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家庭生育理论

  	      	      	    	    	      	    

目录

什么是家庭生育理论

  家庭生育理论是把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应用到生育分析来的理论,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生育理论认为孩子就是一种特殊种类的消费品( 在贫穷家庭可能是一种投资品),与汽车食品消费品一起,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这样一来相对于其他消费品,生育成为消费者( 家庭) 对孩子需求的理性经济反应。在家庭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家庭按照其偏好选择最优的消费品组合,即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的切点。那么,在存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情况下,其他因素不变,想得到的孩子数量与家庭收入、孩子净价格、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于孩子对其它商品的偏好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家庭生育理论的影响要素[1]

  一、与家庭收入变化相关

  按照以需求为基础的生育理论,家庭从所有可能得到的孩子和各种商品的组合中选择一种以其主观偏好为基础的,能使家庭满足最大化的商品和孩子的组合。根据偏好的不饱和性,消费者总是处于消费饱和以前的状态,所以消费者(家庭) 只能在家庭收入和消费品( 孩子)价格既定约束条件下,选择最大数量组合以满足效用最大化。即家庭收入提高,就会使得家庭希望消费更多的商品和孩子,从而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或者说,孩子像大多数商品一样属于正常商品消费者对他们的需求会随着家庭收入上升而增加。这样的结论确切地说更符合相对贫穷地区的家庭,收入增加对孩子的需求相应会增加;但是越来越多的现代家庭随着收入的增加却选择了较低的生育率,即使没有我国生育政策的限制,也宁愿选择低生育率、一个孩子甚至“丁克”家庭的出现,这是否说明孩子数量与家庭收入之间并非是正相关关系呢? 事实上,用消费者需求理论来分析家庭对孩子的需求时,认为从满足父母的欲望,使父母获得效用这一角度说,孩子的数量和质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而之所以发生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主要由于父母对孩子数量需求的收入弹性要小于对孩子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这与对一般消费品需求规律是一样的。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家庭把用于增加的支付于孩子的部分更多地用于提高孩子的质量,在用于孩子的支出上,要在孩子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合理配置,以求达到孩子效用最大化。由此来解释现代高收入家庭反而倾向于低生育率的缘由。

  二、与孩子的净价格相关

  净价格即孩子预期成本与可能收益的差。家庭的规模由父母对生育孩子的数量选择确定,而是否需要生育某边际孩子由预计该孩子的支出成本与可能提供的效益比较决定。首先子女的成本,一般来说分为两部分:一个直接成本,即从母亲怀孕到将孩子扶养到自立所花费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婚姻等的费用;另一部分为间接成本( 实际上等同于机会成本),即父母,主要是母亲,因哺育照料孩子耗去时间而损失的效用,因照料孩子失去受教育、工作流动的机会,从而失去获得更好职业和更高收入的机会,因减少闲暇时间、减少对其他商品消费的“牺牲”等等。因此,生育一个孩子的效用与成本的比值,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家庭生育的决策,进而影响生育率。

  家庭付出一定的孩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目的是从孩子那里取得效益,这种孩子的效益大体上体现在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消费享乐效益、继承家业效益、维系家庭地位效益和承担家业兴衰风险效益等几个方面。而孩子的效益中除消费享乐效益变动不明显外,其他效益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下降。越是相对贫穷地区的家庭对于劳动经济效益和养老保险效益越是重视,子女对父母来说,除了能带来精神愉悦,更是劳动力,是收入,是养老的依靠和保障,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养儿防老”,实际上都是微观经济学视角下家庭生育选择行为的外化。

  孩子的净价格也就是把父母投入抚养、培育孩子的货币现值和时间影子价格现值之和,减去孩子为家庭提供的货币收入和服务现值的余额。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需求的数量越低。这样,作为降低人口出生率治本之策的家庭主动选择低生育率,完全可以从提高孩子的净价格入手,即成本上升,收益下降:一方面提高孩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让女性接受更多的教育,给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升迁机会,接受较高等教育、职业较好的女性生产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都较高,社会制约她们的机制也较强,女性的教育程度、职业、行业结构同生育率存在相当高的负相关关系,以及政府对超过某一特定数目孩子的家庭课以重税,来提高成本;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更完善,覆盖面更广泛,打消低收入家庭老无所养的顾虑,减弱养老保险效益,来降低预期收益。孩子净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三、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关

  相对于其他商品孩子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家庭用商品代替( 边际)孩子。孩子这种“商品”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孩子变得“昂贵”了,那么理性的父母就会减少对孩子的需求,用其他商品来替代孩子(还取决于家庭对孩子的偏好程度)。其他因素(即收入和偏好)不变,孩子相对价格的上升,家庭预算变化,迫使家庭重新选择孩子和其他商品的组合,使得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的满意程度降低,也即减少孩子的需求数量。今天的现代家庭处于较高的生活水平下,在孩子的价格相对上升的家庭组合里,或者由财政措施直接带来( 如对低生育家庭给予奖励),或者由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就业机会扩大间接带来,都将使低收入家庭在仍然会改变他们福利的情况下要更少的孩子。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生育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四、与相对于孩子对其它商品的偏好程度相关

  需求理论认为商品与商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不同的商品。孩子与其他商品之间对于一定的消费者(家庭) 而言也存在着这样替代关系,有些家庭偏重于关注孩子所带来的种种效益,而有些家庭更加看重其他商品带来的满足,更看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实现社会角色里,更看重闲暇的价值等,不同的家庭基于不同的偏好选择不同的商品组合。这里存在的“偏好”并不能说明有些家庭是否理性,就好比有人喜食酸,有人喜食辣,有人爱动,有人爱静一样,不能用是否“理性”来衡量,偏好便是当今“丁克”家庭出现的原因之一。当然,无论如何,家庭对孩子的偏好程度都必须限制在家庭预算约束之内。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吴春娜.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现代家庭生育观念.经济论丛.