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伐(Selective Cutting)
目录 |
择伐是指砍伐成熟、过熟和有缺陷的树,留下足够数量健康的有商业价值的树木和其它树种,以确保未来的木材生产量和防止水土流失所需的森林覆盖率。
择伐应用两种基本的造林技术:
择伐按其经营的集约程度分为集约择伐和粗放择伐。
1.集约择伐
集约择伐可分为单株择伐与群状择伐。单株择伐是在林地上伐去单株散生的,已达轮伐期及劣质、有害的林木。伐后所形成的林地空隙面积小,通常仅有较耐阴的树种能得以更新。群状择伐是小块状的采伐成熟林木。集约择伐要求很高的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适用于山地生态公益林、经营强度商的用材林。要求伐后始终保持有各种大小林木的均匀分布。采伐量应与林木净生长量保持平衡;在采伐利用的同时,应十分注意对林分的培育。
2.粗放择伐
只注重木材利用,而忽略今后森林的质量和产量。作业时只考虑取得一定规格的木材与经济收入,很少考虑伐后的林地状况和更新问题,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生产上已禁止采用。
择伐的优点在于始终维持森林环境,维持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异龄复层林,具有更高的景观价值;采伐利用与抚育更新紧密结合,最适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择伐作业的缺点表现在采伐木比较分散,采伐、集材较困难,作业中兼顾抚育,生产成本高;作业过程中易损伤保留木和幼树;要求的技术条件较高;不利于阳性树种的更新。
择伐作业应用的很广,除了强喜光树种构成的纯林与速生人工林外,其他的林分都可采用择伐。只是在有些条件下必须采用择伐,而在有些条件下,可以选用择伐与其他作业法相结合。其主要的应用对象为:
择伐最适用于由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而且择伐是异龄林的惟一可采用的采伐方式。择伐法的设计,应根据林分培育目的(用材林或防护林)、林分年龄结构、层次结构与林分组成的持点,来确定采伐强度与采伐木的标准。所采用的更新方式往往为天然更新。在现有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达不到更新标准时,应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进行补栽。形成的下一代林分仍是异龄林。
由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构成的复层林,针阔混交的复层林以及有一定数量的珍贵树种(如水曲柳)的阔叶混交林,都只能采用择伐。这些类型的林分经适度择伐后,能使保留的目的村种生长得更好,择伐作业不但获得了木材,而且能较好地对保留木进行抚育。
我国从南到北有大面积的次生阔叶林,而且较多的是混交林,过去总认为它们价值低而进行皆伐,代之以针叶树种更新,使森林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与防护作用,并导致地力衰退。现在全国进行天然林保护,不但保护原始林,同时也大力保护次生林,但保护不等于禁伐,对那些成材的林分应进行采伐,较好的采伐方式则是择伐,可进行团状择伐,创造林隙,在林隙中引入针叶树种(或其他珍贵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待林隙近郁闭时,再进行第二次择伐,这样既可提高林分质量,又可保持森林环境。
所有陡坡、土薄、岩石裸露、高山角、森林与草原的交汇区、河流两岸、铁路与公路两侧的森林,无论是防护林或兼用材,都只应进行强度很小的单株择伐,使森林能较好地维持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与森林旅游区的大面积森林,为了维持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能,以及其风景价值,只适宜采用小强度的择伐。
雪害与风倒严重的地区,采用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单株择伐,可以减轻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采伐后引起沼泽化或草原化的林分,采用择伐则可防止林地环境恶化。择伐作业的质量,作业后林分生长的好坏与生态环境的水平及更新恢复等都对择伐作业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这就是择伐的技术要素,主要为下列几个方面。
1.采伐木的确定
毫无疑问,择伐作业是从林分中采伐成熟的林木。它可以是单个的散生木,也可以在相对小范围内的小群体:①采伐最老世代的个体。可从直径已降低,占领空间却是很大的个体砍去,小的林木;树高以及树皮颜色来判断。这样可以将生长势可以提高林木生长量与解放被挤压的中等的与幼小的林木;②对复层混交林(如上层为山杨下层为红松者)应在上层选择砍伐木,为下层目的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③单层混交林无论是针叶树种混交或是阔叶混交林或是针阔混交林,都应先砍成熟的大径级的林木,同时砍去一部分非目的树种的中小个体,为目的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采伐后,让目的树种占有优势,但又不应该将非目的树种全部伐去,仍应是较好的混交林;④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林分,都应将林分中生长不良的、干形不良的(风景林除外)、双生木、断梢木与部分病虫害木砍去,但不能将所有的枯立木、病腐木全部伐掉,要保留一部分供啄木鸟、猫头鹰栖息之用。
2.采伐强度与间隔期的确定
择伐的采伐强度是指伐区上每次的采伐量与林木总蓄积量的比值。应由林分的年生长量来决定。年生长量高的自然每次采伐量可以大一些,则采伐强度就大一些。但采伐强度又与间隔期的长短密切相关,间隔期短则采伐量小,间隔期长则采伐量就多。间隔期是指两次采伐之间所间隔的年数。通常以年生长量去除采伐量、来决定间隔年限。在对一个具体的林分确定采伐量与间隔期时,要看林分的成熟木的数量、卫生状况,优势树种生长快慢,林分的郁闭度与立地条件等情况。当林分的立地好,郁闭度高,成熟木比重大,卫生状况不良,优势树种生长快的,采伐量可以大些,反之则反。采伐量大当然间隔期长,一般为10—20年。但是,生产单位的经济条件也很重要,经济状况好,作业条件好的,则采伐量宜小一些,间隔期短些,一般为5—10年,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森林环境,也有助于森林更新。
各种防护林与风景林进行择伐时,采伐量宜小,并且以单株择伐为主,使其既改善林分状况,提高防护效能与风景林的游憩价值,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3.更新与抚育的要求
择伐,主要采用天然更新,当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不够时,则应进行人工补栽,使单位面积的幼苗幼树株数达到标准,而且分布均匀。为了使择伐更新有较好的效果,可在采伐前的数年于林冠下做人工促进更新,使林下有更多更均匀的幼苗分布。
为了保证更新与促进幼苗幼树生长,在采伐时要严格控制树例方向。集材时要尽量避免损伤中小径木与幼树。集材后要对证地进行清理,按规定堆积枝桠或将枝桠运出利用。
择伐作业不仅要伐大留小,采坏留好,还有对保留的中小径木与林下幼苗幼树进行抚育,以此来促进保留木与幼树的生长。这就要求对中小径木过密处进行抚育采伐,砍去一些形质不良的林木;原有萌生而成丛长大的林木应定株,一丛只保留一两株;在林隙中长大、密集生长的林木应间伐。择伐与抚育间伐相结合,采老的,抚育小的应是集约择伐的要求,也是与传统择伐只重视木材生产的做法有所不同之处。
择伐作业有很多有点,但是并不是没有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择伐与其他作业法相比,由于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采伐分散,除采伐老龄木外,还兼顾抚育中、小径木,因此采伐集材都比较费工,木材成本较贵;择伐作业过程中,伐倒木很容易砸坏中小径木与幼树,—般的损伤率在10%左右。当用机械集材时,破坏更为严重;择伐要求的技术条件高于其他的作业方式。在伐区调查设计时,要按照树种、立地条件及林分状况与林种要求来决定采伐强度与间隔期,使伐后的林分能变成平衡异龄林状态(即使各龄级的林木占有相似的空间),因此选择采伐木需要十分慎重的考虑;森林调变和林分生长量、产量的估算都比较困难,而且费时。由于择伐林中除树种外,其他植物种类也比较多样,分布也不均,因此在对中草药,山野菜等多资源利用量的调查与产量估算时,也十分困难,需要比皆伐和渐伐后形成的林分做更多的样点;择伐显然不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与成长,虽然在大的林隙中,喜光树种可以更新,但抚育工作量却较大。因此,择伐林也难以培育为速生丰产林。
择伐能科学经营森林,使森林不断实现局部更新,地面始终保持森林覆被,优化林分结构,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能减少水土流失,并增强森林生态整体功能,提高森林质量,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幼龄树木多的复层异龄林,应当实行择伐。择伐强度不得大于伐前林木蓄积量的40%,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当保留在0.5以上。伐后容易引起林木风倒、自然枯死的林分,择伐强度应当适当降低。2次择伐的间隔期不得少于1个龄级期。
①做好伐区调查,严格执行伐区设计 伐区调查设计人员根据林分状况、培育目标、林地区位、更新措施等情况,合理确定伐后林分郁闭度、择伐强度、保留株数。
②做好伐中监督,加强伐中检查,确保采伐限额严格执行
③较大面积择伐管理 砍伐时常遇到的一种现象是,砍伐点较多,1个监砍人同时要监砍多个砍伐点,多时达到监砍十几个砍伐点,监砍困难,这样是无法每天到达砍伐现场监砍的,容易给砍伐户主钻空子,造成越界砍伐。
④伐后迹地更新管理 伐区更新的质量必须达到规定的有关标准,加强更新后林木抚育,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