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手段(Ideological education means)
目录 |
思想教育手段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对被管理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诱导和行为激励等,从理性方面激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组织行为的动机,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方法。
思想教育手段是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体现,主张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情感和信仰追求,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思想教育手段不同于注重外在强制、规范的行政指令手段和法律手段,也不同予注重物质利益的经济调控手段,它注重对人内在的思想、情感的诱导和行为的激励,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思想教育手段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灵活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且效果能长久持续。
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都是通过直接干预和规定的方式引导和制约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行为选择,而思想教育手段则主动地通过宣传、教育和鼓动等方式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动机,从而达到影响社会公众行为选择的目的。
思想教育手段要发挥功效,就必须进行反复和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途径,使得教育对象将宣传教育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除了思想教育手段需要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发挥作用以外,一旦思想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的价值观、信念等精神层面的动力产生影响,其效果也将具有长期性,教育对象会自动做出符合其价值观的行为选择,而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考虑和比较。
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都是间接性的调节手段,但是二者的动力是不同的。经济手段直接诉诸于经济利益的物质力量来诱导、推动社会公众的行为选择,而思想教育手段则借助于激励教育对象的精神动力,通过改变、维持和提升教育对象的精神实质达到调节和约束教育对象行为的目的。
1、灌输。组织中的各类成员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组织共识,必须主动地、经常性地宣传组织的目标、方针和政策,使组织所需要的精神观念为系统中各类成员所理解、接受并最终认同。要经常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理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使整个行政系统的成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观念和积极进取精神等。
2、疏导。根据整个行政系统内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的要求,针对一定时期系统内的有关思想倾向进行疏通和引导工作。通过具体的思想疏导、情感引导、实际的关心和帮助等方式,启发、调动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消除管理工作的各种阻碍、困难和问题等,帮助成员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把人们的思想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示范。示范又具体分为典型示范和领导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例,强调或反对一定的思想、作风或作为,吸引、鼓舞、推动被管理者学习先进、帮助落后、反对各种错误倾向,这就是“典型示范”。典型能够代表一般而又比一般有突出的地方,具有强烈的宣传、说服和感染作用,典型示范是促使群众性自我教育的好形式。领导者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更能影响和教育被领导者,更能令之信服、折服,从而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4、激励。激励就是通过发扬民主、鼓励参与、各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手段等方式激励、引导下属,重视被领导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指导作用,从而使被领导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做好工作,有助于发挥下属的潜能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行政效率。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教育手段运用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其运用要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挂钩,反对理论脱离实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思想教育手段。
2、思想教育工作结合业务工作一起进行的原则。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一切思想教育工作都要围绕组织的业务活动进行,要围绕达成组织目标展开,后者也需前者予以保证。
3、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表扬和批评起着疏导作用,不可偏废。但表扬是正向引导因素,起积极作用,批评是负向抑制因素,易引起逆反心理。因此,从量上讲,表扬要多于批评;从质上讲,表扬和批评都要准确、公道、恰当。此外,动机和场合的选择也很重要。
4、思想教育同关心下属、解决下属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当人们的社会需要、劳动需要、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现实发生矛盾时,会引起情绪波动,从而产生思想问题。因此,在思想教育中要主动关心组织成员切身的物质利益和其他方面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从而解决下属的后顾之忧。也只有这样,思想教育手段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5、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胜于言教的原则。这是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上行下效”,历来如此。如果律己不严,则难以律人,说话就没有分量,各种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就缺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