闻敏感联系在了一起。当新闻记者借助图像、同期声、文字等表现形式的时候,这些表现形式越具有感染力、越具有思想的深度就越间接说明了记者新闻敏感的强弱。新闻记者也只有做到了新闻敏感内生与外化的统一,吃透“上面”和“下面”,运用好文字、图像、声音等新闻敏感表现的载体,创造出来的新闻作品才更具有生命力,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样的作品才算的上是有灵魂的作品。

  2.实现新闻敏感内生与外化的结合需要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一般来说,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视野要开阔,文字功底要好,从事电视新闻的记者还要能运用摄像机拍出好的图像,采到优质的同期声。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记者还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要有一双筛选信息的眼睛,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无用化”删除。并且,新闻记者要“勤”,勤于交朋友、勤于观察、勤于下基层,勤于创造。天才来自勤奋,“勤者”才能“多能”。新闻工作者还要有“心”,他的心的跳动要与时代同步,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同步,与人民一起呼吸。这样,新闻记者思考的维度才会宽,思考的深度才会广,选择表达的方式才会独特,无论是新闻角度的选择,还是新闻画面视角的切人才都会与众不同,才能实现新闻敏感性的内生性和外在性在实践工作中“无缝对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闻精品。

参考文献

  1. 周瑞杰.浅析新闻敏感的特点[J].记者摇篮,2003(12)
  2. 练彦.新闻敏感的内生与外化[J].丽水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